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玻璃抛光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952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玻璃抛光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抛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玻璃抛光盘。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玻璃抛光盘具有上下两块抛光片,工作时在两块抛光片之间放入所需抛光玻璃,工作一段时间的抛光片需要定时清洗,由于有的大型抛光片重量很大,卸下来很不方便,费时费力,同时,如果在抛光时产生的玻璃碎屑不能得到及时的清除,会使玻璃被划伤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玻璃抛光盘,此抛光盘的上抛光片分为两层,分别为第一抛光片和第二抛光片,清洗时,只需将第二抛光片从第一抛光片上拆卸下来,减轻了清洗抛光片过程中拆卸的重量,同时,该抛光盘的上抛光片上设有导液管、通孔、喷嘴和流通槽,工作时只需将抛光液通过导液管输入即可达到清新玻璃表面的目的,避免了玻璃碎屑对抛光工作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玻璃抛光盘,包括气缸、定位板、连接杆、上抛光片、下抛光片,所述定位板上端固定于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所述定位板下端与所述上抛光片顶部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抛光片位于所述上抛光片的下方;所述上抛光片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连接有导液管;

所述上抛光片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为第一抛光片,下面一层为第二抛光片,所述第一抛光片底部和所述第二抛光片顶部螺接固定;所述第一抛光片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导液管与所述上抛光片连接的一端置于通孔内;所述第二抛光片底部划分为内清洗区、内抛光区、外清洗区、外抛光区,所述内清洗区和所述外清洗区分别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若干个喷嘴;所述内抛光区和所述外抛光区分别设有抛光垫。

进一步的,所述上抛光片和所述下抛光片均为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为喇叭形。

进一步的,所述抛光垫表面为梯形凸起结构或者正四角锥形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抛光垫与所述第二抛光片之间设有贴合层。

进一步的,所述抛光垫上开有流通槽,所述外抛光区的流通槽与所述内抛光区的流通槽互相交错。

进一步的,所述外抛光区上流通槽为四个且四个流通槽相互间隔90°;所述内抛光区上流通槽为四个且四个流通槽相互间隔90°;所述外抛光区与所述内抛光区流通槽相互间隔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该抛光盘拆卸清洗时只需将底部的第二抛光片拆卸清洗,方便快捷;(2)由于上抛光片上设有导液管及喷嘴,工作时产生的玻璃碎屑可以得到及时的清洗,避免了玻璃碎屑对抛光工作的影响;(3)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抛光垫表面为梯形凸起结构或者正四角锥形凸起结构,可以适应更多曲面玻璃,与玻璃的合模性更好,提高了良品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上抛光片爆炸示意图;

附图3为第二抛光片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抛光垫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示例中抛光垫表面为梯形结构俯视图;

附图6为示例中抛光垫表面为梯形结构侧视图;

附图7为示例中抛光垫表面为正四角锥结构俯视图;

附图8为示例中抛光垫表面为正四角锥结构侧视图。

附图中:1、气缸;2、定位板;3、导液管;4、上抛光片;41、第一抛光片;42、第二抛光片;43、通孔;44、喷嘴;45、抛光垫;46、贴合层;47、流通槽;5、下抛光片;6、玻璃;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一种新型玻璃抛光盘,包括气缸1、定位板2、连接杆7、上抛光片4、下抛光片5,所述定位板2上端固定于所述气缸1的伸缩端,所述定位板2下端与所述上抛光片4顶部通过所述连接杆7固定连接,所述下抛光片5位于所述上抛光片4的下方;所述上抛光片4与所述定位板2之间连接有导液管3;工作时,将所需抛光的玻璃6放置下抛光片5表面,启动气缸1,定位板2随着气缸1伸缩端的伸缩而向下运动,抛光液也随着导液管3流入玻璃6上。所述上抛光片4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为第一抛光片41,下面一层为第二抛光片42,所述第一抛光片41底部和所述第二抛光片42顶部螺接固定;所述第一抛光片4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43,所述导液管3与所述上抛光片4连接的一端置于通孔43内;所述第二抛光片42底部划分为内清洗区、内抛光区、外清洗区、外抛光区,所述内清洗区和所述外清洗区分别设有与所述通43孔对应的若干个喷嘴44;所述内抛光区和所述外抛光区分别设有抛光垫45。所述上抛光片4和所述下抛光片5均为环形结构。由于所述第一抛光片41底部和所述第二抛光片42顶部螺接固定,所以需要清洗抛光片时,只需要将所述第二抛光片42旋转卸下即可,方便快捷。

所述喷嘴44为喇叭形。所述抛光垫45表面为梯形凸起结构或者正四角锥形凸起结构。所述抛光垫45表面为梯形凸起结构时,梯形上边长a为2mm,梯形底边长宽b均为5mm,梯形上边与所述贴合层46间距c为2mm,梯形底边与所述贴合层46间隔d为0.8mm,两梯形底部之间角度α为90°,所述抛光垫45表面为正四角锥形凸起结构时,正四角锥形顶端与所述贴合层46间隔f为2mm,正四角锥形底部与所述贴合层间隔g为0.8mm,两个正四角锥形底部之间角度β为90°,所述贴合层厚度e为5~10mm,此类设计的抛光垫形状为大角度,比矩形槽在抛光时与玻璃的合模性更好,同时使玻璃边缘尺弧面也能被抛磨,这是矩形槽无法做到的。同时具有该形状结构表面的抛光垫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抛光效果好,与现有的毛刷和地毯制作的抛光盘相比,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产品良品率提高了40%,并解决了使用手磨机械抛光曲面的难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用户的生产成本。

所述抛光垫45与所述第二抛光片42之间设有贴合层46。所述抛光垫45上开有流通槽47,所述外抛光区的流通槽47与所述内抛光区的流通槽47互相交错。所述外抛光区上流通槽47为四个且四个流通槽47相互间隔90°;所述内抛光区上流通槽47为四个且四个流通槽47相互间隔90°;所述外抛光区与所述内抛光区流通槽47相互间隔45°。所述流通槽47能够使抛光液更加均匀的分散至各个抛光区,使抛光的玻璃表面也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该抛光盘拆卸清洗时只需将底部的第二抛光片拆卸清洗,方便快捷;(2)由于上抛光片上设有导液管及喷嘴,工作时产生的玻璃碎屑可以得到及时的清洗,避免了玻璃碎屑对抛光工作的影响;(3)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抛光垫表面为梯形凸起结构或者正四角锥形凸起结构,可以适应更多曲面玻璃,与玻璃的合模性更好,提高了良品率。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