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件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37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传动件的压铸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配件的压铸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件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配件的压铸制造工业中,经常会用到传动件,例如同步轮、皮带轮、齿轮等等。例如图1所示的传动件40,其结构与轮毂相似,而且周缘设有截面为V形的环形槽41,以便于将皮带卡设在其中。在压铸成型时,要成型出环形槽41,模具上必然对应设置了凸环结构,在产品成型后,产品上的环形槽41会被卡在凸环结构上,导致脱模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传动件的压铸模具。

一种传动件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连接上模组件的下模组件;上模组件的底面设有上成型单元和连通上成型单元的进料槽;下模组件包括:下模主体、连接于下模主体底部的滑座、两个分别连接于下模主体两侧的侧向移动单元、穿设在下模主体上的顶杆、以及平行设置于下模主体的下方且垂直连接顶杆的驱动板;下模主体的顶面设有对应上成型单元的下成型单元;滑座的两侧分别设有滑动连接侧向移动单元的导向斜面;侧向移动单元包括:滑动连接于下模主体顶面的成型板、连接于成型板底面的滑块、与滑块连接的移动板、以及连接于移动板的底部的驱动杆;成型板的内侧设有侧向成型部;移动板的底端抵接于导向斜面上;驱动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垂直连接驱动板;顶杆的顶端贯穿下模主体且延伸至下成型单元的底部。

上述传动件的压铸模具,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合模后,上成型单元、下成型单元以及成型板之间构成用于压铸产品的成型腔。压铸原料从进料槽进入到该成型腔中。当产品成型完毕后,上模组件上移并且与下模组件分离。此时,产品还被卡在下模主体和成型板之间。接着,驱动板上移,推动驱动杆和顶杆上移。驱动杆上移时,推动移动板上移,由于移动板的底端也与滑座的导向斜面抵接,所以移动板的顶端的移动轨迹为倾斜向上。而且该移动板的顶端也通过滑块带动成型板也倾斜向上移动,即移动板在上移的同时,也逐渐向着下模主体的外侧移动,从而与下成型单元分离,让出供产品脱模的空间。同时,顶杆也在驱动板的带动下上移,将位于下成型单元的产品顶离上成型单元。从而实现便于脱模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模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凹槽,成型板的底部设有对应限位凹槽的限位凸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模组件还包括中心成型柱;中心成型柱的一端垂直连接于驱动板,另一端依次贯穿滑座、下模主体后延伸至下成型单元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成型板的底部设有对位凹槽;移动板的顶部设有对应对位凹槽的对位凸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传动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传动件的压铸模具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传动件的压铸模具中的上模组件的反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传动件的压铸模具中的下模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下模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下模组件中的侧向移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侧向移动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传动件的压铸模具;

20-上模组件,21-上成型单元,22-进料槽;

30-下模组件,31-下模主体,32-滑座,33-侧向移动单元,34-顶杆,35-驱动板,36-中心成型柱,37-下成型单元,38-限位凹槽,39-导向斜面,310-成型板,311-滑块,312-移动板,313-驱动杆,314-侧向成型部,315-对位凹槽,316-限位凸块,317-对位凸块;

40-传动件,41-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参见图2至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传动件的压铸模具10。

该传动件的压铸模具10,用于传动件的压铸成型,其包括:上模组件20和连接上模组件20的下模组件30。使用时,上模组件20安装于外部上模板中,而下模组件30安装于外部下模板中。

该上模组件20为方块状结构设置,其底面设有上成型单元21和连通上成型单元21的进料槽22。

该下模组件30包括:下模主体31、连接于下模主体31底部的滑座32、两个分别连接于下模主体31两侧的侧向移动单元33、穿设在下模主体31上的顶杆34、平行设置于下模主体31的下方且垂直连接顶杆34的驱动板35、以及穿设于所述下模主体31上的中心成型柱36。

其中,该下模主体31为方块状结构设置,其顶面设有对应上成型单元21的下成型单元37。同时,下模主体31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凹槽38。

该滑座32为工字形结构设置,其两侧分别设有滑动连接侧向移动单元33的导向斜面39。该导向斜面39由下至上、由内向外倾斜。

每个侧向移动单元33包括:滑动连接于下模主体31顶面的成型板310、连接于成型板310底面的滑块311、与滑块311连接的移动板312、以及连接于移动板312的底部的驱动杆313。成型板310的内侧设有侧向成型部314,成型板310的底部设有对位凹槽315和对应上述限位凹槽38的限位凸块316。移动板312的底端抵接于导向斜面39上,移动板312的顶部设有对应该对位凹槽315的对位凸块316。侧向成型部314用于成型产品的外侧部形状,对位凹槽315与对位凸块316便于成型板310和移动板312的组装定位,而限位凹槽38和限位凸块316用于在限制成型板310向内移动时的行程。

该驱动杆313的顶端滑动连接在移动板312的底部,而移动板312的底部(即远离移动板312的一端)则垂直连接驱动板35。

该顶杆34的顶端贯穿下模主体31且延伸至下成型单元37的底部。

该中心成型柱36的一端垂直连接于驱动板35,另一端依次贯穿滑座32、下模主体31后延伸至下成型单元37中。

上述传动件的压铸模具10,上模组件20和下模组件30合模后,上成型单元21、下成型单元37以及成型板310之间构成用于压铸产品的成型腔。压铸原料从进料槽22进入到该成型腔中。当产品成型完毕后,上模组件20上移并且与下模组件30分离。此时,产品还被卡在下模主体31和成型板310之间。接着,驱动板35上移,推动驱动杆313和顶杆34上移。驱动杆313上移时,推动移动板312上移,由于移动板312的底端也与滑座32的导向斜面39抵接,所以移动板312的顶端的移动轨迹为倾斜向上。而且该移动板312的顶端也通过滑块311带动成型板310也倾斜向上移动,即移动板312在上移的同时,也逐渐向着下模主体31的外侧移动,从而与下成型单元37分离,让出供产品脱模的空间。同时,顶杆34也在驱动板35的带动下上移,将位于下成型单元37的产品顶离上成型单元21。从而实现便于脱模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