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圈坯料及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958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限位圈坯料及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圈坯料及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
背景技术
稳定杆是汽车悬架系统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稳定杆的作用是在急转弯时阻止车身发生侧倾。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的急启急停、转向等操作容易引起稳定杆的横向移动,从而导致稳定杆和车架其他零件干涉或者功能降低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通常在稳定杆上和车架装配的位置设置了限位圈。现有技术的限位圈是将限位圈坯料经安装至稳定杆上而形成,如图1、2所示,限位圈坯料包括一个“U”形金属片91,该“U”形金属片91的一端设有一个圆形凹槽92,其另一端设有一个与所述圆形凹槽92适配的圆形凸块93,圆 形凹槽92的两顶部两边均形成向内侧突出的圆形部94、95,从而使得圆形凹槽92的顶部附近形成的槽宽变窄。圆形凸块93的颈部两边各呈与所述圆形相似的弧形凹槽96、97。当所述的圆形凸块93嵌套在所述的圆形凹槽92内、圆形部94、95嵌套在弧形凹槽96、97内时,形成一个限位圈,所述的限位圈的直径与稳定杆的直径相当。具体使用时安装过程如下先将铝合金板材根据稳定杆直径以及限位圈要求宽度和厚度预先制成“U”形限位圈坯料,然后使用专用设备将“U”形金属片压弯、装配至稳定杆的要求位置,再包络在稳定杆外表面,紧固,最后使该“U”形金属片的一端的一个凹槽92与另一端凸块93、圆形部94、95与弧形凹槽96、97相互搭接,形成限位圈。在上述限位圈坯料及其安装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凸块93沿限位圈周向从凹槽92中脱出,凸块93的顶端部分的槽宽尺寸变窄,相应地,凹槽92中位于顶端部分的尺寸小于位于颈部部分的尺寸,这种结构要求在安装时,凸块93必须自凹槽92的上方(沿金属片的厚度方向相互重叠的方向)装入凹槽内,而无法沿着金属片长度方向装入,即只能够采用搭接的方式安装二者。这样的安装方式,对限位圈坯料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一旦出现限位圈坯料长度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就会有形成的限位圈直径大于稳定杆,或者限位圈坯料无法安装到稳定杆上的可能性。因而安装后的限位圈的尺寸精度较差、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精度高、可靠性较高的限位圈坯料。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其中限位圈由上述的限位圈坯料加工而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形成稳定杆限位圈的限位圈坯料,该限位圈坯料包括限位圈坯料本体,该限位圈坯料本体的一端设有一个凸部,在该凸部的两侧颈部位置设有颈部凹槽,另一端设有两个突起,在该两个突起之间形成有凹部,该限位圈的内径与将要安装于其上的稳定杆的直径相同,在该两个突起的前端还各设有一个前端突起,该前端突起的高度大于该颈部凹槽的深度,该限位圈坯料通过该凸部嵌套于该凹部、该前端突起嵌套于该颈部凹槽而形成一个限位圈,该凸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等于该凹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由于限位圈坯料通过该凸部嵌套于该凹部、该前端突起嵌套于该颈部凹槽而形成一个限位圈,该凸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等于该凹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因而,凸部可以沿凹部开口、凹部中部、凹部底部的路径沿凹部的延伸方向进入凹部,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必须采用搭接的方式与凹部嵌套,另外,该前端突起的高度大于该颈部凹槽的深度,这样当前端突起抵接至颈部凹槽时,可以发生塑性变形,填充至颈部凹槽内 ,形成防止凸部脱出的止挡部。此时,若限位圈坯料的尺寸出现了偏差,可以通过对凸部、凹部、前端突起、颈部凹槽施力而使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将因为限位圈坯料尺寸过大而带来的余量消化掉,从而使得限位圈的安装精度闻、可罪性闻。此外,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在该前端突起抵接至该颈部凹槽时,该颈部凹槽使得能对该前端突起施加朝向限位圈坯料宽度方向内侧的力。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好的使前端突起朝向限位圈坯料宽度方向内侧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更可靠地形成用于防止凸部自凹部脱出的止挡部。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限位圈坯料本体两端部向相对方向弯曲形成两个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的坯料本体内部侧的曲率半径为该稳定杆直径的一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圈坯料本体两端部均形成弯曲部分,因而,仅通过朝向相对方向压缩两个弯曲部分,就能够而使位于弯曲部分端部的各构件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凸部沿着凹部开口、凹部中部、凹部底部的路径沿凹部的延伸方向进入凹部,不仅加工过程简单,而且,加工精度也较高。在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该弯曲部分的长度大于等于该稳定杆周长的一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稳定杆更稳定、可靠地收容于弯曲部之内。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是将稳定杆收容于弯曲部之内,通过压缩两个弯曲部来形成限位圈的,如果其中一个弯曲部的长度大于等于稳定杆周长的一半,也更方便限位圈坯料的成形。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形成有所述两个弯曲部时,凹部和该凸部的距离大于等于该稳定杆的直径。这样一来,方便稳定杆自凹部和凸部之间的间隙中进入限位圈坯料内部而不会损伤到稳定杆的表面。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凹部的深度与该凸部的高度相同。在本实用新型中,该限位圈坯料本体的长度,即限位坯料本体上所述凹部前端到所述颈部凹槽顶端的长度为(所述稳定杆直径+限位圈坯料本体厚度)X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圈坯料本体的长度正好与稳定杆的外径尺寸相吻合,这样一来,使得形成限位圈时,整个限位圈的尺寸精度主要靠前端突起和颈部凹槽的嵌合程度来调节和补偿。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限位圈坯料本体长度的设计公差为+3、- O。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上述凹部内壁还设有缩径部,所述凸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等于该缩径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尺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前端突起的变形不充分的时候,该缩径部可以作为预先填充的填充构件来使用。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凸部为圆形凸块,该凹部底部呈圆形,该圆形凸块的半径取值范围为圆形凹部的半径 (圆形凹部的半径一 O. 2)。这样的尺寸设计,便于圆形凸块从凹部的 口部顺利进入凹部内。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该限位圈坯料本体将要与稳定杆接触的面上设有压花结构。这样的设计,当形成限位圈后,可以增大限位圈和稳定杆的摩擦阻力。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该限位圈由上述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加工而成。由于在形成限位圈的过程中,依靠前端突起和颈部凹槽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变形补偿来保证了尺寸精度,因而,如此形成的限位圈尺寸精度高,可靠性高。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上述由该限位圈坯料形成限位圈后,凸部和凹部的大小对应,该前端突起与该颈部凹槽大小对应。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凸部和该凹部相嵌套的状态中,在相抵接着的限位圈坯料本体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位置和在径向与该位置相反侧位置的这两个位置形成向限位圈厚度方向外侧扩展的溢料部。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当限位圈坯料的尺寸出现偏差时,例如过大时,为了实现限位圈坯料和稳定杆的紧密接合,对限位圈坯料进一步压缩,从而在限位圈坯料的两端部的接合处产生了上述的溢料部,还能够更好的保证接合处的接合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凸部可以沿凹部开口、凹部中部、凹部底部的路径沿凹部的延伸方向进入凹部,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必须采用搭接的方式与凹部嵌套,另外,当前端突起抵接至颈部凹槽时,可以发生塑性变形,填充至颈部凹槽内,形成防止凸部脱出的止挡部。此时,若限位圈坯料的尺寸出现了偏差,可以通过对凸部、凹部、前端突起、颈部凹槽施力而使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消化掉因为限位圈坯料尺寸过大而带来的余量,从而使得限位圈的安装精度闻、可罪性闻。

图I是现有技术的限位圈坯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将图I的限位圈坯料安装在稳定杆形成了限位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坯料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坯料的俯视展开图;图5是图4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坯料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将限位圈还料放置于下模具上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以模具压缩限位圈坯料在稳定杆上形成限位圈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限位圈形成过程中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溢料部的结构的图;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0045]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缩径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在本申请中,如果不做特别说明,尺寸的单位均为mm。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形成稳定杆限位圈的限位圈坯料I包括限位圈坯料本体10,该限位圈坯料本体10两端部向相对方向弯曲形成两个弯曲部分22、22,至少一个弯曲部分22的坯料本体内部侧的曲率半径R为稳定杆3直径的一半。且该曲率半径为稳定杆直径的一半的一个弯曲部分22的长度大于等于稳定杆3周长的一半。该限位圈坯料本体10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锁止部,设于限位圈坯料本体10 —端上的锁止部包括凸部12和颈部凹槽14、14 ;设于限位圈坯料本体10另一端上的锁止部包括突起16、16和凹部18。·凸部12设于限位圈坯料本体10的一端,两个颈部凹槽14、14设于凸部12两侧颈部位置;两个突起16、16设于限位圈坯料本体10的另一端,凹部18形成于两个突起16、16之间,此夕卜,在两个突起16、16的前端还各设有一个前端突起20、20。该限位圈坯料I通过该凸部12嵌套于凹部18、该前端突起20、20嵌套于颈部凹槽14、14而形成一个限位圈2。另外,在限位圈坯料本体10将要与稳定杆3接触的面上还设有压花结构24。如图6所示,颈部凹槽14、14中靠限位圈坯料宽度方向外侧的槽壁形成为由槽底部越朝向顶部,越向限位圈坯料宽度方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38,该倾斜面38使得前端突起20、20抵接至该颈部凹槽14、14时,能对前端突起20、20施加朝向限位圈坯料10宽度方向内侧的力。当然,只要能对前端突起20、20施加朝向限位圈坯料10宽度方向内侧的力,该倾斜面38也可以为其它形式的结构,例如圆弧面、曲面等。如图4、5、6、7所示,各部分的尺寸取值及其关系如下前端突起20、20的高度hi大于颈部凹槽14、14的深度h2,该凸部12沿限位圈坯料本体10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h3小于等于该凹部18沿限位圈坯料本体10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h4。此处,优选凸部12为圆形凸块,凹部18底部呈圆形,圆形凸块的半径取值范围为圆形凹部的半径 (圆形凹部的半径一 O. 2)。此外,凸部12的高度h5与凹部18的深度h6相同。凸部12和凹部18的距离L2大于等于稳定杆的直径。并且,限位圈坯料本体10的长度LI,即限位坯料本体10上凹部前端到颈部凹槽顶端的长度为(稳定杆直径+限位圈坯料本体厚度)X η。此外,限位圈坯料本体10长度LI的设计公差为+3、- O。此外,稳定杆直径的取值范围为IOmm 50mmo更优选的尺寸关系(若将颈部凹槽14、14的深度h2设为I. 0,则其它尺寸和h2的比值关系)取值如下前端突起20、20的高度111=1.6;颈部凹槽14、14的深度112=1.0;凸部12沿限位圈坯料本体10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h3=4. 9 (圆形凸块的直径);凹部18沿限位圈坯料I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h4=5. O。此外,凸部12的高度h5与凹部18的深度h6均为3. 7。凸部12和凹部18的距离L2=(稳定杆的直径+2)。接下来详细介绍将上述的限位圈坯料I安装到稳定杆3上形成限位圈2的方法。如图8、9所示,本方法中将要使用的模具包括上模具26和下模具28,在上模具26和下模具28中分别形成有半圆筒形的上模具模腔30和下模具模腔32。[0053]本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工序(A)将限位圈坯料的一个弯曲部分22 (优选弯曲部分长度大于等于稳定杆周长的一半的弯曲部分)放入下模具28的下模具模腔32内,将稳定杆3放入限位圈坯料本体10内部;具体而言,稳定杆3经过两个弯曲部分22、22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稳定杆的直径),进入到限位圈坯料本体10内部,置于位于下模具28上的弯曲部22内。(B)将限位圈坯料的另一个弯曲部分22放入上模具26的上模具模腔30内,然后使上模具26和下模具28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来压缩限位圈坯料1,将该两个锁止部锁止,在稳定杆3上形成限位圈2。具体而言,将上模具26置于限位圈坯料I的上部,并使上模具上模腔30与另一个弯曲部分22接触,使上模具26相对于下模具28向下移动,则限位圈坯料I的位于中侧的直线状部分产生弯曲,并逐渐滑入上模具模腔30之内。位于上模具26内的另一个弯曲部分22也随着上述过程在上模具模腔30之内朝着位于下方的一个弯曲部分22滑动。当位于上侧的另一个弯曲部分22与位于下侧的弯曲部分22接触时,凸部12依次经由凹部18的开口、凹部18的中部、凹部18的底部这样的路径嵌套于凹部18中,与此同时,前端突起20、20嵌套于颈部凹槽14、14。如果再进一步压缩,前端突起20、20抵接于颈部凹槽14、14,并发生塑性变形,由于颈部凹槽14、14能对前端突起20、20施加朝向限位圈坯料I宽度方向内侧的力。所以如图10所示,前端突起20、20向限位圈坯料I宽度方向内侧变形,填满了颈部凹槽14、14内的整个空间,对凸部12产生了很好的固定作用。此时,如图11、图12所示,如果再进一步压缩,由于限位圈坯料被压扁,一部分材料会流动到上下模具之间的间隙中而形成溢料部,从而如图12所示,在限位圈2的外周面上在径向上相反侧的部位上各形成一个溢料部。注意上、下模具的相对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隙,而没有完全合模,还需要在上模具26和下模具28之间留有溢料间隙36,于是,经过该溢料间隙36,就会在相抵接着的限位圈坯料本体10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位置和在径向上与该位置相反侧的位置这两个位置形成有向限位圈厚度方向扩展的溢料部34,同时也将限位圈坯料I内部的压花结构24压扁,这样就能够保证限位圈2和稳定杆3的紧密、充分密合。此外,在上述限位圈2的形成过程中,限位圈坯料I被压扁、厚度变薄之后而形成限位圈2。接下来介绍经上述方法形成的带限位圈的稳定杆的结构。如图13中所示,限位圈2的内径与稳定杆3的直径相同,由上述限位圈坯料I形成限位圈2后,凸部12和凹部18的大小对应,前端突起20与颈部凹槽14的大小对应。并在限位圈2上形成有上述溢料部34。此外,如图14所示,还可以在凹部18内壁设有缩径部40,并且,凸部12沿限位圈坯料本体10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等于缩径部40沿限位圈坯料本体10宽度方向的尺寸。实际上,在前端突起20抵接至颈部凹槽14中而朝向限位圈本体10的宽度方向内侧发生塑性变形后,将颈部凹槽14填满的同时,也形成为用于对凸部12进行定位,防止凸部12自凹部18脱出的止挡部。但是实际变形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前端突起20变形不充分、凸部12的变形不充分而导致的凸部12和凹部18没有很好地嵌合的问题。因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缩径部40作为预先填充构件,从而能够在加工前就尽量减小凸部12和凹部18的间隙。防止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坯料及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进行了详细介绍,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凹部和该凸部之间的距离只要能够通过稳定杆即可,也可以稍小于该稳定杆的直径;此外,凸部、凹部的形状只要相互对应即可,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只要能够部分收容稳定杆即可,该弯曲部分的坯料本体内部侧的曲率半径也可以为该稳定杆直径的一半以外的其它值;上模具和下模具模腔面的形状只要和限位圈坯料外部形状相对应即可,也可以为其他形状。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在本申请介绍的向稳定杆安装限位圈的方法中,是以下模具固定不动,上模具相对于下模具向下移动来对限位圈坯料进行压缩,当然,也可以同时移动上、下模具,或 仅移动下模具来实现压缩。此外,置于下模具模腔内的弯曲部分的模腔内部侧曲率半径为该稳定杆直径的一半,且该弯曲部分的长度大于等于该稳定杆周长的一半,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位于上侧的弯曲部分、位于中间的直线部分更可靠的变形,但只要达到能够部分容纳稳定杆的目的即可,该弯曲部分的长度也可以为其它值。另外,本申请所示的限位圈坯料本体内侧的花纹仅是压花结构的一例,压花结构也可以为其它的凹凸花纹。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形成稳定杆限位圈的限位圈坯料,该限位圈坯料(I)包括限位圈坯料本体(10),该限位圈坯料本体(10)的一端设有一个凸部(12),在该凸部(12)的两侧颈部位置设有颈部凹槽(14、14),另一端设有两个突起(16、16),在该两个突起(16、16)之间形成有凹部(18),该限位圈(2)的内径与将要安装于其上的稳定杆(3)的直径相同,其特征在于在该两个突起(16、16)的前端还各设有一个前端突起(20、20),该前端突起(20、20)的高度(hI)大于该颈部凹槽(14、14)的深度(h2),该限位圈坯料(I)通过该凸部(12)嵌套于该凹部(18)、该前端突起(20、20)嵌套于该颈部凹槽(14、14)而形成一个限位圈(2),该凸部(12)沿限位圈坯料本体(10)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h 3)小于等于该凹部(18)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h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其特征在于,在该前端突起(20、20)抵接至该颈部凹槽(14、14)时,该颈部凹槽(14、14)能对该前端突起(20、20)施加朝向限位圈坯料(I)宽度方向内侧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圈坯料本体(I)两端部向相对方向弯曲形成两个弯曲部分(22、22),该弯曲部分(22)的坯料本体内部侧的曲率半径(R)为该稳定杆(3)直径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其特征在于,一个该弯曲部分(22)的长度大于等于该稳定杆(3)周长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其特征在于,该凹部(18)和该凸部(12)的距离(L2)大于等于该稳定杆(3)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其特征在于,该凹部(18)的深度(h6)与该凸部(12)的高度(h 5)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圈坯料本体(10)的长度,SP限位坯料本体(10)上所述凹部(18)前端到所述颈部凹槽(14、14)顶端的长度为(所述稳定杆直径+限位圈坯料本体厚度)X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其特征在于,上述限位圈坯料本体(10)长度的设计公差为+3、- O。
9.根据权利要求I至8任一项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凹部内壁还设有缩径部(40),所述凸部(12)沿限位圈坯料本体(10)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大于等于该缩径部(40)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8任一项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其特征在于,该凸部(12)为圆形凸块,该凹部(18)底部呈圆形,该圆形凸块的半径取值范围为圆形凹部的半径 (圆形凹部的半径一O. 2)。
11.根据权利要求I至8任一项所述的限位圈坯料,其特征在于,在该限位圈坯料本体(10)将要与稳定杆接触的面上设有压花结构(24)。
12.—种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圈(2)由权利要求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限位圈坯料(I)加工而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由该限位圈坯料(I)形成限位圈(2)后,凸部(12)和凹部(18)的大小对应,该前端突起(20、20)与该颈部凹槽(14、14)大小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其特征在于,该凸部(12)和该凹部(18)相嵌套的状态中,在相抵接着的限位圈坯料本体(10)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位置和在径向上与该位置相反侧位置的这两个位置形成向限位圈(2)厚度方向外侧扩展的溢料部(3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位圈坯料及带有限位圈的稳定杆。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坯料包括限位圈坯料本体,该限位圈坯料本体的一端设有一个凸部,在该凸部的两侧颈部位置设有颈部凹槽,另一端设有两个突起,在该两个突起之间形成有凹部,该限位圈的内径与将要安装于其上的稳定杆的直径相同,在该两个突起的前端还各设有一个前端突起,该前端突起的高度大于该颈部凹槽的深度,该限位圈坯料通过该凸部嵌套于该凹部、该前端突起嵌套于该颈部凹槽而形成一个限位圈,该凸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小于等于该凹部沿限位圈坯料本体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圈坯料安装精度高、可靠性较高。
文档编号B60G21/055GK202782566SQ20122046185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吉泽敏治, 杉田寿一 申请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日发机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