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漆和采用它们的涂覆方法

文档序号:3738166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漆和采用它们的涂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底漆,所述底漆在塑料基材上,特别是在聚烯烃基材上具有优异的粘 附性,并且当在没有进行砂纸打磨的情况下重新涂覆(重新涂漆)时,所述底漆在面漆膜上 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还涉及采用这些底漆的涂覆方法。
背景技术
聚烯烃模塑品经常被用作例如汽车外板和家用电气产品的零件,在更近的近来, 开始重复利用回收的聚烯烃模塑品。在将含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双液型面漆用作聚烯烃 模塑品的面漆的那些情况下,采用了含有氯化聚烯烃的底漆,以提高面漆膜与聚烯烃模塑 品的粘附性。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在重新利用聚烯烃模塑品和回收的聚烯烃模塑品中含有 的橡胶产品(如苯乙烯/ 丁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等),在所述模塑品中仅仅加入含有少 量或者不含羟基的聚烯烃的情况下,与聚烯烃基材的粘附性不足充分。此外,在聚烯烃模塑品上已涂覆底漆和面漆之后再进行修复涂覆的情况下,通常 用砂纸打磨所述漆膜,以除去污垢和痕迹,然后用底漆和面漆将该部分重新涂覆(重新涂 漆)。此时,采用底漆和面漆进行的重新涂覆,可在不对待修复的漆膜的整个表面进行打磨 的情况下,在未打磨(未砂纸打磨)的漆膜上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下层漆 膜和重新涂覆底漆的层间粘附性不足充分。已知的是,具有如下必要组分的油漆组合物,是一种双液型油漆组合物,其具有优 异的高光泽外观,耐候性,耐溶剂性和涂覆操作性,并且在不施加底漆,直接涂覆到很难获 得粘附性的聚烯烃模塑品上时,能提供优异的粘附性(A)氯含量为10 50质量%的氯化 聚烯烃树脂,(B)丙烯酸改性的氯化聚烯烃树脂,(C)重均分子量为2,000 50,000,羟值 为10 90mgK0H/g的丙烯酸树脂和/或聚酯树脂和(D)异氰酸酯化合物,其中,异氰酸酯 当量与羟基当量之比[异氰酸酯当量]/[羟基当量]为0. 5/1. 0 1. 2/1. 0,并且其中,基 于㈧、⑶和(C)组分的总质量(固体份)计,所述㈧组分占3 20质量%,⑶组分 占5 40质量%,(C)组分占40 92质量% (例如,参见引用专利1)。但是,由于底漆功 能和面漆的功能的这种组合,其与聚烯烃基材模塑品的粘附性不足,而且,这些双液型油漆 也存在储存期的问题。此外,已知的是,用于涂覆目的的、在聚烯烃基材上具有良好的粘附性的、具有如 下特征的树脂组合物,是一种用于涂覆目的的组合物,采用所述组合物能形成具有优异的 粘附性、耐热水性和耐汽油性的漆膜,所述组合物还具有优异的油漆储存稳定性,并且能在 不需要进行任何预处理,如采用底漆等进行涂覆的情况下,直接涂覆在聚烯烃基材模塑品 上作为必要组分,它们含有(1)在侧链中具有乙酰乙酰氧基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是通过 将含乙酰乙酰氧基的单体与根据需要的其他共聚单体,在5 50重量份的、氯含量为15 50wt%的氯化聚烯烃树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或共聚而获得的,以及(2)异氰酸酯化合物 (例如,参见引用专利2)。但是,这些用于涂覆目的的树脂组合物是双液型油漆,存在储存 期的问题。
此外,已知的是,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用于塑料上的底漆,是一种用于塑料上的 底漆,其在聚烯烃基材模塑品上具有优异的粘附性,并且在漆膜上具有优异的重新涂覆粘 附性其含有(A)氯含量为16 22wt%、重均分子量为30,000 120,000的氯化聚烯烃,
(B)封闭的多异氰酸酯,其中,用丙二酸二烷基酯和乙酰乙酸酯将异氰脲酸酯型脂肪族和/ 或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封闭,以及(C)多元醇树脂(例如,参见引用专利3)。但是,尽管其与 聚烯烃基材模塑品以及砂纸打磨过的漆膜的粘附性良好,但是仍然存在在不进行砂纸打磨 时,重新涂覆粘附性不足的问题。[弓丨用专利1]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2005-139336[引用专利2]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H8-311397[引用专利3]日本未审公开专利申请2002-121462发明描述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底漆,其在塑料基材上,特别是在聚烯烃基材上具有优异的 粘附性,并且在重新涂覆(重新涂漆)时,与下层漆膜,特别是聚氨酯树脂基面漆膜具有优 异的层间粘附性;以及提供一种采用这些底漆的涂覆方法。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明人发现可通过如下方式加以解 决通过在含有特定的氯化聚烯烃树脂、特定的含羟基的聚合物型多元醇树脂和封闭的多 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组合物中,加入低分子量二元醇和硬化催化剂,能大幅提高在含塑料基 材,如聚烯烃基材的模塑品上,或者漆膜上的重新涂覆粘附性,本发明正是基于这一发现 的。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漆,其特征在于,其含有(A)氯含量为5 50质 量%,重均分子量为1,000 100,000的氯化聚烯烃树脂,(B)封闭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C)羟值为30 120mgK0H/g,重均分子量为5,000 50,000的多元醇树脂,(D)重均分子 量为120 1,000的二元醇和(E)硬化催化剂;相对于所含的(A)、(B)和(C)组分的树脂 固体分的总质量,比例为50 90质量%的(A)组分,45 5质量%的(B)组分,45 5质 量%的(C)组分,0. 5 12质量%的⑶组分和0. 01 1. 5质量%的(E)组分。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覆塑料模塑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底漆和面漆 顺序涂覆在塑料模塑品上,并进行烘烤和硬化,形成面漆膜。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覆塑料模塑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底漆和面漆 顺序涂覆在塑料模塑品上,并进行烘烤和硬化,然后在面漆膜上顺序涂覆上述底漆和面漆, 并进行烘烤和硬化。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覆模塑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已经涂覆有面漆并硬 化,并形成面漆膜的模塑品的面漆膜上,顺序涂覆上述底漆和面漆,然后进行烘烤和硬化。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覆模塑品的方法,其中,在上述涂覆模塑品的方法中, 所述面漆是一种一道涂覆(one-coat type)型、双液型聚氨酯树脂油漆。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覆模塑品的方法,其中,在上述涂覆模塑品的方法中, 所述面漆膜具有两层,即头道底漆膜和透明漆膜,并且至少所述透明漆是一种双液型聚氨 酯树脂漆。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请求保护的涂覆模塑品的方法,其中,在上述涂覆模塑 品的方法中,所述面漆膜具有三层,即着色的头道底漆膜,珠光头道底漆膜和透明漆膜,并 且至少所述透明漆是一种双液型聚氨酯树脂漆。发明效果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底漆,能够获得具有如下性质的漆膜其与位于塑料基材上的, 特别是在聚烯烃基材上的底漆膜的粘附性是优异的,并且当重新涂覆(重新涂漆)时,所述 底漆膜与构成基底的聚氨酯树脂基面漆膜具有优异的层间粘附性。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用于本发明的所述(A)组分氯化聚烯烃树脂具有5 50质量%的氯含量,优选为 15 35质量%,最期望地为18 25质量%。在氯含量超过50质量%的那些情况下,其与 塑料基材,特别是聚烯烃基材,或者漆膜的粘附性很差;在氯含量小于5质量%的那些情况 下,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降低,会出现储存稳定性的问题。此外,所述(A)组分氯化聚烯烃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 100,000,优选为 5,000 90,000,最期望地为10,000 80,000。如果重均分子量超过100,000,则会出现
涂覆操作性变差的问题;在其小于1,000的那些情况下,所述树脂自身缺乏内聚强度,因而 会出现不能获得正常的漆膜的问题。用氯对含有聚烯烃树脂主链的聚合物树脂进行改性而获得的树脂,可作为所述 (A)组分氯化聚烯烃树脂的例子。而且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用马来酸酐等改性的改 性聚烯烃树脂,在分子末端或分子链中具有例如羟基、羧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基或环 氧基的聚烯烃基聚合物化合物,也可作为所述聚烯烃树脂的例子。所述(A)组分氯化聚烯烃树脂的实例包括氯化聚乙烯树脂、氯化聚丙烯树脂、氯 化乙烯/丙烯共聚物、氯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在这些氯化聚烯烃树脂中采用酸酐如 马来酸酐等进行共聚的改性树脂。此外,对于所述(A)组分氯化聚烯烃树脂而言,可采用商品。这种商品的例子包 括Superclon 773H、Superclon 822、Superclon 892L、Superclon 832L、Superclon E (由 Nippon Seishi Chemical Co.生产),Hardren 14LLB,Hardren CY9122、Hardren HM-21 和 Hardren 13-MLJ (由 Toyo Kasei Kogyo Co.生产)。用于本发明的所述(B)组分封闭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是一种用封闭剂将在一个 分子中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异氰酸酯基团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封闭的化合物。 当所述封闭剂脱除时,可以预期所述封闭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能与所述(C)组分多元醇树 脂反应。此外,其能确保㈧组分氯化聚烯烃树脂与(C)组分多元醇树脂具有相容性,并且 能起到提高与面漆膜的亲和性的作用。对所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是涂料应用领域中常用的种类 即可,可采用各种多异氰酸酯。各种多异氰酸酯,例如芳族多异氰酸酯和脂肪族或脂环族多 异氰酸酯,可被用作这种多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_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 酯(MDI)、二甲苯二异氰酸酯(X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2_异氰酸基乙基-2,6-二异氰酸基己酸酯(LT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三甲基六亚 甲基二异氰酸酯(TMDI)、氢化的二甲苯二异氰酸酯(HXDI)等,可作为这种多异氰酸酯的优 选例子。此外,所述多异氰酸能以例如缩二脲型、加合物型或异氰脲酸酯型预聚物的形式使 用。从耐候性的角度考虑,采用脂肪族多异氰酸酯是优选的。可采用单独形式的一种多异 氰酸酯,或者可采用多异氰酸酯的组合。被用作所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封闭剂的封闭剂,可根据脱除温度适当选择,其 例子包括肟、活性亚甲基化合物、丙二酸二烷基酯、乙酰乙酸酯、ε-己内酰胺、β-二酮等。 可单独采用一种封闭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或者可采用这些化合物的组合。用于本发明的所述(C)组分二元醇提高了底漆膜在面漆膜上的粘附性,并且在所 述面漆中采用了硬化剂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所述面漆是聚氨酯树脂基漆的情况下,其通过 与从聚氨酯基漆迁移而来的多异氰酸酯反应,起到了提高内聚强度的作用。所述(C)组分多元醇树脂具有30 120mgK0H/g,优选为40 70mgK0H/g的羟 值,其重均分子量为5,000 50,000,优选为7,000 20,000。如果所述多元醇树脂的羟 值小于30mgK0H/g,那么会由于所获得漆膜的交联密度不足而导致粘附性降低;如果超过 120mgK0H/g,那么会由于与氯化聚烯烃树脂(A)的相容性降低而导致所述底漆的储存稳定 性下降,因此这不是所期望的。此外,如果(C)组分多元醇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低于5,000,那 么不能获得充分交联的漆膜,粘附性不足;如果其超过50,000,那么与氯化聚烯烃树脂的 相容性会下降,其结果是使涂覆时的可操作性变差。此外,所述(C)组分多元醇树脂具有优 选为0 25mgK0H/g,最期望地为0 10mgK0H/g的酸值。如果(C)组分多元醇树脂的酸值 超过25mgK0H/g,那么其与氯化聚烯烃的相容性会降低,其结果是使所述油漆的储存稳定性 降低,因此这不是所期望的。对于所述(C)组分多元醇树脂,可采用具有上述性质的各种多元醇树脂,这些多 元醇树脂包括丙烯酸多元醇树脂和聚酯多元醇树脂。所述丙烯酸多元醇树脂可通过如下方 式获得将含有羟基的可聚合的不饱和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根据需要的其他共 聚单体聚合或共聚。所述含有羟基的可聚合的不饱和单体的例子包括(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甲 基)丙烯酸羟丙基酯、(甲基)丙烯酸羟丁基酯、1,4_ 丁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此 外,形成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的、具有1 18个碳原子的烷基醇残基可为具有线行、支化 或环状烷基的任意醇残基。可采用这些中的一种,或者可采用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可共聚的(甲基)丙烯酸基酯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 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 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 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 基酯等;(甲基)丙烯酸的环烃酯,如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 等;(甲基)丙烯酸的芳烃酯,如(甲基)丙烯酸苯酯等。可采用这些中的一种,或者可采 用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其他可共聚聚合的不饱和单体包括=Hosmer (商品名,由Unichemical Co.生产), 含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基环己 基甲基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丙烯酸3,4_环氧基环己基甲酯等;含可聚合的双键的芳族化合物,如苯乙烯,α -甲基苯乙烯、对乙烯基甲苯等;丙烯酰胺化合物如甲基丙烯酰胺、丙 烯酰胺、N, N- 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 N- 二甲基丙烯酰胺等,2,2,6,6-四甲基-4-哌啶基 丙烯酸酯;以及脂肪族乙烯基醚化合物,如乙基乙烯基醚、异丙基乙烯基醚、正丙基乙烯基 醚、正丁基乙烯基醚、异丁基乙烯基醚、2-乙基己基乙烯基醚、环己基乙烯基醚等。此外,它们还包括2,3_ 二氢呋喃;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马 来酸酐酯、衣康酸酐酯、马来酸酯、富马酸酯;丙烯腈;含烯丙基的化合物,如烯丙基缩水甘 油基醚;巴豆酸的烷基酯,如巴豆酸甲酯、巴豆酸乙酯、巴豆酸丙酯等;脂肪族羧酸乙烯基 酯,如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新戊酸乙烯酯、巴豆酸乙烯酯、辛酸乙烯酯、己 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等;脂环族羧酸乙烯基酯,如环己烷羧酸乙烯酯等; 以及芳族羧酸乙烯基酯,如苯甲酸乙烯酯、肉桂酸乙烯酯、对叔丁基苯甲酸乙烯酯等。此外,所述其他共聚单体还包括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衣康酸、甲基反丁烯二酸、马 来酸、富马酸、ω-羧基-聚己内酯(η = 2)单丙烯酸酯(例如,Aronix Μ_5300(商品名, 由Toa Gosei Kagaku Kogyo Co.生产))、邻苯二甲酸单羟乙基丙烯酸酯(例如,Aronix Μ_5400(商品名,由Toa Gosei Kagaku Kogyo Co.生产))以及丙烯酸二聚体(例如,Aronix Μ_5600(商品名,由Toa Gosei Kagaku Kogyo Co.生产))。可采用这些中的一种,或者可 采用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所述可共聚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其他可共聚的不饱和单体不是必要组分,在根 据基材和目标应用对漆膜进行设计时,可根据需要,对它们适当加以选择并采用。所述含羟基的可聚合的不饱和单体的聚合或共聚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 采用公知的方法如在有机溶解中进行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沉淀聚合 等。此外,对聚合体系也没有任何特别的限制,例如,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 都可以采用。这些方法中,从工业角度考虑,自由基聚合是理想的。有机过氧化物如叔丁基过氧 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 叔己酯、甲乙酮过氧化物等,或者偶氮基引发剂如2,2'-双偶氮(2,4_ 二甲基-戊腈)、2, 2' _偶氮双(2-甲基丙腈)(ΑΙΒΝ)、2,2' _偶氮双(2-甲基)丁腈)等,可作为能用于自 由基聚合的聚合引发剂的优选例子。当然,引发剂不限于这些例子。可采用这些自由基引 发剂中的一种,或者可采用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在自由基聚合过程中,60 150°C的反应温度通常是优选的。如果温度低于60°C, 则所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不能断裂,反应不能进行;如果超过150°C,那么即使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断裂并产生自由基,它们的寿命也非常短,链增长反应不能有效进行。聚合时间由反 应温度和其他条件所控制,通常无法固定,但是2 6小时的时间,通常是令人满意的。此外,所述(C)组分聚酯多元醇树脂可通过多元酸与多元醇的反应而获得。所述 多元酸的例子包括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马来酸酐、富马酸、偏苯 三酸酐、亚甲基三环己烯三甲酸酐、苯均四酸酐、衣康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六氢邻苯 二甲酸酐、腐植酸酐(hymic anhydride)、琥珀酸酐、hettoic酸酐等。可采用一种多元酸, 或者可采用两种或更多种。多元醇的例子包括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 醇、丁二醇、己二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山梨糖醇等,以 及内酯如己内酯,这些醇的加合物。可采用一种多元醇,或者可采用两种或更多种。
此外,还可采用一元酸、脂肪酸、油组分等,对所述聚酯多元醇树脂进行改性。此 外,可借助一分子中具有三个或更多个羟基的多元醇,很容易地将羟基引入到所述聚酯多 元醇树脂中。可采用一种(C)组分多元醇树脂,或者可采用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在本应用的发明中,所含的㈧组分、⑶组分和(C)组分的比例为使得相对于
(A)组分、⑶组分和(C)组分的总质量,存在50 90质量%的㈧组分,45 5质量% 的⑶组分,45 5质量%的(C)组分。优选地,存在60 80质量%的㈧组分,30 10 质量%的⑶组分,30 10质量%的(C)组分。此处,所含的㈧组分、⑶组分和(C)组分的上述比例分别是指所含的㈧组分、
(B)组分和(C)组分的树脂固体分的比例。此外,所述树脂固体分是指,采用JISK5601-1-2 所述的方法测定的,在加热后的残余物。在(A)组分小于50质量%的那些情况下,底漆膜在塑料基材上的粘附性下降;在 (A)组分超过90质量%的那些情况下,底漆膜与面漆膜的粘附性下降。在(B)组分小于5 质量%的那些情况下,底漆膜与面漆膜的粘附性下降;在(B)组分超过50质量%的那些情 况下,底漆膜在塑料基材上的粘附性下降。在(C)组分小于5质量%的那些情况下,底漆膜 与面漆膜的粘附性下降;在(C)组分超过45质量%的那些情况下,底漆膜在塑料基材上的 粘附性下降。用于本发明中的(D)组分二元醇起到了提高氯化聚烯烃树脂对塑料材料的润湿 能力的作用,并且当重新涂覆时,其起到了提高对构成基底的面漆膜,特别是聚氨酯树脂基 面漆膜的润湿能力的作用,并提高了粘附性。在构成与底漆接触的下层的聚氨酯树脂基面 漆膜中,在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保持在与底漆的界面附近的情况下,具有比(C)组分 多元醇分子量低的所述二元醇,基于其高迁移性,很容易地从所述底漆膜中迁移至所述界 面附近,并且存在很大的与所述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可能性,据认为这具 有很明显的作用,在重新涂覆时,其能提高底漆膜与面漆膜的层间粘附性。(D)组分二元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20 1,000,优选为120 800。在⑶组分的 重均分子量小于120的那些情况下,由于在主要的芳基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底漆的储存 稳定性降低,这不是所期望的。在所述重均分子量超过1,000的那些情况下,观察不到其在 构成下层的面漆膜上,特别是在聚氨酯树脂基面漆膜上的粘附性具有改善作用。(D)组分低分子量二元醇的实例包括二丙二醇,三乙二醇,氢化的双酚A等。此 外,作为二元酸与过量的二元醇的反应产物的二元醇,以及内酯如己内酯,这些二元醇的加 合物等,也可用作(D)组分低分子量二元醇。所述二元醇的实例包括乙二醇、二乙二醇、三 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戊二醇、己二醇、庚二醇、辛二醇、丁基乙基丙 二醇、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和苯基二甲醇。所述二元酸的例子包括丙二酸、琥珀酸、戊二 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六氢对苯二甲酸、马 来酸、富马酸等,以及这些二元酸的酸酐。此外,它们也可用单缩水甘油基化合物如含有单 缩水甘油基的丁基缩水甘油基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基醚、仲丁基苯基缩水甘油基醚、新 癸酸缩水甘油基酯等进行改性。在本发明中,所含的⑶组分的比例为0.5 12质量%,优选为1 10质量%, 最期望地为1.5 8质量%,相对于(A)组分、(B)组分和(C)组分的树脂固体分的总质量。如果所含的(D)组分的比例小于0.5质量%,那么所述底漆膜在构成基底的面漆膜上,特别 是在聚氨酯树脂基面漆膜上的粘附性不足;在其超过12质量%的那些情况下,因为其与构 成(A)组分的主要的氯化聚烯烃树脂的相容性下降,所述底漆的储存稳定性下降,这不是 所期望的。此外,所含的⑶组分的比例是指所含的⑶组分的有效组分的比例,此处,在用 溶剂等进行稀释的情况下,所述有效组分是指不包括溶剂等的组分。用于本发明中的(E)组分硬化催化剂应当为能够促进(D)组分二元醇与构成基底 的面漆膜中所含的反应性组分之间的反应的催化剂,并且用于聚氨酯树脂中的催化剂是特 别期望的。在构成基底的面漆膜是聚氨酯树脂基漆膜的情况下,能够促进重新涂覆漆的底 漆层中的羟基与构成所述基底的聚氨酯树脂基面漆膜中的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基之间的反 应,在未经砂纸打磨就进行重新涂覆时的粘附性也得以改善。实际上,(E)组分硬化催化剂是,例如锡化合物或锌化合物。锡化合物的例子包 括卤化锡,如氯化锡、溴化锡等,以及有机锡化合物,如二乙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等;锌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卤化锌,如氯化锌、溴化锌等,有机酸的锌盐如辛酸锌、月桂酸锌 等。对于硬化反应催化剂而言,可采用一种锡化合物或锌化合物,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的组 合,也可同时采用其他硬化反应催化剂。在本发明中,所含的(E)组分的比例为0.01 1.5质量%,优选为0.02 1.0质 量%,最期望地为0. 05 0. 8质量%,相对于(A)组分、(B)组分和(C)组分的树脂固体分 的总质量。如果(E)组分的比例小于0.01质量%,那么不能令人满意地实现对硬化反应的 促进效果;在其超过1.5质量%的那些情况下,重新涂覆粘附性下降,据认为这是由于漆膜 发生过度硬化所导致的,这不是所期望的。此外,所含的(E)组分的比例是指所含的(E)组分的有效组分的比例,在用溶剂等 对其进行稀释的情况下,所述有效组分是指不包括溶剂等的组分。根据需要,在本发明的底漆中可采用着色颜料、真颜料、有机溶剂以及各种添加 剂。着色颜料的例子包括有机颜料如偶氮色淀基颜料、酞菁颜料、靛蓝基颜料、茈酮基颜料、 茈基颜料、喹酞酮基颜料、二噁嗪基颜料、喹吖啶酮基颜料等;无机颜料如铬黄、氧化铁黄、 氧化铁红、二氧化钛等。真颜料包括高岭土、滑石等。此外,对有机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各种组分能溶解在其中即可,但是不与异 氰酸酯化合物发生反应的那些是优选的。其例子包括脂族烃,如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等; 芳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如氯仿、四氯化碳等;醇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 正丁醇等;醚如二丁基醚、四氢呋喃、1,4_ 二氧六环等;酮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 等;以及酯如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醋酸正丁酯等。可采用这些溶剂中的一种,或者可采用 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对各种组分的复合方法,或者发光颜料、着色颜料、有机溶剂和各种 添加剂及树脂的添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采用各种方法,混合顺序和添加顺序也可加 以改变。在根据需要,通过加热并加入有机溶剂,将所述底漆调节至所期望的粘度之后,采 用通常所用的涂覆机例如空气喷涂机、无空气喷涂机、静电空气喷涂机、流涂或蘸涂型机 器,或者采用刷子,进行涂覆,该方法可被用作采用本发明的底漆的适当的涂覆方法,但是 空气喷涂是优选的。底漆膜的干膜厚度优选为2 15 μ m,最期望地为4 10 μ m。
在本发明的底漆涂覆之后,优选在不对所述底漆进行烘烤的情况下,以湿碰湿的 方式涂覆面漆。所述面漆可为一道涂覆型、二道涂覆型、或者三道涂覆型油漆,但对于构成 最上面的漆膜层而言,双液型聚氨酯树脂漆是优选的。对所述聚氨酯树脂基面漆没有特别 的限制,但是其应当使得能通过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形成所述漆膜。一道涂覆型面漆可为固体漆,或者具有金属色调的油漆。所述面漆的干膜厚度优 选为15 40 μ m,最期望地为20 35 μ m。二道涂覆型油漆通常是着色的头道底漆或珠光 头道底漆如金属头道底漆与透明漆的组合,所述头道底漆的干膜厚度优选为10 20μπι, 所述透明漆的干膜厚度优选为20 40 μ m,最期望地为25 35 μ m。三道涂覆型油漆通常 是着色的头道底漆,珠光头道底漆和透明漆的组合,所述着色的头道底漆的干膜厚度优选 为5 15 μ m,所述珠光头道底漆的干膜厚度优选为5 15 μ m,所述透明漆的干膜厚度优 选为20 40 μ m,最期望地为25 35 μ m。在这些油漆是叠层涂覆的情况下,它们全部优 选以未硬化的状态,以湿碰湿的方式涂覆。聚氨酯树脂基面漆的烘烤和干燥条件优选为在20 150°C下,5分钟 3天;在 80 140°C下进行10 30分钟的条件,是最期望的。用本发明的底漆涂覆的模塑品可为,例如含有聚烯烃基材,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 模塑品,以及含有聚烯烃等的塑料基材。此外,所述底漆也可用在含塑料基材,如ABS树脂、 PC树脂、尼龙等的模塑品上。在本发明中,重新涂覆(重新涂漆)包括,例如如下方法,其中,将本发明的底漆和 面漆,顺序涂覆到已经涂覆有面漆并硬化以形成面漆膜的模塑品上,烘烤并硬化;以及如下 方法,其中重新涂覆是在沉积有灰尘、或者漆膜存在破坏的情况下,在顺序涂覆本发明的底 漆和面漆并烘烤硬化之后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在除去灰尘之后,在不对整个面漆膜进行 打磨的情况下,再次涂覆所述底漆,并且所述底漆和面漆应当以与第一种情况实质上相同 的方式,顺序涂覆并烘烤。此外,即使是在构成基底的面漆膜的一部分已经剥落的情况下, 也能进行重新涂覆(重新涂漆),并且通过顺序涂覆所述底漆和面漆并进行烘烤,能获得具 有优异的粘附性的漆膜。采用本发明的涂覆方法能够获得的涂覆品的例子包括结构材料、金属产品、塑料 产品、橡胶产品等。实际上,这些包括汽车和汽车零件(例如,由各种材料制成的车身、保险 杠、扰流器、反光镜、车轮、内部饰件等)、金属板如钢板、自行车、自行车零件、用于道路上的 材料(例如,护栏、交通标志、消音墙等)、用于隧道中的材料(例如,护墙板等)、船舶、铁路 车辆、飞机、乐器、家用电器产品、建筑材料、容器、办公用品、运动用品、玩具等。示例性实施例下文将借助制备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更实际地对本发明进行描 述。此外,本发明不受这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限制。尽管没有专门指出,下文中的术语“份” 和“% ”分别表示“质量份”和“质量% ”。此外,在表1 6中,表示复合的各组分的量的数 值的单位是质量份。此外,在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中,各特征的评价是采用下文所述的方法进行的。<油漆和漆膜的评价方法>(底漆储存稳定性)将底漆在40°C下储存10天,基于如下标准评价其状态。
〇没有观察到异常Δ 观察到稍有分离X 观察到明显分离(底漆涂覆操作性)用异丙醇擦拭黑色的商品聚丙烯板(长70mmX宽150mmX厚3mm)的表面,除去 沉积在用于涂覆的试样上的灰尘和污染物。然后用二甲苯将表4或5中所示的底漆的粘度 调节至4号福特杯(20°C ) 11秒,采用空气喷涂器进行涂覆,根据下文所示的标准评价涂覆 操作性。〇没有异常,能涂覆X 由于油漆凝结,无法进行涂覆,或者在涂覆过程中出现蛛网态,无法进行正常 涂覆(第一面漆的粘附性)将用稀释溶剂(醋酸丁酯/ 二甲苯=70/30(质量比)的溶剂混合物)调节至4号 福特杯(25°C ) 12秒的粘度的面漆,以湿碰湿的方式,空气喷涂到底漆膜上,在室温下静置5 分钟,然后在90°C下保持20分钟并干燥,所述底漆膜是按照实质上为上文所述的方法,以 形成6 8μπι的干膜厚度的方式,涂覆到黑色的商品聚烯烃板上的。在所有情况下,包括 二道涂覆型和三道涂覆型,涂覆都是以湿碰湿的方式如此进行的,使得在一道涂覆型漆的 情况下,面漆的干膜厚度为25 μ m,在二道涂覆型的头道底漆的情况下,干膜厚度为15 μ m, 在三道涂覆型的着色头道底漆的情况下,干膜厚度为10 μ m,在三道涂覆型的珠光头道底漆 的情况下,干膜厚度为8 μ m,在透明漆的情况下,干膜厚度为30 μ m。为了进行测试,将获得 的涂覆板在室温下静置60分钟,然后用切刀在漆膜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以2mm的间距切 割11次,获得100个方块,用玻璃纸胶带进行剥离,基于下述标准评价剥离状态。〇漆膜没有发生剥离(表示为100/100的剩余方块)Δ 部分漆膜剥离(表示为90/100 99/100的剩余方块)X 漆膜剥离(表示为0/100 89/100的剩余方块)在观察到漆膜剥离的那些情况下,证实了剥离的位置是位于基底和底漆膜之间或 者位于底漆膜和面漆膜之间。(重新涂覆面漆与第一面漆的粘附性)将用稀释溶剂(醋酸丁酯/ 二甲苯=70/30(质量比)的溶剂混合物)调节至4号 福特杯(25°C ) 12秒的粘度的面漆,以湿碰湿的方式,空气喷涂到底漆膜上,在室温下静置5 分钟,然后在100°C下保持40分钟并干燥,所述底漆膜是按照实质上为上文所述的方法,以 形成6 8μπι的干膜厚度的方式,涂覆到黑色的商品聚烯烃板上的。在所有情况下,包括 二道涂覆型和三道涂覆型,涂覆都是以湿碰湿的方式如此进行的,使得在一道涂覆型漆的 情况下,面漆的干膜厚度为25 μ m,在二道涂覆型的头道底漆的情况下,干膜厚度为15 μ m, 在三道涂覆型的着色头道底漆的情况下,干膜厚度为10 μ m,在三道涂覆型的珠光头道底漆 的情况下,干膜厚度为8 μ m,在透明漆的情况下,干膜厚度为30 μ m。将涂覆板在室温下静 置24小时,然后,以与第一种情况实质上相同的方式,采用空气喷涂,将底漆和面漆湿碰湿 地涂覆,在室温下静置5分钟,并在80°C下干燥20分钟。为了进行测试,将获得的涂覆板在室温下静置60分钟,然后用切刀在漆膜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以2mm的间距切割11次,获得100个方块,用玻璃纸胶带进行剥离,基于下 述标准评价剥离状态。〇漆膜没有发生剥离(表示为100/100的剩余方块)Δ 部分漆膜剥离(表示为90/100 99/100的剩余方块)X 漆膜剥离(表示为0/100 89/100的剩余方块)树脂制备例1 ( 二元醇树脂溶液的制备)将1,6_己二醇(561份)和347. 1份己二酸加入装备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容积 为2L的玻璃烧瓶中,在缓慢升温至140°C后,在3小时内,将温度升至190°C。将混合物在 190°C下保持2小时,进行酯化反应,然后在2小时内将温度升至210°C,进行酯化反应,直 至树脂酸值降至低于1。将如此获得的树脂冷却,加入91.9份二甲苯,获得重均分子量为 330、树脂固体分(有效组分)为90质量%的二元醇溶液D-1。树脂制备例2 4( 二元醇树脂溶液的制备)按照与制备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采用表1所示的原料,进行树脂合成,获得表1 中所示的二元醇树脂溶液D-2 D-4。表1中的原料Cardura E-IO是叔羧酸单缩水甘油酯 (由 Japan Epoxy Resin Co.生产)。表1 树脂制备例5 (聚酯多元醇树脂溶液的制备)将丁基乙基丙二醇(187.3份),18.8份三羟甲基丙烷,94份1,6_己二醇,31.3份 邻苯二甲酸酐和295. 2份己二酸加入装备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容积为2L的玻璃烧瓶中, 在缓慢升温至140°C后,在3小时内,将温度升至190°C。将混合物在190°C下保持2小时, 然后,酯化反应开始之后,在2小时内将温度升至210°C,进行酯化反应,直至树脂酸值降至 低于10。将如此获得的树脂冷却,加入373. 4份二甲苯,获得重均分子量为14,000、羟值为 45、酸值为8、固体分为60质量%的聚酯多元醇树脂溶液C-1。树脂制备例6 (聚酯多元醇树脂溶液的制备)按照与制备例5相同的方式,采用表2中所示的原料,进行树脂合成,获得如表2 所示的聚酯多元醇树脂溶液C-2。
表2 将二甲苯(300份)加入装备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单体滴加设备的、容 积为2L的玻璃烧瓶中,缓慢升温,达到回流。在保持回流状态的同时,在3小时内,从滴加设 备滴加180份苯乙烯、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97份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191. 4份Praxel FM_2(商品名,由Daiseru Kagaku Kogyo Co.生产;加入了 2mol ε -己内酯的甲基丙烯酸 羟乙酯)、1.8份丙烯酸和17份聚合引发剂Perbutyl ζ (商品名,由Nippon Yushi Co.生 产;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的混合溶液。在滴加结束以后,再保持回流状态3小时,然后将 1份聚合引发剂Perbutyl ζ和10份二甲苯混合,并从滴加设备中滴加。然后,在回流温度 下再保持2小时之后,继续反应,加入71. 8份二甲苯,将混合物冷却至室温,获得树脂固体 分为61质量%的丙烯酸多元醇树脂溶液C-3。■旨吿嚇丨8 12(麵_7fJ_旨驢)按照与制备例7相同的方式,采用表3中所示的原料进行树脂合成,获得表3中所 示的丙烯酸多元醇树脂溶液C-4 C-8。
底漆制备例1将氯化聚丙烯树脂
产,马来酸酐改性的氯化聚丙烯树脂,氯含量为22质量%,重均分子量为50,000 60,000, 树脂固体分为 20 % ) (487. 5 份)、99 份 Typake CR_90( 二氧化钛,由 Ishihara Sangyo Co.生产),0. 1份颜料黑FW200粒料(炭黑,由Degussa Co.生产)和0. 9份TSY-I (黄色 颜料,由Toda Pigment Co.生产),加入分散容器中进行分散,直至粒子尺寸小于15 μ m。在 达到目标粒子尺寸后停止分散,加入40份封闭的异氰酸酯(商品名Desmodur BL3175,由 Sumitomo Bayer Co.生产,用MEK肟封闭的HDI异氰酸酯,NCO含量为11. 2%,加热后的残 余量为75% ) ,36. 9份树脂制备例7所制备的丙烯酸多元醇C-3、5份树脂制备例1所制备 的二元醇D-1、0. 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329. 7份二甲苯,充分搅拌,获得表4所示的底漆 制备例1的底漆P-I。底漆制备例2 21按照与底漆制备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表4和5所示的底漆P-2 P-21。
2)针状导电二氧化钛导电二氧化钛,由Ishihara Sangyo Co.生产3)颜料黑FW200粒料炭黑,由Degussa Co.生产4)PRINTEX L 导电炭黑,由 Degussa Co.生产5) TSY-I 黄色颜料,由 Toda Pigment Co.生产6) Hardren CY9122:由Toyo Kasei Kogyo Co.生产,马来酸酐改性的氯化聚丙烯 树脂,氯含量为22质量%,重均分子量为50,000 60,000,加热后的残余量为20%。7) Superclon 892L 由 Nippon Seishi Chemical Co.生产,马来酸酐改性的氯 化聚丙烯树脂,氯含量为22质量%,重均分子量为60,000 70,000,加热后的残余量为 20%。8)Desmodur BL3175 由 Sumitomo Bayer Urethane Co.生产,用MEK肟封闭的HDI 异氰脲酸酯,NCO含量为11. 2质量%,加热后的残余量为75质量%。9) Desmodur BL3272MPA 由 Sumitomo Bayer Urethane Co.生产,用 ε-己内酰胺 封闭的HDI异氰脲酸酯,NCO含量为10. 2质量%,加热后的残余量为72质量%。10)Desmodur BL4265SN 由 Sumitomo Bayer Urethane Co.生产,用 MEK肟封闭的 IPDI异氰脲酸酯,NCO含量为8. 9质量%,加热后的残余量为65质量%。碰吿翻1 ( ffl〒一i首翻B _侧_魏酉旨·旨·)将丙烯酸树脂LB_9020(由BASF Coatings Japan Co.生产,加热后的残余量为55 质量%,羟值为 56mgK0H/g) (45. 5 份)、24 份 TypakeCR-90 ( 二氧化钛,由 Ishihara Sangyo Co.生产)、0· 1份颜料黑FW200粒料(炭黑,由Degussa Co生产)和0. 6份TSY-I (黄色 颜料,由Toda Pigment Co.生产),加入分散容器中进行分散,直至粒子尺寸小于10 μ m。 在达到目标粒子尺寸后,停止分散,将所述物质取出,放入0. 2份表面调节剂Modaflow (由 Monsanto Co.生产,丙烯酸共聚物,加热后的残余量为100质量%)、10份二甲苯和13. 2份 醋酸丁酯中,在Disper中充分搅拌至均勻,以制备用于一道涂覆目的的双液型面漆T-I的 主要组分。采用Sumidure N75 (由Sumitomo Bayer Co.生产,多异氰酸酯树脂,加热后的 残余量为75质量%,NCO含量为16. 5质量%),作为硬化剂,在马上就要开始涂覆之前,将 其以93. 6份所述主要组分比6. 4份硬化剂的比例加以混合,并搅拌,直至获得均勻的混合 物,然后使用。g^ffell^M 2 (用于二道餘g目的的头道底漆)将丙烯酸树脂LB_9020(由BASF Coatings Japan Co.生产,加热后的残余量 为55质量%,羟值为56mgK0H/g) (45. 5份)、6份流变调节剂LC-0988 (由BASF Coatings Japan Co.生产,无机体系,加热后的残余量为10质量%)、2. 5份铝薄片颜料Alpaste TCR3040(商品名,由ToyoAluminum Co.生产,加热后的残余量为80质量%,平均粒径(D5tl) 为 17 μ m,平均厚度为 0.8 μ m)、3 份 Alpaste 6340NS (商品名,由 ToyoAluminum Co.生 产,加热后的残余量为71质量%,平均粒径(D5tl)为13μπι,平均厚度为0. 29μπι)、3.3份 Desmodur BL3175 (商品名,由 Sumitomo Bayer Urethane Co.生产,用 MEK 肟封闭的 HDI 异氰脲酸酯,NCO含量为11. 2质量%,加热后的残余量为75质量% )、0. 2份表面调节剂 Modaf low (由Monsanto Co.生产,丙烯酸共聚物,加热后的残余量为100 %)、10份二甲苯 和29. 5份醋酸丁酯混合在一起,在Disper中搅拌10分钟,以提供均勻混合物,并制备用于 二道涂覆目的的单液型金属头道底漆T-2。
碰吿翻3禾口 4( ffl〒二i首翻B __首底靡)按照与面漆制备例2相同的方式,制备了表6所示的用于二道涂覆目的的单液型 金属头道底漆T-3和T-4。碰吿翻5 ( ■二i首翻B _顿底靡)用于二道涂覆目的的双液型金属面漆T-5的主要组分是通过如下方式制备的按 照与面漆制备例2相同的方式,将表4所示的除了 SumidureN75之外的原料混合。Sumidure N75作为硬化剂,在马上就要进行涂覆之前,以96. 5份所述主要成分比3. 5份硬化剂的比例 加以混合,搅拌至均勻状态,并使用。碰吿翻6 (首翻B首底靡)用于三道涂覆目的的双液型着色头道底漆Τ-6的主要组分是按照如下方式制备 的按照与面漆制备例1相同的方式,将表6所示的颜料分散,加入除Sumidure Ν75以外的 剩余原料,并搅拌均勻。Sumidure Ν75作为硬化剂,在马上就要进行涂覆之前,以96. 5份所 述主要组分比3. 5份硬化剂的比例加以混合,搅拌至均勻状态并使用。碰吿翻7 (首翻B首底靡)按照与面漆制备例6相同的方式,将表6所示的颜料分散,加入剩余的原料,搅拌 均勻,以制备用于三道涂覆目的的单液型着色头道底漆Τ-7。
相同的方式制备的,除了用珠光颜料代替铝颜料之外。Sumidure N-75作为硬化剂,在马上 就要进行涂覆之前,以96. 5份所述主要组分比3. 5份硬化剂的比例加以混合,搅拌至均勻 状态并使用。碰吿翻9 (首翻B白_朱1射首底靡)用于三道涂覆目的的单液型珠光头道底漆T-9是按照与面漆制备例2相同的方式 制备的,除了用珠光颜料代替所述铝颜料之外。面漆制备例10(诱明漆)将表面调节剂Modaflow (0. 2份)和4. 8份醋酸丁酯,与80份丙烯酸树脂 LB-9040 (由BASF Coatings Japan Co.生产,加热后的残余量为55质量%,羟值为 78mgK0H/g)混合,在Disper中搅拌10分钟,以制备均勻的双液型透明漆T-IO的主要组分。 Sumidure N-75作为硬化剂,在马上就要进行涂覆之前,以85份所述主要组分比15份硬化 剂的比例加以混合,搅拌至均勻状态并使用。 ^表中所示的简称和商品名具有下文所示的含义。ll)Iriod in 103WNT (由 Merck Co.生产,云母颜料)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Ο -Ι
ΟΤΙ.
6-J,
8-1
L-I
9-1
ο —i
Z—1
OTi
Olli
OTE-H
oTi
OTJ,
OTE-.
0TE-1
Ο -Ε-.
CS
Tl
eN
IO
Ti
m
Τ-Ι-Ι
O m
CO
O
co
CO
O CO
m
O
en
CO
ο ir OO
O
co
O CO en
ο
C*· CO
ο
O 卜
O
cn
S
W
S
CO
S1.
O
VJ CO
0001 寸
CO
CS
€N
CS
V ,
O
yn
O
Oss
000二
000 二
οοοπ
οοο 二
ill
oosT-f
000=
ΟΟΟ
i 二
000 二
C)
V
νη
n-d
3
CS O
―·
O
en ο
O
O
O
O
O
O
VO O
O
(¥a+y)/H
ν4
1
OO O
T-H
CO
CO
(ya+v)/ea
in
T-H
IO ι-(
IO I-H
rH
OO
€S
rH
V
W
s+y)/3
CO
OO CO
r-t
CO
o+a+v)./M
f-Hw 二
Ur
ow
T “
Ur
oo-d
IF i—d
S 9_d
I
12 Mld
t ν
(¥g+y)/vβ.
<
<
<
<
<
ο
ο
ο
O
O
O
O
o Ni ooo +
ggX Ο ΟΟ
Sr糸驶蛱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诿《丨昧
22
12) Alpaste TCR3040 由Toyo Aluminum Co.生产的铝颜料,加热后的残余量为80 质量%,平均粒径(D50)为17μπι13)Alpaste 6340NS(由Toyo Aluminum Co.生产的铝颜料,加热后的残余量为71 质量%,平均粒径(D50)为13μπι14) Sumidure Ν-75 由 Sumitomo Bayer Urethane Co.生产,多异氰酸酯树脂,加 热后的残余量为75 %,NCO含量为16. 5质量%15) Yuban 122:由Mitsui Kagaku Co.生产,丁基化的蜜胺树脂,加热后的残余量 为60质量%16)Modaflow 由Monsanto Co.生产,丙烯酸共聚物,加热后的残余量为100质
量%(实施例1)采用P-I作为底漆,T-I作为面漆,基于上文所述的油漆和漆膜的评价方法,进行 底漆储存稳定性、底漆涂覆操作性、涂覆后第一面漆与所述面漆的粘附性、重新涂覆面漆在 所述第一面漆上的粘附性方面的测试,评价结果见表7。(实施例2 12)按照基本上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除了用表7中所示的组合物代替所 述面漆之外,评价结果见表7。(对比实施例1 9)按照实质上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除了用表8中所示的组合物代替所 述面漆之外,评价结果见表8。鸠礆趄姆杉培
例8 12所示,重新涂覆漆膜的粘附性稍有降低,但是降低
24 〈结论〉尽管如表7中的$的水平不会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本发明的底漆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涂覆操作 性,并且采用所述底漆能获得不出现所述第一面漆膜与重新涂覆漆膜之间的粘结问题的漆膜。但是,在(A)、⑶和(C)组分超出了所请求保护的油漆的范围的那些情况下,如对 比实施例1 4所示,底漆与基材的粘附性下降(如对比实施例1,2和4所示),或者面漆 与底漆的粘附性稍有下降,重新涂覆时的粘附性不足(如对比实施例3所示)。此外,在掺 混的多元醇的性能数值超出了所请求保护的油漆的范围的那些情况下,如对比实施例5所 示,底漆与基材的粘附性下降,或者如对比实施例6和7所示,底漆的涂覆操作性和储存稳 定性出现问题。此外,当⑶组分和(E)组分超出了本发明的范围时,如对比实施例8和9 所示,重新涂覆粘附性不足。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底漆具有优异的底漆储存稳定性、涂覆操作性,能 获得具有优异的第一面漆粘附性和重新涂覆粘附性的涂覆品。
权利要求
底漆,其特征在于,其含有(A)氯含量为5~50质量%、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的氯化聚烯烃树脂,(B)封闭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C)羟值为30~120mgKOH/g、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的多元醇树脂,(D)重均分子量为120~1,000的二元醇,以及(E)硬化催化剂;相对于所含的(A)、(B)和(C)组分的树脂固体分的总质量的比例为,50~90质量%的(A)组分,45~5质量%的(B)组分,45~5质量%的(C)组分,0.5~12质量%的(D)组分,和0.01~1.5质量%的(E)组分。
2.涂覆塑料模塑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漆和面漆顺序涂覆到 塑料模塑品上,烘烤并硬化,形成面漆膜。
3.涂覆塑料模塑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漆和面漆顺序涂覆到 塑料模塑品上,烘烤并硬化,然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漆和面漆顺序涂覆到面漆膜上,烘 烤并硬化。
4.涂覆模塑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漆和面漆顺序涂覆到其上 已经涂覆有面漆、并硬化、并形成面漆膜的模塑品的面漆膜上,然后烘烤并硬化。
5.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模塑品的方法,其中,所述面漆是一道涂覆型 双液型聚氨酯树脂漆。
6.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模塑品的方法,其中,面漆膜具有两层,即头 道底漆膜和透明漆膜,并且至少所述透明漆是一种双液型聚氨酯树脂漆。
7.如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模塑品的方法,其中,面漆膜具有三层,即着 色的头道底漆膜,珠光头道底漆膜和透明漆膜,并且至少所述透明漆是一种双液型聚氨酯 树脂漆。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底漆,其在塑料基材上具有优异的粘附性,并且在重新涂覆(重新涂漆)时,采用所述底漆,与构成基底的漆膜的层间粘附性优异,还提供一种采用该底漆的涂覆方法。[解决方式]一种底漆,其特征在于,其含有(A)氯含量为5~50质量%、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的氯化聚烯烃树脂,(B)封闭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C)羟值为30~120mgKOH/g、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的多元醇树脂,(D)重均分子量为120~1,000的二元醇,以及(E)硬化催化剂;相对于所含的(A)、(B)和(C)组分的树脂固体分的总质量的比例为,50~90质量%的(A)组分,45~5质量%的(B)组分,45~5质量%的(C)组分,0.5~12质量%的(D)组分,和0.01~1.5质量%的(E)组分。
文档编号C09D123/28GK101910328SQ200880123732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3日
发明者北村锐也, 越前和明 申请人:巴斯福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