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431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炉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节能退火炉。



背景技术:

退火是将锻件加热到发生相变或部分发生相变的温度,经过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组织缺陷,改善组织使其成分均匀化以及细化晶粒,提高锻件的力学性能,减少残余应力;同时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又为后续工序作好准备,故退火是属于半成品热处理,又称预先热处理。不过一般在退火过程中,因循环风在炉内各个位置风量大小的不同,会造成炉内各位置的工件温度不同,从而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51709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退火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工字固定架,所述工字固定架与炉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循环风道,所述炉体上设有循环风机和加热管且位于所述循环风道内,所述加热管位于循环风机的上方,所述工字固定架的上端设有过滤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循环风道的方式,循环风从顶部送入,再从底部回风,并安装过滤器使得炉体内空气不断被净化。

但是该方案采用循环风道的方式因其吹风机安装在底部,循环风到达过滤器上方后,难以准确控制气流向下导入工字固定架内,所以可能导致各部分气流流速出现不均匀现象,一旦气流流速不均匀,极易导致炉内热气流紊乱,即造成退火时上下温差较大,则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退火炉,提高炉内温度的均匀性,保证达到产品的工艺要求,节能降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节能退火炉,包括炉体及位于所述炉体一侧的送料机构,所述炉体内顶部中央设有热循环风机及位于所述热循环风机两侧或四周的加热器,所述热循环风机吹风口向下,所述热循环风机及加热器的整体下方连接有开口朝下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下方两侧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炉体内壁间设有间距,且间距内设有吹风机。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经送料机构送料至炉体内,将加热后的空气经导风罩吹入炉体底部,再从底部回风,使炉体热气形成有规则对流,其结构加强了加热器同热循环电机之间的配合度,同时两侧导流板后的吹风机采用左右喷流的方式,加快加热速度,提高了炉内料件的受热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包括倒棱台形固定罩及分布于所述固定罩内的扇叶组,所述扇叶组在所述固定罩内从上至下成喇叭状发散分布。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喇叭状发散分布的扇叶组给热风导向,改进现有技术中的热对流方式,防止各部分气流流速出现不均匀的现象,进一步保证了温度分布均匀,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扇叶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扇叶组和位于所述第二扇叶组两侧的第一扇叶组及第三扇叶组,所述第一扇叶组与第三扇叶组向第二扇叶组外侧倾斜。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限定不同位置扇叶的方向,使热循环电机经由导风罩吹出的热风可以充盈整个密闭空间形成对流。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侧壁壁面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导流板通过固定件悬挂于炉体内,且与炉体侧壁平行。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导风罩及导流板的路径限制下在炉体内形成一个循环风道M,形成有规则对流,其可拆卸的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安装检修。

进一步地,两块所述导流板相对侧分别设有若干个水平放置的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上下分布,所述导流板上还设有若干个喷口,所述喷口分别设于每块导流片上方。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采用左右两侧喷流的方式,将循环风从喷口直接分层次喷向料件表面,有效提高了加热速度,缩减了加热时间,继而减少了能源消耗。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置于水平面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送料台,所述送料台底部装有行走轮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送料台上还设有退火砖。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导轨与行走轮配合实现送料卸料时时快进快出和慢速定位,方便料件的运输和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在送料台上置有退火砖用于隔热保温。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包括侧壁的保温墙和安装在送料机构一侧的炉门,所述保温墙与炉门之间设有密封条。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炉门关闭时,压紧密封条,达到不透气的密封效果,降低热量的流失,确保退火炉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墙由外墙板、内墙板以及填充在所述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的保温棉组成,所述外墙板、保温棉、内墙板从外到内依次相接,且通过所述外墙板及内墙板压实保温棉。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用螺栓固定住外墙板与内墙板且压实保温棉,利用保温棉的隔热能力阻隔保温棉内的热量传递,防止保温棉松散留有间隙导致热量的流失,大大减少了通过保温墙传导散失的热量,突出绿色环保的节能理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送料机构的滑动连接,实现送料时的快速移动和慢速定位,方便料件的输送,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2、通过保温墙、炉门、密封条的密封配合,保证了退火炉良好的密封性能,且其保温墙的三层结构进一步阻隔住热量的传递,具有保温效果好的优点;

3、通过炉顶导风罩及两侧导流板的路径限制,使得热风沿着循环风道定向对流,确保炉体内部的加热温度分布均匀,同时采用左右喷流的方式,直接分层次喷向料件表面,大大缩短了加热时间,减少了能源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退火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退火炉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退火炉中炉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炉体部分沿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送料机构;11、导轨;12、送料台;13、退火砖;14、行走轮;2、炉体;21、保温墙;211、外墙板;212、内墙板;213、保温棉;22、炉门;23、密封条;3、加热器;4、热循环风机;5、导风罩;51、固定罩;52、第一扇叶组;53、第二扇叶组;54、第三扇叶组;6、导流板;61、固定件;62、导流片;63、喷口;7、吹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节能退火炉,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向退火炉进料的送料机构1及与送料机构1相连的炉体2。送料机构1包括置于水平面上的导轨11,导轨11从炉体2一侧外侧延伸至炉体2内,导轨11上放置有送料台12,送料台12底部装有行走轮14,导轨11与行走轮14相配合,实现上料卸料时快速进出移动和慢速定位,方便料件的输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送料台12上置有退火砖13用于隔热保温,突出绿色环保的节能理念。

如图1和图3所示,炉体2通过保温墙21连接组成,炉体2上位于送料机构1的一侧安装有炉门22,为了保证退火炉良好的密封性能,保温墙21与炉门22之间嵌有密封条23受压密封配合。如图4所示,保温墙21由外墙板211、内墙板212以及填充在所述外墙板211与内墙板212之间的保温棉213组成,且外墙板211、内墙板212、保温棉213外到内顺次相接,且通过螺杆锁紧,螺杆的一端垂直焊接固定在外墙板211内侧上,其另一端穿过保温棉213和内墙板212以螺母连接,拧紧螺母可压实保温棉213并锁住固定内墙板212,通过保温棉213阻隔住热量的传递,大大减小了从炉壁热传导损耗的热量,进一步确保退火炉的保温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炉体2内顶部中央安装了加热器3及热循环风机4,加热器3位于热循环风机4的两侧或四周,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方式中,以包括两个加热器3为例加以说明,两个加热器3分别位于热循环风机4两侧,且位于导轨11方向两侧。热循环风机4的吹风口向下,且热循环风机4与加热器3的整体外包覆有导风罩5,导风罩5开口向下。导风罩5包括固定罩51及分布于所述固定罩51内的扇叶组,固定罩51为倒棱台形,并且扇叶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扇叶组53和位于第二扇叶组53两侧的第一扇叶组52及第三扇叶组54,第一扇叶组52与第三扇叶组54向第二扇叶组53外侧倾斜,从而使第一扇叶组52、第二扇叶组53及第三扇叶组54在固定罩51内从上至下成喇叭状发散分布。从热循环风机4吹出的热风被第一扇叶组52、第二扇叶组53、第三扇叶组54沿着相邻扇叶之间的通风路径定向吹出。

如图1、图3、图4所示,炉体2侧壁壁面上安有固定件61,热循环风机4吹风口的两侧下方设有垂直放置的导流板6,导流板6通过固定件61悬挂于炉体2内。炉体2顶部的导风罩5及炉体2侧壁的导流板6,使从热循环风机4吹出的热风形成一个从顶部吹风,底部回风的循环风道M,供热循环风机4产生的热风进行有序流动,从而使得炉体2内部的温度分布均匀,同时此结构便于导流板6的拆卸检修。导流板6与炉体2侧壁之间留有间距且装有两个吹风机7置于此间距内。如图4所示,两块导流板6相对侧横向延伸出若干个导流片62,且导流片62上下分布,导流板6上还开有若干个喷口63,喷口63一一对应设置在每块导流片62的上方,采用左右两侧喷流的方式,循环风从喷口63直接分层次喷向料件表面,有效提高了加热速度,缩短了加热时间,减少了能源消耗。

工作过程:料件通过送料台12运输到炉体2内部,关闭炉门22形成密闭空间,打开加热器3和热循环风机4,将加热后的空气从炉体2顶部的导风罩5吹出,在导风罩5及导流板6的路径限制下形成循环风道M,将热风从顶部送入,再从底部回风,,使炉体2内热气形成有规则对流,同时两侧导流板6后的吹风机7左右喷流,加快加热速度,进一步提高炉内料件的受热均匀性,有效地节约了能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