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芯防上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430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砂芯防上浮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铸造生产中,通常会根据铸件的形状,在砂模中设置有砂芯,有些砂芯均有阶梯,砂模中注入铁水后,因阶梯的存在砂芯极易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使得铸件变形变成废品,现有生产中,为防止砂芯上浮,通常在砂芯顶部放置有一定重量的芯撑,芯撑为铸铁制作的铁块,砂模中注入炙热的铁水后,芯撑会铸件融化,使得其对砂芯的压力减小,当发生浮力大于压力的情况是,砂芯任然会上浮,这种防上浮方式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砂芯防上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砂芯防上浮装置,包括设置在砂模底侧内部的防上浮杆、设置在砂芯中的空心管,砂芯设置在砂模的成型槽体内,空心管内部设置有中心杆,中心杆下部贯穿砂芯并伸入到砂模中与防上浮杆相连接,中心杆周侧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末端与空心管内壁相连接。

进一步的,中心杆下端与防上浮杆相焊接。

进一步的,连接杆末端与空心管内壁相焊接。

进一步的,防上浮杆为直径为60-80mm的圆钢,或变成60-80mm的方钢。

进一步的,空心管内孔直径为60 mm,中心杆为直径25-30mm的圆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置合理,通过在砂模中内置防上浮杆,在砂芯中内置空心管,并通过中心杆将防上浮杆、空心管连接成一体,使得砂芯与砂模连接牢固,有效防止砂模中注入的铁水后砂芯上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空心管;2-中心杆;3-防上浮杆;4-连接杆;5-芯头;6-砂芯;7-砂模;8-铁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砂芯防上浮装置,包括设置在砂模7底侧内部的防上浮杆3、设置在砂芯6中的空心管1,砂芯6设置在砂模7的成型槽体内,空心管1内部设置有中心杆2,中心杆2下部贯穿砂芯6并伸入到砂模7中与防上浮杆3相连接,中心杆2周侧设置有连接杆4,连接杆4末端与空心管1内壁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杆2下端与防上浮杆3相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末端与空心管1内壁相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防上浮杆3为直径为60-80mm的圆钢,或变成60-80mm的方钢。

在本实施例中,空心管1内孔直径为60 mm,中心杆2为直径25-30mm的圆钢。

使用时,在制作砂模7时将防上浮杆3预制在砂模7底侧内部,并在砂模7的成型槽体内预留对砂芯6的芯头5进行定位的定位安装槽部,在制作砂芯6时将空心管1预制在砂芯6内部,随后由定位安装槽部下挖,露出部分防上浮杆3,然后将中心杆2下端与防上浮杆3焊接固定,然后向砂模7内安装砂芯6,并使得中心杆2置于空心管1内,随后将中心杆2与空心管1焊接,接着规整砂芯6的芯头5与砂模7的连接部,并向空心管1填充满型砂,最后向砂模7内注入铁水8即可,在铁水8的压力及防上浮杆3的自重远远大于铁水8对砂芯6产生的浮力,砂芯6不会发生上浮。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