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8803发布日期:2019-04-09 20:5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机械制造业即将进入全面自动化的时代。然而,由于加工技术超前于装配技术许多年,二者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装配工艺已成为现代化生产的薄弱环节。装配自动化在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特别是减轻或取代特殊条件下的人工装配劳动。实现装配自动化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或工厂自动化的重要标志。

在手表行业,由于生产批量大、装配精度要求高,对于一些精密、微小的配件组装,现有的一些装配设备很难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组装,比如表带上的配件边珠和搓压线的装配,现有的设备一般是简单的单次上料和单次铆压装置,并且无不良品的检测功能,导致效率低和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可连续上料和进行不良品检测,具有装配定位精准和高效率的特点,降低了不良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包括:

PLC控制器、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分度盘、铆压机构和至少一个位移传感器;

所述PLC控制器包括触摸屏和控制开关;

所述第一送料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震动盘和XY轴出料装置,所述第二送料机构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震动盘和转动出料装置,在分度盘上沿其边缘设有多个产品固定位,所述XY轴出料装置将所述第一震动盘上的产品传输到所述产品固定位上,所述转动出料装置将所述第二震动盘上的产品传输到所述分度盘对应所述产品固定位的上方;

所述铆压机构和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分度盘的一侧,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分度盘、铆压机构和位移传感器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XY轴出料装置包括X 轴推动杆、Y轴推动杆和分料台,所述分料台上设有与所述X轴推动杆、Y轴推动杆相适应的“十”字形凹槽,所述X轴推动杆和所述Y轴推动杆在气动作用下可沿所述“十”字形凹槽推进和推出。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出料装置包括可转动的旋转固定盘和移动夹取装置,所述旋转固定盘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取料夹,所述移动夹取装置包括移动导轨和至少一个第二取料夹,所述第二取料夹上连接有第一步进电机,并在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带动下可沿移动导轨4024移动;所述第一取料夹随所述旋转固定盘旋转到所述移动夹取机构的对应位置,使所述第一取料夹和所述第二取料夹的夹口相对。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铆压机构包括压力传感器、铆压块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铆压块,所述铆压块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铆压块上具有沉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度盘的下方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上设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下方连接弹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度盘上设有第一出料装置和第二出料装置,所述第一出料装置和所述第二出料装置一端分别固设在所述分度盘中心,所述第一出料装置和所述第二出料装置的另一端分别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产品固定位的上方,所述第二出料装置设有与所述分度盘垂直的拨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PLC控制器控制整个机构对产品进行送料、定位和铆压组装,可进行连续上料和不良品检测,具有装配定位精准和高效率的特点,降低了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的分度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的第一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的第二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的转动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铆压组装机的铆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主机架;20PLC控制器;30第一送料机构;40第二送料机构;50分度盘;60铆压机构;70位移传感器;201触摸屏;202 控制开关;501产品固定位;502定位装置;503定位针;504弹簧; 505第一出料装置;506第二出料装置;507拨片;508不良品收集盒; 509良品收集盒;301第一震动盘;302XY轴出料装置;3021X轴推动杆;3022Y轴推动杆;3023分料台;3024“十”字形凹槽;401 第二震动盘;402转动出料装置;4021旋转固定盘;4022移动夹取装置;4023第一取料夹;4024移动导轨;4025第二取料夹;4026第一步进电机;601压力传感器;602铆压块;603第二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2,该自动铆压组装机,包括主机架10,以及设置在主机架10上的PLC控制器20、第一送料机构30、第二送料机构 40、分度盘50、铆压机构60和两个位移传感器70。铆压机构60和位移传感器70分别设置在分度盘50的一侧,PLC控制器20分别与第一送料机构30、第二送料机构40、分度盘50、铆压机构60和两个位移传感器70连接来控制各个机构的操作,从而达到自动铆压组装的目的。

PLC控制器20包括触摸屏201和控制开关202。在分度盘50上沿其边缘设有多个产品固定位501,产品固定位501上具有卡槽。

分度盘50上设有第一出料装置505和第二出料装置506,第一出料装置505和第二出料装置506的一端分别固设在分度盘50的中心,第一出料装置505和第二出料装置506的另一端分别对应的设置在产品固定位501的上方。

另外,在分度盘50的下方对应第一出料装置505和第二出料装置506的位置上设有不良品收集盒508和良品收集盒509,第一出料装置505设有与所述分度盘50垂直的拨片507,随着分度盘50转动使产品在经过此拨片507的时候,由于拨片507将产品往外推出并掉落到不良品收集盒508中;第二出料装置506为具有一斜边的薄板,随着分度盘转动使产品在经过此斜边的时候,由于斜边的阻力将产品往外推出并掉落到良品收集盒509内。

参见图3,第一送料机构30设置在分度盘50的左侧,第一送料机构30包括一个第一震动盘301和XY轴出料装置302,第一震动盘301设置在主机架10的后侧,XY轴出料装置302将第一震动盘 301上的产品一传输到产品固定位501上,XY轴出料装置302包括 X轴推动杆3021、Y轴推动杆3022和分料台3023,分料台3023上设有与X轴推动杆3021、Y轴推动杆3022相适应的“十”字形凹槽 3024,X轴推动杆3021和Y轴推动杆3022在气动作用下可沿“十”字形凹槽3024推进和推出,从而把产品一从“十”字形凹槽3024上传输到产品固定位501。

参见图4和图5,第二送料机构40设置在分度盘50的后侧上方,第二送料机构40包括两个第二震动盘401和转动出料装置402,转动出料装置402将第二震动盘401上的产品二传输到对应产品固定位 501的上方。

转动出料装置402包括可转动的旋转固定盘4021和两个移动夹取装置4022,旋转固定盘402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取料夹4023,移动夹取装置4022包括移动导轨4024和两个第二取料夹4025,第二取料夹4025上连接有第一步进电机4026,并在所述第一步进电机 4026的带动下可沿移动导轨4024移动;第一取料夹4023随旋转固定盘4021旋转到移动夹取机构4022的对应位置,使第一取料夹4023 和第二取料夹4025的夹口相对。

在分度盘50的下方设有定位装置502,定位装置502上设有定位针503,定位针503下方内部连接弹簧,利用弹簧下压使预压和铆压到位。

参见图6,铆压机构60包括压力传感器601、铆压块602和第二步进电机603,压力传感器601连接铆压块602,铆压块602与第二步进电机603连接,使铆压块602压入产品二到位后可检测下压力的大小,并根据其入孔位力度判断产品是否为不良产品;铆压块602上具有沉孔,以便与产品二定位对准后铆合更加准确。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为:上述的产品一为边珠,产品二为搓压线,通过第一震动盘301将产品一通过XY轴出料装置302 上料到分度盘50上,第二震动盘401将产品二通过转动出料装置402 上料到第二取料夹4025上;然后第二取料夹4025将产品二定位到产品一上进行预压,预压完成后,随着分度盘50转动方向,本实施例中,其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将预压好的产品转到铆压机构60处进行铆压成型,最后到达位移传感器70处进行检测,通过对铆压完成品逐个进行高度检测,提高不良率的剔除程度,不良品被推到不良品收集盒508内,其余合格的产品被推放到良品收集盒509内。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