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铰链后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310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铰链后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后桥装置,尤其是一种后桥装置的结构改进,属于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后桥是车辆的主要承重传动部位,设计时既要求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同时又要求具有理想的稳定性。检索发现,申请日为2003年11月17日、申请号为200310116151.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四连杆后桥,包括一个纵拉杆和三个横向连杆,它们作用在汽车车身上。两个横向连杆位于下方,一个横向连杆位于上方。位于下方的横向连杆与其轴承一起具有比其它横向连杆-轴承布置小的整体刚度。据介绍,这样可以在行驶动力性和行驶舒适性方面使底盘调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上述现有技术没有将连杆机构与减震机构有机结合,并且横向连杆显得过于复杂,因此仍有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将连杆与减震机构有机结合、使车辆具有良好减震和稳定性、并且结构简单的双向铰链后桥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铰链后桥装置包括通过弹簧主减震器与车身连接的后桥总成,所述后桥总成的中部通过传动组件与传动装置衔接,两端分别与两后轮衔接。此外,还包括一横向拉杆和两充气式减震器、后纵向摆臂,所述后桥的壳体一侧制有铰支架,所述横向拉杆处于车辆横截面内,一端通过铰支架与后桥铰接,另一端与相对于后桥另一侧的车身铰接;所述后桥的壳体两端附近制有连接块,分别与两后纵向摆臂的中部连接;所述两纵向摆臂处于车辆纵截面,一端分别与车身纵梁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充气式减震器的一端铰接,所述充气式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车身纵梁铰接。
以上将后桥与纵向摆臂(左、右)固定在一起、其前端与车身纵梁铰接、后端与充气式减震器铰接的结构使连杆机构与减震机构有机结合,有利于行驶的纵向稳定性能,并且减震效果更为理想;同时横向拉杆结构有助于行驶的侧向稳定性。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车辆无论稳定性还是减震性都得到进一步改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后桥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纵向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机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机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双向铰链后桥装置如
图1所示,后桥总成的中部通过传动组件1与传动装置衔接,两端分别通过半轴3与两后轮衔接(参见图4)。后桥壳体2一侧制有铰支架5,两端附近分别制有连接块4。
该装置中的后纵向摆臂如图2所示。组装时,结合图3可以看出,后桥2通过螺旋弹簧式主减震器与车身连接。后纵向摆臂7处于车辆纵截面,一端的a孔用于与车身纵梁9铰接,中部b、c两孔与后桥上的连接块4连接,另一端的d孔用于与充气式减震器8的一端铰接,该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车身纵梁9铰接。这样的结构既有利于行驶的纵向稳定性能,又可以获得良好的减震效果。
结合图4可以看出,横向拉杆11处于车辆横截面内,一端通过后桥壳体2左侧的铰支架5与后桥总成铰接,另一端与相对于后桥另一侧的车身10铰接,此结构有助于行驶的侧向稳定性。
实验证明,本实施例双向铰链后桥装置的设计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两后纵向摆臂和横向拉杆组成了立体的空间连杆机构,使车辆具有纵、横方向的稳定性。并且主、辅减震器相互配合作用,减震效果十分理想。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铰链后桥装置,包括通过弹簧主减震器与车身连接的后桥总成,所述后桥总成的中部通过传动组件与传动装置衔接,两端分别与两后轮衔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横向拉杆和两充气式减震器、后纵向摆臂;所述后桥的壳体一侧制有铰支架;所述横向拉杆处于车辆横截面内,一端通过铰支架与后桥铰接,另一端与相对于后桥另一侧的车身铰接;所述后桥的壳体两端附近制有连接块,分别与两后纵向摆臂的中部连接;所述两纵向摆臂处于车辆纵截面,一端分别与车身纵梁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充气式减震器的一端铰接,所述充气式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车身纵梁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向铰链后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向摆臂通过中部两孔与后桥上的连接块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桥装置的结构改进。该装置包括通过弹簧主减震器与车身连接的后桥总成,所述后桥总成的中部通过传动组件与传动装置衔接,两端分别与两后轮衔接。此外;还包括一横向拉杆和两充气式减震器、后纵向摆臂,所述后桥的壳体一侧制有铰支架,所述横向拉杆处于车辆横截面内,一端通过铰支架与后桥铰接,另一端与相对于后桥另一侧的车身铰接;所述后桥的壳体两端附近制有连接块,分别与两后纵向摆臂的中部连接;所述两纵向摆臂处于车辆纵截面,一端分别与车身纵梁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充气式减震器的一端铰接,所述充气式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车身纵梁铰接。本实用新型使车辆无论稳定性还是减震性都得到进一步改善。
文档编号B60G3/02GK2830131SQ20052007396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7日
发明者王剑锋, 朱宝锁, 张赠浪 申请人: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