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板材的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176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板材胶黏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板材的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等人造板材的胶粘剂大都以脲醛树脂胶、酚醛树脂胶、三聚氰胺树脂胶或异氰酸酯等有机胶粘剂为主要成分。如采用前三种含有甲醛的胶粘剂生产的人造板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甲醛分子,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物质,人体或其他动植物,如果长期大量吸入甲醛气体会引起许多并发疾病,这三种胶粘剂虽然对木材的粘合力较好,但对农作物秸秆的胶合强度却不高,产品很难达到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的要求。如采用异氰酸酯胶粘剂,虽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有毒有害物质释放,且这种胶对秸秆的胶合强度比较好,但在制胶和制板过程中会有大量有害健康的物质释放,排放到大气中同样会污染环境,而且此种胶粘剂的成本昂贵。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纤维板、胶合板及刨花板等人造板的生产用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板材的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胶黏剂具有环保性好,对人体和其它动植物没有毒副作用,并具有对板材(特别是对农作物秸秆制作的板材)粘接牢固,加工制造简单、使用方便,耐水性及防火性好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板材的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工业轻烧氧化镁40-50份,卤液40-50份,抗水剂3-5份,减水剂1-3份和增强剂2-4份。

使用以上原料制成的胶黏剂,环保性好,对人体和其它动植物没有毒副作用,并且对板材(特别是对农作物秸秆制作的板材)粘接牢固,耐水性好。

为保证最终成品胶黏剂的质量,同时便于生产制备,优选的,所述工业轻烧氧化镁中轻烧氧化镁含量≥85%,氧化镁活性含量≥65%,氧化钙含量≤1.5%,烧失量为4-9%。

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使用上述参数的工业轻烧氧化镁能够得到粘结性强,耐水性好的胶黏剂。

所述卤液为工业六水合氯化镁、工业七水合硫酸镁和水以重量比为1:1.8-2:2.4-2.8制成的溶液。

进一步的,上述工业六水合氯化镁中六水合氯化镁的含量≥45%,工业七水合硫酸镁中七水合硫酸镁的含量≥99%。

所述抗水剂为ca-50铝酸盐水泥。

所述减水剂为工业木质素磺酸钠。工业木质素磺酸钠中木质素磺酸钠的含量≥70%。

所述增强剂为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所述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72.5或62.5。

本发明中,为保证在不同气温下所述胶黏剂的正常制备和使用,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胶黏剂还包括缓凝剂或促凝剂0.5-1.5份,所述缓凝剂和促凝剂不同时添加,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在气温≥35℃时添加缓凝剂,在气温≤10℃时添加促凝剂。所述缓凝剂为磷酸三钠;所述促凝剂为碳酸钠、硫酸钠与氢氧化铝的混合物。

当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缓凝剂或促凝剂的添加量一般可选为0.5、1或1.5份。

进一步的,所述促凝剂中碳酸钠、硫酸钠与氢氧化铝的重量比为30:11: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卤液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后,依次加入抗水剂,减水剂和增强剂,当气温≥35℃时添加缓凝剂,当气温≤10℃时添加促凝剂,,搅拌均匀后加入工业轻烧氧化镁,加入工业轻烧氧化镁后先以慢速搅拌1-2min,再快速搅拌2-3min,得到乳状无机胶粘剂,即为所述胶黏剂。

具体来说就是:向反应器中加入重量比为1:1.8-2:2.4-2.8的,工业六水合氯化镁、工业七水合硫酸镁和水,搅拌均匀后得到卤液,然后向卤液中按照上述重量份依次加入抗水剂,减水剂和增强剂,再加入缓凝剂或促凝剂,搅拌1-3min后加入工业轻烧氧化镁,加入工业轻烧氧化镁后先以30-40r/min的转速搅拌1-2min,再以90-110r/min的转速搅拌2-3min,即可得到所述胶黏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板材的胶黏剂,所述胶黏剂使用环保原料制成,环保性好,对人体和其它动植物没有毒副作用,并且对板材(特别是对农作物秸秆制作的板材)粘接牢固,耐水性好。

2、所述制备方法具有加工制造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下实施例中,每一重量份的重量为1g。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板材的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工业轻烧氧化镁40份,卤液50份,ca-50铝酸盐水泥3份,工业木质素磺酸钠3份,快硬硫铝酸盐水泥2份,以及促凝剂1.5份。

所述工业轻烧氧化镁中轻烧氧化镁含量≥85%,氧化镁活性含量≥65%,氧化钙含量≤1.5%,烧失量为4%;

所述卤液为工业六水合氯化镁、工业七水合硫酸镁和水以重量比为1:1.8:2.8制成的溶液;上述工业六水合氯化镁中六水合氯化镁的含量≥45%,工业七水合硫酸镁中七水合硫酸镁的含量≥99%;

上述工业木质素磺酸钠中木质素磺酸钠的含量≥70%;

所述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72.5;

所述促凝剂为碳酸钠、硫酸钠与氢氧化铝的混合物,所述促凝剂中碳酸钠、硫酸钠与氢氧化铝的重量比为30:11:9。

一种所述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气温5℃,向反应器中加入重量比为1:1.8:2.8的,工业六水合氯化镁、工业七水合硫酸镁和水,搅拌均匀后得到卤液,然后向卤液中按照上述重量份依次加入抗水剂,减水剂和增强剂,再加入促凝剂,搅拌1min后加入工业轻烧氧化镁,加入工业轻烧氧化镁后先以40r/min的转速搅拌1min,再以110r/min的转速搅拌2min,即可得到所述胶黏剂。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板材的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工业轻烧氧化镁45份,卤液45份,ca-50铝酸盐水泥4份,工业木质素磺酸钠2份和快硬硫铝酸盐水泥3份。

所述工业轻烧氧化镁中轻烧氧化镁含量≥85%,氧化镁活性含量≥65%,氧化钙含量≤1.5%,烧失量为6.5%;

所述卤液为工业六水合氯化镁、工业七水合硫酸镁和水以重量比为1:1.9:2.6制成的溶液;上述工业六水合氯化镁中六水合氯化镁的含量≥45%,工业七水合硫酸镁中七水合硫酸镁的含量≥99%;

上述工业木质素磺酸钠中木质素磺酸钠的含量≥70%;

所述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62.5;

一种所述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气温25℃,向反应器中加入重量比为1:1.9:2.6的,工业六水合氯化镁、工业七水合硫酸镁和水,搅拌均匀后得到卤液,然后向卤液中按照上述重量份依次加入抗水剂,减水剂和增强剂,搅拌2min后加入工业轻烧氧化镁,加入工业轻烧氧化镁后先以35r/min的转速搅拌1.5min,再以100r/min的转速搅拌2.5min,即可得到所述胶黏剂。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板材的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工业轻烧氧化镁50份,卤液40份,ca-50铝酸盐水泥5份,工业木质素磺酸钠1份,快硬硫铝酸盐水泥4份,以及磷酸三钠0.5份。

所述工业轻烧氧化镁中轻烧氧化镁含量≥85%,氧化镁活性含量≥65%,氧化钙含量≤1.5%,烧失量为9%;

所述卤液为工业六水合氯化镁、工业七水合硫酸镁和水以重量比为1:2:2.4制成的溶液;上述工业六水合氯化镁中六水合氯化镁的含量≥45%,工业七水合硫酸镁中七水合硫酸镁的含量≥99%;

上述工业木质素磺酸钠中木质素磺酸钠的含量≥70%;

所述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62.5;

一种所述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气温37℃,向反应器中加入重量比为1:2:2.4的,工业六水合氯化镁、工业七水合硫酸镁和水,搅拌均匀后得到卤液,然后向卤液中按照上述重量份依次加入抗水剂,减水剂和增强剂,再加入磷酸三钠,搅拌3min后加入工业轻烧氧化镁,加入工业轻烧氧化镁后先以30r/min的转速搅拌2min,再以90r/min的转速搅拌3min,即可得到所述胶黏剂。

实验例1

本实验例为对实施例1-3得到的胶黏剂所做的性能检测,检测的方法均采用行业常规、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胶黏剂检测结果表

其中,紫外线老化试验的实验条件为:t=35℃,湿度≥95%,t=400h,本发明提供的胶黏剂在经过上述紫外线老化试验后,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所述胶黏剂的耐久性好。

同时,因为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原料,所述胶黏剂对人体和其它动植物没有毒副作用,并且干状胶合强度、拉伸强度和湿状胶合强度均高于国家标准,具有粘接牢固和耐水性好的优点。

实验例2

本实验例为对使用实施例1-3得到的胶黏剂的制板进行的性能检测,所述制板采用麦秸为原材料,所述胶黏剂为粘合剂。性能检测的方法均采用行业常规、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制板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

上述检测结果表明,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胶黏剂作为粘合剂制得的制板的力学性能优良;并且,发明人在氯化镁与氧化镁反应体系中,加入比现有技术中更多的so4-2,从而提高了制板的防火性能和抗返卤性能。在上述制板的防火性能均能够达到gb862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的a2级,具有极强的防火性能;另外,通过试验对比,不加硫酸镁时在空气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放置3天,现有普通板材表面就会有成片水珠出现,在相同条件下,上述制板28天后表面仍然干燥,说明上述制板的抗返卤性能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