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异形顶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84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异形顶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异形顶杆,尤其是一种用于模具里的组合式异形顶杆。
背景技术
顶杆是模具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一套模具中通常有几十根,安装在可以上下活动的顶芯板上。请参阅图I所示,现有的每根顶杆100’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用于安装定位的是根部20’和从模具预留的孔内穿过并起顶芯作用的颈部30’。根部20’是一个圆柱连接一个圆饼(圆饼两边切平防转);颈部30’细长,其截面可以按需要做成不同大小和形状。顶杆的顶端与砂芯或产品接触,当砂芯或产品从型腔里脱模时,在顶芯板带动下,顶杆推动 砂芯或产品将其顶出型腔。由于经常活动并受力,顶杆都是易损件。每次的更换原因都是颈部磨损或弯曲,却必须整报换掉。为了节约成本,大部分的顶杆的颈部截面都是圆形的,这样就不需要用数控加工。但在一些复杂产品中,必须用颈部30’截面不规则的顶杆,称为异形顶杆。现有的异形顶杆是一体成形的。必须用比根部直径还大的圆棒,通过数控加工制得,不但费料,还要用到昂贵的数控加工。这种加工方法不适合大量生产。并且,经过观察,顶杆每次损坏仅只是颈部30’磨损或弯曲,而根部20’完好无损。如果要整根报废,浪费非
常严重。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成本的组合式异形顶杆。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异形顶杆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组合式异形顶杆,包括颈部、与颈部配合的根部以及挡圈,所述根部设有位于根部一端并向外延伸的对接部,该对接部具有顶表面及自顶表面向内凹设的收容腔,所述颈部插入该收容腔中;所述对接部中收容腔的两侧设有向外贯穿该对接部的一对凹槽;所述对接部的外侧设有一圈向内凹设的第一固定槽,所述颈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挡圈同时卡扣于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中。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异形顶杆通过将颈部与根部分开设置,使得颈部与根部可以分开加工,无需采用数控加工一体成型,而选用普通的加工方式即可成型,节省了生产成本,并采用挡圈卡扣于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而将颈部与根部相固定,固定方便,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当颈部在多次使用损坏后,可以采用新的颈部替换,而无需替换根部,更进一步的降低了使用成本。

[0009]图I是现有技术的组合式异形顶杆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异形顶杆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局部放大图的立体 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合式异形顶杆100,包括颈部30、与颈部30配合的根部20以及挡圈40,所述根部20设有位于根部20 —端并向外延伸的对接部22,更具体的说,所述根部20设有圆柱形的基部21,所述对接部22自基部21的一端延伸出,且所述对接部22的宽度小于基部21的宽度。该对接部22具有顶表面及自顶表面向内凹设的收容腔23。所述颈部30插入该收容腔2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腔23的横截面与颈部30的横截面形状及面积均相同,能够使颈部30与根部20之间保持稳定。所述对接部22中收容腔23的两侧设有向外贯穿该对接部22的一对凹槽24。所述对接部22的外侧设有一圈向内凹设的第一固定槽25。所述颈部3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槽31,所述挡圈40同时卡扣于第一固定槽25及第二固定槽31中。所述两个第二固定槽31分别对应位于两个凹槽24中,且所述第一固定槽25及第二固定槽31的高度至少部分相同,使得挡圈21能够将颈部30与根部20稳固的固定于一起,并且方便挡圈21的组装。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异形顶杆100通过将颈部30与根部20分开设置,使得颈部30与根部20可以分开加工,无需采用数控加工一体成型,而选用普通的加工方式即可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根部20加工方式为车、铣及线切割;颈部30加工方式为线切割及车),节省了生产成本,并采用挡圈40卡扣于第一固定槽25及第二固定槽31而将颈部30与根部20相固定,固定方便,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当颈部30在多次使用损坏后,可以采用新的颈部30替换,而无需替换根部20,更进一步的降低了使用成本。在本实施方式中,挡圈40可以选用GB/T 895. 2_88轴用钢丝挡圈,也可以单独制作。该组合式异形顶杆100所能承受的推力由挡圈40的横截面尺寸决定,计算结果表明截面为0l.6mm的挡圈40可承受的推力为I吨多,完全丨两足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异形顶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颈部、与颈部配合的根部以及挡圈,所述根部设有位于根部一端并向外延伸的对接部,该对接部具有顶表面及自顶表面向内凹设的收容腔,所述颈部插入该收容腔中;所述对接部中收容腔的两侧设有向外贯穿该对接部的一对凹槽;所述对接部的外侧设有一圈向内凹设的第一固定槽,所述颈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挡圈同时卡扣于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异形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固定槽分别对应位于两个凹槽中,且所述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的高度至少部分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组合式异形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设有圆柱形的基部,所述对接部自基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对接部的宽度小于基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异形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横截面与颈部的横截面形状及面积均相同。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异形顶杆,包括颈部、与颈部配合的根部以及挡圈,通过将颈部与根部分开设置,使得颈部与根部可以分开加工,无需采用数控加工一体成型,而选用普通的加工方式即可成型,节省了生产成本,并采用挡圈卡扣于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而将颈部与根部相固定,固定方便,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2C17/02GK202527667SQ20122011664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李佑杰 申请人:华东泰克西汽车铸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