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填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427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填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填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精密铸造细长孔和深盲孔铸件,通常采用陶瓷芯和填砂工艺。由于使用陶瓷芯后,铸件后处理需要碱爆,碱爆污染环境,后续会逐渐取消碱爆工艺。这样针对此类铸件,型壳制作就会大量采用填砂工艺。通常传统的填砂工艺,是一端堵锆粉泥,从另一端手淋锆砂,填满后,左右来回晃动,同时用铁丝捅实,再将口用锆粉泥封口,从而使型壳填实紧密。此操作方法,工人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型壳填不紧实,钢水浇注后不紧实的型壳,会被钢水冲破,出现内漏缺陷,造成大量废品,质量不稳定。

有鉴于此,需要发明一种可以使型壳填实紧密的填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质量稳定、填实紧密的振动填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振动填砂装置,其关键技术点在于,其包括振动支架和树组悬挂件,所述振动支架包括振动台、固设在所述振动台下部的偏心振动电机、用于支撑所述振动台的支腿、固设在所述振动台上的两个立柱以及固设在两个立柱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安装槽;

所述树组悬挂件包括挂钩、连接杆和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的压紧螺母和压盘,所述压紧螺母位于所述压盘的上方,所述连接杆外壁设有外螺纹;

所述挂钩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安装槽为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杆下部为细径连接部,所述压紧螺母、所述压盘和外螺纹均设在所述细径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振动台下方焊接有方钢,所述方钢上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偏心振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偏心振动电机,利用轴及偏心块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得到激振力,是动力源与振动源结合为一体的激振源,产生持续均匀的振动。将树组通过树组悬挂件悬挂在振动支架上,起到对型壳填实紧密的作用,整个装置操作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在附图中:1振动台、2偏心振动电机、3支腿、4立柱、5横梁、6安装槽、7方钢、8固定板、10树组悬挂件、11挂钩、12连接杆、13压紧螺母、14压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振动填砂装置,其包括振动支架和树组悬挂件10,所述振动支架包括振动台1、固设在所述振动台1下部的偏心振动电机2、用于支撑所述振动台1的支腿3、固设在所述振动台1上的两个立柱4以及固设在两个立柱4之间的横梁5,所述横梁5上设有多个安装槽6;

所述树组悬挂件10包括挂钩11、连接杆12和套设于所述连接杆12上的压紧螺母13和压盘14,所述压紧螺母13位于所述压盘14的上方,所述连接杆12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12下部为细径连接部,所述压紧螺母13、所述压盘14和外螺纹均设在所述细径连接部,可以很好的起到对树组进行固定的作用。

所述挂钩1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6内,所述振动台1下方焊接有方钢7,所述方钢7上焊接有固定板8,所述偏心振动电机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板8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盲孔盲槽类。

1.1打开振动台开关,将连接杆的端部拧入树组模型内,将拧紧螺栓拧紧,然后将挂钩挂在横梁上,并且要求填砂的孔槽冲上,如附图2所示。

1.2 在型壳振动的状态下将砂子填入孔槽内部。填满后继续振动,直到砂子不再下沉为止。

1.3 用11/15S的莫粉浆浇在孔槽口上封住砂子。孔槽口冲上凉2、3分钟后即可挂到干燥车上正常流转。

2、通孔,或者多处通孔类。

2.1 首先使用莫粉浆和泥,用泥将通孔的开口封住,只留一个口填砂即可,根据孔槽的形状以及填砂的方便性来判定所留开口的位置。然后重复1.2/1.3的步骤。

注意事项:

1:根据孔槽的大小选取砂子的粒度。

2:堵孔所用的莫粉泥不能太软,防止振动时将泥振掉。

3:振动填砂时,孔与竖直方向的角度必须小于60°。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