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311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以下简称为“轮胎”),详细地说,涉及一种与胎面花纹的改进有关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一般,在倾斜行驶机动二轮车时的轮胎接地面上,因轮胎的直径差异而产生轮胎表面的拉拽。因此,在倾斜行驶时,由于该拉拽作用,比直线行驶时更促进轮胎的磨损。以往,为了抑制倾斜行驶时的轮胎的磨损,使用(I)将轮胎接地面部的槽深度在自轮胎中央部到倾斜行驶时较多使用部分设置为一样深、(2)去除轮胎接地面部中倾斜行驶时较多使用 部分的槽等方案。作为涉及改进机动二轮车中的转弯性能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一种二轮车用充气子午轮胎相对于胎面的中央周线,将由排列成稍倾斜的螺旋状的高弹性帘线构成的带束层卷绕排列成通过在隔着胎面的中央周线的两侧以彼此相反的朝向平行对齐I条 多条帘线而成的螺旋状,并将该带束层的宽度设为胎面宽度的0.5倍 I. I倍。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一种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具有在胎面部的胎面橡胶中形成有中央槽和侧边槽而成的胎面花纹,中央槽具有相当于接地面的中央圆周长度的50%以上的长度,并且其槽深度在该槽所在处的、以接地面的平滑延长线为基准的胎面橡胶厚度的70 % 90 %的范围内,并且槽宽度在弧长下的接地面宽度的I % 5 %的范围内,在将轮胎装配到适合的轮辋上时,在轮胎自立姿势下的轮胎截面上,关于以在轮胎赤道线上具有中心的一个圆弧平滑地连结中央槽的槽底、和上述侧边槽中位于最靠接地面端缘处的最外侧侧边槽部分的槽底而成的槽底圆弧,在接地面整个区域中至少自接地面宽度中央和接地面端缘之间的中间位置至中央槽之间的接地面区域内所存在的靠中央侧边槽的槽底形成在比上述槽底圆弧更靠接地面侧的位置处,并且该靠中央侧边槽的槽底和槽底圆弧之间的距离(d)与该侧边槽的深度(D)之比(d/D)的值在0. I 0.5的范围内。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昭61 - 85203公报(权利要求书等)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09 - 039516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发明内容
_9]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轮胎的槽深度、槽的有无不仅对于轮胎的耐磨损性能、对于驾驶稳定性能也是影响非常大的要素。因而,难以设定能够兼备轮胎耐磨损性能和驾驶稳定性能的槽深度及槽配置,到目前为止不存在足够的技术。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该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通过消除上述问题而改进胎面花纹,兼备了倾斜行驶时的轮胎耐磨损性能和驾驶稳定性能。
_2]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人对轮胎接地面部中的槽深度及配置进行了专心研究,结果发现如下情况。首先,关于槽的深度,对于轮胎接地面部中的轮胎中央部需要胎面刚性的部分,重视驾驶稳定性能而将槽设置为较浅,对于倾斜行驶时较多使用的、想要提高耐磨损性能的部分加深槽的深度,从而能够兼备驾驶稳定性能和耐磨损性能。此外,根据槽的配置方法的不同,驾驶稳定性也会受较大的影响。若为了提高倾斜 行驶时的轮胎的耐磨损性能,减少轮胎整体的槽,则难以确保所需的驾驶稳定性能。因此,通过仅对想要提高耐磨损性能的部分去除槽,能够在将对驾驶稳定性能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的同时谋求耐磨损性能的提高,从而能够兼备两性能。本发明人发现,通过根据上述观点组合使用上述槽深度及槽配置这两个结构,能够高度地兼备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中的驾驶稳定性能和耐磨损性能,从而完成了本发明。S卩,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包括胎面部、与该胎面部两侧相连的一对胎侧部、以及分别与该一对胎侧部相连的一对胎圈部,其特征在于,在轮胎接地面部上设置有具有多个横穿槽的胎面花纹,当设自轮胎中央部起胎面宽度1/4处为轮胎中间部时,该横穿槽中横跨轮胎中间部而配置的横穿槽形成为,槽深度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不同、且在该轮胎中间部处最深,并且该横穿槽中的部分横穿槽在自轮胎中央部至一侧胎面端之间具有中断部分。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周期性地配置有槽深度在上述轮胎中间部处最深并且具有上述中断部分的横穿槽、和槽深度在上述轮胎中间部处最深并且不具有上述中断部分的横穿槽。此外,优选的是,上述横穿槽的中断部分存在于上述轮胎中间部。另外,优选的是,具有上述中断部分的横穿槽的条数少于不具有该中断部分的横穿槽的条数。另外,优选的是,上述中断部分的长度沿具有该中断部分的横穿槽为5mm 20mm。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具有上述预定的槽深度变化及槽配置的胎面花纹,能够在确保驾驶稳定性能的同时抑制倾斜行驶时的轮胎磨损,从而能够实现相比于以往谋求了高寿命化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接地面部局部展开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外形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具有中断部分的横穿槽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接地面部局部展开图。此外,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外形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11、与该胎面部11两侧相连的一对胎侧部12、以及分别与这一对胎侧部12相连的一对胎圈部13。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轮胎在轮胎接地面部上具有方向性胎面花纹,该方向性胎面花纹具有多个横穿槽。图中的箭头表示轮胎的旋转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相对于轮胎中央部呈线对称的花纹以沿周向错开的方式在宽度方向两侧进行组合,接地面整体形成大致V字形的花纹。在图示的花纹中,由于在宽度方向两侧错开配置有线对称形状的横穿槽,因此,在下面,说明本发明的轮胎宽度方向单侧的横穿槽I 9。在本发明中,当设自轮胎中央部C到胎面宽度的1/4点处为轮胎中间部M时,横穿槽I 9中的横跨轮胎中间部M而配置的横穿槽 、在图示的例子中为所有横穿槽I 9形成为,槽深度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不同,且在轮胎中间部M处最深。即,如图2示意性地所示那样,该横跨轮胎中间部M而配置的横穿槽的深度d在轮胎中间部M处最深,当设轮胎中央部C中的槽深度为d。、设轮胎中间部M处的槽深度为dM、设胎面端TE处的槽深度为dTE时, 两足dM>d。及dM>dTE。在本发明中,通过如此针对能带来驾驶稳定性能的轮胎中央部将槽深度设置得较浅、并且针对在倾斜行驶时较多使用的轮胎中间部将槽深度设置得较深,能够在确保驾驶稳定性能的同时提高耐磨损性能。另外,在本发明中,“胎面宽度”意指轮胎接地面部沿轮胎表面的宽度方向长度。此外,在本发明中,在横穿槽中的一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为横穿槽8在自轮胎中央部C至一侧胎面端TE之间具有中断部分10。通过设为使横穿槽的一部分具有中断部分而不是整体具有中断部分,能够无损于驾驶稳定性能地谋求耐磨损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因而,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对上述横穿槽的槽深度及槽配置条件进行组合的胎面花纹,能够得到轮胎整体高度兼备驾驶稳定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的、高性能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另外,在本发明中,关于具有中断部分10的横穿槽8,在配置为横跨轮胎中间部M的情况下,将槽深度设定为在轮胎中间部M处最深。S卩,如图3的概略剖视图所示,横穿槽8的槽深度形成为与中断部分10的配置位置无关,朝向轮胎中间部M去变深。在本发明中,上述横穿槽的槽深度只要设定为在轮胎中间部M处最深,就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具体地说,例如,能够将上述横穿槽在轮胎中间部M处的深度dM设为在轮胎中央部C处的深度d。的I. 03倍 I. 10倍。若上述横穿槽在轮胎中间部M处的深度dM与在轮胎中央部C处的深度d。之间的差过小,则由本发明所带来的效果会变小,另一方面,若该差过大,则有可能会破坏驾驶稳定性能与耐磨损性能的平衡,均不优选。更具体地说,也取决于轮胎尺寸,例如,能够设轮胎中央部C处的槽深度d。为4. 5mm 4. 7mm、设轮胎中间部M处的槽深度dM为4. 7mm 5. 0mm、设胎面端TE处的深度dTM为2. Omm 3. 5mm。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横穿槽的中断部分10如图示那样存在于轮胎中间部M。由于在倾斜行驶时,使用轮胎中间部M的频率特别高,因此在轮胎中间部M设置横穿槽的中断部分能够有效地提高耐磨损性能。可以将该中断部分10的长度w设为例如沿具有中断部分的横穿槽为5mm 20mm。若中断部分10的长度w过短,则耐磨损性能提高效果变小,另一方面,若该长度w过长,则有可能会损坏驾驶稳定性能,均不优选。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有上述中断部分的横穿槽的条数少于不具有中断部分的横穿槽的条数。即,在横穿槽之中,相比于横跨轮胎中间部M而连续配置的横穿槽,具有中断部分的横穿槽在轮胎圆周上以较少条数进行配置。若具有中断部分的横穿槽条数过多,则滚动特性恶化,因此不优选。具体地说,例如,出于兼备滚动特性与耐磨损性能的观点,优选的是使具有中断部分的横穿槽在所有横穿槽中所占的比例为5% 20%、特别是5% 15%。即,优选的是设为[(具有中断部分的横穿槽的条数)/ (所有横穿槽的条数)]X 100 = 5 (%) 20 (%)(特别是 5 (%) 15 (%))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周期性地配置横穿槽8和横穿槽I 7、9,该横穿槽8的槽深度在轮胎中间部M处最深,并且具有中断部分10,该横穿槽I 7、9的槽深度在轮胎中间部M处最深,并且不具有中断部分。由此,能够实现倾斜行驶时的适度的接地感及刚性感。这些多个横穿槽在轮胎周向上的配置间距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设为轮胎的整个周长的I / 50 I / 40的程度。关于本发明,只要是在轮胎接地面部上设置有具有多个横穿槽的胎面花纹而成的轮胎就能够适用,而并不限于如图示那样包含在两胎面端TE附近连续横穿轮胎中央部C的横穿槽I等、相互连接而形成分支状槽部的横穿槽2、7等的花纹,也可以是仅由横穿槽6等形成的花纹,该横穿槽6等横跨轮胎中央部C或不横跨轮胎中央部C而单独配置。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只有满足上述胎面花纹的条件这一点很重要,由此能够得到本发明的预期效果,除此之外的轮胎构造及各构件的材质等细节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虽然未图示,本发明的轮胎包括胎体层和带束层,该胎体层配置为横跨分别埋设在一对胎圈部内的胎圈芯来加强各部分,该带束层配置在该胎体层的外周来加强胎面部。实施例以下,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实施例I)利用轮胎尺寸为120/70ZR17M/C制作具有如图I所示的胎面花纹的实施例I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关于胎面花纹所包含的横穿槽中的、横跨轮胎中间部M而配置的横穿槽,将槽深度形成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不同,且在轮胎中间部M处最深。关于各横穿槽,轮胎中央部C处的槽深度d。为4. 5mm,轮胎中间部M处的槽深度dM为4. 7mm,胎面端TE处的槽深度dTE为2. 5mm。此外,横穿槽的中断部分的长度w沿横穿槽为13mm。(比较例I)胎面花纹所包含的横穿槽的槽深度设为都均一,并且胎面花纹所包含的所有横穿槽都不具有中断部分而连续地形成,除此之外与实施例I相同地制作比较例I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各横穿槽的槽深度为4. 5mm。(比较例2)胎面花纹中所含的各横穿槽的槽深度设为4. 7mm且均一,除此之外与比较例I相同地制作比较例2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倾斜行驶时的轮胎中间部处的耐磨损性能的比较试验)关于由实施例I及比较例I所得到的各试验轮胎,再现一般市场上的行驶条件而实施耐磨损性能的比较试验。将各试验轮胎安装在1250CC的机动二轮车上,由试车员行驶在以高速公路市区山间部(山顶)的距离比例约为15 10 75 (%)的路线上。通过比较新品时轮胎的横穿槽在轮胎中间部M处的槽深度与行驶约2650km之后的该槽深度来进行评价。结果,当设比较例I的试验轮胎的磨损量为100%时,确认到实施例I的试验轮胎的磨损量为105%,在实施例I中,轮胎中间部M处的磨损寿命提高了 5%。另外,对比较例2、的试验轮胎也进行了相同的试验,得到与实施例I相同的良好的耐磨损性能。(驾驶稳定性能的比较试验)将由实施例I及比较例2所得到的各试验轮胎安装在1250cc的机动二轮车上,由试车员进行驾驶稳定性能的感官评价。结果,在槽深度均一且为4. 7mm的较深的比较例2的试验轮胎中,在直立时附近的轮胎输出较少,在直行受到干扰时的收敛性较低。此外,感觉到进入转弯时的初期转弯力较低、且转弯力相对于外倾角变化的方式为非直线式,转弯特性较差。对此,与比较例2的试验轮胎相比较,在槽深度设定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不同、且在轮胎中间部M处最深的实施例I的试验轮胎中,针对直行受到干扰情况的收敛性较高,且进入转弯时的初期转弯力良好,而且,转弯力相对于外倾角变化的方式也改进成直线式的方向。结果,与比较例2的试验轮胎相比较,在实施例I的试验轮胎中确认到操作稳定性提高。另外,对于比较例I的试验轮胎也进行了相同的试验,得到与实施例I相同的良好的驾驶稳定性能。根据上述试验的结果,在横穿槽的槽深度及槽配置满足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实施例I的试验轮胎中,确认到兼备良好的驾驶稳定性能和耐磨损性能。
附图标记说明I 9横穿槽;10中断部分;11胎面部;12胎侧部;13胎圈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与该胎面部两侧相连的一对胎侧部、以及分别与该一对胎侧部相连的一对胎圈部,其特征在于, 在轮胎接地面部上设置有具有多个横穿槽的胎面花纹,当设自轮胎中央部起胎面宽度1/4处为轮胎中间部时,该横穿槽中横跨轮胎中间部而配置的横穿槽形成为,槽深度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不同、且在该轮胎中间部处最深,并且该横穿槽中的部分横穿槽在自轮胎中央部至一侧胎面端之间具有中断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周期性地配置有槽深度在上述轮胎中间部处最深并且具有上述中断部分的横穿槽、和槽深度在上述轮胎中间部处最深并且不具有上述中断部分的横穿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穿槽的中断部分存在于上述轮胎中间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上述中断部分的横穿槽的条数少于不具有该中断部分的横穿槽的条数。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断部分的长度沿具有该中断部分的横穿槽为5mm 2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通过改进胎面花纹来兼备倾斜行驶时的轮胎的耐磨损性能和驾驶稳定性能。该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11)、与该胎面部(11)两侧相连的一对胎侧部(12)、以及分别与该胎侧部相连的一对胎圈部(13)。在轮胎接地面部上设置具有多个横穿槽(1~9)的胎面花纹。当设自轮胎中央部(C)起胎面宽度1/4处为轮胎中间部(M)时,横穿槽中横跨轮胎中间部(M)而配置的横穿槽形成为,槽深度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不同且在轮胎中间部上最深,并且横穿槽中的一部分在自轮胎中央部(C)至一侧胎面端(TE)之间具有中断部分(10)。
文档编号B60C11/04GK102639340SQ20108005472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林孝记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