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3926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生物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培养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具有培养液存储腔室的培养本体,在培养液存储腔室内设有空气分布环,所述的空气分布环通过连通管与外界的连通,在空气分布环上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向下出气的第一输氧孔,在空气分布环上还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水平向外出气的第二输氧孔,在空气分布环内侧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倾斜向下朝内出气的第三输氧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计更合理且分散均匀性,更实用。
【专利说明】
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生物分析中,生物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生物的生长环境不良,则很难培养出所需要的生物。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培养器,申请号[201420019433.7 ],包括培养瓶,培养瓶内设置有磁性搅拌子,培养瓶底部安装有磁力搅拌器,培养瓶上设有取样管、补料管、进气管和排气管,取样管一端插入培养瓶内,另一端连接试样瓶;进气管一端连接空气过滤器,进气管另一端连接培养瓶内的栗。
[0004]上述的方案虽然都具有以上的诸多优点,但是,这种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空气通风量和供氧量不够,空气吹入培养液中分散的也不均匀,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更实用的生物培养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具有培养液存储腔室的培养本体,在培养液存储腔室内设有空气分布环,所述的空气分布环通过连通管与外界的连通,在空气分布环上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向下出气的第一输氧孔,在空气分布环上还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水平向外出气的第二输氧孔,在空气分布环内侧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倾斜向下朝内出气的第三输氧孔。
[0007]在上述的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输氧孔圆周均匀分布。
[0008]在上述的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第二输氧孔圆周均匀分布。
[0009]在上述的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第三输氧孔圆周均匀分布。
[0010]在上述的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空气分布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成本低且结构强度高。
[0011]在上述的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连通管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成本低且结构强度尚O
[0012]在上述的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输氧孔总数量、第二输氧孔总数量和第三输氧孔的总数量相等或不等。
[0013]在上述的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第三输氧孔倾斜角度为1°_89°。优化方案,本申请的倾斜角度为45°,当然,这里的角度还可以是另外数值,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设定需要的角度。
[0014]在上述的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第一输氧孔孔径、第二输氧孔孔径和第三输氧孔的孔径相等或不等。
[001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生物培养装置的优点在于:1、设计更合理,增大了通气量和供氧量,使空气更加均匀的分布在培养液中,实用性强。2、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分布环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培养液存储腔室a、培养本体1、空气分布环2、第一输氧孔21、第二输氧孔22、第三输氧孔23、连通管3。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0]如图1-2所示,本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具有培养液存储腔室a的培养本体I,在培养液存储腔室a内设有空气分布环2,所述的空气分布环2通过连通管3与外界的连通,在空气分布环2上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向下出气的第一输氧孔21,在空气分布环2上还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水平向外出气的第二输氧孔22,在空气分布环2内侧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倾斜向下朝内出气的第三输氧孔23。第三输氧孔23倾斜角度为1°-89°。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优化方案,这里的第三输氧孔23倾斜角度为45°。
[0021 ]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第一输氧孔21圆周均勾分布。第二输氧孔22圆周均勾分布。第三输氧孔23圆周均匀分布。
[0022]其次,空气分布环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连通管3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23]另外,为了能够实现均匀分配,本实施例的第一输氧孔21总数量、第二输氧孔22总数量和第三输氧孔23的总数量相等或不等。第一输氧孔21孔径、第二输氧孔22孔径和第三输氧孔23的孔径相等或不等。
[002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培养液存储腔室a、培养本体1、空气分布环2、第一输氧孔21、第二输氧孔22、第三输氧孔23、连通管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具有培养液存储腔室(a)的培养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液存储腔室(a)内设有空气分布环(2),所述的空气分布环(2)通过连通管(3)与外界的连通,在空气分布环(2)上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向下出气的第一输氧孔(21),在空气分布环(2)上还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水平向外出气的第二输氧孔(22),在空气分布环(2)内侧设有若干圆周分布且倾斜向下朝内出气的第三输氧孔(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氧孔(21)圆周均匀分布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输氧孔(22)圆周均匀分布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输氧孔(23)圆周均匀分布O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分布环(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管(3)由不锈钢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氧孔(21)总数量、第二输氧孔(22)总数量和第三输氧孔(23)的总数量相等或不等。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输氧孔(23)倾斜角度为I。-89。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氧孔(21)孔径、第二输氧孔(22)孔径和第三输氧孔(23)的孔径相等或不等。
【文档编号】C12M1/08GK205420381SQ201620136635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3日
【发明人】杨玉生, 林檬, 庄秀园, 郭宏亮
【申请人】浙江立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