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及采用该母料的抗菌包覆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9733发布日期:2019-02-10 22:4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纺织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及采用该母料的抗菌包覆纱。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正日益从单纯的穿着款式转移到保健方面,抗菌和抗病毒就是其中之一,抗菌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并通过接触传播疾病,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纺织品就是这些微生物的良好生存之地,也是疾病的重要传播源。因此,开发有良好的抗菌效果的抗菌纤维与抗菌纺织品受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申请公布号为CN102797153A、申请公布日为2012年11月28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面料,主要由纱布为主体,在布坯的内层涂覆一层抗菌液,烘干构成。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开始时具有一定的抗菌功能,但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洗涤过程中,被涂覆在织物表面的抗菌材料会逐渐脱落,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其解决了使用过程中抗菌性下降的问题,具有延长高抗菌时效的优点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其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S1、取锦纶切片,以液氮为冷却媒介进行冷却,冷却后立刻粉碎得到锦纶粉剂;

S2、取抗菌粉剂,与S1的锦纶粉剂,搅拌分散,得到母粒粉末;

S3、取S2的母粒粉末,造粒,即得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

其中,所述抗菌粉剂包括氧化锌和氧化钙,且所述氧化锌和氧化钙的用量比为1:0.5wt%~5wt%。

进一步优选为:在S2中,所述母粒粉末包括10wt%~15wt%的抗菌粉剂和85wt%~90wt%的锦纶粉剂时,其抗菌性、抗菌时效和稳定性均较佳。

进一步优选为:S1中,冷却温度为-60~-80℃,粉碎温度为-10~10℃。

进一步优选为:S1中,所述锦纶切片在冷却处理前按如下方式进行预处理:将锦纶切片浸泡在浸泡溶剂中1~2hr,所述锦纶切片和浸泡溶剂的用量比为1:0.1~0.5,所述浸泡溶剂由5wt%~15wt%的C1~C2醇和85wt%~95wt%的水组成。

进一步优选为:S2中,搅拌分散前加入的抗菌粉剂和锦纶粉剂的颗粒度均为350~450目。

进一步优选为:S2中,搅拌分散时还添加有分散助剂,所述分散助剂为C1~C2醇,且所述分散助剂和锦纶粉剂的用量比为5wt%~10wt%:1。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包覆纱。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菌包覆纱,其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Si、取锦纶切片和所述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搅拌分散后经螺杆挤出处理,得到挤出混合物;

Sii、取Si的挤出混合物,以3500~4000m/min的速度进行高速纺纱处理,得到锦纶POY丝;

Siii、取Sii的锦纶POY丝,依次经加弹、包覆处理,得到所述抗菌包覆纱。

进一步优选为:Si中,所述挤出混合物包括95wt%~97wt%的锦纶切片和3wt%~5wt%的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安全性佳:无毒无刺激无致敏,且在皮肤菌群试验中合格;

2、具有广谱、持久的抗菌除臭能力,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高抗菌时效;

3、分散均匀,平行性结果佳;

4、稳定性测试:在0℃/20%RH、25℃/60%RH、40℃/75%RH下放置1年,或皂洗多次或水洗多次,能保持较好的抗菌性;

5、在过敏性追踪试验中,无过敏情况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申请所述的粉碎、搅拌、造粒、螺杆挤出、高速纺纱、加弹和包覆均为纺织品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实施例1-3:抗菌粉剂,其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取氧化锌和氧化钙,混合均匀,即得抗菌粉剂;其中,实施例1-3中氧化锌和氧化钙的用量如表1所示。

表1抗菌粉剂的配方

实施例4-6: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其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S1、取锦纶切片,浸泡在浸泡溶剂中1~2hr,然后以液氮为冷却媒介在-60~-80℃下进行冷却,冷却后立刻在-10~10℃下粉碎得到锦纶粉剂;

S2、取350~450目的抗菌粉剂与350~450目的S1的锦纶粉剂,加入分散助剂,搅拌分散,得到母粒粉末;

S3、取S2的母粒粉末,造粒,即得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其中,实施例4-6中的制备信息如表2所示。

表2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的制备信息

实施例7: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S1中锦纶切片未经浸泡处理,而是直接以液氮为冷却媒介冷却处理为起始处理步骤。

实施例8: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S1中冷却温度0℃。

实施例9: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S1中粉碎温度35℃。

实施例10: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S2中未添加分散助剂。

实施例11: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S2中,抗菌粉剂和锦纶粉剂的用量分别为20g和980g。

实施例12: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S2中,搅拌分散前加入的抗菌粉剂的颗粒度为350~450目,而锦纶粉剂的颗粒度为50~100目。

实施例13-15:抗菌包覆纱,其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Si、取锦纶切片和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搅拌分散后经螺杆挤出处理,得到挤出混合物;Sii、取Si的挤出混合物,以3500~4000m/min的速度进行高速纺纱处理,得到锦纶POY丝;

Siii、取Sii的锦纶POY丝,依次经加弹、包覆处理,得到抗菌包覆纱;

其中,实施例13-15中的制备信息如表3所示。

表3抗菌包覆纱的制备信息

实施例16:抗菌包覆纱,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的来源是实施例7。

实施例17:抗菌包覆纱,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的来源是实施例8。

实施例18:抗菌包覆纱,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的来源是实施例9。

实施例19:抗菌包覆纱,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的来源是实施例10。

实施例20:抗菌包覆纱,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的来源是实施例11。

实施例21:抗菌包覆纱,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抑菌除臭锦纶母料的来源是实施例12。

性能表征:

1、安全性卫生评价

(1)试验内容:参照GB/T 31713-2015和GB 7919-87检测。

(2)实验结果:检测数据如表4,表4显示:

①在抗菌物质溶出性试验中,实施例13-21的抗菌物质均为非溶出性,即抗菌物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真菌3种标准菌的最大抑菌圈宽度≤1mm;

②在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中,实施例13-21的兔涂皮试验结果为实际无毒,即兔涂皮LD50为≥2180mg/kg;

③在一次皮肤刺激反应和多次皮肤刺激反应中,实施例13-21均为无刺激性,即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总分为0~0.4;

④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中,实施例13-21均为弱致敏物,即致敏率为0~8%;

⑤在皮肤菌群试验中,实施例13-21均为合格,即穿着者直接接触部位皮肤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在厌氧条件下可生长的葡萄球菌的平均值与未经抗菌处理的对照品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在厌氧条件下可生长的葡萄球菌的平均值在实验统计学上无有显著性差异。

表4安全性卫生评价试验结果统计

2、抗菌性测试

(1)试验内容:参照GB/T 20944.3-2008检测,每个样品随机平行取样5个。

(2)实验结果:检测数据如表5,表5显示:

①在抗菌性测试中,实施例13-21对ATCC26085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44113大肠杆菌、ATCC10211绿脓杆菌、ATCC90028白色念珠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②在抗菌性测试中,实施例13-15的抗菌性和平行性最佳。

表5抗菌性测试结果统计

3、稳定性测试:

(1)对照品:抗菌包覆纱,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氧化锌和氧化钙用氧化银来替代。

(2)试验内容:以实施例13-21的抗菌包覆纱为试验样,以对照品为参照进行试验,每个样品随机平行取样5个,试验数据以平均值计:

分别将样品放置在0℃/20%RH、25℃/60%RH、40℃/75%RH下1年,或皂洗多次或水洗多次,再按GB/T 20944.3-2008检测其抗菌性。

(3)实验结果:检测数据如表6,表6显示:

样品放置在0℃/20%RH、25℃/60%RH、40℃/75%RH下1年,或皂洗多次或水洗多次,对照品和实施例13-21对ATCC26085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44113大肠杆菌、ATCC10211绿脓杆菌、ATCC90028白色念珠菌均能保持较好的抗菌性;相比对照品,实施例13-21的稳定性更好,而实施例13-25为最佳。

表6稳定性测试结果统计

4、过敏性追踪试验:

(1)对照品:抗菌包覆纱,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氧化锌和氧化钙用氧化银来替代。

(2)试验内容:以实施例13-21的抗菌包覆纱为试验样,以对照品为参照进行试验:分别将样品制成袜子的形式供受试者穿着1年,其中同一个受试者仅接受一个样品且该样品共有10双供试验者进行更换,受试者的穿着频率为至少2天穿8小时样品;每个样品的受试者为100个,然后观察其过敏情况;受试者的选择是健康18周岁且无过敏史的人群。

其中,1周过敏率指的是1周内过敏人数(非人次),1月过敏率和1年过敏率也是类似的情况。

(3)实验结果:检测数据如表7,表7显示:在过敏性追踪试验中,在误差范围内,实施例13-21无过敏情况发生。

表7过敏性追踪试验结果统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