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715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前模架和后模架,前模架上设置有前模芯、浇口套和排气板,前模芯上安装有集成式陶瓷隔热套、高周波加热元件、集成式陶瓷隔热套,高周波加热元件中间镶嵌有测温元件,后模架上设置有后模芯、后模电器盒和分流锥,后模芯上设置有后模测温元件与隔热板,后模芯上安装集成式陶瓷隔热套、高周波加热元件和后模制冷装置,温控箱通过水道与前模电器盒、后模电器盒连接。其提供一种模温平衡技术,使得压铸高精度压铸件,高平整度压铸件和薄壁成型易于实现。
【专利说明】一种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用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提供的模具,只能做到低平整度、低精度的产品,高平整度要求的产品受许多技术原因限制做不出来,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压铸时,带给模具的热量会因为离浇口远近不同,模具也会因为产品肉厚不同而热载荷不同,使传递给模具的热量不同,而且一个循环操作机手每操作一个压铸循环会有时间上的差异,最后导致模具温度每一模次都不相同,模具的每个区间温度也会差异很大。模具温度的不同,造成每次生产节拍后,产品在顶出之前,每个区间温度是不同的,热胀冷缩是自然规律,产品局部温度高的降温后收缩大,产品局部温度低的降温后收缩小,收缩的不均衡导致传统压铸工艺无法解决的两个问题,其一,每个区间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各不相同,这是产品变形的主因;其二,温度的不同造成收缩各不相同,这是产品精度永远只能在一个较差范围的主因。
[0003]现有技术提供的模具在压铸过程中很难保证零件的热平衡,精准的模具温度,以及在压铸时间内补偿温度差或是降低模具温度;也不能做到调整模具温度改变模具尺寸,达到可调整模具尺寸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压铸高精度压铸件,高平整度压铸件和薄壁成型易于实现的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前模架和后模架,所述前模架上设置有前模芯、浇口套、排气板和前模冷却装置,所述前模芯上安装有第一集成式陶瓷隔热套和第一高周波加热元件,所述第一高周波加热元件上设有前模测温元件,所述前模架上安装有前模电器盒,所述前模测温元件与前模电器盒连接,所述前模电器盒、第一水冷电磁控制装置与温控箱电连接;
[0007]后模架上设置有后模芯、后模电器盒和分流锥,所述后模芯上设置有后模测温元件与隔热板,所述后模芯上安装第二集成式陶瓷隔热套、第二高周波加热元件和后模制冷装置,所述第二集成式陶瓷隔热套、第二高周波加热元件和后模测温元件与后模电器盒连接,后模电器盒、第二水冷电磁控制装置与温控箱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前模芯与前模架之间设有隔热元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模冷却装置采用水冷装置,并与第一水冷电磁控制装置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后模制冷装置采用水冷装置,并与第二水冷电磁控制装置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为:
[0012]1.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模温平衡技术,解决了压铸填充过程中的固相率问题,超薄壁厚成型不再困难;[001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使得模温平衡得以实现,有效提高了产品表面平整度;
[0014]3.使得压铸件精度提高到比国家标准高三到四倍,解决了压铸件压铸后还需机加工才能保证精度的问题,大量节约了产品机加工成本和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1中2是前模感温针,21是后模感温针,23是前模导线,24是后模导线,26是后模排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8]一种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前模架3和后模架13,所述前模架3上设置有前模芯9、浇口套10、排气板27和前模冷却装置6,所述前模芯9上安装有第一集成式陶瓷隔热套7和第一高周波加热元件5,所述第一高周波加热元件5上设有前模测温元件8,所述前模架3上安装有前模电器盒1,所述前模测温元件8与前模电器盒I连接,所述前模电器盒1、第一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1与温控箱25电连接;
[0019]后模架13上设置有后模芯19、后模电器盒22和分流锥14,所述后模芯19上设置有后模测温元件17与隔热板20,所述后模芯上19安装第二集成式陶瓷隔热套16、第二高周波加热元件15和后模制冷装置18,所述第二集成式陶瓷隔热套16、第二高周波加热元件15和后模测温元件17与后模电器盒22连接,后模电器盒22、第二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2与温控箱25电连接;所述的前模芯9与前模架3之间设有隔热元件4 ;所述前模冷却装置6采用水冷装置,并与第一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1连接;所述后模制冷装置18采用水冷装置,并与第二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2连接。
[0020]温控箱25是模芯加热系统与制冷系统的控制系统。温控箱25指挥加热系统加热或者制冷系统降温的信号来源是前模测温元件8和后模测温元件17。
[0021]前模隔热板4与后模隔热板20起到隔绝前模架3、后模架13与前模芯9、后模芯14的热量交换的作用,保证了模芯温度变化区间不受空气的影响。
[0022]加热系统包括第一高周波加热元件5、第二高周波加热元件15与第一集成式陶瓷隔热套7、第二集成式陶瓷隔热套16和前模测温元件8、后模测温元件17。测温元件工作时将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温控箱25,温控箱25根据信号做出供电或者断电的指令,传送到高周波电磁加热套。
[0023]制冷系统包括水道28、第一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1、第二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2、前模测温元件8和后模测温元件17。前模测温元件8和后模测温元件17测出模芯的温度,将信号传递给温控箱25,温控箱25做出供电或者断电的指令给第一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1上的电磁阀29、第二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2上的电磁阀,电磁阀的开关就会使冷却水通过或者不通过,起到控制模温的目的。
[002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o rr J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架(3)和后模架(13),所述前模架(3)上设置有前模芯(9)、浇口套(10)、排气板(27)和前模冷却装置(6),所述前模芯(9)上安装有第一集成式陶瓷隔热套(7)和第一高周波加热元件(5),所述第一高周波加热元件(5 )上设有前模测温元件(8 ),所述前模架(3 )上安装有前模电器盒(I),所述前模测温元件(8 )与前模电器盒(I)连接,所述前模电器盒(I)、第一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1)与温控箱(25)电连接; 后模架(13)上设置有后模芯(19)、后模电器盒(22)和分流锥(14),所述后模芯(19)上设置有后模测温元件(17)与隔热板(20),所述后模芯上(19)安装第二集成式陶瓷隔热套(16)、第二高周波加热元件(15)和后模制冷装置(18),所述第二集成式陶瓷隔热套(16)、第二高周波加热元件(15)和后模测温元件(17)与后模电器盒(22)连接,后模电器盒(22)、第二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2)与温控箱(2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模芯(9)与前模架(3)之间设有隔热元件(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冷却装置(6)采用水冷装置,并与第一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型腔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制冷装置(18)采用水冷装置,并与第二水冷电磁控制装置(12)连接。
【文档编号】B22D17/32GK203725734SQ20132085780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4日
【发明者】单巍巍, 杨锦鹏 申请人:苏州昊卓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