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2405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N-甲基胺的合成方法,特别是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在制药工程、农药、染料以及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N-甲基胺在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工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如常用的抗过敏药苯海拉明、镇痛药氨基比林都包含N-甲基结构。N-甲基胺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采用经典的Eschweiler–Clarke反应,即采用大大过量的甲醛作为原料;而实验室则使用高活性的甲基化试剂(如硫酸二甲酯和碘甲烷等)。这些方法因自身反应性质,不可避免的用到有毒试剂、空气敏感的原料、产生当量的卤化物。因此,发展一种廉价、高效、环境友好、易于操作的N-甲基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近十年来,碳酸二甲酯、二氧化碳、甲醇等绿色可再生的甲基化试剂作为甲基来源参与N-甲基化反应引起了广泛兴趣。然而这些方法虽然从原料的使用上选择了无毒无害的原料,但由于自身的化学性能等问题,又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贵金属催化剂,较高的反应温度及压力。对于生产成本、设备条件以及操作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甲酸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可再生资源,既可以通过生物质的氧化反应获得;也可由二氧化碳的催化氢化反应制备。甲酸不仅无毒无害、生物兼容、方便储存和运输。而且在储氢材料、食品添加剂及制备能源产品等方面,它都展现了极其优异的性能。近两年来,以甲酸为甲基化试剂,与胺通过还原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已见报道的由胺、甲酸(羧酸)、硅烷制备N-甲基(烷基)胺的反应,根据还原试剂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硅烷、硼烷、氢气、甲酸作为还原剂。以硼烷为还原剂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类还原体系的官能团兼容性较差,因此底物类型不宽,参见:(a)Gribble,G.W.;Heald,P.W.Synthesis1975,650-652.(b)Marchini,P.;Liso,G.;Reho,A.;Liberatore,F.;Moracci,F.M.J.Org.Chem.1975,40,3453-3456.(c)Trapani,G.;Reho,A.;Latrofa,A.Synthesis1983,10,1013-1014。氢气作为还原剂,需要一定的反应压力,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设备耐压性能的要求较高,设备成本高,参见:I.Sorribes,J.R.Cabrero-Antonino,C.Vicent,K.Junge and M.Beller,J.Am.Chem.Soc.,2015,137,13580-13587;甲酸作为储氢材料提供还原剂的报道目前只有一例,并且产物的选择性较差,参见:S.Savourey,G.Lefevre,J.-C.Berthet and T.Cantat,Chem.Commun.,2014,50,14033-14036。

作为一种高效还原剂,硅烷种类繁多、操作方便,自2014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胺、甲酸(羧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烷基)胺的反应。Beller课题组使用Pt/dppp催化体系在苯硅烷的还原作用下首次实现了以胺、甲酸和硅烷来制备N-甲基胺,参见:I.Sorribes,K.Junge and M.Beller,Chem.Eur.J.,2014,20,7878-7883。随后他们利用类似的Pt/dppe催化体系实现了胺、高级羧酸和硅烷制备N-烷基胺的反应,参见:I.Sorribes,K.Junge and M.Beller,J.Am.Chem.Soc.,2014,136,14314-14319。随后,金属钌、铑、铱催化体系也适用于该反应,参见:M.Minakawa,M.Okubo and M.Kawatsura,Tetrahedron Lett.,2016,57,4187-4190;T.V.Q.Nguyen,W.-J.Yoo and S.Kobayashi,Adv.Synth.Catal.,2016,358,452-458;K.G.Andrews,D.M.Summers,L.J.Donnelly and R.M.Denton,Chem.Commun.,2016,52,1855-1858。朱磊课题组使用非均相Pt/C催化体系,实现了胺或亚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烷基胺,催化剂可实现回收3次,然而催化效果有所下降,参见:L.Zhu,L.-S.Wang,B.Li,W.Li and B.Fu,Catal.Sci.Technol.,2016,6,6172-6176。傅尧课题组首次将非金属催化剂三五氟苯硼烷应用于该反应,可顺利实现胺、高级羧酸和硅烷制备N-烷基胺,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非金属催化剂的报道,参见:(a)M.-C.Fu,R.Shang,W.-M.Cheng and Y.Fu,Angew.Chem.Int.Ed.,2015,54,9042-9046;(b)Q.Zhang,M.C.Fu,H.Z.Yu and Y.Fu,J.Org.Chem.,2016,81,6235-6243。

由以上甲酸(羧酸)为碳源、硅烷作为还原剂的制备N-甲基(烷基)胺的报道中可以看出,现有的金属催化体系全部使用了贵金属催化剂(铂、钌、铑、铱)以及相对昂贵的配体;从实验操作过程来看,也大多需要严格的无水无氧环境,即操作条件相对苛刻。这些对工业生产都是不利的。因此,开发一种廉价的、水氧兼容的、可适用于工业生产的催化体系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实验操作,提高制备效率。

此外,中国专利(CN103073372B)也公开了由(甲)醇合成N-(甲)烷基胺的方法,催化剂为磺酸功能化的离子液体,产物收率为31-95%。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中所使用的贵金属催化体系、实验操作过程相对复杂等问题,提供一种廉价金属的催化体系。该方法使用阴离子中含有亲硅元素(氧、氟)的铜盐为催化剂,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甲酸和胺还原制备N-甲基胺的目的。使用可再生的原料、催化剂廉价易得、实验操作简单、催化效率高、底物适用范围广。本发明涉及反应式如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催化剂、溶剂、胺、硅烷和甲酸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提升温度进行反应;

步骤二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柱色谱分离,分离获得N-甲基胺。

优选的,催化剂为铜盐催化剂。

优选的,铜盐催化剂为Cu(OAc)2、Cu(NO3)2·2.5H2O、CuSO4.5H2O、Cu(acac)2、Cu(OTf)2、CuF2中的一种。

其中,步骤一中提升温度为40~120℃,优选为60~80℃。

其中,步骤一中反应时间为2~16h。

优选的,胺为一级胺、二级胺、脂肪胺、芳香胺、亚胺中的一种。

其中,当胺为一级脂肪胺、芳香胺时,步骤一中反应时间优选为12-16h,当胺为二级脂肪胺、芳香胺、亚胺中时,步骤一中反应时间优选为6-8h。

优选的,催化剂添加比例为1~5%。优选的,胺、甲酸和硅烷的摩尔比为1:1.1~2.5:2~6。

其中,当胺为一级脂肪胺、芳香胺时,胺、甲酸和硅烷的摩尔比为1:1.5~2.5:3~6。,当胺为二级脂肪胺、芳香胺、亚胺中的一种,胺、甲酸和硅烷的摩尔比为1:1.1~:1.5:2~3

优选的,溶剂为正丁醚、甲苯、乙醚、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中的一种。

优选的,步骤一中反应容器为圆底烧瓶,反应容器也可以是其他类型非封闭式容器,由于本发明方案无需在苛刻的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在反应环境和反应设备的使用范围上比较宽松。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原料中采用甲酸作为制备N-甲基胺的甲基来源,甲酸可通过生物质的氧化反应获得,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并且方便储存运输,在工业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本发明首次采用廉价金属催化剂-铜盐催化剂应用于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无需配体,在保持高收率的同时能大大降低反应成本,能够适用于工业生产催化体系的需要;

3本方法能够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制备N-甲基胺,反应温度相对较低,反应迅速,制备过程简单,制备反应可在空气氛围中进行,实验操作过程较为安全,不需要使用高耐压设备,大大降低了生产中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

4底物适用范围广,适用于一级胺、二级胺、脂肪胺、芳香胺、亚胺,分离收率高达9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通过大量实验和筛选,研发一种廉价、水氧兼容、条件温和、操作方便且高收率的制备方法。甲酸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可再生资源,既可以通过生物质的氧化反应获得;也可由二氧化碳的催化氢化反应制备,其来源广泛,存储运输方便,能够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故本发明方案使用甲酸作为甲基来源参与反应制备N-甲基胺。

反应如下:

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催化剂、溶剂、胺、硅烷和甲酸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混匀后加热升温至40~120℃,反应2-16h;

步骤二反应结束停止加热,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5mL和3mol/L盐酸3mL,室温搅拌3h。将有机相干燥后,通过柱色谱分离获得N-甲基胺产物,计算分离收率。

其中,反应体系中的溶剂选择正丁醚、甲苯、乙醚、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中的任意一种;胺选用一级胺、二级胺、脂肪胺、芳香胺、亚胺中的任意一种;通过筛选,硅烷为PhSiH3

其中模板反应,由N-甲基苯胺制备N,N-二甲基苯胺收率可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具体为向冷却后的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5mL和3mol/L盐酸3mL,室温搅拌3h,加入内标物1,3,5-三甲氧基苯,取有机相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收率。

本发明方案在选择催化剂时比对了多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分别选择了铁系催化剂,钴系催化剂,镍系催化剂,锌系催化剂和铜系催化剂这几种廉价金属催化剂,通过比对各催化剂在制备N-甲基胺反应中产物收率来判断其催化效果,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将5mol%催化剂、1mL溶剂、0.5mmol(0.0536g)N-甲基苯胺、1.5mmol(0.1623g)苯硅烷和0.75mmol(0.0345g)甲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12h;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后,加入5mL乙酸乙酯和3mol/L盐酸3mL,室温下搅拌3h;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内标物1,3,5-三甲氧基苯,取少量有机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收率。

表1催化剂种类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表1为各类催化剂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铁系催化剂,钴系催化剂,镍系催化剂,锌系催化剂和部分铜系催化剂在本实验条件下并不具备催化作用,只有阴离子中含有亲硅元素(例如氧、氟)的铜盐催化剂,如筛选试验中的Cu(OAc)2、Cu(NO3)2.2.5H2O、CuSO4.5H2O、Cu(acac)2、Cu(OTf)2和CuF2对本实验条件下N-甲基胺合成反应具有催化效果,其中Cu(OAc)2、Cu(OTf)2和CuF2催化效果极佳,收率均高达99%。

实施例1催化剂用量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催化剂选用催化效果较佳的Cu(OAc)2,比对添加不同比例的催化剂N-甲基产物的收率,具体步骤如下:

1)将1-5mol%催化剂Cu(OAc)2、1mL正丁醚、0.5mmol(0.0536g)N-甲基苯胺、1.5mmol(0.1623g)苯硅烷和0.75mmol(0.0345g)甲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12h;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mL乙酸乙酯和3mol/L盐酸3mL,室温下搅拌3h;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内标物1,3,5-三甲氧基苯,取少量有机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收率。

表2催化剂用量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通过表2中的数据能够看出,采用1-5%用量的催化剂均能够得到N-甲基胺,其中,5%的催化剂用量是该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最为合适的用量。

实施例2硅烷种类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硅烷用作反应体系中的还原剂,作为一种高效还原剂,硅烷种类繁多、操作方便。现分别选用了PMHS、Et3SiH、(EtO)2MeSiH、(EtO)3SiH、Ph2SiH2和PhSiH3(苯硅烷)参与反应,具体步骤如下:

1)将5mol%催化剂Cu(OTf)2、1mL正丁醚、0.5mmol(0.0536g)N-甲基苯胺、1.5mmol硅烷和0.75mmol(0.0345g)甲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12h;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mL乙酸乙酯和3mol/L盐酸3mL,室温下搅拌3h;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内标物1,3,5-三甲氧基苯,取少量有机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收率。

表3硅烷种类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由表3数据能够看出,采用PhSiH3这种硅烷能够在本发明方法体系中获得较高收率的N-甲基胺,其中PhSiH3为苯硅烷。

实施例3溶剂种类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分别比对了正丁醚、甲苯、乙醚、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腈作为溶剂参与反应,具体步骤如下:

1)将5mol%催化剂CuF2、1mL溶剂、0.5mmol(0.0536g)N-甲基苯胺、1.5mmol(0.1623g)苯硅烷和0.75mmol(0.0345g)甲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12h;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mL乙酸乙酯和3mol/L盐酸3mL,室温下搅拌3h;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内标物1,3,5-三甲氧基苯,取少量有机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收率。

表4溶剂种类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由表4中数据得出,上述各类溶剂均适用于本发明方案,其中甲苯和醚类溶剂对该N-甲基胺合成反应具有较好的效果。

实施例4胺的种类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分别选取不同种类的二级脂肪胺、芳香胺、亚胺作为原料参与合成反应,具体步骤如下:

1)将5mol%催化剂Cu(OAc)2、1mL甲苯、0.5mmol胺、1.5mmol(0.1623g)苯硅烷和0.75mmol(0.0345g)甲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8h;

2)反应结束停止加热,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5mL和3mol/L盐酸3mL,室温搅拌3h。将有机相干燥后,通过柱色谱分离获得N-甲基胺产物,计算分离收率。

表5胺的种类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根据表5中数据分析可看出,该N-甲基胺合成方法对于二级脂肪胺、芳香胺、亚胺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官能团兼容性。

实施例5胺的种类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分别选取不同种类的一级胺作为原料参与合成反应,具体步骤如下:

1)将5mol%催化剂Cu(OAc)2、1mL甲苯、0.2mmol一级胺、1.0mmol苯硅烷和0.5mmol甲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16h;

2)反应结束停止加热,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5mL和3mol/L盐酸3mL,室温搅拌3h。将有机相干燥后,通过柱色谱分离获得N-甲基胺产物,计算分离收率。

表6胺的种类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根据表6中数据分析可看出,通过调节试剂用量和反应时间,该N-甲基胺合成方法同样适用于一级脂肪胺和芳香胺;综合实施例5和实施例6的实验内容能够看出,本发明方法涉及的反应方案能够适用于多数类别的胺,能够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满足多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实施例6反应温度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反应温度分别选取40℃、60℃、70℃、75℃、80℃和120℃,具体步骤如下:

1)将5mol%催化剂Cu(OTf)2、1mL甲苯、0.5mmol(0.0536g)N-甲基苯胺、1.5mmol(0.1623g)苯硅烷和0.75mmol(0.0345g)甲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12h;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mL乙酸乙酯和3mol/L盐酸3mL,室温下搅拌3h;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内标物1,3,5-三甲氧基苯,取少量有机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收率。

表7反应温度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根据表7中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N-甲基胺合成方法在40-120℃温度范围内均能够得到N-甲基胺产物,尤其在60-80℃温度范围中能够获得收率相对较高的N-甲基胺产物,这样的反应温度相对较为温和,在应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降低反应要求,提高反应的安全性,还能够在能源方面降低反应成本。

实施例7低温条件下不同催化剂在N-甲基胺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效率

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选取Cu(OAc)2、Cu(OTf)2和CuF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60℃的反应条件中参与反应,并通过N-甲基胺收率比对其催化效率,具体步骤如下:

1)将5mol%催化剂、1mL正丁醚、0.5mmol(0.0536g)N-甲基苯胺、1.5mmol(0.1623g)苯硅烷和0.75mmol(0.0345g)甲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12h;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mL乙酸乙酯和3mol/L盐酸3mL,室温下搅拌3h;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内标物1,3,5-三甲氧基苯,取少量有机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收率。

表8 60℃反应温度下催化剂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催化效率

由表8数据可以看出,即使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铜催化剂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

实施例8反应时间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分别反应2h、4h、6h、8h、12h和16h,具体步骤如下:

1)将5mol%催化剂CuF2、1mL正丁醚、0.5mmol(0.0536g)N-甲基苯胺、1.5mmol(0.1623g)苯硅烷和0.75mmol(0.0345g)甲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12h;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mL乙酸乙酯和3mol/L盐酸3mL,室温下搅拌3h;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内标物1,3,5-三甲氧基苯,取少量有机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收率。

表9反应时间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数据分析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以二级胺为原料,该N-甲基胺合成方法的优选反应时间为6-8h,本合成方法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只需要较短时间就能够获得99%的收率。

实施例9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摩尔比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添加的胺、甲酸和硅烷的摩尔比为1:1.1-1.5:2-3,其中胺为二级胺,具体步骤如下:

1)将5mol%催化剂Cu(OTf)2、1mL正丁醚、0.5mmol(0.0536g)N-甲基苯胺苯硅烷和甲酸的具体用量见表10,加入到圆底烧瓶中,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8h;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mL乙酸乙酯和3mol/L盐酸3mL,室温下搅拌3h;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内标物1,3,5-三甲氧基苯,取少量有机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收率。

表10甲酸和硅烷用量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数据分析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以二级胺为原料,使用摩尔比为1.1-1.5:2-3的甲酸和硅烷能够获得高收率的合成产物。

实施例10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摩尔比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一种由胺、甲酸和硅烷制备N-甲基胺的方法,其中添加的胺、甲酸和硅烷的摩尔比为1:1.5~2.5:3~6,其中胺为一级胺,具体步骤如下:

1)将5mol%催化剂Cu(OTf)2、1mL正丁醚、0.2mmol(0.0186g)苯胺、硅烷和甲酸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其中苯硅烷和甲酸的具体用量见表11,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16h;

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5mL乙酸乙酯和3mol/L盐酸3mL,室温下搅拌3h;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内标物1,3,5-三甲氧基苯,取少量有机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计算收率。

表11甲酸和硅烷用量对N-甲基胺合成反应的影响

数据分析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以一级胺为原料时,该N-甲基胺合成方法中添加的甲酸和硅烷的摩尔比为1.5~2.5:3~6时能够获得较高的N-甲基胺收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