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秸秆经羊过腹还田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5610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秸秆还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秸秆经羊过腹还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秸秆是目前农村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因秸秆的焚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秸秆中纤维素等有效成分被大量浪费。为解决现有农业秸秆的过剩问题,秸秆最主要的方式还田技术主要是粉碎后还田,必须要深耕后才能实现还田而不影响下季种植,由于丘区机械化难度大且土壤厚度浅,该还田技术使用受到明显限制;稻草秸秆也是最重要的秸秆之一,是导致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解决途径是通过废弃或焚烧,因此,高效使用玉米秸秆和稻草秸秆,将其实现还田是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至关重要的手段。其使用非常有限纯玉米秸秆青贮的适口性不够,而且所含营养少,且不能满足对稻草秸秆的使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丘区环境的特殊性,不能实现所有秸秆的机械还田,亟待一种实现秸秆高效还田的方式;(2)现有纯玉米秸秆青贮不能解决水稻秸秆过剩的问题,且适口性及营养不好。(3)在农业养殖领域饲料存在饲草短缺问题,以上秸秆处理方式限于种植业,未能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降低了秸秆的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秸秆经羊过腹还田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两种秸秆按一定比例进行科学青贮,形成适口性优秀、营养全面的青贮饲料,解决丘区饲草短缺的难题;将青贮饲料与秸秆经羊过腹形成粪便,将粪便与秸秆科学腐熟形成有机肥,将有机肥还田实现秸秆的过剩。

一种双秸秆经羊过腹还田的方法,所述双秸秆经羊过腹还田的方法将玉米秸秆与水稻秸秆通过混合青贮技术形成营养更高、适口性好的青贮饲料;之后通过羊的消化道形成粪便,再将羊粪和秸秆按照6:4的比例加速粪便腐熟形成有机肥,通过有机肥的方式还田增加土壤的肥力。

进一步,所述双秸秆经羊过腹还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授粉后20-25天的玉米秸秆在下午下露水前进行整体收割,将秸秆在揉丝机上进行揉丝;用稻草秸秆将水分调节至60-70%的含水量,混匀后用打捆机压实将内部空气排出;用裹包机包装成每袋100kg的青贮包,形成青贮饲料;

步骤二,将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玉米粉按质量比6:4:0.5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给羊饲喂;羊粪通过漏粪木地板落入粪沟,通过自动刮粪机收集;收集好的羊粪按照6:4的比例腐熟25-30天后即可形成有机肥。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将授粉后20-25天后的玉米秸秆在下午下露水前进行整体收割。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用3-5cm的稻草秸秆将水分调节至60-70%的含水量。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青贮40天形成青贮饲料。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将3-5cm长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玉米粉按质量比6:4:0.5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给羊饲喂。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每亩田地按有机肥施肥量2-3t作为基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所述双秸秆经羊过腹还田的方法制备的秸秆青贮饲料。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通过双秸秆混合青贮技术每亩可利用过剩干秸秆1.5-2.5t,消化稻草秸秆4t,高效解决秸秆过剩的问题;通过双秸秆过腹还田技术,每亩地形成青贮饲料3-4t,可供100只羊一个月的饲料,满足了丘区羊饲料短缺问题;运用可将不好处理的秸秆转化成有机肥,每亩保守估计可生产有机肥2-3t,该技术可将有机肥腐熟的时间缩短10天左右,加速了有机肥的生产效率。本发明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在解决养殖业饲草短缺问题的同时,还将秸秆形成了有机肥,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有机质的增加,促进了种养业循环与共同健康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秸秆经羊过腹还田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秸秆经羊过腹还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授粉后20-25天后的玉米秸秆(含玉米苞谷)在下午下露水前进行整体收割,将秸秆在揉丝机上进行揉丝;用3-5cm的稻草秸秆将水分调节至60-70%的含水量,混匀后用打捆机压实将物料间的空气排出;用裹包机包装成每袋100kg左右的青贮包,青贮40天左右形成青贮饲料;

s102:将3-5cm长的水稻秸秆:青贮饲料:玉米粉按质量比6:4:0.5的比例进行混合后给羊饲喂;羊粪通过漏粪母地板落入粪沟,通过自动刮粪机收集。将收集好的羊粪按照6:4的比例腐熟25-30天后即可形成有机肥;每亩田地按有机肥施肥量2-3t作为基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3-5cm的稻草秸秆将青贮饲料水分调节至60-70%的含水量,混匀后用打捆机压实将内部空气排出,最大限度地降低秸秆的氧化,然后用裹包机包装成每袋100kg左右的青贮包,青贮40天左右形成青贮饲料。

每亩田地按有机肥施肥量2-3t作为基肥,配合其他化肥可以达到改良土壤和增产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秸秆还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秸秆经羊过腹还田的方法,将玉米秸秆与水稻秸秆通过混合青贮技术形成营养高、适口性好的青贮饲料;之后通过羊的消化形成粪便,再与稻秆按照6:4的比例促进粪便腐熟,形成有机肥并还田。本发明解决了丘区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处理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浪费问题,生产出草食家畜的可口饲料,满足了丘区羊饲料短缺问题;同时利用两种秸秆通过过腹技术、腐熟形成有机肥,实现有机肥的生产与还田,促进种养业循环发展;利用了玉米和水稻秸秆中的营养物质形成青贮饲料,解决了丘区草食家畜缺草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秸秆焚烧堆积等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育伟;周爱民;张晓晖;李廷见;肖龙;岳华;王毅;周天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7.05.10
技术公布日:2017.08.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