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合成方法_3

文档序号:85075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的实施例进行改变。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应以本文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权利范围的限定。
【主权项】
1.一种(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用6-溴-1-己醇作为起始原料溶于干燥的二氯甲烧中,加入催化剂量的Amberlyst-15离子交换树脂,常温滴加3,4- 二氢吡喃,反应完全后过滤、浓缩并经柱层析得化合物2 ;在氩气保护下,将所述化合物2溶于干燥的四氢呋喃中,滴加乙炔锂二乙胺络合物的四氢呋喃溶液和六甲磷酰三胺,5°C下搅拌2?3小时,然后缓慢升温至室温,继续搅拌,然后将反应液加入到稀盐酸中,并用乙醚萃取,经干燥,过滤,浓缩,并经柱层析得化合物3 ;将所述化合物3在氩气保护下溶解于干燥的四氢呋喃中,充分冷却至_20°C,缓慢滴加正丁基锂溶液;待滴加完毕后升至_10°C,反应0.5小时,再升温至0°C,反应2.5小时,再缓慢滴加1,3- 二甲基丙撑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个小时,再将反应液冷却至_78°C,再缓慢滴加1-溴-3-碘丙烷,反应液在10个小时过程中缓慢升至室温,搅拌过夜,用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分出有机相,水相用乙醚萃取,合并有机相再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经柱层析得化合物4,化合物4与三苯基膦加热反应成盐,所得Wittig盐在有机碱的存在下和反-2-戊烯醛进行Wittig反应,再通过Lindlar催化加氢、羟基保护和氧化反应,合成最终产物(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I,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化合物4与三苯基膦溶解于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化合物5,将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锂溶液滴加到1,3_ 二甲基丙撑脲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再滴加所述化合物5的四氢呋喃溶液制得化合物6,将所述化合物6溶解于甲醇中,加入对甲苯磺酸的水合物搅拌进行反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制得化合物7,将所述化合物7的甲醇溶液中加入催化剂量的Pd-BaSO4与喹啉的甲醇溶液,并通入氢气,反应后经稀盐酸稀释并用乙醚萃取制得化合物11,将所述化合物11溶解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氩气保护下加入1.5?2个当量的氯铬酸吡啶嗡盐,室温下搅拌反应。通过TLC检测,反应完全后,用乙醚稀释反应液,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粗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最终产物(Z,Z,E) -7,11,13-十六碳三烯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I,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化合物4的甲醇溶液加入催化剂量Pd-BaSO4与喹啉的甲醇溶液,通入氢气反应制得化合物8,在氩气保护下将所述化合物8溶于无水甲苯中并与三苯基膦混合,加热回流制得化合物9,将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锂溶液滴加到1,3_ 二甲基丙撑脲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搅拌后加入所述化合物9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用正己烷和乙醚的混合液稀释,有机层经洗涤、干燥、浓缩纯化制得化合物10,将所述化合物10溶于甲醇中,加入催化剂量的对甲苯磺酸的水合物,室温反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制得化合物11,将所述化合物11溶解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氩气保护下加入1.5?2个当量的氯铬酸吡啶嗡盐,室温下搅拌反应。通过TLC检测,反应完全后,用乙醚稀释反应液,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粗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最终产物(Z,Z,E)-7,ll,13-十六碳三烯醛。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Z,I,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5的合成方法为:在氩气保护下,将所述化合物4与1.05?1.1个当量的三苯基膦溶解于甲苯中,加热回流I?2天。反应结束后,待反应液冷却,将上清液倒出,并加入乙醚,搅拌20分钟,将此步骤重复3遍,即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Z,I,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6的合成方法为:将1.05?1.2个当量的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锂溶液于0°C缓慢滴加到4个当量的1,3_ 二甲基丙撑脲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冷却至_78°C,再搅拌30分钟;再将之前得到的所述化合物5的四氢呋喃溶液缓慢滴加到反应液中,于-78°C继续搅拌2个小时,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再继续搅拌2个小时,接着用正己烷和乙醚体积比为3: I的混合液稀释反应液,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铵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经过柱层析即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Z,I,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7的合成方法为:将所述化合物6溶解于甲醇中,加入催化量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室温下搅拌至反应完全,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减压除去甲醇,残留物用乙酸乙酯溶解,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粗产品经过柱层析即得。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Z,I,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11的合成方法为:向所述化合物7的甲醇溶液中加入催化量Pd-BaSO4与喹啉的甲醇溶液,搅拌,并在此过程中往液面下面通入氢气,反应1.5小时,将反应液用稀盐酸稀释,并用乙醚萃取,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所得粗品经柱层析即得。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Z,I,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8的合成方法为:向所述化合物4的甲醇溶液中加入催化量Pd-BaSO4与喹啉的甲醇溶液,搅拌,并在此过程中往液面下面通入氢气,反应1.5小时,将反应液用稀盐酸稀释,并用乙醚萃取,再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所得粗品经柱层析即得。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Z,I,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9的合成方法为:在氩气的保护下,将所述化合物8溶于无水甲苯,并与1.05?1.1个当量的三苯基膦混合,加热回流反应I?2天;反应结束后,待反应液冷却,将上清液倒出,并加入适量乙醚,搅拌20分钟,将此步骤重复3遍,即得。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10的合成方法为:将1.1?1.2当量的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锂溶液于0°C缓慢滴加到4个当量的1,3- 二甲基丙撑脲四氢呋喃溶液中,冷却至-78°C,再搅拌30?40分钟;将所述化合物9的四氢呋喃溶液缓慢滴加到反应液中,于_78°C继续搅拌2个小时,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再继续搅拌2个小时,接着用正己烷和乙醚积体比为3: I的混合液稀释反应液,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铵溶液和食盐水洗涤,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经过柱层析得到无色液体; 所述化合物11的合成方法为:将所述化合物10溶于甲醇中,加入催化量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室温下搅拌至反应完全,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减压除去甲醇,残留物用乙酸乙酯溶解,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粗产品经过柱层析即得,为一无色透明液体。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是柑橘潜叶蛾性信息素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改进方法以6-溴-1-己醇作为起始原料,经过偶联反应,Wittig反应等多步反应,合成出(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用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操作安全便利、反应步骤周期短、所得产品收率高,并且对环境无污染,可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IPC分类】C07C47-21, C07C45-29
【公开号】CN104829439
【申请号】CN201510062307
【发明人】杜永均, 周鑫, 何月秋
【申请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