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4293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培养区域内对细胞、微生物等的培养物进行培养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已知有在培养器内对细胞、微生物等的培养物进行培养的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具备用于对载置有加湿皿的培养器内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例如,通过控制该加热器而将培养器内维持为规定温度(例如37°C)并且将该培养器内维持为与该规定温度相应的规定湿度(例如95% RH) ο
[0003]另外,例如公开有如下的培养装置:具备用于对加湿皿的水进行加热的底部加热器;用于对该加湿皿以外的培养器内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以及安装于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隔热箱主体上的隔热门的加热器,通过独立地控制这三种加热器而将加湿皿的水的温度维持为比培养器内的温度低,从而使培养器内的过饱和量的水返回加湿皿来抑制结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O
[0004]该培养装置具备用于检测培养器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外部气温的温度传感器,基于这两个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分别独立地控制所述三种加热器。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27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但是,一般来说,加热器的作用不是冷却而仅是加热,因此,如前述的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培养装置那样,为了通过加热器的控制来将加湿皿的水的温度和培养器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关系,例如对各温度传感器要求相应的检测精度。在此,两个温度的规定的关系是这样的关系:加湿皿的水的温度低于培养器内的温度,且达到能抑制可能对培养器内的培养物带来影响的部位处的结露且能将该培养器内维持为接近饱和水蒸气密度的湿度这样的程度。但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关系,加湿皿的温度变低,因此有在其周围产生结露这样的问题。
[0010]在产生了上述的结露的情况下,在该结露的水中产生杂菌,从而产生给培养物带来不良影响这样的问题。
[0011]本发明提供能抑制结露而能抑制对培养物的不良影响的培养装置。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培养装置具备:在内部形成培养空间的大致箱状的隔热箱主体,所述培养空间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贮存用于控制所述培养空间的湿度的加湿水且配置于所述培养空间的底部的加湿皿;以及贯通所述隔热箱主体,一端配置于所述培养空间的内部且另一端配置于所述隔热箱主体的外部的传热结露构件,所述传热结露构件中,配置于所述培养空间的内部的结露部朝向所述一端而向下方倾斜,且所述一端配置于使在所述结露部的表面结露的结露水向所述加湿皿导入的位置。
[0014]另外,本发明的培养装置具备:在内部形成培养空间的大致箱状的隔热箱主体,所述培养空间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贮存用于控制所述培养空间的湿度的加湿水且配置于所述培养空间的底部的加湿皿;以及贯通所述隔热箱主体,一端配置于所述培养空间的内部且另一端配置于所述隔热箱主体的外部的传热结露构件,所述传热结露构件中,配置在所述培养空间的内部的结露部的所述一端配置于使在所述结露部的表面结露的结露水向所述加湿皿导入的位置,所述隔热箱主体具有形成所述培养空间的大致箱状的内箱和包围所述内箱的外周的大致箱状的外箱,在所述传热结露构件中的贯通所述内箱的部分与所述内箱之间配置有具有隔热性及疏水性的第一隔热性密封件,所述第一隔热性密封件构成为,向所述培养空间内延伸出的延出部朝向所述传热结露构件的一端侧而向下方倾斜,从而使附着于所述延出部的周围的结露水向所述加湿皿导入。
[0015]发明效果
[0016]就本发明的培养装置而言,由于配置于使在结露部或第一隔热性密封件的表面结露的结露水向加湿皿导入的位置,因此,能使在结露部或第一隔热性密封件结露的水分向下方流下进入加湿器而作为加湿水反复使用,因此,能抑制向培养空间的壁面的结露而抑制对培养物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打开了隔热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以培养空间和通道为中心来说明空气循环的从右侧观察培养箱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0019]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与加湿皿的关系的立体图。
[0020]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与加湿皿的关系的主视图。
[0021]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与加湿皿的关系的用剖面表示的侧视图。
[0022]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与加湿皿的关系的俯视图。
[0023]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散热器、电子冷却元件及隔热构件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电子冷却元件及散热器相对于传热结露构件的安装关系的剖视图。
[0025]图9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例中作为传热结露构件使用的热管的说明图。
[0026]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传热结露构件与加湿皿的关系的用剖面表示的侧视图。
[0027]图11是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以培养空间和通道为中心来说明空气循环的从右侧观察培养箱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0028]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传热结露构件的冷却部以导热状态配置于隔热箱主体的外箱的关系的俯视图。
[0029]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传热结露构件的冷却部以导热状态配置于覆盖该冷却部的罩构件的关系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I具备:由在内部配置有培养空间4的内箱22形成的大致箱状的隔热箱主体,培养空间4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贮存用于控制培养空间4的湿度的加湿水且配置于培养空间4的底部的加湿皿15 ;以及贯通隔热箱主体2,一端配置于培养空间4的内部且另一端配置于隔热箱主体2的外部的传热结露构件35,所述传热结露构件35中的贯通所述内箱22的部分与所述内箱22隔着隔热性密封件36配置,所述隔热性密封件36的向所述培养空间4内延伸出的部分以使附着在其周围的结露水向所述加湿皿15导入的方式形成向斜前下方倾斜的倾斜面。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31]参照图1至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培养装置I。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培养装置I具备左开式的门(详细而言为外门7和内门3),在前面具有开口 2A的隔热箱主体2呈在内部形成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的培养空间4的大致箱状。作为隔热箱主体2的一种结构,如图示所示,包括金属制的外箱21和配置于外箱21的内侧的隔热件24,且在外箱21的内侧以存在空气层(所谓气套)25的方式配置有不锈钢制的前面开口的内箱22。由此,在隔热箱主体2内,通过内箱22形成前面开口的培养空间4,培养空间4内成为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的区域。在内箱22的左右两侧面、顶面、底面及背面配置有用于对培养空间4进行加热的加热器37。
[0032]这样,前面具有开口 2A的隔热箱主体2在其内部形成有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的培养空间4。在隔热箱主体2的一侧部(在图不中为左侧),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防止热量从培养空间4的前面开口 2A进入的作为外门的隔热门7,在隔热门7的里侧面的周缘部呈环状地配置有放入磁铁的垫圈8。在将隔热门7关闭时,垫圈8与隔热箱主体2的前面开口 2A的周缘部密接,从而能利用隔热门7气密地封闭前面开口 2A,防止外气从培养空间4的前面开口 2A进入。
[0033]培养空间4由前面开口的不锈钢制的内箱22划分形成,内箱22的左右两侧面、顶面及背面以与隔热箱主体2之间存在空气层(所谓气套)25的方式配置于隔热箱主体2内。内箱22的前面开口由作为内门的透明门3开闭,实质上通过由内箱22和透明门3围成的空间形成培养空间4。透明门3在其左侧经由折叶以开闭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内箱22。在内箱22的前面开口周缘部具备呈环状配置的弹性密封构件2B,在将透明内门3关闭时,透明内门3的里侧面与弹性密封构件2B密接,从而将培养空间4的前面开口封闭。
[0034]培养空间4通过多个搁板5而被沿上下划分(在此用4张搁板划分为5个)。培养装置I若为例如0)2培养箱,则多数情况下将CO 2的浓度设定并维持为5%左右,为了控制CO2的浓度,在门封闭后向培养空间4内供给CO2气体。
[0035]在培养空间4中,为了沿着其背面及底面分别形成包含CO2等的空气的气体通路K,以与内箱22的背壁及底壁之间存在间隔的方式配置由背面通道IlA及底面通道IlB构成的通道11,进行如下这样的空气的强制循环:从形成于背面通道IlA的上部的吸入口 12吸入培养空间4内的包含0)2等的气体,并从设于底面通道IlB的前部及侧面的吹出口 13向培养空间4内吹出。在通道11内(在此为上部),为了进行该包含0)2等的气体的强制循环而配置循环用鼓风机14。该鼓风机14由风扇14A、电动机14B和轴14C构成,电动机14B配置于后述的隔热箱主体2的外侧背面的机械室19,轴14C从该机械室19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