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腿锁止装置和应用此装置的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916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支腿锁止装置和应用此装置的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和应用此装置的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施工作业的机械化实现,在实际的施工场景中,需要大量工程车辆的參与,泵车就是其中重要的ー种。泵车又称混凝土泵车,利用压カ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 由于泵车没有平衡重,倾翻カ矩大,而且没有力矩限制器保护,所以工作稳定性必须绝对有保障,因此,泵车布料时是一定要打支腿的。进ー步的,为了确保混凝土泵车等工程车辆的支腿在其行驶过程中不因急速转弯而被甩出。各支腿需配备锁止装置,以便将支腿锁止在收回位置上。支腿锁止装置要求锁止可靠、结构简单,并且操作方便。目前,现有的工程车辆的支腿锁止装置大多由销轴、销座、带有固定锁扣的钢绳等零部件构成,其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可靠性差;有的工程车辆的支腿锁止装置则采用附加凸轮、导槽等来利用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但使整个支腿锁止装置的运行实现变得复杂臃肿。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的支腿锁止装置操作繁琐、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和应用此装置的工程车辆,以解决实际场景中对干支腿锁止装置操作便捷的要求,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包括外壳、凸轮、凸轮控制机构、大锁舌、大锁舌复位机构和小锁舌;其中,大锁舌,设于外壳中,在大锁舌处于锁定位置时,大锁舌的头端伸出到外壳外,在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大锁舌的头端缩回至外壳内;大锁舌复位机构,设于大锁舌和外壳之间,用于使大锁舌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小锁舌,设于外壳中,在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小锁舌的头端伸出到外壳外;凸轮,设于外壳中,可绕其旋转轴转动,转动时其轮廓曲面与大锁舌的尾部相接触以控制大锁舌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凸轮控制机构,设于外売上,通过旋转轴与凸轮连接,用于控制凸轮旋转;其中,当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凸轮的轮廓曲面分别与大锁舌和小锁舌的尾部相接触,凸轮对大锁舌的尾部施加作用力,且凸轮受カ平衡;当小锁舌的头端的斜面受力,贝IJ小锁舌头端向外壳内缩入,小锁舌的尾部使凸轮受カ不平衡,凸轮发生旋转,对大锁舌的作用力解除,大锁舌复位机构使大锁舌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0016]优选的,大锁舌复位机构,具体为将外壳与大锁舌相连接的机构,并在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对大锁舌施加与向外伸出方向相同的作用力。优选的,大锁舌复位机构,具体为弹簧。优选的,凸轮控制机构具体为联通把手或踏板机构。优选的,大锁舌的头端设有ー个斜面。优选的,小锁舌的头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斜面。优选的,凸轮的轮廓曲面形成两个凸头,其中在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与大锁舌的尾部相接触的凸头的头端至少包括ー个平面,所述平面与大锁舌的尾部相接触,对大锁舌施加作用力;在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与小锁舌的尾部相接触的凸头的侧面至少包括ー个斜面,所述斜面与小锁舌的尾部相接触。优选的,大锁舌的尾部设有凹位,凸轮设于凹位中,凸轮的轮廓曲面与凹位靠近大锁舌的尾部的一面相接,小锁舌的尾部伸入到凹位中。优选的,大锁舌上设有第一挡块,小锁舌上设有与第一挡块配合的第二挡块,当大锁舌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时,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配合以驱动小锁舌的头端伸出到外壳外。ー种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的支腿锁止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腿锁止装置通过凸轮转动控制大锁舌的运动,使大锁舌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完成对支腿的解锁释放,凸轮控制机构可以减小使凸轮转动所需的力量,减小开启支腿锁所需的力量,而小锁舌和大锁舌复位机构的设置,则可以实现支腿的自动锁止,应用该支腿锁止装置的工程车辆只有在对支腿开锁时,才需要人工操作,简化了支腿锁止的操作流程,便于操作控制,并且,支腿的自动锁止提高了支腿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用于工程车辆时处于锁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处于锁定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ー;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处于锁定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ニ;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处于释放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ー;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处于释放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ニ;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出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由释放位置到锁定位置转换过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0036]图例说明I、外壳;2、凸轮;3、凸轮控制机构;4、大锁舌;5、大锁舌复位机构;6、小锁舌;7、旋转轴;8、凹位;9、第一挡块;10、第二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ー种支腿锁止装置,该支腿锁止装置中通过凸轮转动控制大锁舌的运动,完成对支腿的解锁释放。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至少包括包括外壳I、凸轮2、凸轮控制机构3、大锁舌4、大锁舌复位机构5和小锁舌6。其中,凸轮2,设于外壳I中,可以绕旋转轴7进行转动,转动时其轮廓曲面与大锁舌4的尾部相接触以控制大锁舌4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锁定位置,即大锁舌4伸出,从而卡住支腿,对支腿进行锁定,而释放位置,则是大锁舌4收回,从而,支腿可以自由活动。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在大锁舌4的头端设由ー个斜面,且斜面朝向支腿的伸出方向,基于此种结构,当大锁舌4的头端伸出外壳I时,如果此时支腿处于回收状态,则大锁舌4对其进行伸出方向的锁止,当支腿要伸出时,将会与大锁舌4上未设有斜面的ー侧发生接触,大锁舌4不会缩回,所以,大锁舌4对支腿施加阻力,使支腿无法伸出或打开。相反,如果此时支腿处于伸出状态,则大锁舌4对其不会进行回收方向的锁止,当支腿要回收时,将会与大锁舌4上设有斜面的一侧发生接触,大锁舌4缩回,支腿可以回收,支腿回收到位吋,大锁舌复位机构5可使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大锁舌的头端即可对支 腿进行锁止。凸轮控制机构3,设于外壳I上,通过旋转轴7与凸轮2连接,用于控制凸轮2旋转,使大锁舌4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凸轮控制机构3对凸轮2的准确控制,旋转轴7的一端与凸轮2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凸轮控制机构3相连接,凸轮控制机构3可以通过相应的操作使旋转轴7发生旋转,并带动凸轮2进行旋转,进而控制大锁舌4的运动。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上述的凸轮控制机构3的具体形式可以是轮盘,摇杆或踏板机构,也可以如图2所示,采用联通把手的形式,具体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这样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大锁舌4,设于外壳I中,在大锁舌4处于锁定位置时,大锁舌4的头端伸出到外壳I夕卜,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大锁舌4的头端缩回至外壳I内。大锁舌4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位置的变换对支腿进行锁定或释放,其位置的变换可以通过凸轮2来进行控制,另ー方面,大锁舌4还通过大锁舌复位机构5与外壳I相连接。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大锁舌复位机构5,设于大锁舌4和外壳I之间,用于使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大锁舌复位机构5可以采用弹簧或其他能够对大锁舌4施加回复カ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大锁舌复位机构5,具体为将外壳I与大锁舌4相连接的机构,并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吋,对大锁舌4施加与向外伸出方向相同的作用力。以弹簧为例,大锁舌复位机构5部署的位置也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将大锁舌4的后端与外壳I的前端相连接并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吋,对大锁舌4施加与外壳I的前端方向相同的拉力。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弹簧(大锁舌复位机构5)对大锁舌4施加指向锁定位置的拉力,使大锁舌4具有回复到锁定位置的回复力,在达到相应的触发条件后,使大锁舌4迅速回复到锁定位置,对支腿进行锁定。方式ニ、将大锁舌4的前端与外壳I的后端相连接(如图I所示),并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吋,对大锁舌4施加与外壳I的后端方向相反的斥力。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弹簧(大锁舌复位机构5)对大锁舌4施加指向锁定位置的推力,使大锁舌4具有回复到锁定位置的回复力,在达到相应的触发条件后,使大锁舌4迅速回复到锁定位置,对支腿进行锁定。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支腿锁止装置还进一歩包括小锁舌6,设于外壳I中,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吋,小锁舌6的头端伸出到外壳I外。当小锁舌6的头端受力吋,小锁舌6可沿轴向缩入至外壳I中,或者,小锁舌6也可以偏转。在实际应用中,小锁舌6的头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斜面,且两个斜面分别朝向支腿的伸出方向和回收方向,这样无论支腿是伸出还是回收,都会与小锁舌6的斜面相接触,使小锁舌6发生偏转或缩回,并进而与凸轮2相接触。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当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吋,凸轮2的轮廓曲面分别与大锁舌4和小锁舌6的尾部相接触,凸轮2对大锁舌4的尾部施加作用力,使大锁舌4的头端缩回至外壳I以内,用于对支腿进行释放,而小锁舌6的头端伸出到外壳I以外,且凸轮2受力平衡。在此种情况下,当小锁舌6的头端的斜面受カ,则小锁舌6的头端向外壳I内缩入,小锁舌6的尾部使凸轮2受カ不平衡,凸轮2发生旋转,对大锁舌4的作用力解除,大锁舌复位机构5使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当大锁舌4处于锁定位置吋,大锁舌4的头端伸出到外壳I以外,用于对支腿进行锁止,凸轮2的轮廓曲面不与大锁舌4或小锁舌6的尾部相接触。在此种情况下,大锁舌4的头端包裹住了小锁舌6的头端。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凸轮2的轮廓曲面形成两个凸头,其中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吋,与大锁舌4的尾部相接触的凸头的头端至少包括一个平面,所述平面与大锁舌4的尾部相接触,对大锁舌4施加作用力。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与小锁舌6的尾部相接触的凸头的侧面至少包括一个斜面,所述斜面与小锁舌6的尾部相接触。进ー步的,大锁舌4的尾部设有凹位8 (图I中未示出),凸轮2设于凹位8中,凸轮2的轮廓曲面与凹位8靠近大锁舌4的尾部的一面相接,小锁舌6的尾部伸入到凹位8中。通过这样的凹位8设置,可使支腿锁止装置的结构更紧凑。[0068]进一步的,大锁舌4上可以设置第一挡块9,小锁舌6上设有与第一挡块9相配合的第二挡块10,当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时,第一挡块9和第二挡块10配合以驱动小锁舌6的头端伸出到外壳I外。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第一挡块9和第二挡块10的配合,可以在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向锁定位置运动时,使小锁舌6伸出外壳I外,而当凸轮2转动,带动大锁舌4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时,第一挡块9和第二挡块10的配合解除,小锁舌6的尾端与凸轮2相接触,小锁舌6仍保持伸出外壳I的状态,此时,如果小锁舌6的头端被外力触碰(支腿发生运动),小锁舌6沿轴向缩回外壳I内,因此,小锁舌6的尾端对凸轮2施加作用力,使凸轮2的受力不再平衡,从而,凸轮2旋转,解除对大锁舌4的作用力限制,大锁舌复位机构5使大锁舌4恢复到锁定位置。基于以上的机构设置,构成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支腿锁止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应用此支腿锁止装置的工程车辆,在实际应用中,支腿锁止装置的外壳I 与工程车辆上的支腿外壳相连接,具体如图2所示。 当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小锁舌6的头端伸入支腿外壳内,当支腿收回至支腿外壳内时,支腿先碰到小锁舌6的头端,触发大锁舌4向锁定位置运动,对收回至支腿外壳内的所述支腿进行锁止。当大锁舌4处于锁定位置时,大锁舌4和小锁舌6的头端伸入支腿外壳内,大锁舌4的头端对支腿进行锁止,在此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凸轮控制机构3拉动大锁舌4缩回,使大锁舌4运动到释放位置,支腿即可伸出或打开。为了更加清楚地对上述的支腿锁止装置的运行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具体的示例对其运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描述,其中,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具体以弹簧作为大锁舌复位机构5的示例,并按照前述的方式二的方式进行部署。如图3A所示,为大锁舌4处于锁定状态时的支腿锁止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可以看至1J,在外壳I内部,大锁舌4和小锁舌6均伸出外壳I外,即伸入支腿外壳内,其中,大锁舌4的头端对支腿进行锁止。为了进一步说明此种状态下,各部件的位置状态,对图3A中的大锁舌4进行进一步剖视,得到如图3B的内部结构图,可以看到,此时的凸轮2不与大锁舌4或小锁舌6的尾部进行接触,即处于未受力的平衡状态,此时大锁舌4锁定了支腿,处于安全状态。如图4A所示,为大锁舌4处于释放状态时的支腿锁止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可以看至1J,在外壳I内部,大锁舌4缩回了外壳I内,而小锁舌6伸出外壳I外,即伸入支腿外壳内,所以,大锁舌4的头端不再对支腿进行锁止,在此种状态下,支腿可以自由运动,即大锁舌4处于释放状态。为了进一步说明此种状态下,各部件的位置状态,对图4A中的大锁舌4进行进一步剖视,得到如图4B的内部结构图,可以看到,此时的凸轮2同时与大锁舌4和小锁舌6的尾部进行接触,即处于受力的平衡状态,此时大锁舌4缩回,不再对支腿进行锁止。当支腿收回时,移动的支腿碰到小锁舌6的头端后,小锁舌6沿轴向缩回外壳I内,小锁舌6的尾部也随即产生移动,对凸轮2施加相应的作用力,凸轮2的受力平衡被破坏,发生旋转(如图5所示),大锁舌4的尾部也随即不再被凸轮2所固定,由于弹簧(大锁舌复位机构5)对大锁舌4所施加的斥力,大锁舌4向前端移动,伸出外壳I,伸入支腿外壳中,大锁舌4的头端对收回的支腿进行锁定,至此,大锁舌4回复到了如图3A所示的位置,对支腿进行了锁定,保证了支腿的安全运行,排除了支腿意外甩出的危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腿锁止装置通过凸轮转动控制大锁舌的运动,完成对支腿的解锁释放,凸轮控制机构可以减小使凸轮转动所需的力量,减小开启支腿锁所需的力量,而小锁舌和大锁舌复位机构的设置,则可以实现支腿的自动锁止,应用该支腿锁止装置的工程车辆只有在对支腿开锁时,才需要人工操作,简化了支腿锁止的操作流程,便于操作控制,并且,支腿的自动锁止提高了支腿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⑴、凸轮(2)、凸轮控制机构(3)、大锁舌(4)、大锁舌复位机构(5)和小锁舌(6);其中, 大锁舌(4),设于外壳(I)中,在大锁舌(4)处于锁定位置时,大锁舌(4)的头端伸出到外壳(I)タト,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大锁舌(4)的头端缩回至外壳(I)内; 大锁舌复位机构(5),设于大锁舌⑷和外壳⑴之间,用于使大锁舌⑷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 小锁舌(6),设于外壳(I)中,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小锁舌(6)的头端伸出到外壳⑴外; 凸轮(2),设于外壳⑴中,可绕其旋转轴(7)转动,转动时其轮廓曲面与大锁舌⑷的尾部相接触以控制大锁舌(4)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 凸轮控制机构(3),设于外壳(I)上,通过旋转轴(7)与凸轮(2)连接,用于控制凸轮(2)旋转; 其中,当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凸轮(2)的轮廓曲面分别与大锁舌(4)和小锁舌(6)的尾部相接触,凸轮(2)对大锁舌(4)的尾部施加作用力,且凸轮(2)受カ平衡;当小锁舌(6)的头端的斜面受カ,则小锁舌(6)的头端向外壳⑴内缩入,小锁舌(6)的尾部使凸轮(2)受カ不平衡,凸轮(2)发生旋转,对大锁舌(4)的作用力解除,大锁舌复位机构(5)使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支腿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锁舌复位机构(5),具体为 将外壳(I)与大锁舌(4)相连接的机构,并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吋,对大锁舌(4)施加与向外伸出方向相同的作用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支腿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锁舌复位机构(5),具体为弹簧。
4.如权利要求I所述支腿锁止装置,其特征在干,凸轮控制机构(3)具体为联通把手或踏板机构。
5.如权利要求I所述支腿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锁舌(4)的头端设有ー个斜面。
6.如权利要求I所述支腿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小锁舌(6)的头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斜面。
7.如权利要求I所述支腿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凸轮(2)的轮廓曲面形成两个凸头,其中 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与大锁舌(4)的尾部相接触的凸头的头端至少包括一个平面,所述平面与大锁舌(4)的尾部相接触,对大锁舌(4)施加作用力; 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与小锁舌出)的尾部相接触的凸头的侧面至少包括一个斜面,所述斜面与小锁舌出)的尾部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支腿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锁舌(4)的尾部设有凹位(8),凸轮(2)设于凹位(8)中,凸轮(2)的轮廓曲面与凹位(8)靠近大锁舌(4)的尾部的一面相接,小锁舌(6)的尾部伸入到凹位⑶中。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支腿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锁舌(4)上设有第一挡块(9),小锁舌(6)上设有与第一挡块(9)配合的第二挡块(10),当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时,第一挡块(9)和第二挡块(10)配合以驱动小锁舌¢)的头端伸出到外壳(I)外。
10. ー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腿锁止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腿锁止装置和应用此装置的工程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腿锁止装置通过凸轮转动控制大锁舌的运动,使大锁舌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完成对支腿的解锁释放,凸轮控制机构可以减小使凸轮转动所需的力量,减小开启支腿锁所需的力量,而小锁舌和大锁舌复位机构的设置,则可以实现支腿的自动锁止,应用该支腿锁止装置的工程车辆只有在对支腿开锁时,才需要人工操作,简化了支腿锁止的操作流程,便于操作控制,并且,支腿的自动锁止提高了支腿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文档编号B60S9/04GK202657005SQ20122011649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姚暕华, 刘权, 任勇威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