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423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除去小件、薄壁件产品等的氧化皮、飞边等为处理目的进行喷丸等处理的喷丸装置。更详细来说,涉及通过在密闭的室内,搅拌带有孔的转筒内的金属产品等工件,同时投射已加速的投射材料(硬粒)来进行喷丸等处理的喷丸装置。
背景技术
喷丸装置基本上具备室、离心投射机和带有孔的转筒。转筒配置于上述室的内部, 在被处理物体投入、处理、排出的各作业位置之间以穿过转筒的轴心的水平轴为转动轴转动。另外,室具备关闭上述被处理物体投入、排出用的开口部的盖体。在现有的喷丸装置中,上述室的盖体是两侧打开的推拉门和平拉门。因此,对于推拉门和平拉门,需要用于移动这些门的多余的空间(死角),另外需要与转筒的转动不同的动力(参照日本特开平08-U6959号公报、第0002段)。因此,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日本特开平08-U6959号公报中提案了一种如下所述的喷丸装置,该装置能够消除关闭工件的投入、排出用的开口部的盖体的死角,同时将该盖体的开闭兼用为转筒的公转(转动)。下面的说明引用了上述公报的权利要求1,并附上图1作为本申请附图的图1。另外,图1中的图符号和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图2 图15中的图符号没有关系。“一种转筒型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后侧上部向着前侧下部配设有离心投射机 1的室2的前面部分,从侧面看形成突出为半圆状的圆弧面3,同时在该圆弧面3上设置有纵长的圆弧开口 4,相对该圆弧开口 4配设有与曲路密封部件7A扣合的能够正逆向驱动转动的半圆形板状的滑盖7,在该滑盖7将上述圆弧开口 4关闭的状态下,该滑盖7的内面设置有驱动旋转的截面为U字形的转筒13,该转筒13的前端向着上述离心投射机1倾斜。”但是,前面提案的喷丸装置由于使用了曲路密封部件,所以构造复杂且精度要求高,成本也有变高的倾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的情况,不按照上述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曲路密封构造而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喷丸装置,能够实现和上述公报所记载的装置同样的目的。所以,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专心致力于开发,其结果想到了一种下述构成的喷丸装置。一种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室、离心投射机和带有孔的转筒,上述转筒被设置成,在上述室的内部,以穿过转筒的轴心的水平轴为转动轴,能够在被处理物体的投入、 处理、排出的各作业位置之间转动,上述室具备关闭上述被处理物体的投入、排出用的开口部的盖体,在上述室的开口部侧具有由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构成的密封壁部,上述盖体与上述转筒呈一体安装并转动,同时由能够与上述密封壁部嵌合的上、下圆弧壁部以及连接该上、下圆弧壁部的前端侧的弦壁部以及封堵在该弦壁部和上述上、下圆弧壁部之间的两侧壁部形成,并且,在上述盖体的上述上、下圆弧壁部以及两侧壁部和上述密封壁部之间的
3缝隙,至少配置一列唇状的密封材料来形成密封构造。该申请以在日本于2010年3月17日申请的专利申请2010-061556号为基础,其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形成其中的一部分。另外,通过下面的详细的说明能够更加完全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详细的说明以及特定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被记载。根据该详细的说明的各种变更、改变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申请人:并没有打算向公众奉献所记载的实施方式的其中任意一种,被公开的改变、替代方案中的可能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没有被语句中包含的也作为等同原则下的发明的一部分。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中,对于名词以及同样的指示语的使用, 只要没有特别的指定,或者只要根据文章的前后关系没有被明确地否定,应该解释为包含单数以及复数的两方面。对于本说明书中提供的任意的例示或者例示的用语(例如“等”) 的使用,也只不过是单纯的为了更容易地说明本发明,只要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没有特别的记载,则不对本发明的范围造成限制。


图1是基于现有技术的喷丸装置的图。
图2是对装配有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的喷丸设备进行说明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3-3线向视概略图(一部分省略)。
图4是图2的4-4线向视概略图(一部分省略)。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省略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部位6的放大剖视图以及其下表面向视图。
图7是图5的部位7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盖体关闭时的室、各密封材料和盖体的横剖位置关系图。
图9是图8的9-9线向视概略剖视图。
图10是投入工件时的工件投入装置和喷丸装置的位置关系图。
图11是与工件处理时的图10同样的位置关系图。
图12是与工件处理时的图10同样的位置关系图。
图13是装配有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的喷丸设备的外观侧视图。
图14是图13的喷丸设备的外观俯视图。
图15是图13的喷丸设备的外观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书中,只要没有特别的事先说明,盖体的上、下以及前、后以盖体关闭的位置(处理作业时)为基准。对实施方式的装配有喷丸装置的喷丸设备进行说明(参照图2 4)。喷丸装置S 是以除去小件、薄壁件产品等的氧化皮、飞边等作为处理目的使用的装置。喷丸装置S具备室11、带有孔的转筒13和离心投射机15。室11通过使用后面说明的盖体51设为被全面包围的密闭的构造,以使投射硬粒时投射材料不向外部飞散。转筒13是用于在室11的内部一边收纳工件(被处理品)使其旋转一边均等地处理工件的处理容器。而且,转筒13配置在室11的内部,能够以与转筒13的轴心Ll垂直相交的水平轴为转动轴L2在被处理物体投入、处理、排出的各作业位置间转动。离心投射机15配置在室11的上部后方,使硬粒(投射材料)加速向转筒13的开口投射。并且,喷丸设备为了使喷丸装置S以分批处理的方式工作,在喷丸装置(室)S的前侧(图2的右侧)附设有工件投入单元以及工件传出单元,在喷丸装置(室)S的一侧 (图2的面前侧)以及后侧横贯附设有处理作业时使用的投射材料供给单元。工件投入单元由具有投入用斗19a的斗式装载机19形成,所述投入用斗19a呈能够收纳工件(被处理产品)的箱状,且能够因转动而升降以及倾动,能够向投入作业位置 (前侧斜上方)倾动的转筒13投入工件(参照图10)。另外,工件排出单元包括具备工件接收槽20a的传出式运输机20,所述工件接收槽20a接收从向工件排出作业位置(前侧斜下方)倾动的转筒13排出的处理后的工件(参照图12)。另外,投射材料供给单元构成为斗式的提升式运输机22,其将由投射材料供给盒21投入到室11的投射材料向上方举起;与该提升式运输机22的上部排出口连接的分离器23 ;配置在该分离器23的下方的料斗M ;投射材料投入管25 ;以及破碎物排出管沈等等。另外,室11的下部(底部)配置有螺旋式的投射材料回收运输机17,该投射材料回收运输机17的传出口与上述提升式运输机22连接,从而将投射后的投射材料与由处理工程发生的粉尘、氧化皮等一起进行回收。通过分离器23从该回收物中分离(风力分级)出能够再次使用的投射材料并将其返回到离心投射机15,能够进行循环。另外,能够通过分离器23将被风力分级的投射材料等的破碎物从破碎物排出管 26排出。并且,提升式运输机22以及分离器23与室11连通,从而构成连续的密闭室构造, 经由通道连接部31、32以及通道34、34与具备吸风机35a的集尘装置35连接。提升式运输机22 —侧的通道连接部31主要用于吸引排出室11内发生的粉尘。分离器23 —侧的通道连接部32主要用于在通过分离器23从回收投射材料中分离出能够使用的投射材料并将其再次投入至离心投射机15之前,除去粉尘、氧化皮以及无法再次使用的投射材料那样的较轻的物质。另外,对于比粉尘重但是比能够再次使用的投射材料轻的投射材料(因摩擦损耗和破碎)、氧化皮等,用分离器23进行风力分级,并经由与分离器23连接的破碎物排出管 26排出到喷丸装置S的外部。另外,通过与料斗M连接的投射材料投入管25将用分离器23风力分级的能够再次利用的投射材料送往投射材料投入口 29。超过料斗M的可蓄留量的投射材料,从投射材料溢流管27被送往投射材料供给盒21,并通过提升式运输机22向离心投射机进行循环。 另外,图2的符号观是用于对投射材料向离心投射机15的的供给开始、停止以及流入量进行调整的阀门。并且,喷丸装置S中的转筒13是将转动轴作为L2,通过驱动马达Ml进行转动(公转),同时用滚筒旋转(自转)用驱动马达M2(参照图5)进行旋转。转筒13形成有大量的孔,这些孔具有工件无法通过而投射材料能够通过的大小。离心投射机15通过由驱动马达M3进行的皮带传动来驱动。另外,提升式运输机22以及回收运输机17分别被驱动马达M4、M5驱动。接着,对与本发明的特征构成相对应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基本上,室11具备关闭上述被处理物投入、排出用的开口部lib的盖体51,在室 11的开口部1 Ib —侧具有由顶壁59a、底壁59b以及两侧壁59c、59c构成的密封壁部59 (主要参照图5、8、9)。上述室11构成为,在密封壁部59的两侧形成向前方突出的弓形突出壁11a、11a, 前面一侧设为具备下侧宽度较宽的开口部lib的上下圆弧状。并且,在室11的底部沿宽度方向配置有投射材料回收运输机17,并且构成两侧相向的倾斜底壁lld、lle,以用于在投射后使投射材料集合在回收运输机17中。盖体51经由框架50、50(参照图8)与转筒13—体安装,与转筒13—起转动。盖体51由能够与密封壁部59嵌合的上、下圆弧壁部51a、51b以及连接该圆弧壁部51a、51b 的前端侧的弦壁部51c以及封堵该弦壁部51c和上、下圆弧壁部51a、51b之间的两侧壁部 51d、51d形成,构成为舟形形状。并且,在盖体51的上述上、下圆弧壁部51a、51b以及两侧壁部51d、51d和密封壁部59的缝隙间,通过设置至少一列的唇状的密封材料来密封。在例图中,对于密封材料,根据制作装配的观点,在开口部密封壁部59的顶壁59a 以及两侧壁59c、59c上配置由3列构成的第一密封材料61,同时在底壁59b上配置由两列构成的第二密封材料63,还沿着室11的开口部lib下端的弯曲壁Ilf配置由一列构成的第三密封材料64 (参照图7、8)。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也可以将第二密封材料63和/ 或第三密封材料64变更为第一密封材料61,另外,也可以将第一密封材料61的一部分变更为第三密封材料64。第一、第二密封材料61、63设为唇状的密封材料。也就是说,使所需列数的安装脊部6lb、6 从在密封壁部59上由螺丝固定的基部61a、63a突出,将密封唇部61c、63c用螺丝固定在各安装脊部61b、6;3b上,由此而形成(参照图6、7)。并且,第一密封材料61的密封唇部61c是将以规定间距(例如20 100mm)形成投射材料排出孔62的带板折弯成环状,设成顶端部U字形截面。通过设成顶端部U字形截面来增大密封性以及第一列的投射材料遮断作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制作以及安装的观点,没有设成使用将顶壁59和侧壁59c用一体的密封材料(主视图倒U字形)进行密封的构造。将密封材料61设为使用保持在顶壁59a的顶部侧和保持在侧壁59c的侧壁侧分别构成。因此,在第一密封材料61的密封唇部61c上形成投射材料排出孔62。S卩,在投射材料从密封材料61的顶部侧和侧壁侧的安装缝隙间漏过进入顶部侧的密封唇部61c 的内部61d的情况下,在工件排出的时候(参照图12),用于使该投射材料向顶部侧的密封唇部61c的外部排出。对于第二密封材料63的密封唇部63c,带板是原样的凸片状。将第二密封材料63 设为凸片状是因为,在室11的前侧倾斜底壁Ild位置、即第二密封材料63的安装位置,实际上并不是大部分投射材料到达,也没有设为第一密封材料61那样的构成的必然性,而仅仅单纯地防止产生的粉尘的漏出即可。
第三密封材料64被设为由将带板弯曲形成的粉尘漏出的双重防止构造。因此,也可以只是第二、第三密封材料其中的一方。另外,第一、第二密封材料61、63也可以安装在盖体51侧。还有,虽然不是必然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盖体51的前面上侧起至后面后侧设置有连通的投射材料返回机构,即使万一投射材料漏出,也不会飞散到室11的外侧。S卩,将盖体51设为具备两条水平方向的上、下突条部52、53,在盖体51的前面侧由流入路形成板M形成流入路Pl,在盖体51的后面侧由流出路形成板55形成流出路P2,将流入路Pl以及流出路P2设成通过盖体51的上突条部52形成的水平导通槽5 连通的构成。另外,流出路形成板阳根据制作上、装配上的观点设成三枚构成阳3、5513、55(3。另外, 优选的是,通过用逆止挡板57封堵后面侧来将水平导通槽5 设成逆止构造。即使在室11 内万一达到大气压以上的时候,也能够阻止粉尘经由水平导通槽52a向室11外漏出。另外,为了将从流出路P2流出的投射材料顺利地收集在回收运输机中,在盖体51 的下端部安装有返回投射材料引导挡板66。另外,在盖体51的后面侧,也可以根据防止磨耗的观点在投射机15投射面的相向面侧(图5的右侧上部)安装衬板58 (通常是钢板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筒13由供工件投入的带有孔的内筒13A和围绕该内筒 13A的带有孔的外筒1 构成。并且,在工件排出时成为下侧的转筒的位置,在上述带有孔的外筒上安装有工件排出引导挡板67。该引导挡板67所起作用为,使处理后的工件从转筒 13顺利地向排出运输机20排出。接着,装配有上述构成的喷丸装置S的喷丸设备的工程如下(主要参照图2、5以及图10 12)。1)作为准备,将工件W在工件收纳位置(图10的实线)收纳在斗式装载机19的斗19a中。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式运输机22的投射材料供给盒21将投射材料(硬粒)事先投入到室11内。2)接着,使转筒13倾动而设为图10的工件投入位置。在工件投入位置,盖体51 和转筒13 —体倾动而成为打开位置,能够从位于室11的前面侧的开口部lib投入工件。在这种状态下使斗19a转动上升,并且,倾动至工件投入位置(图10的虚线),向转筒13内投入工件。3)接着,使转筒13倾动而设为处理作业位置(图11)。在该位置上,盖体51成为关闭位置,室11成为密闭状态。在该状态下,驱动各驱动马达M2、M3、M4、M5,使转筒13自转,同时使离心投射机15、提升式运输机22、回收运输机17、集尘装置35工作。由此,投射材料从提升式运输机22开始经过分离器23、料斗24,由阀门观调整流入量,再经过投入管25投入至投射机15中。该投射机15向转筒13内的工件投射投射材料。4)在投射材料的投射中,即,在处理作业中,室11内变成稍微低于大气压的减压状态,因处理作业而产生的粉尘被集尘装置吸收。另外,外部空气经由盖体51的水平导通槽5 被导入。另外,投射材料即使到达盖体51和室的密封壁部59的缝隙间,也由于该缝隙间被第一、第二密封材料61、63封止而无法向室11外漏出。
另外,即使从第一密封材料61的顶部侧和侧壁侧的连接部缝隙间漏出的投射材料进入密封唇部61c的内部61d,在门体打开时(工件排出时),也会从U字形截面的顶端的投射材料排出孔62落下而返回至密封唇部61c的外部、即室11内。即使有时投射材料万一从第一密封材料61漏过而漏出到室11外,利用上述的投射材料返回机构,从流入路P1、导通槽5 经过盖体51的内侧(后面)的流出路P2返回至室11内,落到前侧倾斜底壁Ild到达回收运输机17,和其他的投射后投射材料一样被循环使用。5)若处理作业结束,停止驱动马达M3,停止投射机15的工作。此时,由于转筒13 的自转还在继续,所以转筒13内的投射材料通过孔排出到转筒13的外部(落到室11内)。 另外,转筒13内的投射材料全部排出所需要的时间因工件W以及投射材料的量、形状和大小而不同。所以,虽然也有转筒13内的投射材料的排出以较短时间结束的情况,但是在投射后的室11内粉尘正在飞扬,并在该状态下将盖体51设成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室11 内的粉尘向外部漏出,所以对于作业环境并不优选的。为了使室11内的粉尘浓度变成与外部空气相同程度而利用集尘装置35换气,通常需要吸收室11的容积的3倍的容积的时间。 对于上述投射材料的排出时,由于集尘装置35正在工作,所以若将上述投射材料的排出时间设为集尘装置35能够通过吸收室的3倍的容积的集尘装置35换气的时间以上,则也能够除去室11内的粉尘,因此是优选的。并且,对驱动马达Ml进行驱动,将转筒13倾动至工件排出位置。此时,在转筒13 的外筒1 上安装的引导挡板67到达转筒13的下侧工件排出位置。因此,工件顺利地排出至运输机20的接收槽20a内。另外,在向转筒13的外部排出投射材料的工序(所谓的投射材料抽去工序)中, 投射材料没有被完全排出的结果,在投射材料和工件W —起被排出到接收槽20a内的情况下,可以在槽20a内设置具有工件W无法通过而投射材料可以通过的程度的开口部的部件 (例如丝网)。也可以将该部件设置在槽20a的底部的上方,从而设置用于回收通过该部件的投射材料的路径,由此将工件W用排出运输机20传送期间将工件和投射材料分离。通过反复进行上述工序,能够反复进行工件的批处理。另外,图13 15是用于特定装配有本发明的喷丸装置的喷丸设备的全体外观的侧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另外,对于上述的图2 12,附带的部分稍微有些不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室、离心投射机和带有孔的转筒;上述转筒被设置成,在上述室的内部,以穿过上述转筒的轴心的水平轴为转动轴,能够在被处理物体的投入、处理、排出的各作业位置之间转动;上述室具备关闭上述被处理物体的投入、排出用的开口部的盖体; 在上述室的开口部侧具有由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构成的密封壁部; 上述盖体与上述转筒呈一体安装并转动,同时由能够与上述密封壁部嵌合的上、下圆弧壁部以及连接该上、下圆弧壁部的前端侧的弦壁部以及封堵在该弦壁部和上述上、下圆弧壁部之间的两侧壁部形成;并且,在上述盖体的上述上、下圆弧壁部以及两侧壁部和上述密封壁部之间的缝隙,通过至少配置一列唇状的密封材料来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材料的截面形状,至少在上述密封壁部的顶壁、两侧壁侧构成为顶端侧U字形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材料的上述U字形截面的底部与上述盖体的周壁部接触,同时形成有投射材料排出孔。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记载的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体在中间高度的位置具备宽度方向的导通槽,形成有经由该导通槽而从前面侧上方连通至后面侧下方的投射材料返回机构,投射作业时漏出的投射材料能返回至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射材料返回机构兼做外部空气导入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封堵上述投射材料返回机构的上述导通槽的逆止挡板安装在上述盖体的后面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喷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筒由供工件投入的内筒和围绕该内筒的带有孔的外筒构成,在该带有孔的外筒上安装有工件排出用的引导挡板。
全文摘要
提供新型结构的喷丸装置,消除关闭工件的投入、排出用开口部的盖体的死角,同时能将该盖体的开闭与转筒的公转(转动)兼用。喷丸装置具备室(11)、带孔转筒(13)和离心投射机(15)。转筒(13)配置为在室(11)的内部能在被处理物的投入、处理、排出的各作业位置之间转动。室(11)具备关闭上述被处理物的投入、传出用的开口部(11b)的盖体(51)。室(11)的开口部(11b)侧具有密封壁部(59)。盖体(51)与转筒(13)一体安装并转动,同时具有能与密封壁部(59)嵌合的周壁部(51a、51b、51d)。在周壁部(51a、51b、51d)和密封壁部之间的缝隙配置唇状的密封材料(61、63)密封。
文档编号B24C3/02GK102189494SQ20101028090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7日
发明者石川光男, 立松亮, 铃木常俊 申请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