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炉焙烧烘干还原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85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竖炉焙烧烘干还原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竖炉焙烧装置,特别是一种竖炉焙烧烘干还原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行业中,MnO2矿焙烧还原是生产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氧化锰矿焙烧还原的主要原料为MnO2矿和煤,原矿和煤中存在大量的水分,而水分含量过多不利于焙烧还原过程,会导致还原效果降低,同时还会造成大量热量损耗造成能耗升高,因此,在原料进入焙烧还原系统前需进行烘干处理,目前是通过设置专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处理,这样设置时,存在以下不足:(1)矿石经过烘干后,还需要在常温下中转至焙烧设备。在中转过程中,被烘干的矿石将恢复至室温。受环境湿度的影响,矿石在冷却过程中吸水,使得烘干效果大打折扣。(2)在整个过程中温度变化为:室温→400℃→室温→800℃,能量效率低。产量降低,电耗大。传统工艺对入炉水分要求极为苛刻,对于φ400的竖炉,当入炉水分超过5%时,还原率和设备效率(产量)将会大大受到影响。要保证还原率达到95%,则产量降低至120kg/h以下,电耗为400KWh/吨产品(不含烘干过程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炉焙烧烘干还原一体化装置。在矿石焙烧还原过程中,不需要额外配置独立的烘干设备,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时,不需要在常温下中转至焙烧设备,缩短了工艺流程,烘干效果好,能量效率高,产量高,电耗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竖炉焙烧烘干还原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在竖炉顶部的进料斗,进料斗与排汽装置连接,排汽装置置于焙烧还原管内;所述排汽装置包括下料管,下料管的内壁设有第一排汽管,第一排汽管的侧板上设有排汽孔,下料管和第一排汽管均与锥形分料帽连接,第一排汽管经锥形分料帽与第二排汽管连接,锥形分料帽和第二排汽管均经连接件与铁片连接,锥形分料帽上设有孔,孔与第一排汽管联通。

前述的竖炉焙烧烘干还原一体化装置中,设有至少2个第二排汽管,第二排汽管包括排汽管头端,排汽管头端与锥形排汽管中段联通,锥形排汽管中段与排汽管尾端联通,排汽管头端的直径d1小于排汽管尾端的直径d2,排汽管头端套设于相邻第二排汽管的排汽管尾端内。

前述的竖炉焙烧烘干还原一体化装置中,所述进料斗呈倒梯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焙烧管中设置排汽装置,使矿石中的水汽可经过排汽装置排出,同时还能对矿石进行烘干。焙烧还原过程不需要设置独立的专业的烘干设备,也不需要预先对矿石进行烘干,减少了物料的中转环节,缩短了工艺流程。本实用新型中,物料进入下料管后,水汽会经第一排汽管上的排汽孔流出,物料经下料管向下运动至锥形分料帽处,然后沿锥形分料帽的表面进入焙烧还原管中,并向下运动至出口,箭头B为其运动方向,同时,物料中的水汽会向上运动,因排汽管头端的直径d1小于排汽管尾端的直径d2,排汽管头端套设于相邻第二排汽管的排汽管尾端内,这样在这样在相邻第二排汽管连接处就会形成空隙,使向上运动的水汽通过间隙进入第二排汽管中,再经孔进入第一排汽管内,最后经排汽孔流出,从而使矿中水分流失,起到烘干的作用。同时最下方的水汽会经最下方的排汽管尾端进入排汽管,最终进入第一排汽管并经排汽孔流出。设置至少2个第二排汽管,会形成多个间隙,且间隙在高度方向按层分布,使水汽更容易进入第二排汽管,烘干效果好。水汽的运动方向见箭头 A,进料斗呈倒梯形状,即进料斗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减小,这样设置时,矿料容易进入,使得效率高。

此外,申请人还对产量、电耗等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对于φ400的竖炉,入炉水分为8%时,还原率达到95%,该工况下产量提高至140kg/h,烘干还原电耗为350kWh/吨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排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锥形分料帽与下料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料管的俯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进料斗,2-排汽装置,3-焙烧还原管,4-下料管,5-第一排汽管,6-排汽孔,7-锥形分料帽,8-第二排汽管,9-排汽管头端,10-排汽管尾端,11-锥形排汽管中段,12-孔,13-连接件,14-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竖炉焙烧烘干还原一体化装置,构成如图1-4所示,包括设置在竖炉顶部的进料斗1,进料斗1与排汽装置2连接,排汽装置2置于焙烧还原管3内;所述排汽装置2包括下料管4,下料管4的内壁设有第一排汽管5,第一排汽管5的侧板上设有排汽孔6,下料管4和第一排汽管5均与锥形分料帽7连接,第一排汽管5经锥形分料帽7与第二排汽管8连接,锥形分料帽7和第二排汽管8均经连接件13与铁片14连接,锥形分料帽7上设有孔12,孔12与第一排汽管5联通。

设有4个第二排汽管8,第二排汽管8包括排汽管头端9,排汽管头端9与锥形排汽管中段11联通,锥形排汽管中段11与排汽管尾端10联通,排汽管头端9的直径d1小于排汽管尾端10的直径d2,排汽管头端9套设于相邻第二排汽管8的排汽管尾端10内。

所述进料斗1呈倒梯形状。

工作原理:物料进入进料斗1中,依次经进料斗1和下料管4流至锥形分料帽7,物料经锥形分料帽7流出,流动路线见箭头B,运动至焙烧还原管3中,并沿焙烧还原管3向下运动,然后流出。物料运动过程中,物料运动至下料管4中时,水汽经第一排汽管5上的排汽孔6流出,待物料运动至焙烧还原管3中时,物料中的水汽向上运动,因排汽管头端9的直径d1小于排汽管尾端10的直径d2,排汽管头端9套设于相邻第二排汽管8的排汽管尾端10内,这样相邻第二排汽管8处就会形成空隙,使向上运动的水汽通过间隙进入第二排汽管8中,再经孔12进入第一排汽管5内,最后经排汽孔6流出,从而使矿中水分流失,起到烘干的作用。同时最下方的水汽会经最下方的排汽管尾端10进入第二排汽管8中,最终进入第一排汽管5并经排汽孔6流出,水汽的运动路线见箭头A。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