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9756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刹车系统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



背景技术:

pvc材料因其加工性能良好,抗屈挠龟裂,耐腐蚀性强,而得到广泛地应用。由于近几年pvc行业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增加,促使pvc生产企业必须从降低原材料方面入手,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且才会回收的废旧pvc材料生产新的pvc板材的容易产生外形不够美观,且老化后的原料较多会导致新生的pvc板材的使用寿命很短,且由于原材料的在生产过程中的分解不够彻底,因此更会造成新型pvc材料的毒性也较大,因此质量达不到原有材料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所述复合pvc片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材料:旧pvc回收料90~100份、pvc树脂50~60份、增塑剂5~10份、石蜡10~15份、防霉剂0.5~1份、稳定剂3~5份、丁基橡胶15~20份、分散剂2~3份、着色剂0.1~1份、强化改质填充剂1~2份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15~25份。

优选的,所述复合pvc片材中材质中还包括有紫外吸收剂5~9份。

优选的,所述复合pvc片材中材质中还包括有轻质碳酸钙3~8份。

优选的,所述复合pvc片材中材质中的紫外吸收剂包括有纳米γ-feo(oh)、纳米fe3o4、纳米tio3、纳米cu2o和纳米zno。

优选的,所述复合pvc片材的制备方法如下:

1).废pvc料的制备:首先将旧pvc回收料剪碎后采用60~75℃的热水清洗,清洗后进行过滤,烘干30~60min,并将温度加热至80~100℃,进行软化,软化后的物料进行蒸汽消毒灭菌,转移至粉碎机后进行粉碎;

2)密炼:将pvc树脂、增塑剂、石蜡、植物纤维、丁基橡胶、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加入到密炼机进行塑炼和混炼,且密炼3~6h后,向密炼机中添加步骤1粉碎后的废pvc料继续进行密炼2~3天,继续向密炼机内分散剂和稳定剂,继续进行密炼5~8h后,向密炼机内添加防霉剂、轻质碳酸钙、紫外吸收剂、着色剂和强化改质填充剂进行混炼12~15后,静置3~4天;

3)糅合挤压:将步骤2进行塑炼和混炼的物料经由螺杆挤压机进行糅合挤压;

4)成型:将步骤3糅合挤压后的物料通过丝辊压延机进行片材压延和截料作业;且同时利用提升机和运输带作为中间连接结构;则形成完整的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中合理的原材料选择,合理的原材料配比,所制得的复合pvc片材,耐高温性能好,抗共振效果佳,经测试在高温工作环境下,阻尼片材也可以达到常规使用寿命,得到的复合pvc片材还具备耐水性好、粘性大、减震以及消噪音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原料配比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复合pvc片材原料配比:旧pvc回收料90份、pvc树脂50份、增塑剂5份、轻质碳酸钙3份、石蜡10份、防霉剂0.5份、稳定剂3份、紫外吸收剂5份、植物纤维20份、丁基橡胶15份、分散剂2份、着色剂0.1份、强化改质填充剂1份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15份。

其中,所述复合pvc片材中材质中的紫外吸收剂包括有纳米γ-feo(oh)、纳米fe3o4和纳米tio3。

其中,所述复合pvc片材的制备方法如下:

1).废pvc料的制备:首先将旧pvc回收料剪碎后采用60℃的热水清洗,清洗后进行过滤,烘干60min,并将温度加热至80℃,进行软化,软化后的物料进行蒸汽消毒灭菌,转移至粉碎机后进行粉碎;

2)密炼:将pvc树脂、增塑剂、石蜡、植物纤维、丁基橡胶、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加入到密炼机进行塑炼和混炼,且密炼3h后,向密炼机中添加步骤1粉碎后的废pvc料继续进行密炼3天,继续向密炼机内分散剂和稳定剂,继续进行密炼8h后,向密炼机内添加防霉剂、轻质碳酸钙、紫外吸收剂、着色剂和强化改质填充剂进行混炼12h后,静置4天;

3)糅合挤压:将步骤2进行塑炼和混炼的物料经由螺杆挤压机进行糅合挤压;

4)成型:将步骤3糅合挤压后的物料通过丝辊压延机进行片材压延和截料作业;且同时利用提升机和运输带作为中间连接结构;则形成完整的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

实施例2

复合pvc片材原料配比:旧pvc回收料100份、pvc树脂60份、增塑剂10份、轻质碳酸钙8份、石蜡15份、防霉剂1份、稳定剂5份、紫外吸收剂9份、植物纤维30份、丁基橡胶20份、分散剂3份、着色剂1份、强化改质填充剂2份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25份。

其中,所述复合pvc片材中材质中的紫外吸收剂包括有纳米tio3、纳米cu2o和纳米zno。

其中,所述复合pvc片材的制备方法如下:

1).废pvc料的制备:首先将旧pvc回收料剪碎后采用75℃的热水清洗,清洗后进行过滤,烘干30min,并将温度加热至100℃,进行软化,软化后的物料进行蒸汽消毒灭菌,转移至粉碎机后进行粉碎;

2)密炼:将pvc树脂、增塑剂、石蜡、植物纤维、丁基橡胶、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加入到密炼机进行塑炼和混炼,且密炼3~6h后,向密炼机中添加步骤1粉碎后的废pvc料继续进行密炼2天,继续向密炼机内分散剂和稳定剂,继续进行密炼5h后,向密炼机内添加防霉剂、轻质碳酸钙、紫外吸收剂、着色剂和强化改质填充剂进行混炼15h后,静置3天;

3)糅合挤压:将步骤2进行塑炼和混炼的物料经由螺杆挤压机进行糅合挤压;

4)成型:将步骤3糅合挤压后的物料通过丝辊压延机进行片材压延和截料作业;且同时利用提升机和运输带作为中间连接结构;则形成完整的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

实施例3

复合pvc片材原料配比:旧pvc回收料95份、pvc树脂55份、增塑剂8份、轻质碳酸钙5份、石蜡12份、防霉剂1份、稳定剂3份、紫外吸收剂6份、植物纤维25份、丁基橡胶16份、分散剂2份、着色剂0.5份、强化改质填充剂1份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20份。

其中,所述复合pvc片材中材质中的紫外吸收剂包括有纳米γ-feo(oh)、纳米tio3、纳米cu2o和纳米zno。

其中,所述复合pvc片材的制备方法如下:

1).废pvc料的制备:首先将旧pvc回收料剪碎后采用70℃的热水清洗,清洗后进行过滤,烘干45min,并将温度加热至90℃,进行软化,软化后的物料进行蒸汽消毒灭菌,转移至粉碎机后进行粉碎;

2)密炼:将pvc树脂、增塑剂、石蜡、植物纤维、丁基橡胶、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加入到密炼机进行塑炼和混炼,且密炼5h后,向密炼机中添加步骤1粉碎后的废pvc料继续进行密炼2天,继续向密炼机内分散剂和稳定剂,继续进行密炼6h后,向密炼机内添加防霉剂、轻质碳酸钙、紫外吸收剂、着色剂和强化改质填充剂进行混炼13h后,静置4天;

3)糅合挤压:将步骤2进行塑炼和混炼的物料经由螺杆挤压机进行糅合挤压;

4)成型:将步骤3糅合挤压后的物料通过丝辊压延机进行片材压延和截料作业;且同时利用提升机和运输带作为中间连接结构;则形成完整的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

实施例4

复合pvc片材原料配比:旧pvc回收料90份、pvc树脂50份、增塑剂10份、轻质碳酸钙8份、石蜡10份、防霉剂0.5份、稳定剂5份、紫外吸收剂9份、植物纤维20份、丁基橡胶15份、分散剂3份、着色剂1份、强化改质填充剂1份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25份。

其中,所述复合pvc片材中材质中的紫外吸收剂包括有纳米γ-feo(oh)、纳米fe3o4、纳米tio3、纳米cu2o和纳米zno。

其中,所述复合pvc片材的制备方法如下:

1).废pvc料的制备:首先将旧pvc回收料剪碎后采用75℃的热水清洗,清洗后进行过滤,烘干60min,并将温度加热至80℃,进行软化,软化后的物料进行蒸汽消毒灭菌,转移至粉碎机后进行粉碎;

2)密炼:将pvc树脂、增塑剂、石蜡、植物纤维、丁基橡胶、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加入到密炼机进行塑炼和混炼,且密炼3~6h后,向密炼机中添加步骤1粉碎后的废pvc料继续进行密炼3天,继续向密炼机内分散剂和稳定剂,继续进行密炼5h后,向密炼机内添加防霉剂、轻质碳酸钙、紫外吸收剂、着色剂和强化改质填充剂进行混炼15h后,静置3天;

3)糅合挤压:将步骤2进行塑炼和混炼的物料经由螺杆挤压机进行糅合挤压;

4)成型:将步骤3糅合挤压后的物料通过丝辊压延机进行片材压延和截料作业;且同时利用提升机和运输带作为中间连接结构;则形成完整的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利用废旧pvc生产的复合pvc片材中合理的原材料选择,合理的原材料配比,所制得的复合pvc片材,耐高温性能好,抗共振效果佳,经测试在高温工作环境下,阻尼片材也可以达到常规使用寿命,得到的复合pvc片材还具备耐水性好、粘性大、减震以及消噪音功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