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真空无掩膜的高电导率金属纳米线的加工方法_2

文档序号:8308702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5]工作过程:
[0036](I)飞秒激光器I产生飞秒激光,脉冲持续时间为35fs,强度分布为高斯分布。激光通过能量调节装置2进行能量调节。
[0037](2)使用计算机9在相位整形器上加载相位图,适当能量的激光通过相位整形器3,对激光的相位进行整形,而激光的强度不改变。此处所加载的相位图如图2左图所示,具有两个相位:即O和31。两个相位所占比例相同。
[0038](3)整形后的激光通过4f系统传递至聚焦物镜,4f系统可以将传递过程中的衍射消除。4f系统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平凸透镜5,6组成,平凸透镜5距离相位整形器4为I倍焦距;透镜之间距离为2倍焦距;平凸透镜6距离聚焦物镜为I倍焦距。单个透镜焦距为600mmo
[0039](4)相位整形光束经过聚焦物镜6后,由于聚焦过程中的衍射效应,会产生强度的变化,即强度整形。通过控制相位整形的相位分布,在焦平面产生双光点光束,双光点光束并排排列,两光束之间形成光强较弱的暗区,如图2右图所示。此实施例中,聚焦物镜使用的是50倍物镜,数值孔径为0.70。
[0040](5)将样品7放置于三维移动平台8上,通过移动位移平台8使得材料表面与焦平面平齐。样品是利用电子束蒸镀法在熔融石英基底上镀金属膜,金属薄膜的种类可以根据需求决定。此实施例中,金属膜的种类为金膜,其中,厚度为80nm。
[0041](6)使用计算机9控制三维位移平台8进行控制,使得样品相对双光点光束运动。如图3所示,由于双光点光束中间为强度较弱的暗区,金属薄膜保留,而两边的光强较大,材料被去除。线性移动光束,从而形成金属线。通过控制光束强度,合适的能量可以使得金属线达到纳米尺度,产生金属纳米线。在此实施例中,使用的能量分别为:0.22 μ J、0.36 μJ、0.40 μ Jo
[0042](7)使用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对所加工的结果拍摄图片,可得到所加工结果的结构大小。0.22 μ J、0.36 μ J、0.40 μ J所得到的结构尺寸分别为640nm、400nm、280nm。
[0043](8)使用计算机9控制三维位移平台8进行控制,使得样品表面与聚焦平面的相对位置变化,可以改变暗区的宽度,进而控制保留区域的宽度,从而改变金属线的宽度。当焦平面离样品表面较远时,暗区较大,金属线的宽度可以较大,从而实现大范围的金属线宽度加工。
[0044](9)使用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对所加工的结果拍摄图片,可得到所加工结果的结构大小。当调节聚焦平面离样品表面分别为8μπι时,线宽可达到ΙΟμπι。可见,该方法可以再较大范围内改变线宽(纳米至微米量级)。
[0045](10)使用半导体测量仪测量所加工结构的电导率,可得达1.16X107S/m,其为对应体材料的1/3.5。相比同类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主权项】
1.一种非真空无掩膜的高电导率金属纳米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使用相位整形器对飞秒激光光束进行整形,形成双光点光束;该光束由两个强度相同的光点组成,两个光点之间形成光强较弱的暗区; 步骤二、采用步骤一所得的双光点光束在纳米尺度的金属薄膜进行加工;光强较强的区域会使得薄膜去除,而两个光点之间的暗区由于光强较弱而保留,移动光束可形成纳米线。
2.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真空无掩膜的高电导率金属纳米线的加工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飞秒激光器(I)、能量调节装置(2)、相位整形器(3)、第一平凸透镜(4),第二平凸透镜(5)、聚焦物镜(6)、镀膜样品(7)、三维移动平台(8)、计算机(9);飞秒激光器(I)产生飞秒激光脉冲,通过能量调节装置(2)调节能量;其后通过相位整形器(3)进行相位整形;整形后的光束经过第一平凸透镜(4)及第二平凸透镜(5)组成的4f系统后进入聚焦物镜¢);光束经聚焦物镜(6)聚焦至镀膜样品(7)表面进行加工;镀膜样品(7)放置于三维移动平台(8)上;飞秒激光器(I)、相位整形器(3)、三维移动平台(8)均由计算机(9)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非真空无掩膜的高电导率金属纳米线的加工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工作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1)飞秒激光器(I)产生飞秒激光,强度分布为高斯分布;激光通过能量调节装置,进行能量调节; (2)激光通过相位整形器(3),对激光的相位进行整形使得激光光束左右的相位相差 ,此过程不改变激光的强度; (3)整形后的激光通过4f系统传递至聚焦物镜^),4f系统可以将传递过程中的衍射消除; (4)相位整形光束经过聚焦物镜(6)后,由于聚焦过程中的衍射效应,会产生强度的变化,即强度整形;通过控制相位整形的相位分布,在焦平面产生双光点光束,双光点光束并排排列,两光束之间形成光强较弱的暗区; (5)将镀膜样品(7)放置于三维移动平台(8)上,通过移动位移平台使得材料表面与焦平面平齐;镀膜样品(7)是利用电子束蒸镀法在熔融石英基底上镀金属膜,金属薄膜的种类可以根据需求决定; (6)使用双光点光束对样品进行刻划;由于双光点光束中间为强度较弱的暗区,金属薄膜保留,而两边的光强较大,材料被去除;线性移动光束,从而形成金属线;通过控制光束强度,合适的能量可以使得金属线达到纳米尺度,产生金属纳米线; (7)通过控制样品表面与聚焦平面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暗区的宽度,进而控制保留区域的宽度,从而改变金属线的宽度;当焦平面离样品表面较远时,暗区较大,金属线的宽度可以较大,从而实现大范围的金属线宽度加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真空无掩膜的高电导率金属纳米线的加工方法,属于微纳加工领域。该方法使用飞秒激光进行加工。首先对入射激光进行整形产生双光点光束,然后通过三维位移平台控制样品的位置,使得双光电光束与样品之间相对运动形成加工图案。通过控制聚焦平面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控制线宽。该方法无需在真空条件下加工,降低对加工环境的要求,有利于成本的降低;无需掩膜,从而减少加工步骤,提高加工效率;金属纳米线由较为成熟的电子束蒸镀的方法产生,内部不存在纳米间隙,电导率较高;且金属纳米线的宽度可以大范围调节。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灵活的金属纳米线加工方法。
【IPC分类】B23K26-36, B23K26-064
【公开号】CN104625420
【申请号】CN201410830123
【发明人】姜澜, 王安东, 李晓炜, 刘洋
【申请人】中自高科(苏州)光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