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培养富集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6614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集丛枝菌根真菌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分层培养富集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属于微生物领域。



背景技术:

丛枝菌根真菌是土壤中广泛与植物共生的一类真菌,其种类繁多,现在已经被单独规划为球囊菌门。由于其与植物建立互利共生的关系,人们广泛研究其互作机理,并收集不同地域的菌种与菌株,以发现不同特性的菌株或新种。但是,由于野外环境下该类菌有活性的孢子数目较少,难以进行分离与鉴定。故此类真菌的富集工作比较困难,传统的富集方法就是用野外原宿主根际土栽种宿主植物扩繁。但是传统的方法由于受到植物根系的限制不利于富集到丛枝菌根真菌,更不能同时富集到较多的孢子,所需的孢子只能进行二次富集,所以比较费时费力。目前尚没有一种简单实用的既容易富集到丛枝菌根真菌又能获得大量孢子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富集丛枝菌根真菌方法所存在的不易富集到大量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缺陷,公开了一种分层培养富集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a.首先用粒径为2mm的下层基质填充至培养容器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然后再填放1cm厚粒径为4mm的中层基质;

b.再将带有框架的孔径为45um的隔离网放置中层基质上,其框架的四周与培养容器内壁贴合紧实,以使上层根系无法从框架和培养容器的贴合处通过;

c.将采集的新鲜野外宿主根际土与粒径为2mm的基质混合作为上层基质填充在隔离网上面,再将无菌的宿主植物植株种植于上层基质内;

d.将该培养容器放置于容器托盘内,培养容器底部设有排吸水口;

e.在植株种植层对植物浇灌P浓度调为1/100的Hoagland营养液,每30日浇灌一次,平时浇灌蒸馏水保持植株种植层湿润;同时在容器托盘内每15日浇灌P浓度调为2倍的Hoagland营养液,这样容器托盘中的营养液可以通过排吸水口吸入下层基质,以便让培养容器内的下层基质保持高的磷浓度;

f.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活史为90日,经过120日的培养后让宿主植株自然干死,然后将植株种植层去掉,利用湿筛倾析法来获得下层基质与中层基质中的带有连孢菌丝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

本发明由于将培养容器分为了三层且中层作为缓冲层,植株种植层浇灌少磷营养液保持植株基本的生长需求,下层基质从下面虹吸高磷营养液以维持下层高磷环境,同时采用中层的大颗粒阻断最下层到植株种植层的虹吸作用,这样与植株建立共生关系的丛枝菌根真菌为了帮宿主获得磷势必会进入最下层,并会在宿主植物将死时在下层大量产孢,从而便可在最下层获得大量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以用来单孢扩繁和鉴定。本发明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培养方式在一般的实验室条件下均可达到,使用简单,且装置可重复利用,可行性高。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主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培养容器1,容器托盘2,上层基质3,隔离网4,中层基质5,下层基质6,排吸水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a.首先用粒径为2mm的干净河沙作为下层基质(6)填充至培养容器的三分之一处,然后再填放1cm厚的粒径为4mm的干净河沙为中层基质(5);

b.再将带有框架的孔径为45um的隔离网(4)放置中层基质(5)上,其框架的四周与培养容器(1)内壁贴合紧实,以使上层根系无法从框架和培养容器(1)的贴合处通过;

c.将采集的新鲜野外宿主植物的根际土与2mm的干净河沙混合作为上层基质(3)填充在隔离网(4)上面,再将无菌的宿主植物植株种植于上层基质(3)内;

d.将该培养容器(1)放置于容器托盘(2)内,培养容器(1)底部设有排吸水口(7);

e.每30日从上层对植株种植层浇灌P浓度调为1/100的Hoagland营养液,平时浇灌蒸馏水保持植株种植层湿润,同时在容器托盘(2)内每15日添加40ml的P浓度调为2倍的Hoagland营养液,容器托盘(2)中的营养液可以通过排吸水口(7)吸入下层基质(5);

f.丛枝菌根真菌的生活史为90日,经过120日的培养后停止浇水,让宿主植株自然干死,然后将植株种植层去掉,利用湿筛倾析法来获得下层基质与中层基质中的带有连孢菌丝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