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质与微生物的协同增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043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质与微生物的协同增效剂。



背景技术:

据大量文献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增加,即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有机质类型、含量和土壤的利用方式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的变化影响也不一样。不同肥力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土壤微生物量氮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肥或者无机肥施入土壤后,土壤微生物氮的含量都会得到增加,土壤微生物氮的含量从北到南的区域性变化不明显。根据相关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微生物量碳可作为衡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而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同时某些具有解钾溶磷功能的微生物在有机养分适合的条件下,功能效果发挥更佳。因此研究探讨有机质与微生物的相互增效关系,研究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根系定植量、溶磷效果,对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以及生物有机产品效果的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上述技术仅仅局限于土壤本身有机质种类和含量来研究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关系,没有扩大到外加有机质和微生物到土壤中来研究相互变化关系,未能形成应用评价体系,对生物有机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没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未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含量有机质组合与两种微生物之间的协同增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质与微生物的协同增效剂。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有机质与微生物的协同增效剂,所述协同增效剂包括有机质原料和复合微生物,所述有机质原料占协同增效剂的质量百分数为10-30%,所述复合微生物的量为0.4-0.6亿/克,所述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按数量比为0.5-2:1混合。

优选的,所述有机质原料由腐植酸、液体有机碳、泥炭土、氨基酸废液、全水溶酵母粉、草炭、复合氨基酸粉中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组成;按质量百分数计,所述每一种有机质原料中的有机质含量为:腐植酸55-70%、液体有机碳25-40%、泥炭土45-80%、氨基酸废液15-30%、全水溶酵母粉50-80%、草炭70-98%、复合氨基酸粉30-50%。

优选的,按占协同增效剂总质量的百分数计,所述有机质原料为腐殖酸11-14%、全水溶酵母粉1-3%。

优选的,按占协同增效剂总质量的百分数计,所述有机质原料为腐殖酸11-14%、氨基酸废液1-3%。

优选的,按占协同增效剂总质量的百分数计,所述有机质原料为复合氨基酸粉2-4%。

优选的,按占协同增效剂总质量的百分数计,所述有机质原料为腐殖酸11-14%、液体有机碳0.5-2%、全水溶酵母粉0.5-2%、复合氨基酸粉0.5-2%。

优选的,按占协同增效剂总质量的百分数计,所述有机质原料为腐殖酸8-11%、泥炭土2-4%、全水溶酵母粉2-4%。

优选的,按占协同增效剂总质量的百分数计,所述有机质原料为腐殖酸8-11%、全水溶酵母粉2-4%、草炭2-4%。

优选的,按占协同增效剂总质量的百分数计,所述有机质原料为腐殖酸8-11%、液体有机碳0.5-2%、泥炭土0.5-2%、全水溶酵母粉0.5-2%、草炭1-3%。

优选的,所述氨基酸废液中的氨基酸包括核苷酸、苏氨酸、赖氨酸。

优选的,所述辅料为石粉和凹凸棒粉,凹凸棒粉占协同增效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数为10-15%,石粉占协同增效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数50-75%。

优选的,所述有机质原料的质量百分数为10-20%,所述有机质原料中的有机质质量百分数为40-80%。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的量为0.5亿/克,所述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按数量比为1:1混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评价上述协同增效剂的协同增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配制有机质来源不同的混合物,形成总有机质含量相同、水溶性有机碳不同的7种有机质组合;

步骤2,制备有机质与复合微生物增效剂,在所述7种有机质组合中加入辅料和复合微生物,使组合中微生物的量为0.5亿/g;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1:1混合而成;增效剂配制完成后分别检测各个组合中微生物的含量、水溶性碳、有效磷和总磷的含量;

步骤3,通过土培方法研究增效剂中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变化量和土壤中水溶性碳含量的变化。

步骤4,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增效剂对磷元素的溶出率或难溶性磷的利用率以及增效剂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土培方法为:将土壤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后80℃左右烘干,然后分别称取400克土和对应的增效剂50克混合均匀,随后将其转移至培养钵中,加入适量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15-30%,最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每个增效剂设置3个重复,培养箱设置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20-30天;实验结束后测定土样中微生物含量、水溶性碳含量等。

优选的,所述盆栽试验是设计为每盆装土1千克,每盆定植1株作物,每个增效剂设置8个重复,增效剂加入量为50克,每盆施肥量为尿素0.6克,硫酸钾0.6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有机质与微生物的配比增效技术,筛选得到本发明的组合增效剂,应用组合增效剂可将生物有机产品、有机无机产品等添加微生物功能的产品中所添加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数提高30%以上;

(2)应用此协同增效剂后可将土壤中水溶性碳含量增加200%以上,改善土壤活力,改良土壤;

(3)由于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应用该技术可将难溶性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有效磷,转化率提高20%,减少施肥量,节省肥料成本。

(4)应用该组合增效剂能促根壮苗,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实施例1-7中的有机质组合的配制:将不同有机质混合物,形成总有机质含量相同、水溶性有机碳不同的有机质组合。其中有机质来源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协同增效剂1的制备

实施例1中选择腐殖酸14kg、全水溶酵母粉2kg组合,有机质组合中加入凹凸棒粉10kg,其余用石粉填充和复合微生物,使组合中微生物的量为0.5亿/g,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按数量比为1:1混合而成,得到协同增效剂1。

实施例2协同增效剂2的制备

将腐殖酸14kg、氨基酸废液2kg组合,有机质组合中加入凹凸棒粉10kg,其余用石粉填充和复合微生物,使组合中微生物的量为0.5亿/g,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按数量比为1:1混合而成,得到协同增效剂2。

实施例3协同增效剂3的制备

将腐殖酸13kg、复合氨基酸3kg组合,有机质组合中加入凹凸棒粉10kg,其余用石粉填充和复合微生物,使组合中微生物的量为0.5亿/g,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按数量比为1:1混合而成,得到协同增效剂3。

实施例4协同增效剂4的制备

将腐殖酸12.5kg、液体有机碳1.2kg、全水溶酵母粉1.33kg、复合氨基酸粉1.42kg组合,有机质组合中加入凹凸棒粉10kg,其余用石粉填充和复合微生物,使组合中微生物的量为0.5亿/g,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按数量比为1:1混合而成,得到协同增效剂4。

实施例5协同增效剂5的制备

将腐殖酸10.2kg、泥炭土3.5kg、全水溶酵母粉2.8kg组合,有机质组合中加入凹凸棒粉10kg,其余用石粉填充和复合微生物,使组合中微生物的量为0.5亿/g,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按数量比为1:1混合而成,得到协同增效剂5。

实施例6协同增效剂6的制备

将腐殖酸9.5kg、全水溶酵母粉3.2kg、草炭3.1kg组合,有机质组合中加入凹凸棒粉10kg,其余用石粉填充和复合微生物,使组合中微生物的量为0.5亿/g,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按数量比为1:1混合而成,得到协同增效剂6。

实施例7协同增效剂7的制备

将腐殖酸10.5kg、液体有机碳1.8kg、泥炭土0.6kg、全水溶酵母粉1.6kg、草炭1.4kg组合,有机质组合中加入凹凸棒粉10kg,其余用石粉填充和复合微生物,使组合中微生物的量为0.5亿/g,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按数量比为1:1混合而成,得到协同增效剂7。

对比实施例

对比例1:是实施例1-7相比不同的是,不加有机质只加入微生物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1。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的是,只加腐殖酸14kg、不加全水溶酵母粉,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对比增效剂2。

对比例3:与实施例4相比不同的是,将有机质的用量减少,即将腐殖酸2.5kg、液体有机碳0.2kg、全水溶酵母粉0.5kg、复合氨基酸粉0kg组合,将减少的量用辅料补充,其他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得到对比增效剂3。

对比例4:与实施例6相比不同的是,将微生物的量减少为0.1亿/g,并只用枯草芽孢杆菌,不用复合微生物,将总量减少的量用辅料补充,其他条件与实施例6相同,得到对比增效剂4。

增效实施例

将上述实施例1-7配制的协同增效剂和对比例1-4制备的对比增效剂别检测各个组合中微生物的含量、水溶性碳、有效磷和总磷的含量。

通过土培方法研究增效剂中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变化量和土壤中水溶性碳含量的变化。土培试验方法为:将土壤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后80℃左右烘干,然后分别称取400克土和对应的增效剂50克混合均匀,随后将其转移至培养钵中,加入适量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15-30%,最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每个增效剂设置3个重复,培养箱设置温度为20-25℃,培养时间为20-30天。实验结束后测定土样中微生物含量、水溶性碳含量等。

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增效剂对磷元素的溶出率或难溶性磷的利用率以及增效剂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设计为每盆装土1千克,每盆定植1株作物,每个增效剂设置8个重复,增效剂加入量为50克,每盆施肥量为尿素(46%)0.6克,硫酸钾(52%)0.6克。盆栽实验作物为菜心。

应用组合增效剂后的实验结果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上述对比均是以只加入微生物不加有机质的处理为对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