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炼铸锭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76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熔炼铸锭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熔炼铸锭生产线。
背景技术
当前,半连铸熔炼炉的铜水熔化好后进行倾炉拉铸,其中熔炼炉只能保温,生产效率低下、能耗高、且铜水温度难以控制,存在着质量不稳定的弊端。有些企业也考虑到这个问题,试图采用两台炉,用一台炉将铜水熔化后通过流槽倒入保温炉中,相对可以提高一定的生产效率,但在转炉过程中高温热损失严重、熔体吸气严重、金属损耗严重、产品质量不易控制;有些企业采用熔炼保温连体炉,但该结构因炉体固定不动,结晶器装配水平方向难以连铸棒坯和带坯,不适用于半连铸下引锭坯的生产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在于提供一种热损失低、节约能源,且易于控制的熔炼铸锭生产线。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熔炼铸锭生产线,包括熔炼炉、保温炉、浇管、结晶器以及浇铸振动小车,其特征在于熔炼炉左侧设置有炉体翻转转轴,熔炼炉右侧设置有保温炉,所述的熔炼炉与保温炉固定在移动车体上,所述的保温炉通过炉体翻转油缸与移动车体连接;炉头上方设置有铜水放流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炉的炉盖通过连接支臂与炉盖翻转油缸连接。作为优化,所述的熔炼炉上设置有熔炼炉阀门,所述的保温炉上设置有保温炉阀门。本发明结合原始半连铸炉以及水平连铸炉特点,根据多年生产经验及不断的实践摸索和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能源、减少了金属损耗,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本发明现已全面投入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移动油缸,2、移动车体, 3、炉体翻转转轴,4、熔炼炉,
5熔炼炉阀门, 6、炉盖翻转油缸,7、保温炉,8、保温炉阀门,
9、铜水放流阀门,10、炉头,11、浇管,12、结晶器,
13、浇铸小车,14、铜锭,15、炉体翻转油缸,16、炉体移动轨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熔炼铸锭生产线,包括熔炼炉4、保温炉7、浇管11、结晶器12以及浇铸小车13,其特征在于熔炼炉4左侧设置有炉体翻转转轴3,熔炼炉4右侧设置有保温炉7,所述的熔炼炉4与保温炉7固定在移动车体2上,所述的保温炉7通过炉体翻转油缸15与移动车体2连接;炉头10上方设置有铜水放流阀门9。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温炉7的炉盖通过连接支臂与炉盖翻转油缸6连接;所述的熔炼炉4上设置有熔炼炉阀门5,所述的保温炉7上设置有保温炉阀门8。 具体实施时,熔炼炉4熔化铜水达到熔炼温度后,开启熔炼炉阀门5将铜水放至保温炉7内,关闭熔炼炉阀门5继续下料熔炼;铜水放至保温炉7过程中可起到铜水搅伴功能且上下温度均匀一致,保温炉7保温电压控制达到合适的浇铸温度,然后开启液压按扭通过移动油缸I将炉头10推进到浇铸小车13的垂直上方,通过炉体翻转油缸15向下移动炉头10,同时开启保温炉阀门8与铜水放流阀门9,铜水经炉头10、浇管11进入结晶器12,最后打开泠却水、开启变频调速丝杆螺母拉铸机进行连续拉铸。一次拉铸结束后,依次关闭铜水放流阀门9、保温炉阀门8,通过炉体翻转油缸15向上移动炉头10,进一步地可以将炉头10翻转至水平方向;然后开启液压按扭通过移动油缸I将炉体复位,通过炉盖翻转油缸6打开保温炉7炉盖,捞去旧覆盖剂,添加新覆盖剂,关闭炉盖。此时熔炼炉4中的铜水已经化好,可以进行下一炉拉铸。本发明浇铸出的铜及铜合金制品,效率是普通半连铸2倍,铜锭坯内质量稳定、致密性好、含氧量极低。
权利要求
1.一种熔炼铸锭生产线,包括熔炼炉(4)、保温炉(7)、浇管(11)、结晶器(12)以及浇铸小车(13),其特征在于熔炼炉(4)左侧设置有炉体翻转转轴(3),熔炼炉(4)右侧设置有保温炉(7),所述的熔炼炉(4)与保温炉(7)固定在移动车体(2)上,所述的保温炉(7)通过炉体翻转油缸(15)与移动车体(2)连接;炉头(10)上方设置有铜水放流阀门(9)。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熔炼铸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炉(7)的炉盖通过连接支臂与炉盖翻转油缸(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熔炼铸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炼炉(4)上设置有熔炼炉阀门(5 ),所述的保温炉(7 )上设置有保温炉阀门(8 )。
全文摘要
一种熔炼铸锭生产线,包括熔炼炉、保温炉、浇管、结晶器以及浇铸振动小车,熔炼炉左侧设置有炉体翻转转轴,熔炼炉右侧设置有保温炉,所述的熔炼炉与保温炉固定在移动车体上,所述的保温炉通过炉体翻转油缸与移动车体连接;炉头上方设置有铜水放流阀门。本发明结合原始半连铸炉以及水平连铸炉特点,根据多年生产经验及不断的实践摸索和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能源、减少了金属损耗,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本发明现已全面投入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文档编号B22D11/14GK102974792SQ2012104598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孙江强 申请人:孙江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