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L型制备石墨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7878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l型制备石墨烯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石墨烯在制作锂电池负极时,可以在两面镶嵌锂离子,从而具有普通碳材料两倍甚至更多的比容量,同时石墨烯的微观褶皱表面提供了锂离子额外的存储空间。碳化硅外延生长法制备石墨烯是以sic单晶片为原料,进行去氧化物处理,然后在高温(通常>1400℃)和超高真空(通常<10-6pa)(或氩气等稀有气体保护气氛)条件下使其表层中的si原子蒸发,表面剩下的c原子通过自组形势发生重构,即可得到基于sic单晶基底的石墨烯,被广泛认为是实现石墨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应用的唯一途径。目前,生成石墨烯的装置生成的石墨烯量小,而且对反应物的利用率低,很容易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效l型制备石墨烯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l型制备石墨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呈l型,包括了设置在反应装置内壁上铜管、设置在铜管上的感应线圈、与感应线圈相连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多个镍铬铁合金托盘和多个金属多孔板;所述反应装置的右侧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扇形喷嘴;所述反应装置的左侧设有抽气阀门。

优选地,所述铜管需要进行绝缘处理,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铜管之上后需要用绑绕耐高温绝缘胶带。

优选地,所述镍铬铁合金托盘两侧焊接在所述金属多孔板上,所述金属多孔板与所述铜管为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多孔板上设置有圆孔连接所述进气管。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镍铬铁合金托盘的两侧,呈l型,所述扇形喷嘴的喷头朝向装置内部。

优选地,所述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在通电情况下,可以使得反应装置内的金属和反应物质在互感电流的作用下加热到800℃-1800℃。

优选地,所述反应装置外侧设有冷却管,其材质为纤维增强塑料软管,所述冷却管与水箱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装置结构简单,反应装置呈l型,提高了反应气体的利用率,提高了石墨烯的生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铜管,2-感应线圈,3-高频感应加热设备,4-镍铬铁合金托盘,5-金属多孔板,6-进气口,7-出气口,8-螺纹,9-进气管,10-扇形喷嘴,11-抽气阀门,12-冷却管,13-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的碳化硅外延法制备石墨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呈l型,包括了设置在反应装置内壁上铜管1、设置在铜管上的感应线圈2、与感应线圈相连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3、多个镍铬铁合金托盘4和多个金属多孔板5;所述反应装置的右侧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气口6和出气口7;所述进气口7上通过螺纹8连接有进气管9,进气管9上设置有多个扇形喷嘴10;所述反应装置的左侧设有抽气阀门11。

优选地,所述铜管1需要进行绝缘处理,所述感应线圈2设置在所述铜管之上后需要用绑绕耐高温绝缘胶带。

优选地,所述镍铬铁合金托盘4两侧焊接在所述金属多孔板5上,所述金属多孔板5与所述铜管1为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多孔板5上设置有圆孔连接所述进气管9。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9设置在所述镍铬铁合金托盘4的两侧,呈l型,所述扇形喷嘴10的喷头朝向装置内部。

优选地,所述高频感应加热设备3在通电情况下,可以使得反应装置内的金属和反应物质在互感电流的作用下加热到800℃-1800℃。

优选地,所述反应装置外侧设有冷却管12,其材质为纤维增强塑料软管,所述冷却管与水箱13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优选地,先将零偏双抛单晶4h-sic作为衬底,放置在镍铬铁合金托盘4上,打开抽气阀门,将反应装置内抽为真空,确保装置内达到完全真空的状态。然后从进气口通入反应气体,根据反应阶段,调节反应温度。反应气体沿着进气管9从喷嘴10释放出与反应物进行反应,从而在金属托盘4上形成石墨烯。在反应过程中,利用冷却管12对整个仪器进行降温处理,以达到保护仪器的作用。该装置结构简单,反应装置呈l型,提高了反应气体的利用率,提高了石墨烯的生产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同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L型制备石墨烯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呈L型,包括了设置在反应装置内壁上铜管、设置在铜管上的感应线圈、与感应线圈相连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多个镍铬铁合金托盘和多个金属多孔板;所述反应装置的右侧和顶部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扇形喷嘴;所述反应装置的左侧设有抽气阀门。该装置结构简单,反应装置呈L型,提高了反应气体的利用率,提高了石墨烯的生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翀;魏欣;魏泽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格莱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1
技术公布日:2018.0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