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906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安全装置,尤其是涉及机动车保险杠。
背景技术
现在常用的机动车保险杠由钢管握制成型后连接在车体相应部位,这种结构的机动车保险杠在发生碰撞时,由于自身的缓冲量较小,仅能在发生轻微碰撞时起到保险作用,而当发生较大的剧烈碰撞时,其保险作用就显得大为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碰撞冲量效果好的机动车保险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动车保险杠,它包括杠体和垂直设置在所述杠体上的支
撑臂;所述支撑臂由杆体和套装在其端部、内置有压力弹簧的筒体构成;在所述杆体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圈凸环,所述凸环外径大于所述筒体内径。
所述支撑臂为间隔设置在所述杠体上的两个。
所述凸环截面为三角形。
在所述筒体和杆体上设置有一对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串联于机动车发动机点火电路中。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将机动车保险杠的支撑臂设置成由杆体和套装在其端部、内置有压力弹簧的筒体构成,并在所述杆体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圈外径大于所述筒体内径的凸环。因此当发生剧烈碰撞时,筒体内的压力弹簧和杆体外周面上的多圈凸环同时起到缓冲作用,这就大大减小了碰撞时所产生的冲量;将凸环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并将直角边朝着筒体口方向设置,因此当碰撞发生后,被压进筒体内的杆体不会在压力弹簧作用下弹出而造成车辆的移动;在筒体和杆体上设置有一对串联于机动车发动机点火电路中的触点开关,使得碰撞发生时,筒体与杆体发生位移的同时将发动机点火电路断开,杜绝碰撞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机动车保险杠,它包括杠体1和垂直间隔设置
在所述杠体l上的两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由杆体2和套装在其端部、内置有压力弹簧3的筒体4构成;在所述杆体2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圈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环5,所述凸环5外径大于所述筒体4内径;在筒体4和杆体2上设置有一对串联于机动车发动机点火电路中的触点开关。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保险杠,它包括杠体(1)和垂直设置在所述杠体(1)上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由杆体(2)和套装在其端部、内置有压力弹簧(3)的筒体(4)构成;在所述杆体(2)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圈凸环(5),所述凸环(5)外径大于所述筒体(4)内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为间隔设置在所述杠体(1)上的两个。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5)截面为三角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4)和杆体(2)上设置有一对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串联于机动车发动机点火电路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保险杠,包括杠体和垂直设置在所述杠体上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由杆体和套装在其端部、内置有压力弹簧的筒体构成;在所述杆体外周面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圈凸环,所述凸环外径大于所述筒体内径。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当发生剧烈碰撞时,筒体内的压力弹簧和杆体外周面上的多圈凸环同时起到缓冲作用,这就大大减小了碰撞时所产生的冲量;将凸环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因此当碰撞发生后,被压进筒体内的杆体不会在压力弹簧作用下弹出而造成车辆的移动;在筒体和杆体上设置有一对串联于机动车发动机点火电路中的触点开关,使得碰撞发生时,筒体与杆体发生位移的同时将发动机点火电路断开,杜绝碰撞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文档编号B60R19/24GK201291824SQ20082014908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9日
发明者张福喜 申请人:张福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