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9983发布日期:2019-08-16 22:5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



背景技术:

全弧形板坯扇形段0段的作用相当于常规直弧型板坯连铸机弯曲段的功能,唯一区别在于铸坯在0段内不需要进行弯曲,弯曲成形过程在全弧形结晶器内已经完成。最早的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出现在80年代引进西德的超低头板坯连铸机上,而现今国内外常规板坯连铸机已经都采用直弧型,全弧型的板坯连铸机现在已比较罕见。

现有技术中,连铸机扇形段0段采用内外弧框架通过侧面框架相连接的结构,每个设备有若干个侧框架,安装的时候需要先将侧框架和外弧框架用螺栓连接(螺栓数量根据设备长度确定,远多于4个,然后将组合好的外弧框架和侧框架的组合体再与内弧框架进行连接,螺栓数量与侧框架连接外弧框架数量一样)。该连接方式较为复杂,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维修周期长且维修费用较高。

现有技术的连铸机扇形段0段中,调整开口度(俗称冷坯厚度)时,需要调节侧框架与内弧框架之间多处的垫块厚度,工序繁琐,数量较多,劳动强度大。在调整锥度方面更是需要调整跟开口度一样数量的垫片组或者直接调整每个辊子的垫片组才能完成。

现有技术的连铸机扇形段0段中,左右侧都存在侧框架,所以进行在线对弧的时候,理论上侧挡板会把视线全部挡住,无法看见在线样板的位置,也无法进行对弧矫正,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法是在两侧的侧框架上开手孔,即便是开手孔,由于手孔的尺寸相当有限,会给在线对弧和调整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样,由于侧框架的存在,在设备联动调试的时候,现场人员也无法从外面清楚的观察到引锭杆的具体位置,也会给调试工作带来不小的困扰。

现有技术的连铸机扇形段0段中,在立板上直接加工辊子底座,一旦立板有损坏很难修复,只能靠辊子垫片或堆焊这种繁琐的工艺才能重新达到使用要求。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方式复杂、开口度和锥度调整工序繁琐、对弧调试困难、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该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结构简单,连接方式简单,开口度和锥度调整便捷,对弧精度调整检测方便,劳动强度降低,辊子内部增加水冷通道,有效延长辊子寿命,有利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包括呈C形设置的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所述外弧框架内铰接有一排外弧辊子,所述内弧框架内铰接有一排能与所述外弧辊子相对设置的内弧辊子,所述外弧框架和所述内弧框架能调整开口度和锥度的固定扣合连接;所述外弧辊子和所述内弧辊子内均设置能与外部水源连通的水冷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弧框架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贯通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内弧框架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贯通的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中贯通地穿设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自由端通过螺母固定;所述连接螺栓上还套设有能调整厚度的调节垫块,所述调节垫块上设置允许连接螺栓穿过的垫块透孔,所述调节垫块设置于所述外弧框架和所述内弧框架的相邻连接端面之间或顶抵设置于所述螺母的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弧框架和所述内弧框架顶端的相邻连接端面分别设置能调整厚度的第一调节垫片,所述外弧框架和所述内弧框架底端的相邻连接端面分别设置能调整厚度的第二调节垫片,所述外弧框架和所述内弧框架之间通过调整第一调节垫片和第二调节垫片的厚度调整锥度;所述第一调节垫片和所述第二调节垫片上均设置允许连接螺栓穿过的垫片透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弧框架和所述内弧框架的相邻连接端面处设置能套设于所述连接螺栓上的顶抵环,所述顶抵环通过第一螺钉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设定所述外弧框架两侧的顶端分别为第一外弧连接端和第二外弧连接端,设定所述外弧框架两侧的底端分别为第三外弧连接端和第四外弧连接端,设定所述内弧框架两侧的顶端分别为第一内弧连接端和第二内弧连接端,设定所述内弧框架两侧的底端分别为第三内弧连接端和第四内弧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位于第一外弧连接端、第二外弧连接端、第三外弧连接端和第四外弧连接端处的直径与所述连接螺栓的直径呈相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位于第二内弧连接端处的直径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位于第二外弧连接端的直径呈相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位于第三内弧连接端和第四内弧连接端处的直径相同且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位于第三外弧连接端的直径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位于第一内弧连接端处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位于第一外弧连接端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位于第一内弧连接端处设置水平方向呈长圆形设置的长圆孔,所述长圆孔内设置能提供水平方向位移的导向滑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螺栓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穿设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孔,所述连接螺栓的一端外侧设置通过第二螺钉固定于所述外弧框架上的密封盖;所述螺母的外侧套设能密封所述连接螺栓的自由端的螺栓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螺栓的另一端的直径呈减小设置,所述连接螺栓的另一端套设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外壁顶抵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弧辊子与所述外弧框架的内壁相邻的一侧能拆卸地设置中间板,所述外弧辊子的底座和所述中间板均能与所述外弧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外弧框架的内壁之间设置能对弧调节外弧辊子的辊子调整板,所述辊子调整板和所述中间板内贯通设置水过孔,水过孔与水冷通道连通设置;

所述内弧辊子与所述内弧框架的内壁相邻的一侧能拆卸地设置中间板,所述内弧辊子的底座和所述中间板均能与所述内弧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板和所述内弧框架的内壁之间设置能对弧调节内弧辊子的辊子调整板,所述辊子调整板和所述中间板内贯通设置水过孔,水过孔与水冷通道连通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还包括连接钢块,所述外弧框架的内壁上与各所述外弧辊子对应的位置和所述内弧框架的内壁上与各所述内弧辊子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所述连接钢块,所述连接钢块内设置钢块水通道,所述外弧辊子和所述内弧辊子能分别与所述连接钢块固定连接,所述钢块水通道能通过所述水过孔与所述水冷通道连通;所述水过孔和所述钢块水通道内密封设置水套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弧框架内设置能为铸坯降温的外弧辊子喷淋结构,所述外弧辊子喷淋结构通过喷淋支架固定于所述外弧框架上;所述内弧框架内设置能为铸坯降温的内弧辊子喷淋结构,所述内弧辊子喷淋结构通过喷淋支架固定于所述内弧框架上。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摒弃以往结构中的侧面框架,直接采用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扣合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式简化,因不存在侧框架,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全部敞开,操作人员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外弧辊子和内弧辊子的定位和工作情况,对弧精度调整检测方便,能及时发现卡死或其他问题,给现场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了理想的直观视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外弧辊子和内弧辊子内设置水冷通道,可以在严酷的高温高湿的拉坯环境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辊子的正常旋转,提高辊子的寿命,降低设备后续的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通过四个连接螺栓即可实现组合连接,连接方式极大简化,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先连接外弧框架和侧框架,然后再连接内弧框架带来的工序繁琐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需要调节开口度时,只需将调节垫块变换安装位置或更改厚度即可,调节简单易行。根据不同浇注断面锥度要求,调整第一调节垫片和第二调节垫片的厚度,即可达到理想的锥度要求,锥度调节过程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通过调整辊子调整板的厚度可对外弧辊子和内弧辊子进行对弧操作,对弧工作简便,对弧精度高且劳动强度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在每个需要安装辊子位置单独焊接一个连接钢块,辊子连接于连接钢块上,便于损坏更换及维护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连接方式简化了,降低了设备的维修周期,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设备维修及生产运营费用,而且其加工制造简单,检修维护方便,适于实用,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的主视图(不包括外弧辊子喷淋结构和内弧辊子喷淋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的俯视图(不包括外弧辊子喷淋结构和内弧辊子喷淋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弧框架连接端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弧框架连接端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垫块位于内弧框架的一端时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垫块位于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之间时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垫块位于内弧框架的一端时图2中B-B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Ⅰ处放大图。

图10:为图3中C-C处剖视图。

图11:为图3中D-D处剖视图。

图12:为图3中E-E处剖视图。

图中:

100、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

1、外弧框架;

101、第一连接座;102、第二连接座;103、吊装板;

11、第一连接通孔;111、第一外弧连接端;112、第二外弧连接端;113、第三外弧连接端;114、第四外弧连接端;

2、内弧框架;

21、第二连接通孔;211、第一内弧连接端;212、第二内弧连接端;213、第三内弧连接端;214、第四内弧连接端;

22、长圆孔;

23、导向滑块;

31、外弧辊子;311、长螺钉;32、内弧辊子;33、外弧辊子喷淋结构;34、内弧辊子喷淋结构;

4、连接螺栓;

41、顶抵环;42、第一螺钉;43、第二螺钉;44、密封盖;45、螺栓盖;46、密封垫;47、导向套;

5、螺母;51、平垫圈;

61、调节垫块;62、第一调节垫片;63、第二调节垫片;

71、中间板;711、中间板螺钉;72、辊子调整板;

81、水冷通道;82、水过孔;

9、连接钢块;91、钢块水通道;92、水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100,包括呈C形设置的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外弧框架1内铰接有一排外弧辊子31,内弧框架2内铰接有一排能与外弧辊子31相对设置的内弧辊子32,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能调整开口度和锥度的固定扣合连接;外弧辊子31和内弧辊子32内均设置能与外部水源连通的水冷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摒弃以往结构中的侧面框架,直接采用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扣合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式简化,因不存在侧框架,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全部敞开,操作人员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外弧辊子和内弧辊子的定位和工作情况,对弧精度调整检测方便,能及时发现卡死或其他问题,给现场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了理想的直观视野;外弧辊子和内弧辊子内设置水冷通道,可以在严酷的高温高湿的拉坯环境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辊子的正常旋转,提高辊子的寿命,降低设备后续的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连接方式简化了,降低了设备的维修周期,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设备维修及生产运营费用,而且其加工制造简单,检修维护方便,适于实用,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利于推广使用。

进一步,如图1、图2、图6、图7、图8、图9所示,外弧框架1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贯通的第一连接通孔11,内弧框架2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贯通的第二连接通孔21,第一连接通孔11和第二连接通孔21中贯通地穿设连接螺栓4,连接螺栓4的自由端通过螺母5固定,为了使螺母5连接稳定,其内侧通常设置平垫圈51。连接螺栓4上还套设有能调整厚度的调节垫块61,调节垫块61设置于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的相邻连接端面之间或顶抵设置于螺母5的内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为减小开口度,调节垫块61设置于内弧框架2背部的顶端和螺母5之间),调节垫块61的厚度根据开口度需求确定,调节垫块61上设置允许连接螺栓4穿过的垫块透孔。调节垫块61是根据浇注厚度制作的不同厚度的垫块,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共计四处连接点,当需要浇注的坯子厚度减小的时候,需根据要求把调节垫块61设置于螺母5的内侧,反之,如果需要浇注的坯子厚度增加,则需要根据要求把调节垫块61设置在四处连接点的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的相邻连接端面之间,非常方便快捷,在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合弧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即,需要增大开口度时,在四处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的相邻连接端面之间设置调节垫块61,需要减小开口度时,将调节垫块61设置于螺母5的内侧(图6、图8中所示G处),保证了螺母5的位置始终不变,利于安装螺母5处的密封结构。需要调节开口度时,只需将调节垫块61变换安装位置(图7中所示F处)或更改厚度即可,调节简单易行。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通过四个连接螺栓4即可实现组合连接,连接方式极大简化,避免现有技术中调节侧框架与内弧框架之间多处的垫块厚度改变开口度带来的工序繁琐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连接螺栓4为锁紧螺栓,连接螺栓4穿过第一连接通孔11和第二连接通孔21连接螺母5进行预紧连接,螺母5装配时需要液压拉伸器(现有技术)预紧,保证浇注过程中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精确保持辊缝参数;通常在螺母5的内侧安装预紧垫圈,保证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顶端的相邻连接端面分别设置能调整厚度的第一调节垫片62,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底端的相邻连接端面分别设置能调整厚度的第二调节垫片63,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之间通过调整第一调节垫片62和第二调节垫片63的厚度调整锥度;第一调节垫片62和第二调节垫片63上均设置允许连接螺栓穿过的垫片透孔。第一调节垫片62和第二调节垫片63的厚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一般呈不同设置。根据不同浇注断面锥度要求,调整第一调节垫片62和第二调节垫片63的厚度,即可使顶端的第一对外弧辊子31和内弧辊子32之间的开口度与底端的最后一对外弧辊子31和内弧辊子32之间的开口度不同,达到理想的锥度要求,锥度调节过程方便快捷,在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合弧的过程就可以实现该操作。

进一步,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的相邻连接端面处设置能套设于连接螺栓4上的顶抵环41,顶抵环41通过第一螺钉42固定。顶抵环41通过第一螺钉42与外弧框架1或内弧框架2连接,构成框架合弧的最前端接触面,避免外弧框架1或内弧框架2本体因合弧抵靠拧紧等操作出现磨损,顶抵环41可单独更换。

进一步,如图4、图5所示,设定外弧框架1两侧的顶端分别为第一外弧连接端111和第二外弧连接端112,设定外弧框架1两侧的底端分别为第三外弧连接端113和第四外弧连接端114,设定内弧框架2两侧的顶端分别为第一内弧连接端211和第二内弧连接端212,设定内弧框架2两侧的底端分别为第三内弧连接端213和第四内弧连接端214,第一连接通孔11位于第一外弧连接端111、第二外弧连接端112、第三外弧连接端113和第四外弧连接端114处的直径D1与连接螺栓4的直径d呈相同设置,第二连接通孔21位于第二内弧连接端212处的直径D2与第一连接通孔11位于第二外弧连接端112的直径D1呈相同设置,第二连接通孔21位于第三内弧连接端213和第四内弧连接端214处的直径D3相同且大于第一连接通孔11位于第三外弧连接端113处的直径D1设置,第二连接通孔21位于第一内弧连接端211处的直径D4大于第一连接通孔11位于第一外弧连接端111的直径D1,第二连接通孔21位于第一内弧连接端211处设置水平方向呈长圆形设置的长圆孔22,长圆孔22内设置能提供水平方向位移的导向滑块23。

如图4、图5所示,第一连接通孔11的第二外弧连接端112与第二连接通孔21的第二内弧连接端212处孔径相同,连接螺栓4抵靠穿设通过二者,在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连接后,该处完全固定,不能进行任何方向的移动;第二连接通孔21的第一内弧连接端211处设置长圆孔22,允许内弧框架2有且只能有水平方向的位移(水平箭头方向为其移动方向),就是说内弧框架2在该点可以相对外弧框架1能够而且只能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导向滑块23用于内弧框架2上部且只能提供水平方向的位移。第二连接通孔21位于第三内弧连接端213和第四内弧连接端214处的直径D3相同且大于第一连接通孔11位于第三外弧连接端113的直径设置,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的下部两个连接点处呈放开状态连接(箭头方向为其移动方向),这样能充分保证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100的热胀冷缩要求。

进一步,如图6、图7、图8所示,连接螺栓4自第一连接通孔11穿设通过第二连接通孔21,连接螺栓4的一端外侧设置通过第二螺钉43固定于外弧框架上的密封盖44;螺母5的外侧套设能密封连接螺栓4的自由端的螺栓盖4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通孔11远离内弧框架2的一端设置直径呈增大设置的沉头座孔,密封盖44能拆卸地固定于沉头座孔内,为保证密封效果,密封盖44和沉头座孔的底面之间设置密封垫46。密封盖44密封连接螺栓的一端,防止在浇注过程中水或水蒸汽进入到第一连接通孔11里对连接螺栓4或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造成腐蚀。螺栓盖45保护连接螺栓4的自由端,也具有防水防腐蚀的功能。

进一步,如图6、图7所示,连接螺栓4的另一端的直径呈减小设置,连接螺栓4的另一端套设导向套47,导向套47的外壁顶抵于第二连接通孔21的侧上。导向套47用于装配完成后在内弧框架2顶端的导向限距作用,防止连接螺栓4相对内弧框架2晃动,保证内弧框架相对于外弧框架热膨胀时有合适的间隙。

进一步,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外弧辊子31与外弧框架1的内壁相邻的一侧能拆卸地设置中间板71,外弧辊子31的底座和中间板71均能和外弧框架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板71通过中间板螺钉711固定于外弧框架1上,外弧辊子31的底座通过长螺钉311固定连接外弧框架1;中间板71和外弧框架1的内壁之间设置能对弧调节外弧辊子31的辊子调整板72,辊子调整板72和中间板71内贯通设置水过孔82,水过孔82与水冷通道81连通设置;

内弧辊子32与内弧框架2的内壁相邻的一侧能拆卸地设置中间板71,内弧辊子32的底座和中间板71均能和内弧框架2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同外弧辊子;中间板71和内弧框架2的内壁之间设置能对弧调节内弧辊子32的辊子调整板72,辊子调整板72和中间板71内贯通设置水过孔82,水过孔82与水冷通道81连通设置。

通过调整辊子调整板72的厚度可对外弧辊子31和内弧辊子32进行对弧操作,对弧完毕后,再通过长螺钉311将外弧辊子31与外弧框架1、内弧辊子32与内弧框架2进行预紧。外弧辊子31和内弧辊子32的对弧工作简便,对弧精度高且劳动强度低。

进一步,如图10、图11、图12所示,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100还包括连接钢块9,外弧框架1的内壁上与各外弧辊子31对应的位置和内弧框架2的内壁上与各内弧辊子32对应的位置均设置连接钢块9,连接钢块9内设置钢块水通道91,外弧辊子31和内弧辊子32能分别与连接钢块9固定连接,钢块水通道91能通过水过孔82与水冷通道81连通;水过孔82和钢块水通道91内密封设置水套管92。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100连接辊子(包括外弧辊子31和内弧辊子32)时,有别于以往在立板上直接加工辊子底座的情况,而是在每个需要安装辊子的立板位置单独焊接一个连接钢块9,再根据要求加工到需要的坐标尺寸,同时两侧提供刚度很强的直通孔,通过长螺钉311将辊子牢牢的限位在框架(包括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上。这样的好处就是一旦框架结构有损坏,可以直接割掉连接钢块9,换上新的,重新加工,便于日后的维护操作。

在每个连接钢块9上事先打好钢块水通道91,再通过钢管将各个钢块水通道91连接起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旦水管漏水,可以直接将该处钢管割掉,重新焊接新的钢管或者补焊,方便快捷;还有如果发现水管管路有堵塞,可以分别割掉某处的钢管进行快速检查,以最快的时间排除堵点,再以新的钢管重新恢复,能够快速的抓住问题点,及时排除,省事省力,事半功倍。

进一步,如图1所示,外弧框架1内设置能为铸坯降温的外弧辊子喷淋结构33,外弧辊子喷淋结构33通过喷淋支架固定于外弧框架1上;内弧框架2内设置能为铸坯降温的内弧辊子喷淋结构34,内弧辊子喷淋结构34通过喷淋支架固定于内弧框架2上。喷淋支架由角钢构成,与框架(包括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的连接简单便捷,成本较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100能通过第一连接座101和第二连接座102与厂房内基础建设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吊装,外弧框架1和内弧框架2的顶部均设置吊装板103。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摒弃以往结构中的侧面框架,直接采用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扣合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式简化,因不存在侧框架,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全部敞开,操作人员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外弧辊子和内弧辊子的定位和工作情况,对弧精度调整检测方便,能及时发现卡死或其他问题,给现场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了理想的直观视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外弧辊子和内弧辊子内设置水冷通道,可以在严酷的高温高湿的拉坯环境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辊子的正常旋转,提高辊子的寿命,降低设备后续的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外弧框架和内弧框架通过四个连接螺栓即可实现组合连接,连接方式极大简化,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先连接外弧框架和侧框架,然后再连接内弧框架带来的工序繁琐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需要调节开口度时,只需将调节垫块变换安装位置或更改厚度即可,调节简单易行。根据不同浇注断面锥度要求,调整第一调节垫片和第二调节垫片的厚度,即可达到理想的锥度要求,锥度调节过程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通过调整辊子调整板的厚度可对外弧辊子和内弧辊子进行对弧操作,对弧工作简便,对弧精度高且劳动强度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在每个需要安装辊子位置单独焊接一个连接钢块,辊子连接于连接钢块上,便于损坏更换及维护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全弧形板坯连铸机扇形段0段,连接方式简化了,降低了设备的维修周期,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设备维修及生产运营费用,而且其加工制造简单,检修维护方便,适于实用,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利于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