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26276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帕萨特汽车的后避震减震器外壳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飞速发展,减震器也成为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汽车后避震减震器外壳常采用压铸模具来进行液态模锻铸造。通过将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再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而如今的压铸模具都是通用的,若是仅需对于一种特定车型设计后避震减震器外壳则现有的模具无法实现。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模具都是通用的,无法满足一种特定车型后避震减震器外壳的压铸成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其中,包括一定模和一与所述定模相匹配的动模,所述动模的上端面相对所述定模可移动地与所述定模的下端面贴合连接;所述动模的上端面和所述定模的下端面分别匹配地设有用于压铸铸件的一动模型腔和一定模型腔,并且所述动模型腔的形状和所述定模型腔的形状与铸件后避震减震器外壳相匹配;所述动模型腔内具有一用于顶出铸件的顶出装置。
上述的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其中,所述顶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动模下端的升降台以及位于所述动模型腔内的若干推杆,并且每一所述推杆与所述升降台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其中,所述动模的上端面具有若干圆柱,所述定模的下端面相对所述圆柱的位置处具有若干通孔。
上述的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其中,所述定模的形状和所述动模的形状为矩形。
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步骤一将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分别安装在外置压铸机上;步骤二 调整压铸工艺参数以满足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步骤三将铝液进行高压注射,并使溶液到达所述定模型腔内;步骤四所述动模移动使得动模的下端面与所述定模的上端面贴合连接,通过所述动模型腔和所述定模型腔将铸件压铸成型;步骤五通过所述顶出装置将压铸成型的铸件向外顶出。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具有动模型腔的动模和定模型腔的定模的匹配使用,有效地将适用于特定车型的后避震减震器外壳压铸成型。


图I为本发明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中定模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中动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I为本发明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中定模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中动模的示意图,请参见图I和图2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一定模I和与该定模I匹配连接的动模2,动模2能够相对于定模I移动,使得动模2的上端面能够与定模I的下端面贴合连接或是分开。在动模2的上端面开设有一用于压铸铸件的动模型腔21,在定模I的下端面对应动模型腔21位置处开设有一用于压铸铸件的定模型腔11,并且该定模型腔11与动模型腔21相匹配,同时,定模型腔11的形状和动模型腔21的形状与用于压铸成型的铸件后避震减震器外壳相匹配。动模型腔21内还设置有顶出装置3,该顶出装置3用于将压铸成型的铸件从动模型腔21内向外顶出。
本发明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I和图2所示。上述的顶出装置3包括位于动模2下端的升降台31以及位于动模型腔21内的若干推杆32,并且每一推杆32与升降台 31固定连接,使得升降台31向上移动能够推动推杆32向上移动,以此将压铸成型的铸件从动模型腔21内向外顶出。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动模2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圆柱22,定模I的下端面相对若干圆柱22的位置处匹配设置有若干通孔12,使得定模I的下端面通过通孔12匹配圆柱 22与动模2的上端面连接。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定模I的形状和动模2的形状为矩形。
本发明的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请继续参见图I和图2所示。 该使用方法包括上述的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步骤一将定模I和动模2分别安装在外置压铸机上。步骤二 调整压铸工艺参数以满足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步骤三将熔炼铝合金680-700铝液导入压铸熔杯里进行高压注射,使溶液到达定模型腔11内。步骤四动模 2移动使得动模2的下端面与定模I的上端面贴合连接,通过动模型腔21和定模型腔11将铸件压铸成型。步骤五通过顶出装置3将压铸成型的铸件向外顶出。
综上所述,使用本发明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具有动模型腔的动模和定模型腔的定模的匹配使用,有效地将适用于特定车型的后避震减震器外壳压铸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
1.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模和一与所述定模相匹配的动模,所述动模的上端面相对所述定模可移动地与所述定模的下端面贴合连接;所述动模的上端面和所述定模的下端面分别匹配地设有用于压铸铸件的一动模型腔和一定模型腔,并且所述动模型腔的形状和所述定模型腔的形状与铸件后避震减震器外壳相匹配;所述动模型腔内具有一用于顶出铸件的顶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动模下端的升降台以及位于所述动模型腔内的若干推杆,并且每一所述推杆与所述升降台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的上端面具有若干圆柱,所述定模的下端面相对所述圆柱的位置处具有若干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的形状和所述动模的形状为矩形。
5.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步骤一将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分别安装在外置压铸机上;步骤二 调整压铸工艺参数以满足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步骤三将铝液进行高压注射, 并使溶液到达所述定模型腔内;步骤四所述动模移动使得动模的下端面与所述定模的上端面贴合连接,通过所述动模型腔和所述定模型腔将铸件压铸成型;步骤五通过所述顶出装置将压铸成型的铸件向外顶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其中,包括一定模和一与所述定模相匹配的动模,所述动模的上端面相对所述定模可移动地与所述定模的下端面贴合连接;所述动模的上端面和所述定模的下端面分别匹配地设有用于压铸铸件的一动模型腔和一定模型腔,并且所述动模型腔的形状和所述定模型腔的形状与铸件后避震减震器外壳相匹配;所述动模型腔内具有一用于顶出铸件的顶出装置。使用本发明一种后避震减震器外壳模具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具有动模型腔的动模和定模型腔的定模的匹配使用,有效地将适用于特定车型的后避震减震器外壳压铸成型。
文档编号B22D17/22GK102921919SQ20121045972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张火明, 沈德方 申请人:上海海帕压铸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