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模具的定点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266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模具的定点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具体涉及铸造水冷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对于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冷却PCD孔等部位的冷却工艺通常是采用风管冷却,冷却效率低,噪音大。

经改进后的冷却工艺采用水冷模具对PCD孔等部位进行定向冷却,具体而言,是在水冷槽某些部位打孔并安装导向板,引导冷却水留进孔内冷却。但该种设计的弊端在于:直接引导水流进入孔内,水流对孔内壁也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冷却,特别是靠近浇口位置的冷却通道;而冷却面过大容易造成浇口部位的铝水温度降低,导致补缩效果减弱,进而铸造缺陷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避免或减小定向冷却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冷却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模具的定点冷却结构,所述水冷模具上设有冷却部位和水冷槽,所述定点冷却结构包括连接冷却部位和水冷槽中冷却流体的导热棒。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棒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不仅对于冷却部位,如靠近浇口的PCD孔,实现了定向冷却,也实现了定量控制,即冷却面得到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棒可以为金属棒,也可以为非金属棒,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热棒为铜棒,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定点冷却结构可根据水冷模具本身的厚度或冷却强度的要求,按如下三种方式设计:

第一种方式,所述导热棒插设在导热棒插孔中,所述导热棒插孔开设在冷却部位;所述水冷模具开设有连通水冷槽和所述导热棒插孔的水流孔,水流孔与所述导热棒插孔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水流孔内镶嵌有将水冷槽中冷却流体导入所述水流孔的导向板。其中,所述导向板由位于水冷槽内的截水部和位于水流孔内的导水部组成;截水部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于水冷槽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导热棒的末端与水流孔的末端接合,导向板的末端与导热棒的末端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种方式:所述导热棒插设在导热棒插孔中,所述导热棒插孔开设在冷却部位;所述导热棒插孔连通水冷槽,导热棒的末端位于水冷槽内。

第三种方式:所述导热棒插设在导热棒插孔中,所述导热棒插孔开设在冷却部位;导热棒接近水冷槽的端部开设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内镶嵌有将水冷槽中冷却流体导入所述进水孔的导水板。其中,所述导水板由位于水冷槽内的截流部和位于进水孔内的导流部组成;截流部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于水冷槽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导热棒的两端分别与水冷模具固定连接。

上述三种方式中,水冷槽封盖有U形盖板,U形盖板内凹入水冷槽中。U形盖板本身所具有的弹性变形能力,能够有效地吸收模具变形或内应力对其所产生的作用力,避免其与水冷槽的连接处出现开裂或渗漏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模具的定点冷却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模具的定点冷却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冷模具的定点冷却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导水板60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冷却部位;

20、水冷槽;21、U形盖板;

30、导热棒;31、进水孔;

40、水流孔;

50、导向板;

60、导水板;61、截流部;62、导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是在水冷模具本体开设水冷槽20的基础上的改进,利用导热性能良好的导热棒30对靠近浇口的PCD孔部位(即冷却部位10)实施定向冷却。

第一实施例:参考图1

所述导热棒30连接冷却部位和水冷槽中的冷却水。

所述导热棒30为铜棒。

所述导热棒30插设在导热棒插孔中,所述导热棒插孔开设在上述冷却部位10。

所述水冷模具开设有连通水冷槽和所述导热棒插孔的水流孔40,水流孔与所述导热棒插孔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水流孔的中心线和导热棒插孔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所述水冷模具的底模较厚,受加工角度限制,无法直接从水流孔贯穿模具到冷却部位10,而从被冷却部位开孔更利于定位,故采取从冷却部位与水冷槽双向打孔的方式。导热棒30的末端与水流孔40的末端接合,导向板的末端与导热棒的末端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水流孔内镶嵌有将水冷槽20中冷却水导入所述水流孔的导向板50。

所述导向板50由位于水冷槽20内的截水部和位于水流孔内的导水部组成;截水部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于水冷槽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水冷槽中的冷却水被所述截水部拦截,冷却水沿导向板进入水流孔,与导热棒末端接触,并经导向板末端与导热棒末端之间的间隙实现流动。

水冷槽20封盖有U形盖板21,U形盖板内凹入水冷槽中。

第二实施例:参考图2

所述导热棒30连接冷却部位和水冷槽中的冷却水。

所述导热棒30为铜棒。

所述导热棒30插设在导热棒插孔中,所述导热棒插孔开设在冷却部位10。所述导热棒插孔连通水冷槽20,导热棒的末端位于水冷槽内。

本实施例所述水冷模具的底模相对较薄,采取从冷却部位10贯穿打孔到底模背面的水冷槽20,并使铜棒末端与水冷槽内冷却水回路充分接触。

水冷槽20封盖有U形盖板21,U形盖板内凹入水冷槽中。

第三实施例:参考图3、图4

所述导热棒30连接冷却部位和水冷槽中的冷却水。

所述导热棒30为铜棒。

所述导热棒30插设在导热棒插孔中,所述导热棒插孔开设在冷却部位10;导热棒30的两端分别与水冷模具焊接。

导热棒接近水冷槽20的端部开设进水孔31,所述进水孔内镶嵌有将水冷槽中冷却水导入所述进水孔的导水板60。

本实施例所述水冷模具的底模相对较薄,且所述冷却部位10的冷却强度需加强,故在铜棒中心开设与冷却槽20连通的进水孔31,通过导水板60引导冷却水流经铜棒的进水孔,加快铜棒的热量传递。

所述导水板60由位于水冷槽20内的截流部61和位于进水孔31内的导流部62组成;截流部61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于水冷槽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

水冷槽20封盖有U形盖板21,U形盖板内凹入水冷槽中。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