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68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轴承,更具体而言,涉及在铜系合金层上要求磨合性的覆盖有Sn系覆盖层的滑动轴承中,防止Cu从铜系合金层扩散到Sn系覆盖层导致的性能变差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上所述的滑动轴承使用添加了Pb、Bi等软质合金的铜合金(称之为"衬里"),而覆盖层使用Pb或者Sn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此外,由于铜合金中的Cu扩散到覆盖层中,生成导致耐疲劳性变差的Cu6Sn5、Cu3Sn等Cu-Sn系金属间化合物,破坏覆盖层的软质性,因而通常在衬里和覆盖层之间设置Ni等金属中间层(称之为"Ni隔离层")作为防止扩散用中间层。下面,将与滑动轴承有关的现有技术按申请日顺序记为专利文献1~12进行列举,专利文献13虽然不涉及滑动轴承,但作为Sn合金/Cu合金层合结构的现有技术进行说明。专利文献1:专利第3397334号公报(日本特愿平302668号)涉及滑动轴承,其包含隔着或不隔着Ni等防扩散用中间层镀敷在滑动轴承合金层上的Sn系覆盖层,所述滑动轴承合金层包含油膜轴承合金(kelmet)或者铝合金。这种层结构在滑动轴承中是通常的。该专利文献中叙述了在覆盖层中,0.02~0.5重量%的以有机物形态含有的C抑制了覆盖层中的Sn向轴承合金层扩散,其结果提高了抗咬合性。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239696号公报(特愿平4-239696号)以提高分散有硬质物的Sn系覆盖层和底层之间的密合力为目的,提出了包括上层和下层的Sn系覆盖层,所述上层分散有5~50体积%的平均粒径在0.1~5pm且最大粒径小于等于油膜厚度的粒状硬质物,所述下层没有分散硬质物,包含Sn(合金)。滑动轴承的铜合金为青铜或者铅青铜,含有5%以下的In、Tl、P、Ag、Ni、Zn、Al等作为任意的添加元素。专利文献3:专利第3560723号公报(日本特愿平8-57874号)的滑动轴承铜合金为Ag、Sn、Sb、In、Mn、Fe、Bi、Zn、Ni和/或Cr(其中仅包含Ag和Sn的组合除外)固溶于Cu基体中,特别是Ag非平衡地过饱和固溶、它们的二次相基本没有形成的合金。此外,Sn含量为1~10wt%,Ni含量为5~50wt%。在该专利文献中指出由于特定固溶元素特别是Ag在滑动中浓缩于铜合金表面,使抗咬合性优异的物质形成滑动面,因而,铜合金中通常含有的Sn不是必须的;为防止Sn扩散而在覆盖层和滑动轴承之间设置防扩散用Ni中间层不是必须的;Sn、Pb、树脂类等的覆盖层不是必须的,但也可以使用。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05539号公报(日本特愿平10-205339号)在包括包含里衬金属、形成在里衬金属上的铜合金的轴承合金层和Sn系或Al系覆盖层的铜系滑动轴承中,通过在轴承合金层和覆盖层之间设置包含含有2050重量。/。Zn的Cu-Zn合金的中间层,而提高抗咬合性和耐疲劳性。专利文献5:专利第3657742号公报(日本特愿平9-152160号)提出的滑动轴承合金含有1%以上的至少1种的Ag和Sn作为必须成分,含有Sb、In、Al、Mg、Cd作为任意成分,并且必须成分和任意成分进行固溶,在该铜合金的上部,六方晶化合物在滑动中形成于滑动轴承的表面。在该专利文献中指出为防止Sn扩散而在覆盖层和滑动轴承之间设置防扩散用Ni中间层不是必须的;Sn、Pb、树脂类等的覆盖层不是必须的,但也可以使用等。根据该专利文件的提案,如果省略防扩散用Ni中间层,则可谋求降低成本。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平11-510859号公报(日本特愿平10-500079号)涉及滑动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公开了由于Sn-Cu-Ni等电沉积母材中分散的碳化物等颗粒抑制Sn的扩散,所以无需所谓的Ni隔离层,可i某求降低成本。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0-64085号公报(日本特愿平10-345952号)提出的滑动轴承的滑动轴承层由含50~95重量。/。Cu的铜合金或含60~95重量。/。Al的铝合金构成,设有包含Ni等的防扩散层,覆盖层是由含Sn和Cu的无铅合金构成的镀层,其特征在于含有8~30重量%的Cu、60-97重量。/oSn和0.510重量%的Co,直至4支高温度而不脆^:。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0-345258号公报(日本特愿平11-163247号)提出的滑动轴承的覆盖层是含有2~10重量。/。Ag的Sn合金。专利文献9:日本特表2002-530530号公报(日本特愿2000-582622号)提出的滑动轴承的覆盖层是分散有硬质颗粒和软质颗粒的电镀层,其硬度在靠近滑动轴承层的方向增大。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1-247995号公报(日本特愿2000-397944号)提出的滑动轴承的覆盖层是Sn-Cu颗粒分散在Sn基体中的Sn系合金,具有比通常的Pb系覆盖层更优异的耐磨损性。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2-310158号公才艮(日本特愿2001-109853号)提出的滑动轴承的Sn系覆盖层包含Cu含量不同的下层4和上层5,下层4含有多达5~20重量%的Cu,厚度为l3^im。由此,由于Cu自Sn系覆盖层向防扩散用中间层的扩散从下层4进行,因而抑制了和配合件相接的上层5中Cu的减少量。因而,即使不加厚防扩散用中间层,也能长期防止覆盖层表层部分的Cu减少。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2006-153193号公报(日本特愿2004-34398号)提出通过对铜合金衬里和Sn系覆盖层施以热处理,使Sn系覆盖层中生成具有无数微小凹凸表面结构的Cu-Sn化合物层,通过使Sn镀层填埋到微小凹凸结构中,使Sn系覆盖层的磨合性和耐磨损性两者均良好保持。专利文献13:日本特开昭59-145553号公4艮(日本特愿昭59-4655号)涉及硬钎焊中使用的铜合金结构体,公开了其具有以约19~约28%的Ni作为必须元素,Zn、Mn、Fe、Cr、Mg、P和/或Mg作为任意元素的铜合金基体、Sn系涂层,基体中的Ni防止在与涂层之间生成Cu-Sn系金属间化合物,结果改善了硬钎焊性放置寿命。专利第3397334号公报曰本特开平5-239696号7>报专利第356072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05539号公报专利第3657742号公报曰本特表平11-510850号公报曰本特开2000-64085号公净艮日本特开2000-345258号公报曰本特表2002-53053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24799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8专利文献9专利文献10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02-310158号公4艮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2006-153193号^>报专利文献13:日本特开昭59-145553号公报
发明内容前述现有技术可大致分为(A)防止覆盖层中的Sn扩散的方法(专利文献l、6);(B)通过使滑动轴承的滑动面在滑动中产生滑动特性优异的物质,从而不需要用于阻止滑动轴承中的成分扩散的Ni隔离层等的技术(专利文献3、5);(C)特别是与Sn的扩散无关的技术(专利文献2、7、8、9、10);(D)涉及防扩散用中间层的技术(专利文献4、11);(E)利用铜由衬里向Sn系覆盖层中扩散的技术(专利文献12);(F)阻止合金基材中的Cu向Sn系覆盖层扩散的技术(专利文献13)。虽然存在由于滑动轴承层结构之中含量绝对多的滑动轴承铜合金(衬里)中的Cu向Sn系覆盖层扩散而导致覆盖层性能变差的问题,但本发明通过改良衬里而找到了该问题的对策,因而涉及滑动轴承的专利文献1~12所想到的对策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本发明技术属于分类(F)。虽然属于该分类的专利文献13不涉及滑动轴承,但是如果在其层结构上覆盖Sn系覆盖层,就构成滑动轴承。但是,对比文件13所述的铜合金含有Sn作为必须元素,以及含有Zn、Mn、Fe、Cr、Mg、P和/或Mg作为任意元素,^f旦不含Ni。可见所述组成的铜合金不能充分防止Cu的扩散。在属于上述分类(B)的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下述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为含1~10wt。/oSn和5~50wt%Ni、其余包含Cu的铜合金,不存在Ni隔离层,覆盖层为Sn系。根据该专利文献的记载,在滑动轴承合金(衬里)主体中,Ni、Sn固溶在基体中,此外,没有形成由Ni、Sn构成的或者含有它们的二次相,主体上形成有Ni、Sn浓缩表面层。而且,虽然也一般性地说明了Sn系覆盖层,但是实施例中试验的覆盖层是Pb-Sn-Cu系。本发明人等经覆盖Sn系覆盖层进行实验确认与上述成分在衬里表面上浓缩相比,衬里中的Cu更优先地向Sn系覆盖层扩散,当覆盖层中的残留Sn层变薄时,在发生单面接触(片当/j。)的部位容易发生咬合。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铜系合金层上要求磨合性的覆盖有Sn系覆盖层的滑动轴承中,防止Cu从铜系合金层扩散到Sn系覆盖层导致的性能变差的技术。更具体而言,进一步明确了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使用了含有1~10wt%Sn和5~50wt%Ni、其余包含Cu的铜合金得到的轴承层(衬里)上,不隔着Ni隔离层而直接覆盖Sn系覆盖层得到的滑动轴承的组织等特性。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所述的滑动轴承的特征在于在滑动轴承层上,不隔着防扩散用中间层,通过电镀来覆盖厚度为3~19pm的Sn系覆盖层,所述滑动轴承层含有以总量计超过4质量°/。但小于等于20质量%的Sn和Ni(其中Sn的最低量为4质量%),其余部分包含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前述滑动轴承层的硬度在Hvl50以下。此外,铜合金中还可含有以总量计为5质量%以下的Zn、Ag、Al和In中的l种或2种以上。这些添加元素对抗咬合性有利。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滑动轴承合金中含有的Sn和Ni通过使Cu的活度降低,在抑制Cu向Sn系覆盖层扩散的同时,强化铜合金,从而提高耐疲劳性。此外,Sn和Ni将铜合金固溶固化。Sn和Ni的总含量在4质量%以下时,上述作用不足,而超过20质量%时,由于铜合金过度固溶固化,所以基于单面接触的抗咬合性变差。优选的总含量为4~12质量,更优选为5~8质量%。应予说明,对于上述作用,Sn和Ni基本相同,但从Cu的活度降低和耐疲劳性提高的观点考虑,Sn最低存在4质量%以上是必要的。上述铜合金的组织以固溶有Ni和Sn的Cu基体为主成分,以Cu-Sn系金属间化合物的二次相为副成分。该Cu-Sn系金属间化合物超过上述Hvl50,但其作为微小的二次相微量分散于Cu基体中,所以用维式硬度计测定铜合金的代表之处得到的平均硬度在Hv150以内。此外,专利文献3等中所述的Ni-Sn发生浓缩从而生成Ni-Sn系化合物的铜合金的硬度超过Hvl50,但本发明的衬里在与覆盖层的界面处Ni、Sn不浓缩。具有上述硬度的铜合金压延材料或烧结材料(衬里)的制造方法在Ni和Sn不过饱和固溶在铜合金中的常规方法和条件下进行。7本发明的Sn系覆盖层可使用除含有纯Sn(硬度Hv8~12)之外,还含有5质量%以下的Ag、Cu和/或Sb的Sn合金(硬度HvlO~20)。覆盖层可通过中性Sn镀浴、酸性Sn镀浴或碱性镀浴而进行成膜。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是表示Sn系覆盖层的厚度和轴承性能、即抗咬合载荷和耐疲劳性之间的关系的图。是表示本发明权利要求3的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衬里的Sn+Ni的总含量和硬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是表示衬里硬度和疲劳试验的重复次数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衬里硬度和咬合面压之间的关系的图。[图6]是咬合试验机的图。[图7]是图5的平面图。是表示Sn+Ni的总含量变化时的滑动轴承的诸特性的图表。[图9]是对Sn+Ni的合计含量为20%的衬里上施加了Sn系覆盖层的表1的试验片进行热处理后的轴承整体的显微镜照片。是说明发动机工作时的Cu-Sn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的图。图1中表示Sn系覆盖层的膜厚和用后述方法测定的单面接触咬合载荷及覆盖层的非疲劳面积率之间的关系。非疲劳面积率通过(总面积-疲劳面积)/总面积(%)来判定。非疲劳面积通过放大镜判定。由该图将Sn系覆盖层的厚度定为3~19|am。优选的覆盖层厚度为4~13jim,更优选为4~10,。上述滑动轴承在刚刚Sn镀之后,符合汽车运行的初期和中期状态。另一方面,在汽车运行的后期状态中,在Sn系覆盖层中与滑动轴承的界面处由于扩散而生成金属间化合物。此外,滑动轴承长期保管于高温下时,也由于扩散而生成金属间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滑动轴承在装入汽车中后,或者在制造中进行热处理时,均能抑制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所以具有磨合性变差少的优点。而且,在制造中进行热处理,然后装入汽车中时,也能抑制一时形成了的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这样,以各种使用方式为对象的本发明所述的滑动轴承(以下称为"具有扩散层的滑动轴承")的特征在于,具有在滑动轴承层上不隔着防扩散用中间层而以电镀来覆盖的Sn系覆盖层,和通过所述Sn系覆盖层与所述滑动轴承的铜合金的扩散而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所述滑动轴承层含有以总量计超过4质量%但小于等于20质量°/。的Sn和Ni(其中Sn的最低量为4质量%),其余部分包含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前述滑动轴承层的硬度在Hvl50以下。上述后期状态根据汽车的性能等而不同,但是以行驶距离100000km为基准。该行驶距离按平均时速150km/h换算,相当于IOOO小时。由于油温度现在通常在150°C,所以通过在该温度下热处理上述时间,可在实^r室再现后期运行状态。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扩散层的滑动轴承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间化合物层包含在Sn系覆盖层中形成的Cu-Sn系金属间化合物,在与该Sn系覆盖层的界面处形成有微小的凹凸。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滑动轴承用铜合金由于Cu的活度降低,所以即使进行热处理也较薄地生成扩散层,残留Sn层较厚地保留,可使磨合性良好。此外,所述通过热处理形成的扩散层的表面上,形成无数的微小凹凸。在表示所述滑动轴承的截面结构的图2中,12为滑动轴承层,13为Sn系覆盖层,13A为通过扩散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15为微小凹凸。如图所示,由于在微小凹凸15中填埋有Sn,所以在Sn系覆盖层13磨损至微小凹凸15的水平的状态下,磨合性优异的金属Sn和硬度高的Cu-Sn系金属间化合物与配合轴接触,因而认为抗咬合性变好。用于扩散的热处理条件可采用专利文献12中提出的18020(TC下5-20小时的条件(权利要求4)。发动机工作时滑动轴承所处的温度几乎都低于该温度范围,所以也可期待上述热处理抑制发动机工作时的扩散的效果。在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扩散层的滑动轴承中,在滑动轴承铜合金与Sn系覆盖层之间发生相互扩散,所以,残留Sn系覆盖层和Cu-Sn金属间化合物层的总厚度比刚制造之后的Sn镀层的厚度大。此时,残留Sn系覆盖层比刚镀敷之后薄,所以单面接触状况下的性能比新车的性能降低,但只要残留有Sn镀层,则可期待某种程度的性能。此外,变差的程度被抑制到比以往的滑动轴承更低。但是,通常优选具有3pm以上的残留Sn系覆盖层厚度。本发明所述的滑动轴承合金的固化程度可通过硬度定量地表示。图3表示压延后经空气冷却的铜合金中Sn+Ni含量(Sn和Ni等量)和硬度之间的关系。此外,根据后述方法测定的、包含带Sn覆盖层的衬里的滑动轴承的耐疲劳性及咬合面压和硬度之间的关系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从这些图可知,铜合金的硬度优选为Hv75~150。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滑动轴承的试验结果。耐疲劳性试验方法试-验一几往复式载荷试^睑才几滑动速度6.6m/sec(3000rpm)轴承面压57MPa轴承尺寸直径42mmx宽17mm轴尺寸S55C(淬火)润滑油种类10w-30CF4给油温度120°C试-睑时间50h抗咬合性试纟全方法轴承面压3.6MPa/30min、升高试-验时间至咬合发生上述以外的条件和耐疲劳性试验相同。图6和7表示咬合试验机。图中,1为旋转轴,由2个支持轴承2支承,中央部分外周装有试验轴承4。3为向试验轴承4的内面给油的沟。隔着连杆5向试验轴承4上加载荷。如图7具体所示,试验轴承4和旋转轴1以0.2。的角度相接,实现了单面接触的状况。由图3~5可知,衬里的硬度越高,耐疲劳性越好,而抗咬合性下降。硬度在任何組成下均为Hvl50以下。应予说明,咬合发生时,Sn系覆盖层的一部分被磨损,衬里露出。图8中给出了在Sn+Ni总含量不同的衬里(其中,对于Sn+Ni二4.01质量Q/。而言,Si^4质量。/。,Ni二剩余质量,其它情况Sn和Ni等量)上覆盖10pm的Sn系覆盖层的试验片,以及对150。C下热处理该试验片1000小时得到的试验片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抗咬合性试验得到的结果。该热处理条件相当于前述后期运行状态,Cu从衬里的扩散导致在覆盖层中生成Cu-Sn系金属间化合物。考虑到这样的变化,对图8进行研究可知下述事实。(A)Sn+Ni总含量为零时,加热前的抗咬合性良好,j旦由于加热所致Cu的扩散,抗咬合性急剧降低。(B)Sn+Ni总含量为25质量%时,加热后的抗咬合性低。(C)Sn+Ni总含量为4~20质量°/。的试验片,加热前和加热后的抗咬合性均良好。图9中给出了对Sn+Ni总含量为20质量%的衬里施加相当于发动机使用中的条件的热处理之后的轴承整体的显微镜照片。应予说明,虽然在金属间化合物层和覆盖层的界面处存在凹凸,但是与相当于上述权利要求4的热处理条件形成的凹凸相比,界面变平。此外,本发明的使用时的滑动轴承由于Sn系覆盖层中的金属化合物层的生长慢,所以具有可获得长期稳定优异性能的优点。即,在内燃机使用时,衬里中的Cu和Sn的相互扩散虽不可避免,但衬里中的Ni、Sn使Cu活度降低,所以还根据制造工艺中的热处理形成Cu-Sn系金属间化合物扩散层,所以可抑制Sn系覆盖层变质为金属间化合物。使Sn镀层的厚度为lOpm,在15(TC下进行热处理,测定Cu-Sn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由显示该测定结果的图10可知,通过增加Sn+Ni的量可抑制衬里中的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即,Sn+Ni含量为零时,进行1000小时的热处理,Sn不残留。与此相对,Sn+Ni含量为4.01质量%时,进行1000小时的热处理后也还是在覆盖层的表面残留3pm的Sn,并且可预测1000小时后的生长速度变得非常慢。因而,根据本发明,可以比以往的滑动轴承更能确保后期运行状态的性能。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采用常规的压延和成型将表1所示组成的衬里制成厚度1.5mm的滑动轴承,对板材进行电解脱脂、水洗、酸洗、水洗,通过电镀在其上覆盖10)im的覆盖层。应予说明,虽然电镀条件为如下2种,但结果相同。条件(a):硫酸亚Sn(以金属Sn换算)20~30g/L无才几铵盐50-150g/L有机羧酸10~40g/L浴温30°C电流密度0.5~5A/dm2条件(b):氟硼化Sn(作为Sn离子)10~20g/L氟硼酸100~500g/L明胶0.5~4g/L(3萘盼0.1~2g/L浴温30°C电流密度0.5~5A/dm2将全部的试验片在150。C加热1000小时,以产生汽车运行的后期状态,然后进行试验。前述抗咬合性试验和硬度测定(载荷500g)结果如表1所示。1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间化合物的生长得到抑制,但抗咬合性差。供试材料6:其是实施例的供试材料2的衬里上覆盖的Sn系覆盖层中的Ag含量过多的例子,抗咬合性差。相对于这些比较例,本发明实施例的供试材料全部的性能均优异。此外,根据(EPMA)确认在与覆盖层的界面处Ni、Sn不浓缩。实施例2对实施例1的本发明实施例No.l,2和比较例1,3,使热处理条件为200。C、5小时,并进行抗咬合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_[*2]___<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供试材料No.l,2抗咬合性比实施例1进一步提高,表明微小凹凸结构的Cu-Sn扩散层的形成对抗咬合性的提高有效。应予说明,Cu-Sn扩散层的厚度为3pm。另一方面,在比较例的供试材料l,2中,Cu的扩散没有被抑制,所以残留Sn层极薄,抗咬合性比实施例l差。产业实用性本发明的滑动轴承的优点如下。(A)由于不需要Ni隔离层,所以制造成本低。(B)由于衬里不含Pb等,所以不导致环境污染。(C)Cu从衬里的扩散被抑制,所以Sn系覆盖层的设计没有必要以防止扩散为主要着眼点。即,只要是产生了Sn系覆盖层的优异磨合性的设计即可。其结果可将磨合性优异的Sn系覆盖层和Cu的扩散被抑制的衬里组合,内燃机的滑动轴承等滑动构件的滑动特性显著得到改善。(D)由于汽车运行中产生的Cu向覆盖层中的扩散被抑制,所以覆盖层的磨合性可长期维持。另一方面,即使在覆盖层的一部分被磨损的情况下,由于衬里的抗咬合性优异,所以滑动轴承的性能也优异。权利要求1.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滑动轴承层上,不隔着防扩散用中间层,通过电镀来覆盖厚度为3~19μm的Sn系覆盖层,所述滑动轴承层含有以总量计超过4质量%但小于等于20质量%的Sn和Ni(但是Sn的最低量为4质量%),其余部分包含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滑动轴承层的硬度在Hv150以下。2.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滑动轴承层上不隔着防扩散用中间层而以电镀来覆盖的Sn系覆盖层,和通过该Sn系覆盖层与所述滑动轴承的铜合金的扩散而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所述滑动轴承层含有以总量计超过4质量%但小于等于20质量%的Sn和Ni(但是Sn的最低量为4质量%),其余部分包含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滑动轴承层的硬度在Hvl50以下。3.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间化合物层包含在所述Sn系覆盖层中形成的Cu-Sn系金属间化合物层,在与所述Sn系覆盖层的界面处具有微小凹凸。4.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Cu-Sn系金属层间化合物通过在装入滑动轴承之前于180~20(TC热处理5~20小时而形成。5.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层的硬度在Hv75以上。6.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属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层含有以总量计为5质量%以下的Zn、Ag、Al和In中的l种或2种以上。全文摘要通过改良衬里而找到了由于滑动轴承层结构之中含量绝对多的轴承铜合金(衬里)中的Cu向Sn系覆盖层扩散而导致覆盖层性能变差的问题的对策。在滑动轴承层上不隔着防扩散用中间层而以电镀来覆盖厚度为3~19μm的Sn系覆盖层,所述滑动轴承层含有以总量计超过4质量%但小于等于20质量%的Sn和Ni(但是Sn的最低量为4质量%),其余部分包含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前述滑动轴承层的硬度在Hv150以下。文档编号C22C9/02GK101680482SQ200880007998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12日优先权日2007年3月12日发明者和田仁志,富川贵志,须贺茂幸申请人: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