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粘着片及显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574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粘着片及显示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贴合显示体构成部件的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及粘着片、以及使用该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而得到的显示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电子设备具备使用了显示体模组的显示器,该显示器大多成为触摸面板,所述显示体模组具有液晶元件、发光二极管(LED元件)、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元件等。

在如上述的显示器中,通常在显示体模组的表面侧设置有保护面板。随着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轻量化,上述保护面板从以往的玻璃板变更为丙烯酸板和聚碳酸酯板等塑料板。

在此,在保护面板与显示体模组之间设有空隙,以免在保护面板因外力而变形时,变形的保护面板与显示体模组碰撞。

然而,若存在如上所述的空隙也即空气层,则由保护面板与空气层的折射率差、以及空气层与显示体模组的折射率差所引起的光的反射损失增大,存在显示器的画质下降的问题。

因此,提出了通过利用粘着剂层填埋保护面板与显示体模组之间的空隙来提高显示器的画质。但是,在保护面板的显示体模组侧,边框状印刷层有时作为段差而存在。若粘着剂层不追随该段差,则在段差附近,粘着剂层浮起,由此产生光的反射损失。因此,对上述粘着剂层要求段差追随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专利文献1中,作为填埋保护面板与显示体模组之间的空隙的粘着剂层,公开有在25℃、1Hz下的剪切储能模量(G’)为1.0×105Pa以下且凝胶分率为40%以上的粘着剂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970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欲由降低粘着剂层在常温时的储能模量来提高段差追随性。然而,若如上述那样降低常温时的储能模量,则高温时的储能模量过于降低,在耐久条件下产生问题。例如,施以高温高湿条件时,在段差附近产生气泡,或从作为保护面板的塑料板发生释气(outgas)而产生气泡、浮起、剥离等起泡现象。另一方面,若为了提高抗起泡性而使粘着剂层变硬,则段差追随性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两方面都优异的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粘着片及显示体。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包含含羟基单体作为构成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聚轮烷化合物(B),具有含有羟基作为反应性基的环状低聚糖作为环状分子;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及反应促进剂(D),促进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发明1)。

若使上述发明(发明1)的粘着性组合物交联,则(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源自含羟基单体的羟基及聚轮烷化合物(B)的环状低聚糖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异氰酸酯基良好地反应,可推定形成多个(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通过聚轮烷化合物(B)相互机械地结合而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等高维结构。并且,由于反应促进剂(D)的氨基甲酸酯化反应促进作用,确实地且以高密度形成上述高维结构。由该高维结构得到的粘着剂发挥高应力松弛性,段差追随性优异,并且内聚力变高,抗起泡性也优异。

上述发明(发明1)中,优选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所述粘着性组合物中的所述聚轮烷化合物(B)的含有量为0.5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发明2)。

上述发明(发明1、2)中,优选相对于所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所述粘着性组合物中的所述反应促进剂(D)的含有量为0.01质量份以上且1.5质量份以下(发明3)。

上述发明(发明1~3)中,优选所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3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所述含羟基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发明4)。

第二,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剂,其交联所述粘着性组合物(发明1~4)而成(发明5)。

上述发明(发明5)中,优选凝胶分率为30%以上且90%以下(发明6)。

第三,本发明提供一种粘着片,其具有粘着剂层,该粘着剂层用于贴合至少在贴合侧的面上具有段差的一个显示体构成部件和另一个显示体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由所述粘着剂(发明5、6)构成(发明7)。

上述发明(发明7)中,优选所述粘着剂层的段差追随率为20%以上(发明8)。

上述发明(发明7、8)中,优选所述粘着片具备两片剥离片,所述粘着剂层以与所述两片剥离片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所述剥离片所夹持(发明9)。

第四,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体,其具备:至少在贴合侧的面上具有段差的一个显示体构成部件;另一个显示体构成部件;及将所述一个显示体构成部件与所述另一个显示体构成部件相互贴合的粘着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着剂层为所述粘着片(发明7~9)的粘着剂层(发明10)。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粘着片及显示体在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这两方面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粘着片;11:粘着剂层;12a、12b:剥离片;2:显示体;21: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2:第二显示体构成部件;3:印刷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粘着性组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性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粘着性组合物P”)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包含含羟基单体作为构成聚合物的单体单元,;聚轮烷化合物(B),具有含有羟基作为反应性基的环状低聚糖作为环状分子;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及反应促进剂(D),促进氨基甲酸酯化反应。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这两者。其他类似用语也相同。并且,“聚合物”中也包含“共聚物”的概念。

若使本实施方式的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则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异氰酸酯基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源自含羟基单体的羟基反应,并且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异氰酸酯基与聚轮烷化合物(B)所具有的环状分子的羟基反应。由此推断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通过羟基经由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与聚轮烷化合物(B)的一个环状分子结合,同样地,其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该聚轮烷化合物(B)的其他环状分子结合。在此,聚轮烷化合物(B)具有环状分子与贯穿该环状分子的直链状分子的机械结合,环状分子能够在直链状分子上自由移动。其结果,推断多个(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形成通过聚轮烷化合物(B)相互机械性地结合的三维网状结构等高维结构。由该高维结构,所得到的粘着剂发挥高应力松弛性且段差追随性优异。例如,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性组合物P得到的粘着片在贴附在具有段差的显示体构成部件上时,粘着剂层易追随段差,抑制在段差附近产生间隙、浮起等。并且,即使以该状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例如在85℃、85%RH条件下放置72小时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在段差附近产生气泡、浮起、剥离等。

并且,若使本实施方式的粘着性组合物P交联,则通过反应促进剂(D)的氨基甲酸酯化反应促进作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源自含羟基单体的羟基及聚轮烷化合物(B)的环状低聚糖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异氰酸酯基良好地反应,确实地且以高密度形成上述高维结构。由此,所得到的粘着剂维持优异的应力松弛性且内聚力变高、抗起泡性优异。例如,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性组合物P得到的显示器在放置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例如,85℃、85%RH)而从由塑料板等构成的显示体构成部件发生释气时,也可抑制在粘着剂层与显示体构成部件之间的界面产生气泡、浮起、剥离等起泡现象。

另外,所得到的粘着剂无需全部为上述推断结构,也可包含两个(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不经由聚轮烷化合物(B)而是通过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直接结合的结构等。

(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本实施方式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包含含羟基单体。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其中,从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反应性及与其他单体的共聚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上述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包含3质量%以上的含羟基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特别优选含有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若含羟基单体的含量为3质量%以上,则所得到的粘着剂的内聚力提高,因此抗起泡性及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段差追随性更优异。并且,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含有30质量%以下的含羟基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特别优选含有2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20质量%以下。若含羟基单体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下,则易得到适当的粘着性,并且抑制粘着剂变得过硬,段差追随性更优异。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含有烷基的碳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因此能够呈现较好的粘着性。从该观点来看,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含有50质量%以上的烷基的碳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特别优选含有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70质量%以上。若含有50质量%以上的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则(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能够发挥适当的粘着性。并且,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含有97质量%以下的烷基的碳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特别优选含有9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85质量%以下。因此将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设为97质量%以下,能够向(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导入适当量的其他单体成分。

作为烷基的碳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等,其中,从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角度考虑,优选含有烷基的碳数为1~8的(甲基)丙烯酸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并且,作为烷基的碳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组合使用作为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超过0℃的单体(硬单体)和作为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0℃以下的单体(软单体)。这是因为,通过软单体确保粘着性及柔软性,并且通过硬单体提高内聚力,从而能够使抗起泡性及段差追随性更优异。此时,优选硬单体与软单体的质量比为5:95~40:60,特别优选20:80~30:70。

作为上述硬单体,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甲酯(Tg10℃)、甲基丙烯酸甲酯(Tg105℃)、丙烯酸异冰片酯(Tg94℃)、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Tg180℃)、丙烯酸金刚烷基酯(Tg115℃)、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Tg141℃)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在上述硬单体中,从防止对粘着性和透明性等其他特性造成不良影响且进一步发挥硬单体的性能的角度考虑,优选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异冰片酯。若还考虑粘着性,则特别优选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

优选举出具有碳数为2~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上述软单体。例如优选举出丙烯酸2-乙基己酯(Tg-70℃)、丙烯酸正丁酯(Tg-54℃)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并且,优选将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至少一部分设为具有脂环式结构作为烷基的单体(含脂环式结构单体)来作为烷基的碳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体积较大,因此通过使其存在于聚合物中,推断为可扩大聚合物彼此的间隔,能够使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柔软性优异。因此,粘着剂的段差追随性更加优异。

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中的脂环式结构的碳环可以为饱和结构,也可以在一部分具有不饱和键。并且,脂环式结构可以为单环的脂环式结构,也可以为二环、三环等多环的脂环式结构。从使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相互间的距离变得适当并对粘着剂赋予更高应力松弛性的角度考虑,上述脂环式结构优选为多环的脂环式结构(多环结构)。另外,若考虑(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其他成分的相容性,则上述多环结构特别优选为二环至四环。并且,与上述同样地从赋予应力松弛性的角度考虑,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是指形成环的部分的所有碳原子数,当多个环独立地存在时,是指其合计的碳原子数)通常优选为5以上,特别优选为7以上。另一方面,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的上限并没有特别限制,与上述同样地从相容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为15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

作为上述含脂环式结构单体,具体而言,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环己基、(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dicyclopentenyloxyethyl(meth)acrylate)等,其中,优选为在湿热条件下发挥更优异的段差追随性的(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10)、(甲基)丙烯酸金刚烷基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10)或(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脂环式结构的碳原子数:7),特别优选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上述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含有含脂环式结构单体作为结构单体单元时,优选烷基的碳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比例为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1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该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比例为5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30质量%以下。若含脂环式结构单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段差追随性更加优异,并且可充分发挥对于透明导电膜及塑料的优异粘着力。

并且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于使含氮原子单体作为结构单元存在于聚合物中,从而能够对粘着剂赋予规定的极性,即使对于如玻璃那样具有一定程度的极性的被粘着体,亲和性也优异。作为上述含氮原子单体,可举出具有氨基的单体、具有酰胺基的单体、及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等,其中,优选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

作为具有含氮杂环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N-(甲基)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2-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酰哌啶、N-(甲基)丙烯酰吡咯啶、N-(甲基)丙烯酰氮丙啶、(甲基)丙烯酸氮丙啶基乙酯、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2-乙烯基吡嗪、1-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等,其中,优选为发挥更加优异的粘着力的N-(甲基)丙烯酰吗啉,特别优选为N-丙烯酰吗啉。

另外,作为含氮原子单体,例如也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酰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苯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己内酰胺、(甲基)丙烯酸单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甲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基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等。

以上的含氮原子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0.5质量%以上的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特别优选含有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3质量%以上。并且,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20质量%以下的含氮原子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特别优选含有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含有8质量%以下。若含氮原子单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所得到的粘着剂可充分发挥对于玻璃的优异粘着力。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依据需要含有其他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作为其他单体,可以为包含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基(除了羟基)的单体,也可以为不包含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基的单体。

作为包含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基的单体,优选举出含羧基单体。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烯属不饱和羧酸。其中,从对来自含羟基单体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之间的反应的影响及与其他单体之间的共聚性方面考虑,优选为丙烯酸。上述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含有含羧基单体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时,其含量为0.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1质量%以上。并且,优选该含量为2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质量%以下。

另外,从容易控制所得到的粘着剂的交联结构的角度考虑,也优选将包含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基的单体仅设为上述含羟基单体。

另一方面,作为不包含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基的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上述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形态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下限值为20万以上,特别优选3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40万以上。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下限值为上述以上,则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抗起泡性更优异。

并且,优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上限值为100万以下,特别优选8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70万以下。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的上限值为上述以下,则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段差追随性更加优异。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另外,在粘着性组合物P中,(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2)聚轮烷化合物(B)

聚轮烷化合物(B)是直链状分子贯穿于至少两个环状分子的开口部且在直链状分子的两个末端具有保护基(blocking group)而成的化合物。该聚轮烷化合物(B)中成为如下结构,即,环状分子能够在直链状分子上自由移动,环状分子由于保护基不会从直链状分子脱出。即,直链状分子及环状分子并非通过共价结合等化学结合,而是通过所谓的机械结合维持其形态。本实施方式的粘着性组合物P含有具有该机械结合的聚轮烷化合物(B),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与聚轮烷化合物(B)(的环状分子)经由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交联,则聚轮烷化合物(B)中,环状分子在直链状分子上自由移动,由此作为交联体的柔软性显著提高。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发挥非常高的应力松弛性且段差追随性优异。

本实施方式的聚轮烷化合物(B)具有环状低聚糖作为环状分子。通过使用环状低聚糖作为聚轮烷化合物(B)的环状分子,能够选择适当的环径,由此,易呈现环状分子在直链状分子上移动而带来的效果。并且,由于上述环状低聚糖具有羟基作为反应性基,则容易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反应。而且,还容易导入各种取代基等,由此,能够通过聚轮烷化合物(B)调整聚轮烷化合物(B)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相容性。而且,若为环状低聚糖,则还有容易得到的优点。另外,本说明书中,“环状分子”或“环状低聚糖”的“环状”表示实质上为“环状”。即,只要能够在直链状分子上移动,则环状分子可以不是完全闭环,例如可以为螺旋结构。

作为环状低聚糖,可优选举出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等环糊精,其中,特别优选为α-环糊精。聚轮烷化合物(B)的环状分子可在聚轮烷化合物(B)中或粘着性组合物P中混合有两种以上。

聚轮烷化合物(B)的环状分子(环状低聚糖)具有羟基作为反应性基。此羟基可以为环状低聚糖以原始状态(指修饰前的状态)具有的羟基,也可以为作为取代基导入至环状低聚糖的羟基。

上述环状分子的羟值的下限值优选为10mgKOH/g以上,更优选为30mgKOH/g以上,特别优选为50mgKOH/g以上。若羟值的下限值为上述以上,则聚轮烷化合物(B)能够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充分反应。并且,上述环状分子的羟值的上限值优选为100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200mgKOH/g以下,特别优选为100mgKOH/g以下。若羟值的上限值超过上述值,则由于同一环状分子中产生多个交联,该环状分子本身成为交联点,无法发挥作为整个聚轮烷化合物(B)的交联点的效果,其结果,有可能无法确保粘着剂层的充分的应力松弛性。

聚轮烷化合物(B)的直链状分子为包合于环状分子,并且能够通过机械结合而非共价结合等化学结合而一体化的分子或物质,只要为直链状,则并无特别限定。另外,本说明书中,“直链状分子”的“直链”表示实质上为“直链”。即,只要环状分子能够在直链状分子上移动,则直链状分子可具有支链。

作为聚轮烷化合物(B)的直链状分子,例如优选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异戊二烯、聚异丁烯、聚丁二烯、聚四氢呋喃、聚丙烯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烯、聚丙烯等,这些直链状分子可在粘着性组合物P中混合有两种以上。

关于聚轮烷化合物(B)的直链状分子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下限值为3,000以上,特别优选10,000以上,进一步优选20,000以上。若数均分子量的下限值为上述以上,则可确保环状分子在直链状分子上的移动量,可充分得到粘着剂的应力松弛性。并且,关于聚轮烷化合物(B)的直链状分子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上限值为300,000以下,特别优选20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100,000以下。若数均分子量的上限值为上述以下,则聚轮烷化合物(B)对于溶剂的溶解性或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容性变得良好。

聚轮烷化合物(B)的保护基只要是可保持环状分子通过直链状分子呈串状的形态的基团,则并无特别限定。作为这种基团,可举出大体积基团、离子性基团等。

具体而言,聚轮烷化合物(B)的保护基优选为二硝基苯基类、环糊精类、金刚烷基类、三苯甲基类、荧光素类、芘类、蒽类等或者数均分子量1,000~1,000,000的高分子的主链或侧链等,这些保护基可在聚轮烷化合物(B)中或粘着性组合物P中混合有两种以上。

以上说明的聚轮烷化合物(B)能够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05-154675中记载的方法)得到。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聚轮烷化合物(B)的含量,优选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下限值为0.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3质量份以上。若聚轮烷化合物(B)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基于该聚轮烷化合物(B)的应力松弛性以及段差追随性更加优异。并且,关于聚轮烷化合物(B)的含量,优选上限值为2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1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10质量份以下。若聚轮烷化合物(B)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能够良好地维持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容性,并可抑制所得到的粘着剂的雾度值。

(3)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来自含羟基单体的羟基及聚轮烷化合物(B)所具有的环状分子也即环状低聚糖的羟基之间的反应性优异。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至少含有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等及它们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以及作为与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含低分子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加成体等。其中,从与羟基的反应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为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及三羟甲基丙烷改性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另外,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关于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下限值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质量份以上。若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含量的下限值为上述以上,则推断为能够良好地形成所述高维结构,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抗起泡性、以及在高温高湿下的段差追随性更优异。并且,关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上限值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若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含量的上限值为上述以下,则能够将交联程度设为适度,并良好地确保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段差追随性。

(4)反应促进剂(D)

本实施方式的反应促进剂(D)是促进氨基甲酸酯化反应的反应促进剂。也就是说,反应促进剂(D)促进(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源自含羟基单体的羟基及聚轮烷化合物(B)的环状低聚糖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异氰酸酯基之间的反应,能够可靠地形成所述高维结构。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抗起泡性特别优异。

作为反应促进剂(D),例如可举出锡、铅、汞、铋等重金属的化合物(包含有机金属化合物);钛、铁、铜、锆、镍、钴、锰等过渡金属的络合物、尤其是乙酰丙酮络合物;胺化合物;对甲苯磺酸、磷酸、盐酸、氯化铵等酸催化剂等。这些中,从氨基甲酸酯化反应的促进作用的角度来看,优选有机锡化合物及胺化合物,特别优选有机锡化合物。另外,交联促进剂(C)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有机锡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二甲基二氯化锡等有机锡化合物;二甲基二月桂酸锡、二甲基锡二(2-乙基己酸酯)、二甲基锡二乙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己基锡二乙酸酯、二辛基二月桂酸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脂肪酸盐;二甲基锡双(巯基乙酸异辛酯)盐、二辛基锡双(巯基乙酸异辛酯)盐等有机锡化合物的巯基乙酸酯盐;辛酸锡、癸酸锡等金属皂等。上述中,从氨基甲酸酯化反应的促进作用的角度来看,优选有机锡化合物的脂肪酸盐,特别优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作为胺化合物,例如可举出N,N,N’,N’-四甲基己二胺、三乙胺、咪唑等。上述中,从氨基甲酸酯化反应的促进作用的角度考虑,优选三乙胺。

关于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反应促进剂(D)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优选下限值为0.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0.003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0.005质量份以上。若反应促进剂(D)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良好地形成所述高维结构,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抗起泡性更加优异。并且,关于该含量,优选上限值为1.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0.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0.3质量份以下。若反应促进剂(D)的含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可良好地维持所得到的粘着剂的粘着性。

(5)反应抑制剂

粘着性组合物P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优选含有反应抑制剂。粘着性组合物P中,依据反应促进剂(D)的种类和含量,有时在保存阶段(加热之前的阶段)就开始成分(A)~(C)的氨基甲酸酯化反应(交联反应),但由于含有反应抑制剂,能够提高粘着性组合物P在室温下的保存稳定性(适用期)。

作为反应抑制剂,例如可举出炔(acetylene)类化合物、肟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等。这些中,从氨基甲酸酯化反应的反应抑制作用的角度考虑,优选炔类化合物,特别优选乙酰丙酮。上述反应抑制剂通常在形成粘着剂层时的乾燥过程中挥发。另外,反应抑制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关于粘着性组合物P中的反应抑制剂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优选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0.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0.5质量份以上。并且,该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3质量份以下。由于反应抑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提高粘着性组合物P的保存稳定性。

(6)各种添加剂

粘着性组合物P中,可根据需要添加通常用于丙烯酸类粘着剂的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偶联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增粘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折射率调整剂等。另外,后述的聚合溶剂和稀释溶剂设为不包含构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添加剂。

在此,若粘着性组合物P含有硅烷偶联剂,则所得到的粘着剂与玻璃部件或塑料板之间的粘着性提高。因此,所得到的粘着剂的抗起泡性更加优异。

作为硅烷偶联剂,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烷氧基硅烷基的有机硅化合物,优选其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容性良好、并且具有透光性。

作为这种硅烷偶联剂(D),例如可以举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硅化合物、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具有环氧基结构的硅化合物、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硅烷等含巯基的硅化合物、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含氨基的硅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异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它们的至少一个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含烷基的硅化合物的缩合物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粘着性组合物P含有硅烷偶联剂时,其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0.1质量份以上。并且,该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0.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0.3质量份以下。

(7)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粘着性组合物P能够通过如下过程来制造,即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混合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聚轮烷化合物(B)、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及反应促进剂(D),并且根据需要加入添加剂。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能够通过将构成聚合物的单体的混合物利用通常的自由基聚合法进行聚合而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优选为根据需要使用聚合引发剂并通过溶液聚合法进行。作为聚合溶剂,例如可以举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甲苯、丙酮、己烷、甲乙酮等,也可以并用两种类以上。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偶氮类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也可以并用两种类以上。作为偶氮类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二(环己烷1-甲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二甲基2,2'-偶氮二(2-甲基丙酸酯)、4,4'-偶氮二(4-氰基戊酸)、2,2'-偶氮二(2-羟基甲基丙腈)、2,2'-偶氮二[2-(2-咪唑啉-2-基)丙烷]等。

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以举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氢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二(2-乙氧基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3,5,5-三甲基己酰)过氧化物、二丙酰过氧化物、二乙酰过氧化物等。

另外,在上述聚合工序中,通过添加2-巯基乙醇等链转移剂,能够调节所得到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

若得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则向(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溶液中添加聚轮烷化合物(B)、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反应促进剂(D)以及依据需要添加稀释溶剂及添加剂,并充分混合,由此得到用溶剂稀释的粘着性组合物P(涂布溶液)。另外,上述各成分的任一个使用固体状物时或者在以未稀释的状态与其他成分混合时发生析出的情况下,可单独将该成分预先溶解或者稀释于稀释溶剂后与其他成分混合。

作为上述稀释溶剂,例如使用己烷、庚烷、环己烷等脂肪族烃、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卤代烃、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丙酮、甲乙酮、2-戊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乙基溶纤剂等溶纤剂类溶剂等。

作为如此制备的涂布溶液的浓度、粘度,只要在可涂布的范围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选定。例如,稀释以使粘着性组合物P的浓度为10~60质量%。另外,当得到涂布溶液时,添加稀释溶剂等并非必要条件,只要粘着性组合物P为可涂布的粘度等,则也可以不添加稀释溶剂。此时,粘着性组合物P成为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溶剂直接作为稀释溶剂的涂布溶液。

〔粘着剂〕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由交联粘着性组合物P而成。粘着性组合物P的交联通常能够通过加热处理进行。另外,还能够由使稀释溶剂等从涂布于所希望的对象物的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膜挥发时的干燥处理兼具该加热处理。

加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优选为50~150℃,特别优选为70~120℃。并且,加热时间优选为10秒~10分钟,特别优选为50秒~2分钟。

加热处理后,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在常温(例如,23℃、50%RH)下进行1~2周左右的养护期间。当需要该养护期间时,在经过养护期间后形成粘着剂,当不需要养护期间时,在加热处理结束后形成粘着剂。

通过上述的加热处理(及养护),(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及聚轮烷化合物(B)经由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充分交联。如此得到的粘着剂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这两方面优异。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下限值为30%以上,更加优选40%以上,特别优选50%以上。若粘着剂的凝胶分率的下限值为上述以上,则粘着剂的内聚力变高,抗起泡性更加优异。并且,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的凝胶分率,优选上限值为90%以下,特别优选85%以下,进一步优选80%以下。若粘着剂的凝胶分率的上限值为上述以下,则粘着剂不会变得过硬,段差追随性更加优异。在此,粘着剂的凝胶分率的测定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粘着片〕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具有粘着剂层,该粘着剂层用于贴合至少在被贴合侧的面具有段差的一个显示体构成部件及另一个显示体构成部件,该粘着剂层由所述粘着剂构成。

将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一例的具体构成示于图1。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由以下构成:两片剥离片12a、12b;及以与这两片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接触的方式被该两片剥离片12a、12b所夹持的粘着剂层11。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剥离片的剥离面是指在剥离片中具有剥离性的面,包括实施了剥离处理的面及即使未实施剥离处理也显示剥离性的面这两者。

(1)粘着剂层

粘着剂层11由所述粘着剂构成,即,由交联粘着性组合物P而成的粘着剂构成。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的厚度(依据JIS K7130测定的值),下限值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上。若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下限值为上述以上,则容易发挥所希望的粘着力,而且能够对于显示体构成部件的通常的段差确保充分的段差追随性。并且,关于粘着剂层11的厚度,上限值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00μm以下。若粘着剂层11的厚度的上限值为上述以下,则加工性良好。另外,粘着剂层11可由单层形成,也可层叠多层来形成。

(2)剥离片

剥离片12a、12b为使用粘着片1前保护粘着剂层11,在使用粘着片1(粘着剂层11)时被剥离。在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中,并不一定需要剥离片12a、12b中的一个或两个。

作为剥离片12a、12b,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丁烯薄膜、聚丁二烯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氯乙烯共聚物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聚氨酯薄膜、乙烯-乙酸乙酯薄膜、离聚物树脂薄膜、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薄膜、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氟树脂薄膜等。并且,也可以使用它们的交联薄膜。另外,也可以为它们的层叠薄膜。

上述剥离片12a、12b的剥离面(尤其与粘着剂层11接触的面)优选实施有剥离处理。作为剥离处理中所使用的剥离剂,例如可以举出醇酸类、硅酮类、氟类、不饱和聚酯类、聚烯烃类、蜡类的剥离剂。另外,在剥离片12a、12b中,优选将一个剥离片设为剥离力较大的重剥离型剥离片,将另一个剥离片设为剥离力较小的轻剥离型剥离片。

对于剥离片12a、12b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20~150μm左右。

(3)物理性质

(3-1)段差追随率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中,关于以下述式表示的段差追随率(%),优选下限值为20%以上,特别优选25%以上,进一步优选30%以上。并且,作为段差追随率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定,通常优选为80%以下,特别优选70%以下。

段差追随率(%)={(规定的耐久试验后,维持无气泡、浮起、剥离等而被填埋的状态的段差的高度(μm))/(粘着剂层的厚度)}×100

另外,段差追随率的试验方法如后述的试验例所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的粘着剂层贴合在被贴合侧的面具有段差的显示体构成部件。通过粘着剂层的段差追随率在上述范围,该粘着剂层良好地追随显示体构成部件的段差,即使经过耐久试验也可抑制在段差附近产生气泡、浮起、剥离等,由此抑制发生光的反射损失。上述范围的段差追随率能够通过适当调整(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来实现。

(3-2)雾度值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的雾度值优选为5%以下,特别优选3%以下,进一步优选1%以下。若粘着剂层11的雾度值为5%以下,则透明性非常高,适合作为光学用途(显示体用)。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雾度值设为按照JIS K7136:2000测定的值。

(3-3)粘着力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对于钠钙玻璃的粘着力的下限值优选为5N/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10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N/25mm以上。若粘着片1的粘着力为5N/25mm以上,则抗起泡性更优异。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粘着片1相对于钠钙玻璃的粘着力的上限值优选为50N/25mm以下,更优选为40N/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35N/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N/25mm以下。若粘着片1的粘着力为50N/25mm以下,则能够防止裁切时粘着剂附着于刀刃,而且若为25N/25mm以下,则可得到良好的再加工性,发生贴合失误时,能够实现高价的显示体构成部件的再利用。

在此,本说明书的粘着力基本上是指通过依据JIS Z0237:2009的180度剥离法测定的粘着力,测定样品设为25mm的宽度、100mm的长度,将该测定样品贴附于被粘物,在0.5MPa、50℃下加压20分钟后,在常压、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后,在剥离速度300mm/分钟下测定。

(4)粘着片的制备

作为粘着片1的一制备例,在一个剥离片12a(或12b)的剥离面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液,进行加热处理来热交联粘着性组合物P来形成涂布层后,在该涂布层重叠另一剥离片12b(或12a)的剥离面。需要养护期间时,经过养护期间,无需养护期间时,上述涂布层直接成为粘着剂层11。由此,可得到上述粘着片1。对于加热处理及养护的条件,如上所述。

作为粘着片1的另一制备例,在一个剥离片12a的剥离面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液,并进行加热处理而使粘着性组合物P进行热交联来形成涂布层,从而得到附有涂布层的剥离片12a。并且,在另一个剥离片12b的剥离面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液,并进行加热处理而使粘着性组合物P进行热交联来形成涂布层,从而得到附有涂布层的剥离片12b。并且,将附有涂布层的剥离片12a与附有涂布层的剥离片12b以两个涂布层相互接触的方式进行贴合。当需要养护期间时,上述层叠的涂布层经由养护期间而成为粘着剂层11,当不需要养护期间时,上述层叠的涂布层直接成为粘着剂层11。由此,可得到上述粘着片1。根据该制备例,即使在粘着剂层11较厚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进行制备。

作为涂布上述粘着性组合物P的涂布液的方法,例如可以利用棒涂布法、刮刀涂布法、辊涂布法、刮板涂布法、模具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

〔显示体〕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2具备如下构成:至少在被贴合侧的面具有段差的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一个显示体构成部件);第二显示体构成部件22(另一个显示体构成部件);及位于它们之间并且将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与第二显示体构成部件22相互贴合的粘着剂层11。本实施方式的显示体2中,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在粘着剂层11侧的面具有段差,具体而言,具有由印刷层3形成的段差。

上述显示体2中的粘着剂层11为所述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

作为显示体2,例如可以举出液晶(LCD)显示器、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显示器、电子纸等,也可以为触摸面板。并且,作为显示体2,也可以为构成它们的一部分的部件。

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优选为玻璃板、塑料板等,以及由包含它们的层叠体等构成的保护面板。此时,印刷层3一般在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中的粘着剂层11侧形成为边框状。

作为上述玻璃板,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化学强化玻璃、无碱玻璃、石英玻璃、钠钙玻璃、含钡-锶玻璃、铝硅酸盐玻璃、铅玻璃、硼硅酸盐玻璃、钡硼硅酸盐玻璃等。玻璃板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0.1~5mm,优选为0.2~2mm。

作为上述塑料板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板、聚碳酸酯板等。塑料板的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0.2~5mm,优选为0.4~3mm。

另外,在上述玻璃板或塑料板的一面或两面可以设置各种功能层(透明导电膜、金属层、二氧化硅层、硬涂层、防眩层等),也可以层叠光学部件。并且,透明导电膜及金属层可以被图案化。

第二显示体构成部件22优选为应贴附于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的光学部件、显示体模组(例如,液晶(LCD)模组、发光二极管(LED)模组、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模组等)、作为显示体模组的一部分的光学部件、或包含显示体模组的层叠体。

作为上述光学部件,例如可以举出防飞散薄膜、偏振片(偏振薄膜)、起偏镜、相位差板(相位差薄膜)、视角补偿薄膜、增亮薄膜、对比度提高薄膜、液晶聚合物薄膜、扩散薄膜、半透射反射薄膜、透明导电性薄膜等。作为防飞散薄膜,可以例示出在基材薄膜的一面形成硬涂层而成的硬涂薄膜等。

构成印刷层3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印刷用的公知材料。印刷层3的厚度也即段差的高度的下限值优选为3μm以上,更优选为5μm以上,特别优选为7μm以上,最优选为10μm以上佳。通过下限值为上述以上,能够充分确保从观察者侧无法看到电气布线等的隐蔽性。并且,上限值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通过上限值为上述以下,能够防止粘着剂层11相对于该印刷层3的段差追随性的恶化。

制备上述显示体2时,作为一例,剥离粘着片1的一个剥离片12a,并将粘着片1中露出的粘着剂层11贴合于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的印刷层3所存在一侧的面。此时,粘着剂层11由于段差追随性优异,因此可以抑制在由印刷层3形成的段差附近产生间隙或浮起。

然后,从粘着片1的粘着剂层11剥离另一个剥离片12b,并贴合粘着片1中露出的粘着剂层11与第二显示体构成部件22。并且,作为另一例,可以替换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及第二显示体构成部件22的贴合顺序。

以上显示体2中,例如被置于高温高湿条件下(例如,85℃、85%RH),即便从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和/或第二显示体构成部件22发生释气,粘着剂层11的抗起泡性也优异,因此可抑制在粘着剂层11与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和/或第二显示体构成部件22的界面产生气泡、浮起、剥离等起泡现象。

并且,上述粘着剂层11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段差追随性也优异,因此显示体2例如放置于高温高湿条件下(例如,85℃、85%RH)时,也可抑制在段差附近产生气泡、浮起、剥离等。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载,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记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各要素旨在还包含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技范围的所有设计表型和等同物。

例如,可以省略粘着片1中的剥离片12a、12b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并且,可以代替剥离片12a及/或12b而层叠所希望的光学部件。并且,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可以具有印刷层3以外的段差。进而,不仅是第一显示体构成部件21,第二显示体构成部件22也可以在粘着剂层11侧具有段差。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非限定于这些实施例等。

〔实施例1〕

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使丙烯酸2-乙基己酯6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质量份及丙烯酸2-羟基乙酯20质量份共聚而制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利用后述的方法测定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分子量,结果重均分子量(Mw)为60万。

2.粘着性组合物的制备

将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下相同)、聚轮烷化合物(B)(Advanced Softmaterials Inc.制,产品名“CELM高聚物SH3400P”,直链状分子:聚乙二醇,环状分子:具有羟丙基及己内酯链的α-环糊精,保护基:金刚烷基,重均分子量(Mw)70万,羟值72mgKOH/g)5.0质量份、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产品名“CORONATE L”)0.25质量份、作为反应促进剂(D)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0.005质量份、作为反应抑制剂的乙酰丙酮(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2.5质量份、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产品名“KBM-403”)0.25质量份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并且利用甲基乙基酮稀释,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5质量%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

其中,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设为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时的粘着性组合物的各配比(固体成分换算值)示于表1。另外,表1中记载的缩略语等的详细内容如下所述。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2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HEA:丙烯酸2-羟基乙酯

IBXA:丙烯酸异冰片酯

ACMO:4-丙烯酰吗啉

BA:丙烯酸正丁酯

MA:丙烯酸甲酯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

TDI: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产品名“CORONATE L”)

XDI:三羟甲基丙烷改性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综研化学社制,商品名“TD-75”)

[反应促进剂(D)]

DBTDL: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

TEA:三乙胺(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

3.粘着片的制备

在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单面用硅酮类剥离剂进行剥离处理而得到的重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产品名“SP-PET752150”)的剥离处理面上,利用刮刀涂布机涂布上述工序2中所得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然后,在90℃下对涂布层进行1分钟加热处理而形成涂布层。

接着,将上述中得到的重剥离型剥离片上的涂布层与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单面利用硅酮类剥离剂进行剥离处理而得到的轻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产品名“SP-PET382120”),以该轻剥离型剥离片的剥离处理面与涂布层接触的方式进行贴合,并在23℃、50%RH的条件下养护7天,由此制作由重剥离型剥离片/粘着剂层(厚度:25μm)/轻剥离型剥离片的结构构成的第一粘着片。

并且,用刮刀涂布机将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于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单面进行剥离处理而得到的重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产品名“SP-PET752150”)的剥离处理面之后,在90℃下进行1分钟的加热处理而形成涂布层(厚度:25μm)。同样地,用刮刀涂布机将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溶液涂布于用硅酮类剥离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单面进行剥离处理而得到的轻剥离型剥离片(LINTEC Corporation制,产品名“SP-PET382120”)的剥离处理面之后,在90℃下进行1分钟的加热处理而形成了涂布层(厚度:25μm)。

接着,以两个涂布层相互接触的方式贴合在上述中得到的附有涂布层的重剥离型剥离片与在上述中得到的附有涂布层的轻剥离型剥离片,在23℃、50%RH的条件下进行7天的养护,由此制作由重剥离型剥离片/粘着剂层(厚度:50μm)/轻剥离型剥离片的结构构成的第二粘着片。

另外,上述粘着剂层的厚度为依据JIS K7130并使用恒压厚度测定器(TECLOCK Corportion制,产品名“PG-02”)来测定的值。

〔实施例2~17,比较例1~3〕

除将构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各单体的种类及比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聚轮烷化合物(B)的添加量、异氰酸酯类交联剂(C)的种类及添加量、以及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变更为表1所示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备粘着片。

其中,所述重均分子量(Mw)为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在以下条件下测定(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测定条件>

·GPC测定装置:TOSOH CORPORATION制,HLC-8020

·GPC柱(按以下顺序通过):TOSOH CORPORATION制

TSK guard column HXL-H

TSK gel GMHXL(×2)

TSK gel G2000HXL

·测定溶剂:四氢呋喃

·测定温度:40℃

〔试验例1〕(凝胶分率的测定)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得到的第一粘着片(粘着剂层的厚度:25μm)裁切为80mm×80mm的尺寸,将此粘着剂层包在聚酯制网(网尺寸200)中,通过精密天平称取其质量,减去上述网单独的质量,由此计算粘着剂本身的质量。将此时的质量设为M1。

接着,在室温下(23℃),将包在上述聚酯制网中的粘着剂在乙酸乙酯中浸渍24小时。其后,取出粘着剂,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风干24小时,进一步在80℃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干燥后,通过精密天平称取其质量,减去上述网单独的质量,由此计算粘着剂本身的质量。将此时的质量设为M2。以(M2/M1)×100表示凝胶分率(%)。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2〕(雾度值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得到的第一粘着片(粘着剂层的厚度:25μm)的粘着剂层,按照JIS K7136:2000,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制,产品名“NDH-2000”)测定雾度值(%)。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3〕(粘着力的测定)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得到的第一粘着片(粘着剂层的厚度:25μm)上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并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于具有易接着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TOYOBO CO.,LTD.制,产品名“PET A4300”,厚度:100μm)的易接着层,从而得到剥离片/粘着剂层/PET薄膜的层叠体。将所得到的层叠体裁切为25mm宽度、100mm长度,将其作为样品。

在23℃、50%RH的环境下,从上述样品上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并将露出的粘着剂层贴附于钠钙玻璃(Nippon Sheet Glass Co.,Ltd.制)之后,利用Kurihara Manufactory Inc.制高压釜在0.5MPa、50℃下加压20分钟。其后,在23℃、50%RH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后,使用拉伸试验机(ORIENTEC Co.,LTD.制,Tensilon)在剥离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下测定粘着力(N/25mm)。在此所记载以外的条件按照JIS Z 0237:2009进行测定。将结果示于表2。

〔试验例4〕(段差追随率的测定)

在玻璃板(NSG Precision Co,Ltd.制,产品名“Corning Glass EAGLE XG”,纵90mm×横50mm×厚度0.5mm)的表面以边框状网版印刷紫外线固化型墨(Teikoku Printing Inks Mfg.Co.,Ltd.制备,产品名“POS-911墨”),使得涂布厚度成为5μm、10μm、15μm及20μm中的任意一种(外形:纵90mm×横50mm,宽5mm)。接着,照射紫外线(80W/cm2,金属卤化物灯两个,灯高为15cm,带速为10~15m/分钟),以使印刷的上述紫外线固化型墨固化,从而制作通过印刷而具有段差(段差的高度:5μm、10μm、15μm及20μm中的任意一种)的附带段差的玻璃板。

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第二粘着片(粘着剂层的厚度:50μm)剥离轻剥离型剥离片,并将所露出的粘着剂层贴合于具有易接着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TOYOBO Co.,Ltd.制备,产品名“PET A4300”,厚度:100μm)的易接着层。接着,剥离重剥离型剥离片,并露出粘着剂层。然后,使用塑封机(FUJIPLA Inc.制备,产品名“LPD3214”)以粘着剂层覆盖整个边框状印刷的方式将上述层叠体塑封到各附带段差的玻璃板上,并将此作为评价用样品。

将所得到的评价用样品在50℃、0.5MPa的条件下进行30分钟的高压釜处理后,在常压、23℃、50%RH下放置24小时。接着,在85℃、85%RH的高温高湿条件下保管72小时(耐久试验),然后评价段差追随性。段差追随性为由印刷段差是否通过粘着剂层完全被填埋来判断,在印刷段差与粘着剂层之间的界面观察到气泡、浮起、剥离等时,判断为未能追随印刷段差。在此,段差追随性作为由下述式表示的段差追随率(%)来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段差追随率(%)={(耐久试验后,维持无气泡、浮起、剥离等而被填埋的状态的段差的高度(μm))/(粘着剂层的厚度:50μm)}×100

〔试验例5〕(抗起泡性的评价)

利用在单面上设置有由锡掺杂氧化铟(ITO)构成的透明导电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OIKE&Co.,Ltd.制造,ITO薄膜,厚度:125μm)的透明导电膜和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构成的丙烯酸板(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INC.制造,产品名“Iupilon sheet MR200”,厚度:1mm)夹住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第二粘着片(粘着剂层的厚度:50μm)的粘着剂层,以得到层叠体。

将所得到的层叠体(样品)在50℃、0.5Mpa的条件下进行30分钟的高压釜处理之后,在常压、23℃、50%RH下放置24小时。接着,在85℃、85%RH的高温高湿条件下保管72小时。之后,通过目测确认粘着剂层与被粘物之间的界面的气泡,并按照以下基准评价抗起泡性。将结果示于表2。

◎……无气泡

○……将样品的俯视面积设为100%时,气泡所占的面积的比例小于10%

△……将样品的俯视面积设为100%时,气泡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为10%以上且小于50%

×……将样品的俯视面积设为100%时,气泡所占的面积的比例为50%以上

[表1]

[表2]

从表2可知,实施例中得到的粘着片的段差追随性及抗起泡性均优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片例如可以适宜地用于具有段差的保护面板与所希望的显示体构成部件的贴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