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9739发布日期:2020-06-02 18:5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辅助装置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电力输送的介质,为了完成两条电缆或者电缆与其它电气设备的连接,就需要在电缆的头部焊接制作电缆头,即通过电烙铁将电缆和电缆头锡焊在一起,具体的锡焊方法为:首先处理掉电缆及电缆头的氧化层,把电缆插进电缆头内,用烙铁加热它们的连接处,把焊锡膏或松香及镪水等助焊剂放在被加热的连接处,让其熔化在被焊物体的表面,然后把焊锡丝贴在烙铁与电缆连接处,让其熔化并充分渗透其间即可。

现有的电缆头焊接制作过程中,通常使用支撑架放置电缆,工人在支撑架一旁拿着电缆的头部进行电缆头的制作焊接,但由于大外径(直径大于5cm)电缆重量比较大,牵拉特别费力,而且电缆在支撑架上容易滑落,易造成焊接过程中操作不便,工作效率较低,另外由于不能对电缆进行有效的固定,使电缆头焊接质量较差。

因此,在电缆头焊接制作过程中,需要一种固定效果好、操作便捷、牵拉省力且能提高电缆头焊接质量的电缆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电缆头焊接制作过程中电缆固定不牢固、牵拉费力且电缆头焊接质量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创新地提供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能适用不同规格的电缆,牵拉方便、省力,安装电缆便捷、固定牢固,从而提高电缆头焊接质量。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操作椅、牵拉组件、主固定卡、次固定卡、悬挂组件和操作台,所述操作椅包括操作椅面、操作椅背、支腿和轮子,所述操作椅面固定在所述支腿的顶部,所述轮子固定在所述支腿的底部,所述操作椅背为设有圆倒角的倒l形板,所述操作椅背的竖直板垂直固定在所述操作椅面上,所述操作椅背的水平板位于所述操作椅面的上方;多个所述次固定卡固定在所述操作椅背的水平板上;所述牵拉组件包括电机、竖直的第一滑轨、水平的第二滑轨和竖直的丝杆,两个第一滑轨间隔固定在所述操作椅背上,所述第二滑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轨的轨道内滑动连接有多个主固定卡,所述第二滑轨上设有两个竖直的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内分别螺接有所述丝杆,每个所述丝杆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操作椅背上,每个所述丝杆的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电机与控制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固定在所述操作椅面上;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挂钩和弹簧卡子,所述弹簧卡子用于环抱电缆,多个所述挂钩成排固定在所述操作椅背的竖直板上,所述挂钩位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上方,所述挂钩用于悬挂所述弹簧卡子;所述操作台通过伸缩杆固定在所述操作椅面上,所述操作台固定在所述伸缩杆的顶部,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操作椅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主固定卡包括主螺纹杆和主固定框架,所述主固定框架为凹形架,所述主固定框架的第一侧面上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主固定框架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主螺纹杆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次固定卡包括次螺纹杆和次固定框架,所述次固定框架为凹形架,所述次固定框架的第一侧面固定在所述操作椅背的水平板上,所述次固定框架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次螺纹杆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螺纹杆与电缆接触的端面为圆弧面,所述主螺纹杆与电缆接触的端面上设有摩擦件。

进一步的,所述次螺纹杆与电缆接触的端面为圆弧面,所述次螺纹杆与电缆接触的端面上设有摩擦件。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椅背的水平板上还设有防止电缆滑落的护沿。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椅面的下方设有铸铁踏板,所述铸铁踏板通过合页与支腿活动连接,并通过插销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上设有磁铁层。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卡子包括螺旋体和螺旋体两个端部的拉环,所述螺旋体环抱在电缆的外圆周上,所述拉环挂在所述挂钩上。

进一步的,所述轮子为带有刹车的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结构稳定、固定牢固,避免电缆头焊接制作过程中电缆的晃动,提高电缆头的焊接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缆,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牵拉电缆安全、便捷,无需人工牵拉,省时省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一次可以牵拉多个电缆,工作人员可以单次制作多个电缆头,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底部设有轮子,移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固定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主固定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簧卡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簧卡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对电缆进行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操作椅;2、牵拉组件;3、主固定卡;4、次固定卡;5、悬挂组件;6、操作台;11、操作椅面;12、操作椅背;13、支腿;14、轮子;15、铸铁踏板;16、合页;21、第一滑轨;22、第二滑轨;23、丝杆;24、电机;25、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31、主螺纹杆;32、主固定框架;33、滑块;41、次螺纹杆;42、次固定框架;51、挂钩;52、弹簧卡子;61、伸缩杆;62、磁铁层;121、护沿;521、螺旋体;522、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操作椅1、牵拉组件2、主固定卡3、次固定卡4、悬挂组件5和操作台6。

如图1、2和7所示,操作椅1包括操作椅面11、操作椅背12、支腿13和轮子14,操作椅面11固定在支腿13的顶部,轮子14固定在支腿13的底部,操作椅背12为设有圆倒角的倒l形板,即操作椅背12包括水平板、竖直板以及连接水平板和竖直板的圆倒角形板,操作椅背12的竖直板垂直固定在操作椅面11上,操作椅背12的水平板位于操作椅面11的上方;多个次固定卡4固定在操作椅背12的水平板上;优选的,操作椅面11为方形板,4个支腿13分别固定在操作椅面11的四角处,每个支腿13的底部固定有一个轮子14,保持整个固定装置的稳定;轮子14为带有刹车的万向轮,便于固定装置的移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使用刹车进行固定定位,防止电缆头焊接制作过程中固定装置的移动,保证电缆头的焊接质量。

如图1、2和7所示,牵拉组件2包括电机24、竖直的第一滑轨21、水平的第二滑轨22和竖直的丝杆23,两个第一滑轨21间隔固定在操作椅背12上,第二滑轨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轨21滑动连接,第二滑轨22能沿两个第一滑轨21滑动,第二滑轨22的轨道内滑动连接有多个主固定卡3,主固定卡3用于装夹电缆,主固定卡3能沿第二滑轨22滑动,第二滑轨22上设有两个竖直的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分别螺接有丝杆23,即螺纹孔与丝杆通过螺纹连接,每个丝杆23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操作椅背12上,轴承的内圈固定在丝杆上,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操作椅背12上,每个丝杆23的底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25,两个第一齿轮25与电机24的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26啮合,电机24与控制开关电连接,控制开关固定在操作椅面11上,控制开关控制电机的停止、正转和反转;控制开关启动电机24后,电机24的输出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26旋转,第二齿轮26两侧啮合的第一齿轮25随之旋转,从而带动丝杆23旋转,驱动两个丝杆上螺接的第二滑轨22沿着第一滑轨21向上运动;控制开关控制电机24反转时,第二滑轨22沿着第一滑轨21向下运动;第二滑轨22能携带装夹在主固定卡3上的电缆向上运动,实现电缆的牵拉,机电一体,无需人工牵拉,省时省力。

当牵拉组件2将电缆头部牵拉到第一滑轨21的上方时,悬挂组件5将电缆悬挂固定在操作椅背12上。悬挂组件5包括挂钩51和弹簧卡子52,弹簧卡子52用于环抱电缆,在使用时,优选环抱在电缆的上端部,即电缆的头部,多个挂钩51成排固定在操作椅背12的竖直板上,挂钩位于第一滑轨21和第二滑轨22的上方,挂钩51用于悬挂弹簧卡子52,挂钩51的数量大于等于主固定卡3的数量,保证有足够的挂钩来固定牵拉的电缆;当牵拉组件2将电缆的头部牵拉到挂钩51处时,弹簧卡子52挂在挂钩51上,进行固定。具体的,如图5和6所示,弹簧卡子52包括螺旋体521和螺旋体两个端部的拉环522,螺旋体521环抱在电缆头部的外圆周上,拉环522挂在挂钩51上,将电缆固定在操作椅背的竖直板上。

操作台6通过伸缩杆61固定在操作椅面11上,操作台6固定在伸缩杆61的顶部,伸缩杆61的底部固定在操作椅面11上。操作台6用于承载电烙铁等工具;伸缩杆61用于调节操作台6的高度,来适应工作人员的身高。操作台6上设有磁铁层62,用于吸附电烙铁等工具,防止电缆头焊接制作过程中工具滑落,保证操作安全。

如图3和4所示,主固定卡3包括主螺纹杆31和主固定框架32,主固定框架32为凹形架,主固定框架32的第一侧面上固定有滑块33,滑块33与第二滑轨的轨道滑动连接,滑块33能沿第二滑轨的轨道滑动,用于调节多个电缆之间的距离,主固定框架32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主螺纹杆31螺接。如图7所示,在进行电缆装夹固定时,电缆穿过主固定框架32的凹口后,向电缆的方向拧紧主螺纹杆31,使主螺纹杆31的端面紧紧贴合电缆的外圆周面,将电缆牢固地固定在主固定卡3上;主固定框架32的凹口设计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缆,对电缆的外径没有限制。优选的,主螺纹杆31与电缆接触的端面为圆弧面,增大主螺纹杆31与电缆的接触面积,起到更好的紧固作用;主螺纹杆31与电缆接触的端面上设有摩擦件,增大主螺纹杆31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

次固定卡4包括次螺纹杆41和次固定框架42,次固定框架42为凹形架,次固定框架42的第一侧面固定在操作椅背12的水平板上,次固定框架42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次螺纹杆41螺接。在进行电缆装夹固定时,电缆穿过次固定框架42的凹口后,向电缆的方向拧紧次螺纹杆41,使次螺纹杆41的端面紧紧贴合电缆的外圆周面,将电缆牢固地固定在次固定卡4上;次固定框架42的凹口设计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缆,对电缆的外径没有限制。优选的,次螺纹杆41与电缆接触的端面为圆弧面,增大次螺纹杆41与电缆的接触面积,起到更好的紧固作用;次螺纹杆41与电缆接触的端面上设有摩擦件,增大次螺纹杆41与电缆之间的摩擦力。

操作椅背12的水平板上还设有防止电缆滑落的护沿121,护沿设置在水平板的两侧最边缘。

操作椅面11的下方设有铸铁踏板15,铸铁踏板通过合页16与支腿13活动连接,并通过插销进行固定。合页16的两片页板分别固定在支腿的竖直面和铸铁踏板15上,支腿上还设有插孔,将铸铁踏板15收起贴合支腿,或者放平垂直于支腿后,将插销插入对应的插孔进行固定。铸铁踏板具有一定的重量,铸铁踏板放平之后,既可以用来垫脚,也可以将固定装置的整体重心向一侧移动,避免操作椅1后部的电缆过重,将操作椅1拉翻。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机电一体化电缆固定装置固定电缆进行电缆头焊接制作的方法为:

首先通过电机24将第二滑轨22带到第一滑轨21的最下方,然后将电缆的头部固定在主固定卡3内,此时握着弹簧卡子52的两个拉环522,使得弹簧卡子的螺旋体521的内径变大,然后将弹簧卡子的螺旋体521套在电缆的头部,松开两个拉环522,弹簧卡子52固定在电缆的头部,然后开动电机24,使得电机24带动第二滑轨22运动到第一滑轨21的最上方,然后将弹簧卡子的拉环522挂在挂钩51上,反向拧动主螺纹杆31,松开主固定卡3,控制电机24反转,让第二滑轨22运动到第一滑轨21的最下方,然后再用主固定卡3固定电缆,开动电机24,再次使得电机带动第二滑轨22运动到第一滑轨21的最上方,此时,电缆的头部从挂钩51中脱开,延伸出操作椅背的竖直板,电缆的头部在人手的干预下,运动到操作椅背的水平板的上方,此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电缆的粗细和操作的需要,将电缆固定在次固定卡4上或者不固定,最后在电缆的头部制作电缆头。固定装置上设置有多个主固定卡3和次固定卡4,因此一次可以提升固定多根电缆,也可以加宽固定装置的宽度,设置更多的主固定卡3和次固定卡4,增加单次提升的电缆数量,工作人员可以单次制作多个电缆头,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