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浇注工段的辊道装置,它应用于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浇注工段用输送,它属于机械类领域。
背景技术:
铁型覆砂铸造属特种铸造之一,其铸型是在金属型内腔上覆上一薄层覆膜砂形成铸型。铁型覆砂铸造生产时,一般采用热固化酚醛树脂砂,一般需要200℃左右的温度,在铁型覆砂铸造生产过程中,一般铁型都需加热。
铁型覆砂铸造生产一般采用生产线的方式组织生产,铁型的输送一般采用边辊道输送的方式,如图1所示,即铁型两侧的专门设置用于在边辊道上运行的跑边,铁型的两侧的跑边放置在边辊道上的边辊轮上,推动铁型,随着边辊轮的转动,铁型就可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完成铁型在辊道线上的输送作业。
通用的铁型覆砂生产线铁型的输送采用边辊道输送的方式,辊道中辊轮的转动采用的是辊轮体8-8、轴承一7-7,轮轴一5-5安装成一体,辊轮体8-8与轴承一7-7外圈相接触,轴承一7-7内圈与轮轴一5-5相接触,在工作状态时,辊轮体8-8转动,带动轴承一7-7外圈转动,轴承一7-7内圈不动,辊轮的轮轴一5-5在铁型输送过程中始终是固定不动的,即:轮轴一5-5插入辊道矩形管4-4中的内套筒2-2中,用端盖1-1和螺丝钉固定在边辊架上,边辊轮是单侧受力。
这种类型的边辊道用于铁型覆砂生产线中浇注工段时,在铁水浇注过程中,飞溅的铁水以及铁型分型面泄漏出来的铁水很容易飞溅到边辊轮体8-8,辊轮体8-8、轴承一7-7和轮轴一5-5与辊道架之间的间隙中,造成边辊轮卡死不能转动,如图2—图3,且一旦铁水钻入轴承一7-7等处,边辊轮体8-8的维修拆卸非常麻烦,往往会导致辊轮的报废。
在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浇注工段,当浇注铁水时,因所用的铁型因长期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变形,上、下铁型合箱后,在上、下铁型合箱后分型面往往会有一定的间隙,这样铁型在浇注过程中,有时铁水会从两者之间分型面的间隙中泄漏出来,泄漏出来的铁水很容易被粘接到辊道架上的边辊轮上,特别是当铁水泄漏到边辊轮的轮轴或轴承上,容易造成边辊轮的卡死,整个边辊轮报废,造成浇注后的铁型被卡在输送辊道上不能完成输送动作,如附图2所示,造成浇注后的铁型不能在辊道线上被正常输送走,从而影响铁型覆砂铸造的正常生产。只能采用行车吊运或其它方式将铁型搬离,严重影响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严重时甚至造成整个生产线的停运。
公开日为2013年04月17日,公开号为103042201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防止溢出铁水导致钢结构变形的浇注段铸造生产线”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包括支撑架、砂箱、输送轨道、浇注平台、耐火材料防护结构和积铁槽,支撑架上端部设有辊轮,辊轮可相对支撑架自由旋转,多个辊轮形成输送轨道,砂箱由输送轨道支撑,支撑架采用独立支撑结构,独立支撑结构由多块竖直铁条组成。虽然该专利解决了铁型输送段卡滞,影响生产线运行等问题,同时采用该结构具有支撑架不易积留铁水,积铁槽可自动收集溢出铁水铁块等相应的优点。但是针对铁型在辊道线上的输送,上、下铁型合箱后,在上、下铁型合箱后分型面往往会有一定的间隙,铁型在浇注过程中,铁水会从两者之间分型面的间隙中泄漏出来,易造成边辊轮的卡死,整个边辊轮报废,造成浇注后的铁型被卡在输送辊道上不能完成输送动作,因此该专利不适用于铁型在辊道线上的输送,故其还是存在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辊道不会因浇注时上、下铁型分型面泄漏出来的铁水,造成辊轮卡死不能转动,保证浇注工段辊道线正常的输送,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用于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浇注工段的辊道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浇注工段的辊道装置,包括辊道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辊轮机构,所述辊轮机构安装在辊道架上,该辊轮机构包括辊轮轮体、固定端盖、轴套筒、轮轴、轴承座和轴承,辊轮轮体和固定端盖连接,辊轮轮体和轮轴相连,轮轴与轴套筒匹配,该轮轴设置在轴承座内,轴承座固定安装在辊道架上,轴承设置在轴承座内;结构合理,采用轴承座和轮轴的结构方式,使铁型输送过程中辊轮轮轴等受力更为合理,延长了辊轮及辊道的使用寿命;本装置可确保辊道在铁水浇注过程中不会因铁型分型面泄漏铁水,造成辊轮卡死不能转动,从而确保浇注工段铁型输送正常运行。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辊轮机构还包括平键,所述辊轮轮体和轮轴通过平键固定;使轮轴与辊轮轮体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辊轮机构还包括固定端盖螺钉,所述辊轮轮体和固定端盖通过固定端盖螺钉连接;使得安装和拆卸方便。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辊轮轮体与轮轴配合后连为一体,形成一对边辊轮结构;随着辊轮轮体的转动,轮轴随之转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辊道架和轴承座位于边辊轮结构之间。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轴承座通过螺钉安装在辊道架上平面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辊道架采用矩形管或其它型材制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材料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浇注辊道,可确保辊道在铁水浇注过程中不会因铁型分型面泄漏铁水,造成辊轮卡死不能转动,从而确保浇注工段铁型输送正常运行;2、采用轴承座、轮轴的结构方式,使铁型输送过程中辊轮轮轴等受力更为合理,延长了辊轮及辊道的使用寿命;3、辊道线中转动部件的拆卸维修比较方便;4、本实用新型的辊道的辊轮直线度远远好于普通边辊道,且生产加工成本也随之下降,同时提高了辊道的使用寿命;5、本装置可安装驱动机构,如链轮传动装置,可实现机械化自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通用的铁型覆砂边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通用的铁型覆砂生产线浇注工段辊道浇注过程示意图一。
图3是通用的铁型覆砂生产线浇注工段辊道浇注过程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辊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生产线浇注工段辊道浇注过程示意图一 。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生产线浇注工段辊道浇注过程示意图二 。
图1-图3中:端盖1-1,套筒2-2,固定螺钉3-3,辊道矩形管4-4,轮轴一5-5,挡圈6-6,轴承一7-7,辊轮体8-8,浇注的铁水一9-9,铁型一10-10,辊轮一11-11。
图中:辊轮机构1,辊道架2,辊轮轮体11,轮轴12,轴承座13,轴承14,固定端盖15,轴套筒16,平键17,固定端盖螺钉18,铁水19,铁型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4至图6,本实施例用于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浇注工段的辊道装置主要包括辊轮机构1和辊道架2。
本实施例中的辊轮机构1安装在辊道架2上,辊轮机构1包括辊轮轮体11、轮轴12、轴承座13、轴承14、固定端盖15、轴套筒16、平键17和固定端盖螺钉18,辊轮轮体11和固定端盖15连接,辊轮轮体11和轮轴12相连,轮轴12与轴套筒16匹配,该轮轴12设置在轴承座13内,轴承座13固定安装在辊道架2上,轴承14设置在轴承座13内。
本实施例中的辊轮轮体11和轮轴12通过平键17固定,辊轮轮体11和固定端盖15通过固定端盖螺钉18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辊道架2采用矩形管或其它型材制成,轴承座13通过螺钉安装在辊道架2上平面上。
参见图4,本实施例辊道装置,其铁型输送的工作原理:浇注输送辊道的两侧的辊轮轮体11用一根轮轴12串接在轮轴12的两端,轮轴12与辊轮轮体11之间通过平键17固定,使轮轴12与辊轮轮体11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即:辊轮轮体11与轮轴12安装后完全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对边辊轮结构,随着辊轮轮体11的转动,轮轴12随之转动。每对边辊轮部件上的轮轴12放置于两个轴承座13中,轴承座13固定安装在辊道架2上,辊道架2及轴承座13位于边辊轮结构之间。
这样在浇注过程中,铁水19就不会飞溅到轴承座13中,同时因边辊轮的结构改变,边辊轮放置于辊道架2上方,辊道架2与辊轮之间不存在了原来的那种间隙,浇注飞溅的铁水19也不会因此卡在辊轮与辊道之间的间隙中造成辊轮卡死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了浇注段辊道正常输送铁型20的功能;且本实用新型的辊辊道中辊轮等结构的受力情况也好于普通边辊道辊轮,这样辊道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辊轮受力掉头的现象发生。
本实施例与普通的边辊道输送装置不同,铁型覆砂生产线中的浇注工段的边辊道因浇注时铁水19漏箱或浇注时铁水19飞溅的缘故,辊轮轮体11很容易被卡死,使得浇注后的铁型20不能正常在辊道上完成输送作业;将辊轮机构1一一安装在辊道架2上就完成了整个辊道架2的安装。
通用的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浇注工段的辊道的铁型输送运行方式为:合箱后的下铁型两侧的跑边放置在辊道架2两侧的边辊轮上,通过推动铁型,两侧边轮辊轮转动,使铁型沿着推动的方向前进。
参见图5-图6,本实施例用于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浇注工段的辊道的铁型输送过程如下。
(1)合箱后的下铁型的下平面放置于辊道装置的两边的辊轮轮体11上,推动铁型20,两侧边辊轮转动,使铁型20沿着推动的方向前进。
(2)辊轮轮体11与轮轴12安装后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对边辊轮,随着边辊轮的转动,轮轴12随之转动,每对边辊轮部件上的轮轴12放置于两个轴承座13中,轴承座13固定安装在辊道架2上,辊道架2及轴承座13位于边辊轮之间。
(3)辊轮机构1位于辊轮内侧下部,铁型20放置于辊道上时,辊轮机构1位于铁型20平面下方,浇注时,浇注过程中飞溅出来的铁水19因铁型20平面的遮挡,不会飞溅到位于铁型20下方的辊轮机构1上,使得浇注后的铁型20正常在辊道上完成输送作业;而普通的浇注时,铁水19钻入转动机构中的轴承14中,造成轴承14卡死,使辊轮不能转动而报废。
本实施例辊道装置的辊轮轮体11四周空旷,在浇注过程中飞溅的铁水19、以及铁型20合箱分型面中泄漏出来的铁水19就不会卡在轮体与辊道装置其它部件之间,造成辊轮卡死不能转动现象。
本实施例中的辊道装置,在铁水19浇注过程中,上、下铁型之间泄漏出来的铁水19也不会泄漏到轴承14转动部件上,造成轴承14卡死等现象的发生。
辊道输送铁型20,对辊道中辊轮之间的高低差要求较高,也就是安装后辊轮之间的直线度要求,直线度高,铁型20在辊道输送过程中的推动力就小,同时在铁型20输送过程中,铁型20本身的跳动或震动就小。
本实施例中辊道架2上辊轮的安装位置有较高直线度要求,一般在0.1mm,安装辊轮轮轴12的安装孔,一般辊道加的长度都在5m以上,为了保证这些孔的直线度,在普通辊道中,各组辊轮间的高低一致需通过机械加工钻孔的方式,这些孔的机械加工需在大型机械加工装备上完成,加工制作成本很高。
本实施例的辊道制作中,各组辊轮的轴承座13可直接安装固定于矩形管等形材上平面而无需机械加工,辊道中各组辊轮间的高低一致的直线度可以得到保证,万一因为形材不平整,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在轴承座13下加垫塞片的方式解决。
本实施例的辊轮结构与普通边辊道也有很大的不同,每对辊轮之间采用轮轴12连接起来,当铁型20在本辊道上输送时,每个辊轮轮轴12传到矩形管上的受力从原来矩形管单侧侧向受弯扭力改变成每对辊轮的轴承座13传到矩形管上的向下压应力;受力的改变,使本实施例中辊道中的辊轮不会产生掉头现象,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辊道辊轮之间的直线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保持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辊道长期运行过程中的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