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165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客车上的电池组散热冷却设备,特别是一种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社会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交通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出行必备的代步工具,汽车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汽车排放的尾气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污染大气环境。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把环境污染问题提上了日程, 引起世界各国领导关注。随着全球能源的紧张,客车需要使用大量燃料,使能源危机更加恶化,为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不断在寻找一种既环保又节能的绿色交通工具。节能环保型电动汽车已被世界公认为21世纪汽车工业改造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市场前景良好。 但是电动客车中的电池组一直是技术人员担心的主要部件,电池组是电动客车的主要供电部件,在客车行驶过程中,行驶时间越长,电池组发热越快,温度很快上升,电池组超过热能负荷,颇容易烧坏电池组的电路。而且汽车在行驶时,发生颠簸,使电池外壳损坏,电池组线头松动,容易发生断裂,产生电池电路短路,导致电动客车不能正常工作,更危险的将引起火灾、爆炸情况的发生,危及乘客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国内同行业中,科研单位和企业科技人员在不断地研究、探索、改进电动客车电池组散热技术,希望能找到散热冷却效果更好的电动客车电池组的冷却系统,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尚未克服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该装置由计算机控制,智能化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风冷和水冷两种散热技术相结合, 设计了减振装置及隔热层,使电动客车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了乘客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含有调速风机、冷气管、冷却液出口、冷却液进口、风道管、冷却管、温度传感器、电池组、风孔、支撑架、弹簧、隔热层,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是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框架四周设有风道管,风道管上设有数个风孔, 风孔对准电池组中间的缝隙,每组电池中间隔缝隙中设有冷却管,电池组是由多块电池组成,各组冷却管相互连通,在冷却管上设有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调速风机与风道管相通,冷气管与风道管相通,在电池组的上面设有温度传感器,在电池组的下面设有减振装置,减振装置由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作支撑,上下支撑架距离的空间设有数根弹簧,在下支撑架下面设有一层隔热层。该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的技术原理是采用计算机控制风冷和水冷两种散热技术设计而成,由计算机控制调速风机、冷却系统及温度传感器,将电池组发热的温度划分为几个等级,将数据输入计算机里,当电池组的发热温度达到输入数据指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即收到高、中、低温度信号,传输到计算机里,由计算机发出指令传输到调速风机里,调速风机能自动调节风机转速快慢,温度越高,转速越快,风量就越大。风速流量及时地将风送入风道管里,在风道管内形成风压。冷气管与风道管互相连通,将冷气输送到风道管里, 由风孔将冷气排放到电池组每个隔缝隙里,迫使电池组温度降低。原电池组由每块电池互相紧密联结在一起,没有间隙,使中间的电池无法得到有效的散热冷却,产生高温。所以造成电池容易烧坏或起火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采用了有效的方法是将每组电池中间设有隔缝隙,在隔缝隙中间设有冷却管,在风道管上设有数个风孔,每个风孔对准每组电池组中间的隔缝,利用风的流量将隔缝中的热能吹散。通过冷却系统的冷却泵将冷却液输送到冷却液进口,将冷却液流入冷却管里,经过每组电池的冷却管,通过冷却泵的压力流量从冷却液出口再进入冷却系统,进行往复循环,保持冷却效果,对电池组达到有效地降温散热效果,保证电池组寿命延长及安全性。减振装置的底端设有隔热层,用以防止夏天地表层的热量上传,减少电池组外部受热。减振装置上设有数根压力弹簧,保持车在行驶过程中,使电池组之间的平衡,防止出现车在颠簸时,容易引起的电池组线路短路、起火、松动等情况的发生,达到减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由计算机控制,智能化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采用风冷和水冷两种散热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减振装置及隔热层,使电动客车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了乘客的安全性。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图中是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调速风机、2.冷气管、3.冷却液出口、4.冷却液进口、5.风道管、6.冷却管、7.温度传感器、8.电池组、9.风孔、10.支撑架、11.弹簧、12.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是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框架四周设有风道管5, 风道管5上设有数个风孔9,风孔9对准电池组8中间的缝隙,每组电池中间隔缝隙中设有冷却管6,电池组8是由多块电池组成,各组冷却管6相互连通,在冷却管6上设有冷却液进口 4与冷却液出口 3,调速风机1与风道管5相通,冷气管2与风道管5相通,在电池组8 的上面设有温度传感器7,在电池组8的下面设有减振装置,减振装置由上支撑架10与下支撑架10作支撑,上下支撑架10距离的空间设有数根弹簧11,在下支撑架10下面设有一层隔热层12,由计算机程序控制调速风机1、冷却系统、温度传感器7,构成了一种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采用计算机控制风冷和水冷两种散热技术设计而成,由计算机控制调速风机1、冷却系统及温度传感器7,将电池组8发热的温度划分为几个等级,将数据输入计算机里,当电池组8的发热温度达到输入数据指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7即收到高、中、低温度信号,传输到计算机里,由计算机发出指令传输到调速风机1里,调速风机1能自动调节风机转速快慢,温度越高,转速越快,风量就越大。风速流量及时地将风送入风道管5里,在风道管5内形成风压。冷气管2与风道管5互相连通,将冷气输送到风道管5里,由风孔9将冷气排放到电池组8每个隔缝隙里,迫使电池组8温度降低。原电池组8由每块电池互相紧密联结在一起,没有间隙,使中间的电池无法得到有效的散热冷却,产生高温。所以造成电池容易烧坏或起火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采用了有效的方法是将每组电池中间设有隔缝隙,在隔缝隙中间设有冷却管6,在风道管5上设有数个风孔9,每个风孔9对准每组电池组8中间的隔缝,利用风的流量将隔缝中的热能吹散。通过冷却系统的冷却泵将冷却液输送到冷却液进口 4,将冷却液流入冷却管6里,经过每组电池的冷却管6,通过冷却泵的压力流量从冷却液出口 3再进入冷却系统,进行往复循环,保持冷却效果,对电池组8达到有效地降温散热效果,保证电池组8寿命延长及安全性。减振装置的底端设有隔热层12,用以防止夏天地表层的热量上传,减少电池组8外部受热。减振装置上设有数根压力弹簧11, 保持车在行驶过程中,使电池组8之间的平衡,防止出现车在颠簸时,容易引起的电池组8 线路短路、起火、松动等情况的发生,达到减 振效果。
权利要求1. 一种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含有调速风机、冷气管、冷却液出口、冷却液进口、风道管、冷却管、温度传感器、电池组、风孔、支撑架、弹簧、隔热层,其特征是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是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框架四周设有风道管,风道管上设有数个风孔,风孔对准电池组中间的缝隙,每组电池中间隔缝隙中设有冷却管,电池组是由多块电池组成,各组冷却管相互连通,在冷却管上设有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调速风机与风道管相通,冷气管与风道管相通,在电池组的上面设有温度传感器,在电池组的下面设有减振装置,减振装置由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作支撑,上下支撑架距离的空间设有数根弹簧,在下支撑架下面设有一层隔热层。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客车电池组冷却装置,是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框架四周设有风道管,风道管上设有数个风孔,风孔对准电池组中间的缝隙,每组电池中间隔缝隙中设有冷却管,电池组是由多块电池组成,各组冷却管相互连通,在冷却管上设有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调速风机与风道管相通,冷气管与风道管相通,在电池组的上面设有温度传感器,在电池组的下面设有减振装置,减振装置由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作支撑,上下支撑架距离的空间设有数根弹簧,在下支撑架下面设有一层隔热层,构成了一种电动客车电池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该装置由计算机控制风冷和水冷两种散热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减振装置及隔热层,使电动客车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了乘客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0K11/00GK201941577SQ201020110299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刘洪标, 徐仕, 徐连国, 徐连宽, 李云飞, 李远征, 陈立地, 马宪 申请人:中大工业集团公司, 中大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盐城中威客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