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新型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1928发布日期:2020-05-29 12:0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新型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新型研磨机,属于研磨机领域。



背景技术:

研磨机又称地坪研磨机,用于对粗糙的地面进行研磨使其变得光滑,现有的地坪研磨机在进行湿研磨时,水与研磨产生的粉尘相结合形成块状物体,块状物体容易附着在防尘护罩内壁,当块状物体变干后,工作人员难以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新型研磨机,以解决现有的地坪研磨机在进行湿研磨时,水与研磨产生的粉尘相结合形成块状物体,块状物体容易附着在防尘护罩内壁,当块状物体变干后,工作人员难以进行清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新型研磨机,其结构包括控制推把、吸尘箱、驱动电机、防尘护罩、移动机架,所述推把设于移动机架上端并且通过铰链活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吸尘箱设于移动机架内侧,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防尘护罩上端,所述防尘护罩设于移动机架左端,所述防尘护罩包括振动槽、拉动装置、导振板、振动装置,所述拉动装置设于导振板上端,所述导振板、振动装置设于振动槽内部,所述多个振动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首端与导振板一端相连接,所述环状结构的末端与导振板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振动装置包括第一隔板、振动球、第二隔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有振动球,所述第一弹簧其中一个伸出端贯穿于第二隔板与振动球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一弹簧方向相反的伸出端贯穿于第一隔板与振动球另一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槽内壁设有与振动球相对应的第一弹力板、第二弹力板。

进一步地,所述拉动装置包括拉块、拉杆、滑动框架、滑块、撞击块、复位弹簧,所述拉块设于拉杆上端,所述拉杆贯穿于滑动框架中心并且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拉杆与滑动框架的滑动连接处设有滑块,所述滑动框架内设有与滑块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撞击块固定安装于拉杆下端,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滑块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滑动框架上部内壁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框架固定安装于防尘护罩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便捷的拉动触发结构以及布满防尘护罩夹层的多个振动结构,通过振动力将附着在防尘护罩内壁的块状物体振落,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在研磨后清理附着在防尘护罩内壁的块状物体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新型研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尘护罩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拉动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振动装置的俯视剖面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中:控制推把-1、吸尘箱-2、驱动电机-3、防尘护罩-4、移动机架-5、拉动装置-401、导振板-402、振动装置-403、第一隔板-4031、振动球-4032、第二隔板-4034、第一弹簧-4035、第二弹簧-4037、第一弹力板-4033、第二弹力板-4036、拉块-4011、拉杆-4012、滑动框架-4013、滑块-4014、撞击块-4015、复位弹簧-40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新型研磨机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控制推把1、吸尘箱2、驱动电机3、防尘护罩4、移动机架5,所述推把1设于移动机架5上端并且通过铰链活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吸尘箱2设于移动机架5内侧,所述驱动电机3固定安装于防尘护罩4上端,所述防尘护罩4设于移动机架5左端,所述防尘护罩4包括振动槽、拉动装置401、导振板402、振动装置403,所述拉动装置401设于导振板402上端,所述导振板402、振动装置403设于振动槽内部,所述多个振动装置403首尾相连组成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的首端与导振板402一端相连接,所述环状结构的末端与导振板402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振动装置403包括第一隔板4031、振动球4032、第二隔板4034、第一弹簧4035、第二弹簧4037,所述第一隔板4031与第二隔板4034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隔板4031与第二隔板4034之间设有振动球4032,所述第一弹簧4035其中一个伸出端贯穿于第二隔板4034与振动球4032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037与第一弹簧4035方向相反的伸出端贯穿于第一隔板4031与振动球4032另一侧相连接,所述振动槽内壁设有与振动球4032相对应的第一弹力板4033、第二弹力板4036,所述拉动装置401包括拉块4011、拉杆4012、滑动框架4013、滑块4014、撞击块4015、复位弹簧4016,所述拉块4011设于拉杆4012上端,所述拉杆4012贯穿于滑动框架4013中心并且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拉杆4012与滑动框架4013的滑动连接处设有滑块4014,所述滑动框架4013内设有与滑块4014相对应的滑槽,所述撞击块4015固定安装于拉杆4012下端,所述复位弹簧4016一端与滑块4014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4016另一端与滑动框架4013上部内壁相连接,所述滑动框架4013固定安装于防尘护罩4上端。

例如,在进行湿研磨后,工作人员需要清理防尘护罩4内壁附着的块状物体,只需拉动拉块4011,使得拉块4011带动拉杆4012轴向上移,拉杆4012上与滑块4014连接的复位弹簧4016压缩产生形变,形变到极致时,工作人员放开拉块4011,复位弹簧4016解除弹力限制,进行快速回弹,通过滑块4014带动拉杆4012快速下移,拉杆4012下端的由橡胶材质制成的撞击块4015在移动中对导振板402进行撞击,使得导振板402产生振动,并将振动力传递给由多个振动装置403首尾相连组成的环状结构,振动装置403上的第一弹簧4035与第二弹簧4037透过第一隔板4031与第二隔板4034将增幅的振动力传递给振动球4032,使得滞空的振动球4032进行剧烈晃动,在晃动过程中与第一弹力板4033、第二弹力板4036发生接触,将振动力导入防尘护罩4内壁,将防尘护罩4内壁附着的块状物体振落,第一弹力板4033与第二弹力板4036起到防止振动力造成防尘护罩4形变的作用,同时设备运转产生的振动不能使得晃动的振动球4032与第一弹力板4033、第二弹力板4036发生接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