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291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配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配件,所述座椅配件具有:能够连接到座椅下部的配件下部(5);能够连接到座椅靠背的配件上部(2);偏心行星齿轮(6),其以关节连接方式连接配件上部和配件下部,并且用于调整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的倾斜;以及致动装置,其用于将座椅配件联接到座椅纵向引导件,其中,配件上部具有枢转本体(4),所述枢转本体能够在固定位置连接到座椅靠背,能够解锁地连接到配件上部的基体,以及能够在解锁位置相对于配件下部被带至向前折叠位置,在所述向前折叠位置,枢转本体或配件下部中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一止动表面(7,8)抵靠枢转本体或配件下部中的另一个上的止动元件(7,8)。为了改进起初提及类型的座椅配件,致动装置由解锁杆(9)形成,所述解锁杆在配件下部上能够在搁置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调整,并且在一端用于设置联接元件,而在另一端具有第一止动本体(12),所述第一止动本体在绕枢转本体的向前折叠位置的区域与枢转本体上的第二止动本体(13)接合,其中,第一止动本体或第二止动本体由第二止动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止动表面设计成使得无论配件上部被设定的倾斜程度如何,在向前折叠位置,枢转本体将解锁杆基本完全移位到解锁位置。
【专利说明】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配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配件,其具有:
[0002]-能够连接到座椅下部的配件下部,
[0003]-能够连接到座椅靠背的配件上部,
[0004]-偏心行星齿轮,其以关节连接方式连接配件上部和配件下部,并且用于调整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的倾斜,以及
[0005]-致动装置,用于将座椅配件联接到座椅纵向引导件,
[0006]其中,配件上部具有枢转本体,所述枢转本体能够在固定位置连接到座椅靠背,能够解锁地连接到配件上部的基体,并且能够在解锁位置相对于配件下部被带至向前折叠位置,在所述向前折叠位置,枢转本体或配件下部中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一止动表面抵靠枢转本体或配件下部中的另一个上的止动元件。
【背景技术】
[0007]为了按使用者的需求调整座椅靠背或对应的机动车辆座椅的背靠,前述类型的座椅配件被用在机动车辆座椅中,其中,座椅配件允许背靠相对于具有坐置表面的座椅下部枢转。为此目的,配件上部的枢转本体被连接到座椅靠背结构,而配件下部被连接到座椅下部结构。
[0008]为了有助于进入双门式车辆的后排座椅,一般的座椅配件具有所谓的〃易进功能"。这使得在连接到座椅靠背的枢转本体相对于基体先解锁之后,能够使座椅靠背连续变化地移入向前折叠位置。此外,致动装置被设置在座椅配件上,所述致动装置能够被联接到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固定装置,并且在向前折叠位置引起座椅纵向引导件解锁,以使得座椅在向前折叠位置附加地能够被容易地无闩锁地推动向前,这附加地有助于乘客进入机动车辆的后排座椅。
[0009]在已知的前述类型的座椅配件中,通过使用设置在座椅配件上的博登拉线将座椅配件联接到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固定装置,所述博登拉线的芯部在一端被连接到座椅配件,而在另一端被连接到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固定装置,以使得博登拉线的芯部的移位导致固定装置在锁定和解锁位置之间调整。使用偏心行星齿轮(由于其运动特性也称为摆动齿轮)将配件上部联接到配件下部使得在调整座椅配件期间,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执行滚动运动。在已知的座椅配件中存在的问题是,致动装置被构造成根据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下部定位的使用位置,在向前折叠位置会呈现不同延伸程度的博登拉线,以使得对解锁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固定装置产生不同的致动路径。
[001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知的是应用对应于座椅配件的滚动运动的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固定装置,以使得在向前折叠位置的博登拉线处于任何致动位置都可靠地解锁固定装置。然而,这使得座椅纵向引导件或对应的固定装置与长度维持相同的博登拉线相比需要显著更大的安装空间,原因在于为了所有产生的博登拉线的长度,固定装置内必须保证充足的移位。[001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座椅配件,无论在向前折叠位置的座椅配件的设定使用位置如何,所述座椅配件的致动装置引起设置在致动装置上的联接元件的基本恒定的移位。

【发明内容】

[0012]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座椅配件实现。
[0013]对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优点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详细说明。
[0014]根据本发明的座椅配件的特征在于,致动装置由解锁杆形成,所述解锁杆被布置在配件下部上且能够在搁置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调整,并且所述解锁杆被用于在一端设置联接元件,而在另一端具有第一止动本体,第一止动本体在绕枢转本体的向前折叠位置的区域与枢转本体上的第二止动本体接合,其中,第一止动本体或第二止动本体由第二止动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止动表面被如此设计,以使得无论配件上部被设定的倾斜程度如何,在向前折叠位置,枢转本体使解锁杆基本完全移位到解锁位置。
[0015]根据本发明,解锁杆被用于在向前折叠位置致动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固定装置,所述解锁杆以关节连接方式被设置在配件下部,并且能够在搁置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调整,在搁置位置,对固定装置不施加影响,而在致动位置,设置在解锁杆上的联接元件能够引起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固定装置解锁。与将解锁杆设置在配件上部上相反,根据本发明的设置在配件下部上的解锁杆不与座椅配件的调整一起移动,且因此尤其不跟随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的滚动运动。然而,滚动运动对解锁杆的影响能够在枢转本体的向前折叠位置被注意到。
[0016]向前折叠位置由枢转本体接触配件下部而确定。为此目的,第一止动表面被设置在配件下部或枢转本体上,而抵靠止动表面的止动元件被设置在不具有止动表面的另一构件上。枢转本体从初始位置被移置到向前折叠位置,根据所述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止动元件和止动表面之间的止动点由于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的滚动运动改变。
[0017]为了引起在向前折叠位置的解锁杆致动,第二止动本体进一步被设置在枢转本体上,所述第二止动本体在先前描述的向前折叠位置与在解锁杆上的第一止动本体相互作用,以使得解锁杆被移置到致动位置。在过程中,在这里的滚动运动导致两个止动本体的接触区域变化。根据本发明,解锁杆上的第一止动本体或枢转本体上的第二止动本体形成为第二止动表面,所述第二止动表面被设计成、尤其被对齐成使得无论先前设置的配件上部的倾斜程度如何,在向前折叠位置的解锁杆与其它止动本体一起基本完全移入解锁位置。第二止动表面的对齐在向前折叠位置抵消由于滚动运动改变的枢转本体的位置,这对解锁杆运动到解锁位置是重要的,所述解锁位置独立于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的使用位置,且因此独立于滚动位置。由于第二止动表面与第一或第二止动本体的相互作用(根据哪个没有被设计成止动表面),解锁杆基本一直完全被移入解锁位置。
[0018]由于解锁杆的基本均匀的运动,根据本发明应用的座椅配件允许将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固定装置设计成要求仅最小的空间。由滚动运动引起的平衡运动产生的附加安装空间能够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设计而被省略。不管设定使用位置如何,根据本发明的座椅配件保证在向前折叠位置联接到座椅配件的固定装置被可靠地解锁,以使得机动车辆座椅继而能够被推入〃易进位置〃,以方便进入。[0019]第一和第二止动表面彼此对齐对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座椅配件的功能是重要的,其中,第一止动表面确定向前折叠位置,而第二止动表面被用于使解锁杆移入致动位置。这些表面相互对齐允许抵消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的滚动运动,或抵消对应的各止动本体的接触,所述止动本体能够被带至与第一和第二止动表面接合,从而由于滚动运动偏移。
[0020]在这里,在座椅配件的向前折叠位置的各止动表面的对齐是尤其重要的。根据对本发明的尤其有利的设计,在向前折叠位置,第一止动表面相对于第二止动表面倾斜不大于30°,优选不大于20°。已经示出的是,通过适当地设计止动表面,由滚动运动产生的影响能够被尽最大可能程度的消除。尤其优选地,在向前折叠位置,第一止动表面和第二止动表面基本平行,这导致滚动运动的影响近乎完全地减小,借此能够以特别的方式保证无论在枢转本体的向前折叠位置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的开始位置如何,枢转本体使解锁杆基本完全移入致动位置。由于在前述角度范围有利地设置止动表面的对齐(优选彼此平行),即使接触第二止动表面的止动本体根据使用位置接合在第二止动表面的不同的点处,也可以使解锁杆移入致动位置所需的运动路径基本一直均匀。
[0021]即使在原理上,座椅配件的滚动运动对调整解锁杆的影响也能够由于第二止动表面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被抵消,但在对本发明的尤其有利的进一步改进中,能够被带至与第二止动表面接合的止动本体被布置成在这样的区域中抵靠第二止动表面,所述区域在该位置垂直穿过第一止动表面和止动元件正交地延伸。根据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与第二止动表面接合以将解锁杆移入致动位置的止动本体设置在与第一止动表面垂直且在这里穿过抵靠第一止动表面的止动元件的直线区域中。能够被带至与第二止动表面接合的止动本体的相应的设置方式补充地减小滚动运动的影响,以使得独立于滚动运动调整解锁杆能够以尤其可靠的方式被保证。正交线限定止动本体能够被设置的区域。
[0022]可以基本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座椅配件的功能,原因在于配件上部应用尤其由基体和枢转本体形成的至少两个部件,所述基体和枢转本体与彼此解锁之后,能够将座椅配件带至向前折叠位置,所述向前折叠位置有助于在使用双门式车辆的情况下进入后排座椅,其中位于向前折叠位置的座椅配件由于可以联接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固定装置而允许向前推动适当成形的机动车辆座椅。即使已经如此保证根据本发明的座椅配件的功能,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设计,座椅配件也能够被稳固在向前折叠位置。为此目的,根据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将枢转本体可释放地稳固在向前折叠位置,具有第一保持表面的第一钩被设置在配件下部上,所述第一钩在向前折叠位置与具有第二保持表面的第二钩接合,其中,在向前折叠位置,保持表面优选在正交区域中抵靠彼此。
[0023]根据本发明的这个设计,具有保持表面的两个钩在向前折叠位置相互作用,且因此将枢转本体位置稳固在向前折叠位置。由此,被实现的解锁杆在致动位置的稳固保证在解锁杆联接到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固定装置被可靠地保持在座椅能够相对于座椅纵向引导件自由调整的位置。在这里,将保持表面设置在正交穿过第一止动表面和止动元件的区域保证即使在枢转本体的位置由钩确定的情况下,滚动运动的影响也是不显著的,以使得可以保证独立于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的被调整的倾斜程度,在由钩确定的枢转本体相对于配件下部的任何位置,解锁杆都基本完全沿致动位置的方向移动。
[0024]如同已经说明的,第二止动表面能够被设置于解锁杆,并且也能够被设置在枢转本体上。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尤其有利的设计,第二止动本体由止动销钉形成,所述止动销钉能够被带至与形成在解锁杆上的第二止动表面接合。本发明的这个设计,由于生产解锁杆的简单可能性,允许使第二止动表面简单地适于第一止动表面,这对于实现座椅配件的功能是必须的。在适当设置第二表面的情况下,对枢转本体的进一步修改能够被省略,以使得相应地进一步改进的座椅配件能够被尤其经济地生产。
[0025]有利地,第一止动表面形成在枢转本体上,所述第一止动表面在向前折叠位置抵靠在由止动螺栓形成的止动元件上。尤其在第二止动表面形成在解锁杆上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这种设计允许枢转本体的简单设计,所述枢转本体必须被设计成仅在与止动螺栓相互作用的区域形成第一止动表面。第一止动表面的最小长度由偏心行星齿轮的滚动运动产生,其中,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的位置限定在向前折叠位置第一止动表面抵靠在止动螺栓上的点。
[0026]解锁杆的设计在原理上是能够自由选择的,其中,具体地,配件下部上的解锁杆的联结点和联接元件的联接点之间的距离限定联接元件的运动路径。根据本发明的尤其有利的设计,解锁杆在用于设置联接元件(例如博登拉线)的接收孔眼和解锁杆的枢转轴线之间的区域具有延展孔,优选弯曲的延展孔,所述延展孔同轴于配件轴线地设置。本发明的这种设计允许座椅配件被尤其紧凑地应用。同时,通过使用延展孔同轴于配件轴线的设置方式,搁置位置和致动位置能够被简单地限定,其中,延展孔的相反端用作末端止动装置,所述末端止动装置抵靠配件的例如穿过延展孔的驱动轴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以下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
[0028]图1示出在设定使用位置的座椅配件的前视图;
[0029]图1a示出在使用位置的图1中的配件的后视图;
[0030]图2示出在倾斜末端位置的图1中的配件的前视图;
[0031]图2a示出在图2中表示的倾斜末端位置的图1中的座椅配件的后视图;
[0032]图3示出图1中的座椅配件的前视图,其中枢转本体与基体解锁且沿朝向向前折叠位置的方向移动一定程度;
[0033]图3a示出在图3中表示的位置的图1中的座椅配件的后视图;
[0034]图4示出在向前折叠位置的图1中的座椅配件的前视图;
[0035]图4a示出在图4中示出的位置的图1中的座椅配件的后视图;
[0036]图5示出在向前折叠位置的图1中的座椅配件的前视图,所述向前折叠位置源自于驱动轴相对于图1中示出的位置旋转180°,以及
[0037]图5a示出在图5中示出的位置的图1中的座椅配件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图l-5a示出在不同位置的座椅配件I的实施方式。在这里,图3_4a中示出的位置从座椅配件I的图1或对应的Ia中示出的使用位置开始,而座椅配件I的图5和5a中示出的向前折叠位置从座椅配件I的在这里未示出的使用位置开始,在所述未示出的使用位置中,座椅配件I的配件上部4被设置在偏心齿轮6的偏心部相对于图1和Ia中不出的位置旋转180°的位置。[0039]为了相对于在这里未示出的座椅下部调整在这里也未示出的座椅靠背或对应的车辆座椅的背靠,座椅配件I具有能够被连接到座椅靠背的配件上部2。配件上部2能够相对于能够连接到座椅下部的配件下部5枢转。偏心齿轮6能够被穿过配件的驱动轴14驱动,并且连接配件上部2和配件下部5,所述偏心齿轮用于枢转。在为了调整目的使驱动轴14执行旋转期间,由于也被称为摆动齿轮的偏心行星齿轮6的设计,驱动轴14执行滚动运动,配件上部2在枢转运动的情况下也跟随所述滚动运动。
[0040]座椅配件I允许车辆使用者经由偏心行星齿轮6的驱动器调整车辆座椅的使用位置,其中,车辆使用者将配件上部2相对于配件下部5设置在预先设定的枢转角度区。图1和Ia示出作为实施例的第一使用位置。图2和2a示出第二使用位置。在这里,使用位置对应于配件上部2具有最大向前位置的使用位置。在这里未示出的末端止动装置限制通过使用偏心行星传动系6的驱动器进行进一步调整。
[0041]为了协助进入设置在机动车辆后排的座椅,示出的座椅配件I具有所谓的〃易进功能〃。这允许配件上部2从任意使用位置被带至图4和4a以及图5和5a中表示的向前折叠位置,在向前折叠位置中,通过附加地使用解锁杆9,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在这里未示出的固定装置被致动,以使得通过座椅纵向引导件锁定的座椅能够被解锁,且因此车辆座椅能够被无闩锁地推入向前位置。
[0042]为了使座椅配件I的设计具有〃易进功能〃,配件上部2具有直接连接到偏心行星齿轮6的基体3,所述基体通过使用在这里未示出的锁定装置被可解锁地连接到枢转本体4,所述枢转本体能够被连接到待调整的座椅靠背。在使用位置中,基体3和枢转本体4经由锁定装置相对于彼此固定,以使得座椅配件I的调整直接导致枢转本体4与基体3 —起被调整。为了将从使用位置开始的枢转本体4移入向前折叠位置,枢转本体4与基体3脱离联接且继而经由图3和3a中示出的位置被移入图4、4a或图5、5a中示出的向前折叠位置。
[0043]枢转本体4的向前折叠位置在这里由枢转本体4上的第一止动表面7抵靠配件下部5上的止动螺栓8的位置确定。为了与枢转本体4移入向前折叠位置一起,也使经由固定装置紧固到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座椅移位,在枢转本体相对于基体3解锁之后,所述枢转本体4到达使得设置在解锁杆9上的第二止动表面12与设置在枢转本体4上的止动销钉13接合的状态。
[0044]解锁杆9经由承载螺栓10以关节连接方式安装在配件下部5上。枢转本体4移入向前折叠位置,导致经由抵靠在解锁杆9上的第二止动表面12的止动销钉13引起解锁杆9绕承载螺栓10枢转,借此在与解锁杆9的第二止动表面12相反的一端上设置的接收眼孔11被移动。接收眼孔11的运动能够被用于使在这里未示出的博登拉线延长,所述博登拉线能够被设置在接收眼孔11中。使博登拉线延长能够被用于解锁座椅纵向引导件的固定装置,以使得在座椅配件I的向前折叠位置,座椅配件以及配备有座椅配件I的机动车辆座椅能够在座椅纵向弓I导件上被无闩锁地推入向前位置。
[0045]能够在图3和4中具体地看到解锁杆9的枢转运动,其中,图3a示出枢转本体4还没有被设置在向前折叠位置、但解锁杆9已经被枢转一半的位置。图4和5示出在相应致动位置的被完全枢转的解锁杆9,所述相应致动位置因此呈现为枢转本体4的向前折叠位置,其中,向前折叠位置由枢转本体4上的第一止动表面7接触配件下部5上的止动螺栓8确定。
[0046]如图4和5所示,止动螺栓8与止动表面7的止动点根据座椅配件I的设定使用位置改变。如同能够从图4和5中看到的,不同的止动点由偏心行星齿轮的滚动运动引起,其中,图4和5中示出的向前折叠位置与彼此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图针对的使用位置具有以180°偏移于彼此的驱动轴14。
[0047]在是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具有摆动齿轮的座椅配件的情况下,解锁杆9的偏移调整由设定使用位置引起,这导致接收眼孔11根据使用位置移位,以使得在现有技术已知的座椅配件下产生博登拉线的不同延长。与此相反的,在座椅配件I中,无论使用位置如何,解锁杆9都从图1和2中示出的搁置位置调整到图4和5中示出的致动位置。
[0048]在被示出的座椅配件I中,滚动运动对调整解锁杆9的影响由于止动表面7相对于与枢转本体4上的止动销钉13相互作用以调整解锁杆9的止动表面12对齐而被避免。即使止动销钉13根据被调整的使用位置抵靠止动表面12的不同的点,滚动运动也由于止动表面12的对齐被抵消,以使得对于任何使用位置能够保证,枢转本体4能够被移入向前折叠位置且同时地解锁杆9也到达其致动位置。
[0049]与将止动表面7、12彼此对齐一起,在被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止动销钉13设置在枢转本体4上保证对滚动运动的特定抵消。因此,止动销钉13沿在枢转本体4上的直线区域设置,所述直线区域在座椅配件I的向前折叠位置垂直于止动表面7地穿过止动螺栓8。
[0050]为了紧固向前折叠位置,借此保证移入致动位置的解锁杆9可靠地维持在所述位置,设置有两个钩16、17,两个钩中的第一钩16被设置在配件下部5上,而第二钩17被设置在枢转本体4上,其中,在向前折叠位置的钩16、17以其保持表面18、19接合,并且紧固枢转本体4的向前折叠位置。为了保证解锁杆9的位置被可靠地紧固,即使在枢转本体4的位置由于保持表面18、19抵接于彼此而被紧固的情况下也这样,在向前折叠位置的保持表面18、19也沿直线区域设置,所述直线区域在向前折叠位置垂直地穿过止动表面7和止动螺栓8。这使得保持表面18、19根据使用位置相对于彼此的不同位置可以被抵消。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配件,具有: -能够连接到座椅下部的配件下部, -能够连接到座椅靠背的配件上部, -偏心行星齿轮,其以关节连接方式连接配件上部和配件下部,并且用于调整配件上部相对于配件下部的倾斜,以及 -致动装置,其用于将座椅配件联接到座椅纵向引导件, 其中,配件上部具有枢转本体,所述枢转本体能够在固定位置连接到座椅靠背,能够解锁地连接到配件上部的基体,以及能够在解锁位置相对于配件下部被带至向前折叠位置,在所述向前折叠位置,枢转本体或配件下部中的其中一个上的第一止动表面抵靠设在枢转本体或配件下部中的另一个上的止动元件, 其特征在于, 致动装置由解锁杆(9)形成,所述解锁杆在配件下部(5)上能够在搁置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调整,并且在一端用于设置联接元件,而在另一端具有第一止动本体(12),所述第一止动本体在绕枢转本体(4)的向前折叠位置的区域与枢转本体(4)上的第二止动本体(13)接合,其中,第一止动本体(12)或第二止动本体(13)由第二止动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止动表面设计成使得,在向前折叠位置,枢转本体(4)将解锁杆(9)基本完全移位到解锁位置,无论配件上部(2)被设定的倾斜程度如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配件,其特征在于,在向前折叠位置的第一止动表面(7)相对于第二止动表面(12)倾斜不大于30°,优选不大于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配件,其特征在于,在向前折叠位置,第一止动表面(7)和第二止动表面(12)基本平行。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配件,其特征在于,能够被带至与第二止动表面(12)接合的止动本体被设置成使得止动本体在向前折叠位置在正交区域中抵靠第二止动表面(12),所述正交区域在该位置沿垂直穿过第一止动表面(7)和止动元件(8)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配件,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枢转本体(4)可释放地稳固在向前折叠位置,具有第一保持表面(18)的第一钩(16)被设置在配件下部(5)上,并且在向前折叠位置与具有第二保持表面(19)的第二钩(17)接合,其中,在向前折叠位置,各保持表面(18,19)在正交区域抵接于彼此。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配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止动本体由止动销钉(13)形成,所述止动销钉能够被带至与形成在解锁杆(9)上的第二止动表面(12)接合。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配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止动表面(7)形成在枢转本体(4)上,所述第一止动表面在向前折叠位置抵靠在形成为止动螺栓(8)的止动元件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配件,其特征在于,解锁杆(9)在用于设置联接元件的接收眼孔(11)与解锁杆的枢转轴线之间的区域中具有被设置成同轴于配件轴线(14)的延展孔(15)。
【文档编号】B60N2/12GK103813935SQ201280036389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D·巴尔扎尔, W·温根西芬, A·霍夫曼 申请人:C.劳勃.汉默斯坦两合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