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364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运输等满足产品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它既包括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竹本、野生蘑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复合材料等主要包装材料,又包括涂料、粘合剂、捆扎带、装潢、印刷材料等辅助材料。然而,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各行各业需要涉及到的包装材料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同时对相应的包装材料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然而,现有包装材料的抗压性能一般都较差,在受到撞击时容易被损坏,从而实现难以对包装产品的良好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其具有抗压强度高、可塑性强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25-50份,聚氨酯15-30份,聚己内酯12-30份,聚甲基丙烯酸10-22份,聚苯硫醚12-24份,甲基三氯硅烷7-14份,聚苯乙烯磺酸钠12-28份,甘露聚糖6-12份,聚己二酸己二胺20-42份,竹纤维8-16份,滑石粉6-14份,聚丁烯琥珀酸酯15-3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6-13份,氧化硅粉6-8份,硅酸铝纤维6-11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10—22份,苯基硅烷5-12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6-12份。

优选地,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氧树脂36份,聚氨酯18份,聚己内酯20份,聚甲基丙烯酸12份,聚苯硫醚17份,甲基三氯硅烷10份,聚苯乙烯磺酸钠22份,甘露聚糖9份,聚己二酸己二胺27份,竹纤维11份,滑石粉9份,聚丁烯琥珀酸酯26份,过氧化二异丙苯9份,氧化硅粉6份,硅酸铝纤维8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17份,苯基硅烷8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9份。

优选地,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氧树脂42份,聚氨酯18份,聚己内酯15份,聚甲基丙烯酸16份,聚苯硫醚20份,甲基三氯硅烷10份,聚苯乙烯磺酸钠18份,甘露聚糖8份,聚己二酸己二胺22份,竹纤维10份,滑石粉11份,聚丁烯琥珀酸酯2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9份,氧化硅粉7份,硅酸铝纤维10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14份,苯基硅烷1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9份。

优选地,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氧树脂36份,聚氨酯20份,聚己内酯22份,聚甲基丙烯酸13份,聚苯硫醚16份,甲基三氯硅烷11份,聚苯乙烯磺酸钠25份,甘露聚糖9份,聚己二酸己二胺28份,竹纤维10份,滑石粉10份,聚丁烯琥珀酸酯16份,过氧化二异丙苯9份,氧化硅粉7份,硅酸铝纤维9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13份,苯基硅烷8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11份。

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经准备好的各原料组分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炉加热至185-190℃,搅拌速度为295-310转/分钟,持续搅拌65-75分钟,得到材料原浆;

(3)对步骤(2)中的材料原浆进行挤压;

(4)对挤压得到的材料进行冷却、干燥,然后拉升塑型,即为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抗压式包装材料通过合理挑选各原料组分并按照特定质量分数配比,使其具有抗压强度高、可塑性强等优点,避免了传统包装材料受外力撞击而容易被损坏的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并不受此限制。

实施例一:

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40份,聚氨酯17份,聚己内酯16份,聚甲基丙烯酸20份,聚苯硫醚18份,甲基三氯硅烷11份,聚苯乙烯磺酸钠23份,甘露聚糖10份,聚己二酸己二胺25份,竹纤维11份,滑石粉8份,聚丁烯琥珀酸酯26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0份,氧化硅粉7份,硅酸铝纤维7.5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20份,苯基硅烷7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9份。

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经准备好的各原料组分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炉加热至185-190℃,搅拌速度为295-310转/分钟,持续搅拌65-75分钟,得到材料原浆;

(3)对步骤(2)中的材料原浆进行挤压;

(4)对挤压得到的材料进行冷却、干燥,然后拉升塑型,即为成品。

实施例二:

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36份,聚氨酯18份,聚己内酯20份,聚甲基丙烯酸12份,聚苯硫醚17份,甲基三氯硅烷10份,聚苯乙烯磺酸钠22份,甘露聚糖9份,聚己二酸己二胺27份,竹纤维11份,滑石粉9份,聚丁烯琥珀酸酯26份,过氧化二异丙苯9份,氧化硅粉6份,硅酸铝纤维8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17份,苯基硅烷8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9份。

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经准备好的各原料组分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炉加热至185-190℃,搅拌速度为295-310转/分钟,持续搅拌65-75分钟,得到材料原浆;

(3)对步骤(2)中的材料原浆进行挤压;

(4)对挤压得到的材料进行冷却、干燥,然后拉升塑型,即为成品。

实施例三:

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42份,聚氨酯18份,聚己内酯15份,聚甲基丙烯酸16份,聚苯硫醚20份,甲基三氯硅烷10份,聚苯乙烯磺酸钠18份,甘露聚糖8份,聚己二酸己二胺22份,竹纤维10份,滑石粉11份,聚丁烯琥珀酸酯2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9份,氧化硅粉7份,硅酸铝纤维10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14份,苯基硅烷1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9份。

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经准备好的各原料组分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炉加热至185-190℃,搅拌速度为295-310转/分钟,持续搅拌65-75分钟,得到材料原浆;

(3)对步骤(2)中的材料原浆进行挤压;

(4)对挤压得到的材料进行冷却、干燥,然后拉升塑型,即为成品。

实施例四:

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36份,聚氨酯20份,聚己内酯22份,聚甲基丙烯酸13份,聚苯硫醚16份,甲基三氯硅烷11份,聚苯乙烯磺酸钠25份,甘露聚糖9份,聚己二酸己二胺28份,竹纤维10份,滑石粉10份,聚丁烯琥珀酸酯16份,过氧化二异丙苯9份,氧化硅粉7份,硅酸铝纤维9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13份,苯基硅烷8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11份。

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经准备好的各原料组分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炉加热至185-190℃,搅拌速度为295-310转/分钟,持续搅拌65-75分钟,得到材料原浆;

(3)对步骤(2)中的材料原浆进行挤压;

(4)对挤压得到的材料进行冷却、干燥,然后拉升塑型,即为成品。

实施例五:

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32份,聚氨酯24份,聚己内酯23份,聚甲基丙烯酸17份,聚苯硫醚15份,甲基三氯硅烷10份,聚苯乙烯磺酸钠24份,甘露聚糖8份,聚己二酸己二胺40份,竹纤维15份,滑石粉7份,聚丁烯琥珀酸酯2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0份,氧化硅粉8份,硅酸铝纤维9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16份,苯基硅烷9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7份。

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经准备好的各原料组分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炉加热至185-190℃,搅拌速度为295-310转/分钟,持续搅拌65-75分钟,得到材料原浆;

(3)对步骤(2)中的材料原浆进行挤压;

(4)对挤压得到的材料进行冷却、干燥,然后拉升塑型,即为成品。

实施例六:

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50份,聚氨酯21份,聚己内酯15份,聚甲基丙烯酸14份,聚苯硫醚19份,甲基三氯硅烷13份,聚苯乙烯磺酸钠26份,甘露聚糖11份,聚己二酸己二胺27份,竹纤维14份,滑石粉11份,聚丁烯琥珀酸酯3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1份,氧化硅粉6.8份,硅酸铝纤维11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13份,苯基硅烷11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7份。

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经准备好的各原料组分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炉加热至185-190℃,搅拌速度为295-310转/分钟,持续搅拌65-75分钟,得到材料原浆;

(3)对步骤(2)中的材料原浆进行挤压;

(4)对挤压得到的材料进行冷却、干燥,然后拉升塑型,即为成品。

实施例七:

一种抗压式包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环氧树脂42份,聚氨酯16份,聚己内酯18份,聚甲基丙烯酸22份,聚苯硫醚21份,甲基三氯硅烷9份,聚苯乙烯磺酸钠25份,甘露聚糖11份,聚己二酸己二胺26份,竹纤维12份,滑石粉10份,聚丁烯琥珀酸酯27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2份,氧化硅粉6份,硅酸铝纤维9份,辛基丁二酸淀粉酯17份,苯基硅烷8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11份。

所述的抗压式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

(2)将步骤(1)中已经准备好的各原料组分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搅拌炉加热至185-190℃,搅拌速度为295-310转/分钟,持续搅拌65-75分钟,得到材料原浆;

(3)对步骤(2)中的材料原浆进行挤压;

(4)对挤压得到的材料进行冷却、干燥,然后拉升塑型,即为成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