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27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皮革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



背景技术:

在皮革制品的加工过程中,由于皮质本身的不均匀,一般位于皮质周边部位的品质较差,在缝合和拼接时,需要对皮质进行割边处理。由于皮革通常需要去除的边缘较窄,切得过多浪费材料,切得过少又达不到割边的效果。目前,对于皮革割边采用的方法是人们用剪刀进行修剪,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用剪刀修剪不够平整、误差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包括机座、两个支撑座和加工台,所述机座内部设有驱动电机,且机座上表面两侧设有两个支撑座,所述两个支撑座之间设有刀轴,所述刀轴两端与支撑座转动连接,且刀轴左端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支撑座内设有的直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刀轴中间安装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两侧刀轴上安装设有切刀,所述切刀包括刀盘,且切刀固定在刀盘上,所述刀盘与刀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加工台安装在机座上表面中间两个支撑座之间,所述机座上表面一侧设有触摸控制屏,所述触摸控制屏包括LCD显示屏和四个控制按键。

优选的,所述刀轴左侧的支撑座一侧第一调节手轮,所述第一调节手轮的轴心与刀轴的轴心同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工台通过机座上表面设有的两条滑轨与机座滑动连接,且加工台上表面内两侧设有与切刀相配合的刀槽,所述刀槽设有三组,且刀槽之间的间距不等。

优选的,所述刀轴下部加工台内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横向贯穿加工台内部,且螺杆两端与支撑座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手轮下部设有第二调节手轮,所述第二调节手轮的轴心与螺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座内部设有的驱动电机与传动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通过采用双刀的结构设计,一方面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设备的加工质量,并且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触摸控制屏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11加工台、12滑轨、13刀槽、2支撑座、21齿轮、22直齿条、3传动轮、4刀轴、5切刀、51刀盘、6螺杆、7第一调节手轮、8第二调节手轮、9触摸控制屏、91LCD显示屏、92控制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包括机座1、两个支撑座2和加工台11,所述机座1内部设有驱动电机,且机座1上表面两侧设有两个支撑座2,所述两个支撑座2之间设有刀轴4,所述刀轴4两端与支撑座2转动连接,且刀轴4左端设有齿轮21,所述齿轮21与支撑座2内设有的直齿条22啮合连接,所述刀轴4中间安装设有传动轮3,所述传动轮3两侧刀轴4上安装设有切刀5,所述切刀5包括刀盘51,且切刀5固定在刀盘51上,所述刀盘51与刀轴4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加工台11安装在机座1上表面中间两个支撑座2之间,所述机座1上表面一侧设有触摸控制屏9,所述触摸控制屏9包括LCD显示屏91和四个控制按键92。

本发明改进在于:该双刀可调式皮革割边机,通过刀轴4左侧的支撑座2一侧第一调节手轮7,所述第一调节手轮7的轴心与刀轴4的轴心同轴连接,从而通过第一调节手轮7与齿轮21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刀轴4上下进行调节,便于皮革的割边,通过加工台11由机座1上表面设有的两条滑轨12与机座1滑动连接,且加工台11上表面内两侧设有与切刀5相配合的刀槽13,所述刀槽13设有三组,且刀槽13之间的间距不等,通过刀轴4下部加工台11内部设有螺杆6,所述螺杆6横向贯穿加工台11内部,且螺杆6两端与支撑座2之间螺纹连接,,通过第一调节手轮7下部设有第二调节手轮8,所述第二调节手轮8的轴心与螺杆6连接,从而通过第二调节手轮8能够实现对加工台11左右的方向进行调控,并且能够一定程度的提高皮革的加工质量,通过机座1内部设有的驱动电机与传动轮3连接,从而传动轮3在驱动电机的带动能够转动使刀轴4上的切刀5旋转,实现对皮革的切割,通过刀盘51与刀轴4可拆卸式连接,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宽度皮革的切割,通过触摸控制屏9包括LCD显示屏91和四个控制按键92,从而便于对设备进行控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