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辊铸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88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辊铸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辊铸造设备,其具有两个绕着水平轴线以相反方向旋转的铸造辊、用于成形和排出铸造薄金属带的铸造缝隙、密封壳体,该密封壳体具有底部并且包围着金属带材的输送路径,所述金属带材从垂直铸造方向离开铸造缝隙进入大致水平的输送方向、在壳体内使金属带转向的转向设备,以及用于移除该双辊铸造设备所产生的废料和氧化皮的可更换的废料收集容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双辊铸造设备开始铸造工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连铸工艺中,双辊铸造设备用于制造带宽很大且带厚小于10mm的金属带,优选地钢带。尤其对于碳钢来说,在高温下与氧气接触时很可能生成氧化皮,并且因此熔融金属和铸造金属带(直到其基本上冷却下来)穿过不具有氧化作用的保护气氛。
WO 02/11924已经公开了通常类型的双辊铸造设备。其包括两个铸造辊,它们绕着水平的旋转轴线以相反方向旋转并且还与能布置到铸造辊端侧的侧板一起形成熔融空间和铸造缝隙,铸造金属带从这个铸造缝隙中垂直地向下排出。铸造金属带被转向为水平,以形成悬挂回路,并且随后供给到一个或多个后续处理设备。随着它从铸造缝隙中出来,热金属带穿过具有保护气氛的密封腔,保护气氛基本上防止了金属带表面的氧化。这个腔中的所有开口都设有密封门或闸门。
密封腔还包括有朝着铸造辊开口的空间,其用于容纳可移动的废料支架,废料支架可以由一个能充满保护气体的锁闭系统移动到两个铸造辊下面的接收位置以便接收所产生的废料和氧化皮并且还能从这个位置移走。为了操纵废料支架,必须打开大的闸门并且容纳这个废料支架的较大空间必须充满保护气体。此外,必须为大的闸门安装复杂的密封系统。
此外,WO 02/11924公开了一种用于铸造金属带的可枢轴转动的导向片,其在工作位置处辅助将金属带导向为水平和朝着夹紧辊机架,并且在撤回位置处允许一根金属带(strand)垂直地排入废钢箱。这种类型的解决方案也可以从WO 01/23120中得知。
EP-B 726112和WO 01/39914公开了普通类型的双辊铸造设备,其中铸造金属带穿过没有完整底部区域的隔绝腔。底部区域由废钢箱构成,该废钢箱能被垂直地压到隔绝腔侧壁的端侧上并且搁置在可更换的废料支架上以使得其能升高和降低。在隔绝腔的侧壁和废钢箱边缘之间提供有密封,由此隔绝腔以基本上气密的方式封闭。在一旦废钢箱已经装满废料时更换废钢箱时,隔绝腔中的保护气氛(金属带穿过其中)也会丧失,因此在重新引入空的废钢箱之后必须将整个腔中充满保护气体;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大量外部气体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因此残余氧气仍然在后面。这就增加了随后被长时间铸造的金属带上氧化皮的形成,并且因此导致了废料的增加或者不利于铸造带材表面质量的后果。因此,废钢箱只是在生产中断期间才能排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建议一种双辊铸造设备以及一种利用双辊铸造设备开始铸造过程的方法,由此可以最小化与热金属带穿过的保护气体隔绝的空间并且同时允许连续地收集可能形成的废料以及氧化皮而壳体处没有遗漏或者壳体处最多只有很少的遗漏。
本发明的又一目标是以如此的方式设计双辊铸造设备以使得其可以在只有非常少的空气进入隔绝壳体之下移除所收集的废料。
根据本发明,所设定的目标已经通过下述事实来实现,就是壳体的底部,至少在一个子区域,形成了废料的收集槽,其是排空设备的一部分,以及可更换的废料收集容器布置在排空设备下面的接收位置。
由于壳体的子区域构造作为所产生废料的收集槽并且还由于具有很大体积且布置在壳体外面的废料支架,可以维持废料非常小的收集空间,其结果是也最小化了必须要充满保护气体的壳体体积。同时,这种布置提供了与双辊铸造设备上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独立地操作废料支架的可能性。
排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接收废料的收集槽、至少一个位于运载支架上或壳体上用于这个收集槽的支架,其允许收集槽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致动、至少一个用于移动收集槽以允许其被排空的调节设备、以及可能需要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壳体的任何密封。
一个有利的实施例是废料的收集槽被设计为使得其能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并且结合到调节驱动器,并且壳体配置有用于在闭合位置处密封壳体和收集槽之间缝隙的密封元件。为此目的,可以有很多实施例。收集槽可以是单体或多体式设计,并且排空可以通过平移运动来实现(优选地对于单体设计),或者通过绕着一个或多个枢轴的枢轴运动来实现(优选地对于多体设计)。收集槽配置有调节驱动器,其可以由可致动的压力介质气缸或者至少一个从动的运转机构轮构成。
作用在壳体和收集槽之间的密封元件有利地是紧固到壳体并且被设计为使得它们能在收集槽处于闭合位置时压到后者上。这样就防止了在收集槽的操作期间并且尤其是在卸载废料期间对于密封元件的损坏。
密封元件的一个优选构造是密封元件包括密封环,其能相对于壳体以及相对于收集槽移动、能压到收集槽上、由作用在壳体上并且与之紧固的移动元件所支撑,并且被结合到可控的移动设备。在本例中,移动元件可以由例如波纹管或其它允许纵向伸展的弹性元件构成,可控的移动设备可以由例如铰接地安装在壳体上的压力介质气缸构成。
对于收集槽有利的是具有运转机构,并且对于这个运转机构配置有运行轨道,尤其是导轨。通过适当地构造该运行轨道,可以,优选地与朝着闭合位置的运动同时,在移动路径的最后部分上,将收集槽和壳体或者紧固到壳体的密封元件之间的距离减小到如此的程度以使得自动地达到闭合的密封位置或者密封元件具有短的移动路径。
根据一个可选实施例,收集槽具有滑动元件,并且这些滑动元件配置有固定的滑道。通过采用滑道的适当构造,可以在朝着闭合位置运动的同时,在运动路径的最后部分上,将收集槽和壳体或者紧固到壳体的密封元件之间的距离减小到如此的程度以使得达到闭合的密封位置。
如果在收集槽的水平平移运动期间进行收集槽的排空,有利的是用于刮除所收集废料的清理板布置在壳体上距离收集槽一定距离处。在本例中,清理板和收集槽之间的距离被选择为使得废料片不会卡在固定的清理板和收集槽之间。清理板在本例中可以以滑动的方式搁置在收集槽上。对于清理板,建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相对于收集槽的平移运动而横向地撤回清理板。
收集槽包括有用于接收废料的接收区域,其可以为很多种构造。废料的接收区域可以由平状表面形成,相关的清理板具有平直的清理边缘,清理边缘布置为距离接收区域的表面很短的距离或者沿着其滑动。废料的接收区域也可以形成为槽形凹部,这个凹部优选地表现在收集槽的三个侧面上,同时在进行收集槽排空动作的第四个面上,槽形凹部基本上水平地伸出。这还允许借助于清理板的帮助来排空,清理板的清理边缘与槽形凹部的横截面相匹配。
为了最小化或基本上避免不利的空气进入壳体,即使是收集槽处于打开位置,配置给壳体的密封元件被设计为使得在收集槽处于打开位置时其能被压到处于接收位置的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上。如果在移动收集槽的同时至少在三个侧面上保证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和壳体之间的密封,那么能实现密封的进一步改进。这可以通过多部件的密封元件来实现。
为了最小化空气的进入,对于这一点来说,如果配置给壳体的密封元件以如此的方式被设计为使得当收集槽被打开时其能被持续地或分段地压到处于接收位置的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上,那么则是有利的。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例,如果壳体配置有一单个环形密封元件也可能最小化不利的空气,该密封元件以如此的方式被设计为当收集槽处于闭合位置时其能被压到后者上并且当收集槽处于打开位置时其能被压到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上。根据又一高度有利的实施例,如果壳体配置有两个彼此独立的密封元件,则有可能最小化不利的空气,其中一个密封元件被设计为使得当收集槽处于闭合位置时其能被压到后者上,而第二密封元件被设计为使得其能被压到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上。两个密封元件优选地相对于彼此在壳体的外壁上同心地固定并且能彼此独立地致动。
如果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在其处于接收位置时被定位在以密封的方式毗邻壳体底部的封闭废料腔内,那么能进一步减少不利空气的仍然进入(现在数量已经非常少了)。
在铸造金属带的传送路径之后,具有带材传送设备,例如辊道的处理腔以及可选的用于金属带材的后续带材处理设备,例如在轧制机架上游的温度补偿炉,毗邻充满保护气体的壳体,并且这个处理腔的底部由至少一个用于氧化皮以及可选的废料,例如从带材剪切设备中切下的废料的可排空收集容器构成。
收集容器优选地被设计为具有封闭设备的收集槽并且可以例如由具有封闭片的漏斗形收集漏斗构成。
在收集容器的下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可动废料收集容器的接收位置。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装备有运动控制器,其允许以受控的方式运动到金属带材的传送路径下面的所有接收位置。接收位置例如通过滑动式电接触点或光栅来固定。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双辊铸造设备,本发明建议了一种用于开始铸造过程的方法,其允许将第一根金属带材从设备中排出和移除,这根带材是在双辊铸造设备处于非稳定状态的开始阶段期间生产出来并且因此不符合对于要生产产品的质量要求。由于这个原因,本发明尤其建议了废料操作,其尽可能地最小化开始阶段期间外部空气的进入,并且还允许进行后续生产步骤以及在最小化空气进入的前提下将废料从设备中移除。
在双辊铸造设备中,其中两个绕着水平轴线以相反方向旋转的铸造辊以及能压到铸造辊上的侧板形成了用于接收熔融金属的熔融空间以及用于成形铸造金属带的铸造缝隙,熔融金属被连续地或依照预定的启动曲线被引入熔融空间中,这些优点通过以下事实的好处来获得在转向设备枢轴转动到撤回位置并且收集槽移动到撤回的打开位置之下,在非稳定状态的开始阶段期间铸造的第一根金属带材在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直接传送到废料收集容器中,以及在达到稳定的运行状态时,第一根金属带材优选地在铸造缝隙中被切断,以及转向设备随后枢轴转动到咬入位置,以及随后铸造的金属带材被传送到基本上水平的传送方向并且随后或者同时收集槽移动到闭合位置。
实际的开始过程能以各种方式进行。在第一步骤中,熔融金属被引入熔融空间直到达到启动铸造的水平,并且金属带材在这个填充操作期间就开始排出。这个操作可以在铸造辊静止或者已经转动的情况下开始。铸造缝隙的宽度也可以与工作的铸造缝隙宽度有偏差。总之,熔融空间的填充操作、铸造速率以及铸造缝隙宽度可以遵循预定的启动曲线。在铸造状态还没有稳定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第一根金属带在其重力之下分离。仍然在这种情况下,铸造速率和铸造缝隙宽度可以遵循预定的轮廓曲线。奥地利专利申请AT-A 1367/2002中已经详细描述了一种在不考虑废料经济因素的前提下用于在双辊铸造设备中开始铸造过程的优选工艺,并且该申请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于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可以发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点,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具有排空设备的双辊铸造设备的纵向截面,图2示出了位于壳体与收集槽或废料收集容器之间的密封元件的一个实施例,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辊铸造设备的第一操作位置,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辊铸造设备的第二操作位置,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辊铸造设备的第三操作位置,图6示出了位于壳体与收集槽或废料收集容器之间的密封元件的又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类型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用于钢带的连续生产。双辊铸造设备用于成形金属带的核心部分包括两个从动铸造辊1,2,它们绕着水平轴线以相反方向旋转并且与两个侧板3(图1中只是示出了一个)一起形成了用于接收熔融金属的熔融空间4,熔融金属从中间罐5通过浸入管6供给入熔融空间4,在该处其形成熔池。熔融空间4借助于盖板7以基本上气密的方式封闭,盖板允许维持在熔池之上保护气氛。
两个冷却的铸造辊1,2以及靠在铸造辊端侧上的侧板3形成了铸造缝隙8,先前在铸造辊表面处已经凝固成板坯外壳形式的熔融金属由此在垂直铸造方向上作为铸造金属带9排出,然后被转向为水平传送方向并且被夹紧辊机架10沿箭头所示方向供给到后续处理设备。可枢轴转动的呈转子形式的转向设备11设在铸造缝隙8的下面来将金属带9转向到水平传送方向,该转向设备能从咬入位置(thread-inposition)枢轴转动到基本上垂直的撤回位置,其中咬入位置如图中实线所示并且在该位置金属带9被朝着夹紧辊机架10转向,撤回位置由虚线示出。在撤回位置,尤其是在铸造开始和结束时所生产的带材部分能作为废料垂直向下地弃置。
金属带9从铸造缝隙8的出口到进入夹紧辊10的传送路径由壳体13所包围,壳体13通常由气内侧具有耐火衬料的薄金属壁构成。在金属带进入壳体13的区域中,在壳体的壁和铸造辊1,2或者侧板3之间设有如奥地利专利申请AT-A 303/2002所述的密封(未示出)。在夹紧辊机架10的区域,处理腔14以密封的方式毗邻壳体13,该处理腔同样充满保护气体并且其中金属带在辊道15上向前传送并供给到后续处理设备(没有更详细地示出)。这些后续处理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在带材边缘加热设备中或者在温度补偿炉中对金属带进行热处理或者在条带剪切装置中或者在轧制机架中对金属带进行机械加工。
排空设备17构成了壳体13的底部16并且在铸造缝隙8下面的区域中由收集槽18构成,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短带材部分和从铸造金属带中脱落的氧化皮被收集在所述收集槽中。尤其,在铸造开始时缺乏稳定状态的起始阶段期间形成的第一条铸造金属带不能满足产品要求并且因此至少部分地不会被朝着第一夹紧辊机架转向到水平传送方向以便进行后续处理,而是直接地被垂直向下地弃置到收集槽18中。收集槽18具有废料的槽形接受器并且装备有运转机构19,运转机构包括有沿着由水平纵向支架或导轨构成的运转轨道21滚动的转轮20。收集槽18能借助于可致动的移动设备22从接收废料的闭合位置(由实线示出)移动到撤回的打开位置(由点划线示出),所述移动设备链接到收集槽并且由长行程的压力介质气缸23构成。在平移到打开位置期间,已经收集的废料被清理板27从收集槽中移除,所述清理板相对于其位移方向横向地短距离地布置在收集槽18之上,并且废料随后被传送到设在下面的废料收集容器25中。废料收集容器布置在运动框架28中并且能与进行之中的双辊铸造设备生产过程独立地操纵。
可选地,转轮20也可以装备有运转驱动器(未更详细地示出)。
为了保证壳体13和收集槽18或者壳体13和可移动的废料收集容器25之间的密封在收集槽的撤回运动期间在双辊铸造设备的所有操作阶段中尽可能地彻底,在这些部件之间布置有可调节的密封元件30。图2中以局部截面图的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可能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壳体13下端的部分区域以及位于其下面一定距离处的废料收集槽18。用于紧固密封元件30的环形支撑凸缘32被焊接到壳体或其负载支撑结构的外壁31上。布置并且紧固在密封环支撑框架35中的密封环34靠在收集槽18的金属支撑板33上,这样就形成了密封面。在支撑凸缘32和密封环支撑框架35之间布置有密封环支撑框架35的移动元件37,其长度可以变化并且由波纹管36构成,并且其以密封的方式在一侧紧固到支撑凸缘32且在另一侧紧固到密封环支撑框架35。同步可控的移动设备38,其由压力介质气缸39构成,在支撑凸缘32和密封环支撑框架35之间布置在壳体13圆周上的多个位置处,密封环34能借助于所述移动设备38在收集槽18处于闭合位置处时被压到收集槽18的金属支撑板33上,或者在收集槽将要移动到打开位置以排空时将后者升高。为了防止波纹管36受到热和机械导致的损坏,在波纹管和壳体13的外壁31之间,伸缩式金属保护片40紧固到支撑凸缘32和密封环支撑框架35。
密封环34由弹性材料制成,比如织物、纤维材料等。然而,也可以更换为不同类型的密封,比如举例来说砂封,在这种情况下,收集槽上的金属支撑板被设计为砂子的槽形接收器并且代替密封环,金属密封板在收集槽处于闭合位置时淹没在砂床中。金属密封板的高度可以再次借助于移动元件,比如压力介质气缸来调节。
同样的密封不仅可以用来形成壳体和收集槽之间的密封连接,而且也能在收集槽的打开状态下形成壳体13和可动废料收集容25之间的密封连接,如图3-5所示。
类似于图2,图6示出了密封的又一实施例,其在壳体13和布置在其下面的收集槽18以及废料收集容器25之间尽可能地有效。两个能彼此独立地致动的密封元件30,30a紧固到收集槽18的外壁,如前参考图2所述的那样,密封元件30形成了与收集槽18的密封连接,并且与密封元件30a同心布置的又一密封元件30a形成了与废料收集容器25的密封连接。两个密封元件30,30a的结构相同并且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一致。同样也能使用任何其它等同的密封元件。由于这种双重布置,在所有操作情况下能保持密封连接,或者相对于收集槽18,或者相对于废料收集容器25在至少三面上。
图3至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壳体13、收集槽18和废料收集容器25相对彼此在三个有特点的操作情形处的布置。收集槽18在本例中呈槽形、双壁并且水冷设计的形状,并且充满砂子。
图3示出了铸造过程的起始阶段中出现的操作情形。废料槽18已经移动到打开位置,因此壳体13朝着废料收集容器25打开并且落下的条带片直接落入废料收集容器中。在所有侧面包围壳体13的密封元件30通过其密封环34靠在废料收集容器25的金属支撑板33上并且在其使用的最低位置处以密封的方式封闭壳体和废料收集容器之间的缝隙空间。
图4示出了其中收集槽18处于壳体13下面的封闭位置并且密封元件30借助于其密封环34靠在收集槽18的金属支撑板33上的操作情形。落下的任何废料和氧化皮被收集在收集槽中直到废料收集容器25在排空之后已经返回到闭合收集槽下面的接收位置。当收集槽18处于这种闭合位置时,废料收集容器25能在任何时刻暂时地移出该设备从而排空,而不会有损于双辊铸造设备上进行的生产过程。
图5示出了其中所收集的废料从收集槽18中被排出到废料收集容器中的操作情形。在以气密的方式封闭壳体13和收集槽18之间缝隙的密封元件30已经升高到释放位置时,收集槽18借助于横向运动移动到其打开位置并且与此同时已经收集在收集槽中的废料被清理板27推入废料收集容器中。只要收集槽已经达到打开位置,密封元件30就置于废料收集容器上。当密封元件沿着其圆周方向被分段时,在收集槽已经移走之后可以立即将各个段置于废料收集容器上。
在铸造金属带的传送路径上紧邻地处于壳体13之后的处理腔14同样可以充满保护气体。从图1中能看出,这个处理腔14的位于带材传送设备15下面并且由热带材在其上传送的辊道构成的底部装备有两个可排空的漏斗形收集容器41,收集容器41具有可以由压力介质气缸42打开和关闭的封闭片43。装备有运动控制器的废料收集容器25能顺序地移动到闭合收集槽18下面的排空位置以及封闭片43下面的各个排空位置,所述封闭片43在废料收集容器25已经处于相应排空位置之后打开。各个排空位置由滑动接触点或光栅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辊铸造设备,其具有两个绕着水平轴线以相反方向旋转的铸造辊(1,2);用于成形和排出铸造薄金属带(9)的铸造缝隙(8);密封壳体(13),该密封壳体具有底部(16)并且包围着金属带材的输送路径,所述金属带材从垂直铸造方向离开铸造缝隙进入大致水平的输送方向;用于在壳体(13)内使金属带转向的转向设备(11);以及用于移除该双辊铸造设备所产生的废料和氧化皮的可更换的废料收集容器(25),其特征在于壳体(13)的底部(16),至少在一个子区域,形成了废料的收集槽(18),其是排空设备(17)的一部分,并且可更换的废料收集容器(25)布置在排空设备(17)下面的接收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废料的收集槽(18)被设计为使得其能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并且结合到调节设备(22),并且壳体(13)配置有密封元件(30),用于在闭合位置处密封壳体(13)和收集槽(18)之间的缝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密封元件(30)紧固到壳体(13)并且被设计为能在收集槽(18)处于闭合位置时被压到后者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密封元件(30)包括密封环(34),其能相对于壳体(13)以及相对于收集槽(18)移动、能压到收集槽上、由移动元件(37),例如作用在壳体上并且与之紧固的波纹管(36)所支撑、并且被结合到可控的移动设备(38),例如铰接地安装在壳体(13)上的压力介质气缸(39)。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收集槽(18)具有运转机构(19),并且该运转机构配置有转轮(21)。
6.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收集槽具有滑动元件,并且这些滑动元件配置有固定的滑道。
7.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刮除所收集废料的清理板(27)布置在壳体(13)上距离收集槽(18)一定距离处。
8.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配置于壳体(13)的密封元件(30)被设计为使得在收集槽(18)处于打开位置时其能被压到处于接收位置的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25)上。
9.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配置于壳体(13)的密封元件(30)以如此的方式被设计为使得当收集槽(18)被打开时其能被持续地或分段地压到处于接收位置的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25)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壳体(13)配置有密封元件(30),其以如此的方式被设计为当收集槽(18)处于闭合位置时其能被压到后者上并且当收集槽(18)处于打开位置时其能被压到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25)上。
11.如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壳体(13)配置有两个彼此独立的密封元件(30,30a),其中一个密封元件(30)被设计为使得当收集槽(18)处于闭合位置时其能被压到后者上,而第二密封元件(30a)被设计为使得其能被压到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25)上。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25)在处于接收位置时被定位于封闭的废料腔内,该废料腔以密封的方式毗邻壳体的底部。
1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铸造金属带(9)的传送路径后面,具有带材传送设备(15)的处理腔(14)以及可选的用于金属带材的后续带材处理设备毗邻壳体(13),并且这个处理腔(14)的底部由至少一个用于收集氧化皮以及可选的废料的可排空收集容器(41)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收集容器被设计为具有封闭设备(43)的收集槽。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收集容器(41)的下面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25)的接收位置。
1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可动的废料收集容器(25)装备有运动控制器,其允许以受控的方式运动到金属带材的传送路径下面的所有接收位置。
17.一种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16之一所述的双辊铸造设备开始铸造过程的方法,其中两个绕着水平轴线以相反方向旋转的铸造辊(1,2)以及能压到铸造辊上的侧板(3)形成了用于接收熔融金属的熔融空间(4)以及用于成形铸造金属带的铸造缝隙(8),熔融金属被连续地或依照预定的启动曲线被引入熔融空间(4)中,其特征在于,在转向设备(11)枢轴转动到撤回位置并且收集槽(18)移动到撤回的打开位置之下,在非稳定状态的开始阶段期间铸造的第一根金属带材在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直接传送到废料收集容器中,以及在于,在达到稳定的运行状态时,第一根金属带材优选地在铸造缝隙中被切断,以及在于,转向设备(11)随后枢轴转动到咬入位置,以及在于随后铸造的金属带材被传送到基本上水平的传送方向并且随后或者同时收集槽移动到闭合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建议了一种双辊铸造设备,其具有两个绕着水平轴线以相反方向旋转的铸造辊(1,2)、用于成形和排出铸造薄金属带的铸造缝隙、密封壳体,该密封壳体具有底部并且包围着金属带材的输送路径,所述金属带材从垂直铸造方向离开铸造缝隙进入大致水平的输送方向、用于在壳体内使金属带转向的转向设备,以及用于移除该双辊铸造设备所产生的废料和氧化皮的可更换的废料收集容器(25)。为了最小化外部空气进入充满了保护气体的壳体,壳体(13)的底部(16)至少在一个子区域形成了废料的收集槽(18),其是排空设备(17)的一部分,并且可更换的废料收集容器(25)布置在排空设备下面的接收位置。
文档编号B22D11/06GK1784279SQ200480012402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6日
发明者迈克尔·扎赫迪, 托马斯·斯特潘内克, 杰拉尔德·霍恩比希勒, 弗朗茨·普洛金格, 卡尔·克利马 申请人:奥地利钢铁联合企业阿尔卑斯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