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4444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溶剂型涂料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水性涂料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水性聚氨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成膜树脂,20世纪70年代开发了聚氨酯乳液的自乳化制备方法,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改性,其中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最常见。共聚法制备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综合利用了丙烯酸酯的耐候性优良及聚氨酯耐磨、力学性能优异的优点,克服了丙烯酸酯热粘冷脆及水性聚氨酯耐水性差、固含量低的缺点。但PUA乳液用作高档涂层基料在耐水性、耐醇性等方面仍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有效提高微乳液的固含量,提高涂膜的固化速度,综合改善了涂膜的耐水性、耐化学品性等性能,从而与溶剂型涂料相媲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0.5~2份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5~2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10~18份水性聚氨酯微乳液,0.1~0.3份水溶性引发剂溶于5~10份水中制成的引发剂水溶液;

所述的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50~120份水,0.01~0.1份二价钴盐类催化剂,0.1~0.5份水溶性引发剂,50~100份乙烯基亲水单体,100~150份乙烯基亲油单体;所述的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的制备方法为:

向配有搅拌器的反应器内加入50~120份水,0.01~0.1份二价钴盐及0.1~0.5份水性引发剂,充分搅拌后,以冷冻解冻泵循环法对体系除氧,之后对烧瓶内进行抽真空充保护气体;然后保温在65-85℃,将乙烯基亲水单体匀速滴加入反应器内,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0.5~1.5小时,再向烧瓶内一次性投入100~150份乙烯基亲油单体,持续反应至终止,之后立即降温停止反应,产物在室温真空条件下干燥备用,即制得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

所述的水性聚氨酯微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15~30份惰性乙烯基单体、7~18份聚合物多元醇、5~15份二异氰酸酯化合物、2~8份阴离子混合亲水扩链剂和0.10~0.35份催化剂,2~9份含羟基或氨基的亲水性乙烯基单体,1.5~9.6份的碱类成盐剂,50~80份的去离子水。所述的聚氨酯微乳液的制备方法为:

向干燥反应器中加入15~30份惰性乙烯基单体、7~18份聚合物多元醇、5~15份二异氰酸酯化合物、2~8份阴离子混合亲水扩链剂和0.10~0.35份催化剂,反应温度恒定为75~85℃,反应时间为2~4小时;加入2~9份含羟基或氨基的亲水性乙烯基单体进行封端,保温反应0.5~1小时,再加入2.3~9.6份碱类成盐剂进行中和反应,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分散,即得聚氨酯微乳液;

所述的二价钴盐类催化剂为钴II肟氟化硼络合物;

所述的水溶性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催化剂为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或二丁基醋酸锡。

所述乙烯基亲水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磺酸钠、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乙烯基亲油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惰性乙烯基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聚合物多元醇为分子量介于1000~2000之间的聚己二酸己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阴离子混合亲水扩链剂为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中一种或两种与二羟基丙磺酸钠、2-氨基乙基氨基乙磺酸钠和二氨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含羟基或氨基的亲水性乙烯基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羟甲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所述碱类成盐剂为氨水或三乙胺。

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

向配有搅拌器的反应器内加入50~120份水,0.01~0.1份二价钴盐及0.1~0.5份水性引发剂,充分搅拌后,以冷冻解冻泵循环法对体系除氧,之后对烧瓶内进行抽真空充保护气体;然后保温在65-85℃,将乙烯基亲水单体匀速滴加入反应器内,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0.5~1.5小时,再向烧瓶内一次性投入100~150份乙烯基亲油单体,持续反应至终止,之后立即降温停止反应,产物在室温真空条件下干燥备用,即制得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

步骤2)制备聚氨酯微乳液:

向干燥反应器中加入15~30份惰性乙烯基单体、7~18份聚合物多元醇、5~15份二异氰酸酯化合物、2~8份阴离子混合亲水扩链剂和0.10~0.35份催化剂,反应温度恒定为75~85℃,反应时间为2~4小时;加入2~9份含羟基或氨基的亲水性乙烯基单体进行封端,保温反应0.5~1小时,再加入2.3~9.6份碱类成盐剂进行中和反应,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分散,即得聚氨酯微乳液;

步骤3)制备杂化乳液:

在温度为75~85℃的条件下,向干燥容器内加入10~18份聚氨酯微乳液、0.5~2份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然后将0.1~0.3份引发剂溶于5~10份水中制成的引发剂水溶液和5~2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在1~3小时内均匀滴入到反应器中,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反应到终止,取出降温至室温,调pH为碱性,即得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是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以一类可聚合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为大分子乳化剂,以水为分散介质,配以聚氨酯微乳液而成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本发明通过一类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利用大分子量和末端可反应性的双键对水性PUA进一步改性,以显著提高了水性PUA涂膜的耐水性、耐溶剂性。实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末端双键保留,结构可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用于乳液聚合中作为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并且本发明制备的杂化乳液平均粒径为88.2nm,粒径均匀,产品稳定性好。相对于现有的PUA乳液,本产品的固含量高,涂膜的固化速度快,可室温固化,零游离TDI,无VOC,具有无毒、安全、耐水性、耐化学品及耐溶剂型好等优点;可与溶剂型涂料相媲美。本乳液可用于木器、纸张、金属等表面涂层。

本发明是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制备方法,惰性丙烯酸酯单体为连续相的乙烯基封端聚氨酯大分子预聚体中,加入引发剂引发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剂、丙烯酸酯类单体及聚氨酯(PU)大分子混合进行共聚,反应过程中,可聚合乳化剂通过双键包覆固定在乳液胶粒表面,这样乳液在干燥过程中就避免了这类乳化剂向表面的迁移作用,保证了这类乳液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关键在于通过链转移催化反应,有效降低聚合物高分子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并在分子链末端保留可供后续反应的双键,获得结构可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用于乳液聚合中作为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在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时不需借助任何小分子乳化剂,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的引入,有效提高微乳液的固含量,提高涂膜的固化速度,综合改善了涂膜的耐水性、耐化学品性等性能,从而与溶剂型涂料相媲美。

其中,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的制备是以水为连续相,乙烯基类亲水单体为反应对象,二价钴盐为催化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末端含有不饱和双键的亲水端分子链,之后加以乙烯基亲油单体继续反应,反应完毕后,真空室温干燥,制得末端保留双键的嵌段两亲性共聚物,即所需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

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是以惰性乙烯基单体混合物为连续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物多元醇、阴离子混合亲水扩链剂、和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聚合得到异氰酸酯封端的聚氨酯分子链,将其与含羟基或氨基的亲水性乙烯基单体反应制得含乙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然后用碱类成盐剂中和、水分散得到聚氨酯微乳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的激光拉曼光谱表征;

图2为本发明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粒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均以重量份计)

实施例1:

在温度为85℃的条件下,在干燥容器内加入10份聚氨酯微乳液,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0.5份,然后将过硫酸铵水溶液(0.1份过硫酸铵溶于5份水中)和8份丙烯酸酯类单体从两侧在2小时内均匀滴入到反应器中,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反应1.5小时,取出降温至室温,以氨水调节体系pH为7,即得一种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用于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

其中,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的制备工艺如下:

配有搅拌器的反应器内加入一定量的60份水,0.01份钴II肟氟化硼络合物及0.3份过硫酸钾,充分搅拌后,以冷冻解冻泵循环法对体系除氧,之后对烧瓶内进行抽真空充氮气操作,重复6次,然后保持恒温65℃,80份甲基丙烯酸于在1小时内匀速滴加入反应器内,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小时,烧瓶内一次投入100份丙烯酸丁酯,反应再持续2小时,之后立即降温停止反应,产物在室温真空条件下干燥备用,制得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

其中,聚氨酯微乳液的制备工艺如下:

首先,向干燥反应器中加入1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质量比为5:1)、10份聚己内酯二元醇(分子量为1000)、1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份二羟甲基丁酸和0.1份催化剂,反应温度恒定为80℃,反应时间为3小时;然后,加入3份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反应0.5小时,体系温度保持为80℃,再加入1.5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30分钟后,和6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分散30分钟,恒温为80℃,即得聚氨酯微乳液。

实施例2:

在温度为75℃的条件下,在干燥容器内加入10份聚氨酯微乳液,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1份,然后将过硫酸钾水溶液(0.15份过硫酸钾溶于5份水中)和5份丙烯酸酯类单体从两侧在2小时内均匀滴入到反应器中,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反应1.5小时,取出降温至室温,以氨水调节体系pH为7,即得一种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用于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

其中,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的制备工艺如下:

配有搅拌器的反应器内加入一定量的60份水,0.01份钴II肟氟化硼络合物及0.3份过硫酸铵,充分搅拌后,以冷冻解冻泵循环法对体系除氧,之后对烧瓶内进行抽真空充氮气操作,重复6次,然后保持恒温70℃,80份甲基丙烯酸于在1小时内匀速滴加入反应器内,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小时,烧瓶内一次投入120份丙烯酸丁酯,反应再持续2小时,之后立即降温停止反应,产物在室温真空条件下干燥备用,制得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

其中,聚氨酯微乳液的制备工艺如下:

首先,向干燥反应器中加入12份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质量比为5:4)、10份聚己内酯二元醇(分子量为1000)、12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份二羟甲基丁酸和0.1份催化剂,反应温度恒定为70℃,反应时间为3小时;然后,加入3份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反应0.5小时,体系温度保持为80℃,再加入1.5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30分钟后,和5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分散30分钟,恒温为80℃,即得聚氨酯微乳液。

实施例3:

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在干燥容器内加入10份聚氨酯微乳液,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0.5份,然后将过硫酸钾(0.1份过硫酸钾溶于5份水中)和15份丙烯酸酯类单体从两侧在2小时内均匀滴入到反应器中,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反应1.5小时,取出降温至室温,以氨水调节体系pH为7,即得一种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用于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

其中,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的制备工艺如下:

配有搅拌器的反应器内加入一定量的60份水,0.03份钴II肟氟化硼络合物及0.3份过硫酸铵,充分搅拌后,以冷冻解冻泵循环法对体系除氧,之后对烧瓶内进行抽真空充氮气操作,重复6次,然后保持恒温80℃,60份甲基丙烯磺酸钠于在1小时内匀速滴加入反应器内,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小时,烧瓶内一次投入100份甲基丙烯酸丁酯,反应再持续2小时,之后立即降温停止反应,产物在室温真空条件下干燥备用,制得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

其中,聚氨酯微乳液的制备工艺如下:

首先,向干燥反应器中加入1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质量比为5:1)、10份聚己内酯二元醇(分子量为1000)、1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份二羟甲基丁酸和0.1份催化剂,反应温度恒定为80℃,反应时间为3小时;然后,加入3份丙烯酸羟乙酯进行封端,反应0.5小时,体系温度保持为80℃,再加入1.5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30分钟后,和6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分散30分钟,恒温为80℃,即得聚氨酯微乳液。

实施例4:

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在干燥容器内加入15份聚氨酯微乳液,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1份,然后将过硫酸钠水溶液(0.2份过硫酸钠溶于8份水中)和1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从两侧在1小时内均匀滴入到反应器中,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反应1小时,取出降温至室温,以氨水调节体系pH为8,即得一种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用于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

其中,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的制备工艺如下:

配有搅拌器的反应器内加入一定量的50份水,0.01份钴II肟氟化硼络合物及0.1份过硫酸钾,充分搅拌后,以冷冻解冻泵循环法对体系除氧,之后对烧瓶内进行抽真空充氮气操作,重复6次,然后保持恒温85℃,50份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于在0.5小时内匀速滴加入反应器内,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0.5小时,烧瓶内一次投入1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反应再持续2.5小时,之后立即降温停止反应,产物在室温真空条件下干燥备用,制得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

其中,聚氨酯微乳液的制备工艺如下:

首先,向干燥反应器中加入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质量比为5:1)、7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和聚己二酸丁二醇酯混合物(分子量为2000)、5份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5份二羟甲基丙酸和二羟基丙磺酸钠混合物和0.2份催化剂,反应温度恒定为80℃,反应时间为2小时;然后,加入2份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进行封端,反应0.8小时,体系温度保持为85℃,再加入1.5份的氨水,中和反应20分钟后,和5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分散10分钟,恒温为80℃,即得聚氨酯微乳液。

实施例5:

在温度为80℃的条件下,在干燥容器内加入18份聚氨酯微乳液,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2份,然后将过硫酸铵水溶液(0.3份过硫酸铵溶于10份水中)和2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从两侧在3小时内均匀滴入到反应器中,滴加完毕后,继续保温反应2小时,取出降温至室温,以氨水调节体系pH为8,即得一种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用于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

其中,大分子可聚合乳化剂的制备工艺如下:

配有搅拌器的反应器内加入一定量的120份水,0.1份钴II肟氟化硼络合物及0.5份过硫酸钠,充分搅拌后,以冷冻解冻泵循环法对体系除氧,之后对烧瓶内进行抽真空充氮气操作,重复6次,然后保持恒温75℃,80份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磺酸钠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物于在1.5小时内匀速滴加入反应器内,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5小时,烧瓶内一次投入150份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苯乙烯的混合物,反应再持续3小时,之后立即降温停止反应,产物在室温真空条件下干燥备用,制得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

其中,聚氨酯微乳液的制备工艺如下:

首先,向干燥反应器中加入3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质量比为5:1)、18份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和聚己内酯二醇的混合物(分子量为1500)、1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8份二羟甲基丁酸和二氨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和0.35份催化剂,反应温度恒定为80℃,反应时间为4小时;然后,加入9份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和羟甲基丙烯酰胺的混合物进行封端,反应1小时,体系温度保持为80℃,再加入1.5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30分钟后,和8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分散30分钟,恒温为80℃,即得聚氨酯微乳液;

所述惰性乙烯基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5:1;所述聚合物多元醇为聚己内酯二元醇(分子量为1000);所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所述阴离子混合亲水扩链剂为二羟甲基丁酸,;所述含羟基或氨基的亲水性乙烯基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所述碱类成盐剂为三乙胺;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实施例1中的甲基丙烯酸还可以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磺酸钠、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实施例1中的丙烯酸丁酯还可以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苯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实施例1中的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实施例1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还可以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己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实施例1中的聚己内酯二元醇还可以为分子量介于1000~2000之间的聚己二酸己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实施例1中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还可以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实施例1中的二羟甲基丁酸还可以为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中一种或两种与二羟基丙磺酸钠、2-氨基乙基氨基乙磺酸钠和二氨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实施例1中的丙烯酸羟乙酯还可以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羟甲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下面就本发明实施例做出的产物进行测试:

由图1本发明可聚合大分子乳化剂的激光拉曼光谱表征,可以看到1640cm-1处的峰代表着乳化剂末端的双键,证明了可聚合乳化剂的双键保留。

由图2本发明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粒径分布图,乳液平均粒径为88.2nm。

总之,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链转移催化法,首先以水为连续相,乙烯基类亲水单体为反应对象,二价钴盐为催化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末端含有不饱和双键的亲水端分子链,之后加以乙烯基亲油单体继续反应,制得末端保留双键的嵌段两亲性共聚物。然后加入惰性乙烯基单体为连续相的乙烯基封端聚氨酯大分子预聚体中,加入引发剂引发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剂、丙烯酸酯类单体及聚氨酯(PU)大分子混合进行共聚,反应过程中,可聚合乳化剂通过双键包覆固定在乳液胶粒表面,这样乳液在干燥过程中就避免了这类乳化剂向表面的迁移作用,保证了这类乳液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因此,本发明一种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可用于木器、纸张、金属等表面涂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隔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