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喷浆造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5612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肥造粒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肥喷浆造粒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复合肥造粒的方法有高塔造粒、喷浆造粒和氨酸法造粒。氨酸法造粒产品颗粒强度小,易粉化结块;高塔造粒所得肥料颗粒虽然比较圆润、颗粒强度大,但是熔融体的制备必须借助尿素和硝铵,混合时间和配比要求又比较严格,且高塔高度最低要求75米,投资费用较高;喷浆造粒所得肥料颗粒强度相对较大,但是由于喷浆的局限性使得元素的有效存在形态受限,对配方的要求比较严格。

在配方上,目前采用磷酸、硫酸、硫酸钾、硫酸镁、磷矿粉、硝酸钙、硝酸和液氨作为原料制作复合肥。在喷浆造粒时,目前采取的方式为将这几种物料混合后通过管道输送到造粒机进行造粒,这样存在的问题是在液相混合阶段,某些物料之间会发生反应,如硫酸根与磷矿粉里面的钙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磷酸与磷矿粉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磷酸钙、磷酸一氢钙、磷酸二氢钙等,磷酸钙为沉淀,磷酸一氢钙、磷酸二氢钙溶解性相对较差。这就会导致复合肥水溶性差,元素有效利用率低。并且还容易出现堵塞管道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元素有效率的复合肥喷浆造粒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肥喷浆造粒系统,包括第一磷酸溶液储槽、第二磷酸溶液储槽、第三磷酸溶液储槽、硫酸溶液储槽、硫酸盐储槽、磷矿粉和硝酸钙储槽、硝酸缓冲槽、液氨总管和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磷酸溶液储槽、第二磷酸溶液储槽、第三磷酸溶液储槽、硫酸溶液储槽和硫酸盐储槽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预反应槽的物料进口相连,所述第一预反应槽的物料出口与第一管式反应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磷矿粉和硝酸钙储槽、硝酸缓冲槽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预反应槽的物料进口相连,所述第二预反应槽的物料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管式反应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管式反应器和第一管式反应器的进口还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液氨总管,所述第二管式反应器和第一管式反应器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造粒机上的两个物料进口相连。

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在结合传统的酸氨法造粒和喷浆造粒基础上,进行了显著的改进,在造粒机内采用了两支管式反应器分别喷浆,可以防止有些有效组分在液相混合阶段反应导致元素有效率降低。

上述方案中:所述造粒机上与第二管式反应器和第一管式反应器相连的物料进口之间的距离为2-5m。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预反应槽、第三磷酸溶液储槽、第二预反应槽内分别设置有搅拌器。有利于物料的均匀混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硝酸缓冲槽与硝酸总管相连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将物料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预反应,通过两个管式反应器分别喷浆,可以显著提高复合肥颗粒强度、水溶性磷的比例、水溶性钙的比例,增加防潮性能、降低粉化率、增加水溶性元素的含量、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和机械化播施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肥喷浆造粒系统由第一磷酸溶液储槽1、第二磷酸溶液储槽2、第三磷酸溶液储槽3、硫酸溶液储槽4、硫酸盐储槽5、第一预反应槽6、硝酸总管7、硝酸缓冲槽8、磷矿粉和硝酸钙储槽9、第二预反应槽10、液氨总管11、第一管式反应器12、第二管式反应器13、造粒机14、搅拌器15组成。

第一磷酸溶液储槽1、第二磷酸溶液储槽2、第三磷酸溶液储槽3分别装稀磷酸、浓磷酸和渣磷酸。硫酸溶液储槽4内装硫酸溶液,硫酸盐储槽5内装硫酸钾、硫酸镁等原料。磷矿粉和硝酸钙储槽9内装磷矿粉、硝酸钙等原料。

造粒机14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预反应槽6、第三磷酸溶液储槽3、第二预反应槽10内分别设置有搅拌器15。

硝酸缓冲槽8与硝酸总管7相连。磷矿粉和硝酸钙储槽9内存储磷矿粉或磷矿浆或硝酸钙。

第一磷酸溶液储槽1、第二磷酸溶液储槽2、第三磷酸溶液储槽3、硫酸溶液储槽4和硫酸盐储槽5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预反应槽6的物料进口相连,第一预反应槽6的物料出口与第一管式反应器12的进口相连;磷矿粉和硝酸钙储槽9和硝酸缓冲槽8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预反应槽10的物料进口相连,第二预反应槽10的物料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管式反应器13的进口相连,第二管式反应器13和第一管式反应器12的进口还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到液氨总管11,第二管式反应器13和第一管式反应器12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造粒机14上的两个物料进口相连。造粒机14上与第二管式反应器13和第一管式反应器12相连的物料进口之间的距离为2-5m。

稀磷酸、浓磷酸、渣磷酸、硫酸和硫酸钾、硫酸镁的混合物在搅拌器15的作用下在第一预反应槽6中进行预混反应,之后通过第一预反应槽6与第一管式反应器12之间的物料输送泵和管道输送至第一管式反应器12,并在第一管式反应器12中与液氨总管11送来的液氨进行中和反应,之后喷入造粒机。

磷矿粉、硝酸钙、磷矿浆和硝酸在第二预反应槽10内进行预混反应,之后通过第二预反应槽10与第二管式反应器13之间的物料输送泵和管道输送至第二管式反应器13,并在第二管式反应器13中与液氨总管11送来的液氨进行中和反应,之后喷入造粒机。

第一管式反应器12和出口离造粒机14的出口端较近。

通过上述装置物料进料情况,所得到的复合肥产品颗粒强度可以达到50N,水溶性五氧化二磷占总磷的比例为85%,水溶性钙的比例为70%。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总之,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