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2768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包括支架、钨丝和与钨丝接触的铝丝,所述钨丝的两端安装在支架上,所述钨丝盘旋成螺旋状,钨丝的中部具有相互间隔的多个螺旋节段,钨丝的两端分别同向延伸出用于通电及固定的安装段,该安装段与钨丝的螺旋轴向垂直;所述铝丝环绕成椭圆状,环套在位于钨丝中部的一个所述螺旋节段外,并与该螺旋节段接触。本实用新型能便捷实现铝丝与钨丝的可控、可靠接触,减少铝环蒸发后的残渣。
【专利说明】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镀膜装置,具体涉及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提高车灯反光镜的反射率,一般需要在反光镜的表面镀铝作为反射膜。目前,一般采用钨丝作为热源,钨丝固定在支架上,与支架上的接线端子电性连接,钨丝通电后用以加热铝丝,铝丝形成蒸汽后沉积在待镀膜的反光镜表面。这种将钨丝和铝丝结合形成的装置称为蒸发源装置,其包括螺旋状的钨丝、条形铝丝和用于固定钨丝及钨丝通电的支架,铝丝对折后插入钨丝的螺旋中心。
[0003]现有的这种蒸发源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铝丝对折后直接塞入钨丝的螺旋中心内,不易操作;2.对折的铝丝与钨丝接触时,影响铝丝和钨丝接触点,这些接触点的个数、接触面积不易控制,容易出现接触不良;3.铝丝细长直径小,长度长,自身的热传导效果不好;4.钨丝加热时,位于钨丝两端的铝丝端部受热得到的温度较低,铝丝被熔化后不易形成蒸汽,导致过多的铝丝无法蒸发而变成残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能便捷实现铝丝与钨丝的可控、可靠接触,减少铝环蒸发后的残渣。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包括支架、钨丝和与钨丝接触的铝丝,所述钨丝的两端安装在支架上,所述钨丝盘旋成螺旋状,钨丝的中部具有相互间隔的多个螺旋节段,钨丝的两端分别同向延伸出用于通电及固定的安装段,该安装段与钨丝的螺旋轴向垂直;所述铝丝环绕成椭圆状,环套在位于钨丝中部的一个所述螺旋节段外,并与该螺旋节段接触。
[0007]优选地,位于所述铝丝的椭圆长轴两端的铝丝两端部设为接触部,两接触部分别与位于钨丝中部的一个螺旋节段接触。
[0008]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上延伸出有弯扣,该弯扣的延伸方向与铝丝所在的平面相交,该弯扣与位于钨丝中部的一个螺旋节段接触。
[0009]优选地,所述弯扣以铝丝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招丝的周长为60mnT70mm。
[0011]优选地,所述铝丝的截面为圆形,该铝丝的截面的直径为lmnT2mm。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I)本实用新型将铝丝制成椭圆状,则铝丝可直接套在钨丝的螺旋节段上,安装操作简易,同时,由于椭圆状的铝丝在套入螺旋节段后只会与该螺旋节段的两处接触,因此其接触点或接触面的数量可控,而且,铝丝的套装方式也保证了接触可靠性,避免了接触不良问题。此外,弯扣进一步加大了铝丝与钨丝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保证了铝丝与钨丝的接触可靠性。[0014](2)由于铝丝为椭圆状,其较为聚拢集中在钨丝的中部,故其得到的钨丝提供的热量较多且较均匀,利于提高铝丝蒸发转换成蒸汽的效率,减少了铝丝残渣的形成;而且,铝丝设置为lmnT2mm的较大直径及设置成60mnT70mm的较短周长,十分有利于提升铝丝自身的热传导效率,避免过多残渣形成,易清理,减少铝丝浪费。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支架;2、钨丝;21、螺旋节段;22、安装段;3、铝丝;31、接触部;32、弯扣。【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的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包括支架1、钨丝2和与钨丝2接触的铝丝3。钨丝2的两端安装在支架I上,钨丝2盘旋成螺旋状,钨丝2的中部具有相互间隔的多个螺旋节段21,钨丝2的两端分别同向延伸出用于通电及固定的安装段22,该安装段22与钨丝2的螺旋轴向垂直。
[0019]铝丝3环绕成椭圆状,环套在位于钨丝2中部的一个螺旋节段21外,并与该螺旋节段21接触。
[0020]钨丝2的安装段22安装在支架I上后,由支架I支撑固定,并由支架I给钨丝2通电提供电流,使钨丝2发热并对与之接触的铝丝3提供热量。铝丝3得到热量后蒸发并沉积在反光镜上完成镀膜。钨丝2安装好后,铝丝3可直接套装在钨丝2中部的一个螺旋节段21上,椭圆状的铝丝3利于与螺旋节段21稳固套装配合,保证接触的可靠性,且铝丝3聚拢集中在钨丝中部,可得到最大、最均匀的热量。
[0021]位于铝丝3的椭圆长轴两端的铝丝3两端部设为接触部31,两接触部31分别与位于钨丝2中部的一个螺旋节段21接触。用接触部31来接触螺旋节段21,可使铝丝夹紧螺旋节段21,可进一步保证接触的可靠性,提升铝丝3套装稳定程度。
[0022]此外,为增强铝丝3与钨丝2的接触可靠性及增大接触面积,接触部31上延伸出有弯扣32,该弯扣32的延伸方向与铝丝3所在的平面相交,该弯扣32与位于钨丝2中部的一个螺旋节段21接触。本实施例的弯扣32以铝丝3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均匀了铝丝3与钨丝2接触面面积。
[0023]为提高招丝3自身的热传导效率,可将招丝3的周长设为65mm,也可在60mnT70mm的范围内选择。同时可将铝丝3的截面设为圆形,该铝丝3的截面的直径为1.5mm,也可在lmnT2mm。其中,铝丝3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矩形(如图1所示)等其它几何多边形形状,将其截面积对应设置为0.7mm2 _2,同样可实现较高的热传导效率。
[0024]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包括支架、钨丝和与钨丝接触的铝丝,所述钨丝的两端安装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钨丝盘旋成螺旋状,钨丝的中部具有相互间隔的多个螺旋节段,钨丝的两端分别同向延伸出用于通电及固定的安装段,该安装段与钨丝的螺旋轴向垂直;所述铝丝环绕成椭圆状,环套在位于钨丝中部的一个所述螺旋节段外,并与该螺旋节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铝丝的椭圆长轴两端的铝丝两端部设为接触部,两接触部分别与位于钨丝中部的一个螺旋节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上延伸出有弯扣,该弯扣的延伸方向与铝丝所在的平面相交,该弯扣与位于钨丝中部的一个螺旋节段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扣以铝丝所在的平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招丝的周长为60mnT70mm。
6.根据权利要求f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反光镜镀铝的蒸发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丝的截面为圆形,该铝 丝的截面的直径为lmnT2mm。
【文档编号】C23C14/26GK203768446SQ201420078958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4日
【发明者】严达 申请人: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