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浇式流道耐火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1283发布日期:2018-06-02 03:4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下浇式流道耐火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金属铸造用耐火砖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浇式流道耐火砖。



背景技术:

耐火砖一直是金属铸造制模环境一种重要的工具,耐火砖的材质及结构直接影响到成品金属锭的质量,就目前所知的耐火砖,在浇注过程中,经常出现耐火砖变形不耐钢铁水冲刷的情况,耐火砖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也经常会有过多的空气侵入或钢铁水从缝隙溢流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当耐火砖与模具的进液口连接不紧密是会直接导致成品底部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浇式流道耐火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下浇式流道耐火砖,其要点在于包括长方体形的砖体,在该砖体内沿轴向方向穿设有中空的圆柱形的流道,所述流道贯穿砖体的两端面,所述流道一端的砖体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空心锥台形的公台口,另一端的砖体凹陷设有与所述公台口相配合的空心锥台形的母接口,所述砖体上靠近母接口一端设有中空圆柱状的浇液道,所述浇液道与流道垂直,该浇液道的一端与所述流道密封连通,另一端垂直贯穿砖体的一个表面。

采用以上结构,砖体呈长方体形,易于固定在浇注平台上,浇注时更具稳定性,同时通过公台口和母接口相配合,前一块耐火砖的公台口直接插入后一块耐火砖的母接口内,使耐火砖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浇注高温膨胀时会越来越紧密,不易漏液,通过在本体直接设置与流道垂直的浇液道,使用时,将砖体摆放好,且浇液道朝上,将模具底部的快口正对浇液道的端部,钢铁液就从浇液道由下方进入模具内部,该种耐火砖更有利于批量的下浇注。

作为优选:所述浇液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外延部。采用以上结构,浇注时,外延部竖直朝上,模具底部的开口可以直接插入外延部内,这样当钢铁液从外延部顶端进入模具内部,增加了底部进液口处的气密性。

作为优选:所述公台口内的空心直径与所述流道直径一致。采用以上结构,公台口内的空心直径与流道直径一样,可以确保浇注液在公台口处不会发生流体压力损失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砖体主要由耐火黏土煅烧而成。采用耐火黏土煅烧而成,不加入其它化学药剂,有利于保持浇注液的纯性,且其制造成本更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下浇式流道耐火砖,改变了传统浇注用耐火砖的结构,传统的浇注用耐火砖只有两个出口,浇注液直接从其中一个出口进入模具内,耐火砖不好放置,且与模具的连接不紧密,本发明通过设置锥形相配合的公台口和母接口使耐火砖之间衔接更紧密,同时设置一个与流道垂直的浇液口,通过浇液口对模具从下部进行浇液,增加了与模具的气密性,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和2所示的下浇式流道耐火砖,由耐火黏土煅烧而成的长方体形的砖体1内沿轴向方向穿设有中空的圆柱形的流道2,流道2贯穿砖体1的两端面,所述流道2一端的砖体1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空心锥台形的公台口3,另一端的砖体1凹陷设有与所述公台口3相配合的空心锥台形的母接口4,公台口3内的空心直径与所述流道2直径一致,砖体1上靠近母接口4一端设有中空圆柱状的浇液道5,浇液道5与流道2垂直,该浇液道5的一端与所述流道2密封连通,另一端垂直贯穿砖体1的一个表面,浇液道5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外延部51。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砖体1放置在制好的浇注平台的通道内,并使浇液道5竖直朝上,前一砖体1上的公台口3插入后一个砖体1上的母接口4内部,使两块耐火砖之间衔接紧密,将底部开有孔的模具正对外延部51并插入,使外延部51处于模具腔体内部,再通过总浇注台开始注液,液体从流道2流过,同时通过浇液道5时,向上分流,钢铁水则通过浇液道5由下部进入模具内部,增加了模具底部开孔处的气密性,减少空气进入引起的成品质量问题,因为耐火砖之间衔接紧密,外延部51位于模具内部,也不会发生液体溢漏情况,有利于降低成本。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