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卷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598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安全带卷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延长对旋转体进行成型的模具的寿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当V型齿轮(38)朝卷绕方向旋转时,限制体(66)借助摩擦力而转动至限制位置,所以当V型齿轮因朝卷绕方向的旋转停止后的反作用而急剧地朝拉出方向旋转时,限制体限制W型爪(44)朝动作方向摆动,从而抑制安全带从带轴拉出的锁止。另外,限制体的摩擦弹簧(68)的插入部(68A)卡定于支承孔的卡定部与抵接部。此处,在支承孔的敞开侧部分形成有扩大部,针对支承孔的敞开侧部分而与卡定部位置相比扩大了卡定部以外的位置。因此,即使减小支承孔的最小直径也能够提高对V型齿轮进行成型的模具的支承孔成形部分的强度,从而能够延长模具的寿命。
【专利说明】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将系结于乘客的安全带卷绕于卷绕轴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当使带轴以及V型齿轮急剧地朝拉出方向旋转时,V型齿轮的惯性块(inertial mass)进行摆动,使得锁止爪进行动作,由此限制带轴朝拉出方向旋转。
[0003]另外,在V型齿轮的支承销的中空部内,摩擦弹簧(friction spring)在一端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在摩擦弹簧安装有杆以及罩,当使带轴以及V型齿轮旋转时,罩产生摩擦力,从而使得摩擦弹簧、杆以及罩进行转动。
[0004]当带轴以及V型齿轮朝拉出方向旋转时,杆转动至非抵接位置,从而允许惯性块进行摆动。另一方面,当带轴以及V型齿轮朝卷绕方向旋转时,杆转动至抵接位置,从而限制惯性块的摆动。
[0005]然而,由于摩擦弹簧的直径较小,所以需要减小V型齿轮的支承销的中空部的直径,由此抑制摩擦弹簧的一端相对于支承销的中空部的倾斜。
[0006]然而,若减小支承销的中空部的直径,则对V型齿轮进行成型的模具的支承销的中空部成形部分的强度有可能降低,从而有可能导致模具的寿命缩短。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2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延长对旋转体进行成型的模具的寿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0009]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卷绕轴,该卷绕轴能够供系结于乘客的安全带卷绕,该卷绕轴通过朝卷绕方向旋转而对上述安全带进行卷绕,并且通过将上述安全带拉出而使得该卷绕轴朝拉出方向旋转;旋转体,该旋转体设置有支承孔、且能够随着上述卷绕轴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该支承孔在周向上设置有卡定部以及扩大部、且与上述卡定部位置相比扩大了上述扩大部位置;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进行动作而限制上述卷绕轴朝拉出方向旋转;动作部件,该动作部件设置于上述旋转体,该动作部件在上述旋转体以规定速度以上的速度朝拉出方向旋转时进行位移,从而使得上述限制部件进行动作;以及限制体,该限制体设置有支承于上述支承孔的支承部,并且,在借助上述旋转体旋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且通过上述卡定部而将上述支承部相对于上述支承孔的倾斜卡定的状态下,该限制体能够在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移动,当上述旋转体朝拉出方向旋转时,该限制体移动至允许位置而允许上述动作部件的位移,并且,当上述旋转体朝卷绕方向旋转时,该限制体移动至限制位置而限制上述动作部件的位移。
[0010]对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上述限制体形成为能够在利用上述卡定部将上述支承部相对于上述支承孔的倾斜卡定的状态下在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转动。
[0011]对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将上述扩大部设置到比上述支承孔的上述卡定部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0012]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通过使卷绕轴朝卷绕方向旋转而对安全带进行卷绕,并且通过拉出安全带而使卷绕轴朝拉出方向旋转。进而,使旋转体能够随着卷绕轴的旋转而旋转,并且将动作部件设置于旋转体,当旋转体以规定速度以上的速度朝拉出方向旋转时,通过动作部件进行位移而使得限制部件进行动作,由此限制卷绕轴朝拉出方向的旋转。
[0013]另外,将限制体的支承部支承于旋转体的支承孔,当使旋转体旋转时,使得限制体产生摩擦力,由此使得限制体能够在借助支承孔的卡定部而将支承部相对于支承孔的倾斜卡定的状态下在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移动。
[0014]进而,当旋转体朝拉出方向旋转时,限制体移动至允许位置,从而允许动作部件的位移。另一方面,当旋转体朝卷绕方向旋转时,限制体移动至限制位置,从而限制动作部件的位移。
[0015]此处,在支承孔沿周向除了卡定部以外还设置有扩大部,与支承孔的卡定部位置相比扩大了支承孔的扩大部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对旋转体进行成型的模具的支承孔成型部分的强度,从而能够延长模具的寿命。
[0016]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限制体能够在借助支承孔的卡定部而将支承部相对于支承孔的倾斜卡定的状态下在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转动。因此,即使当限制体在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转动时,也能够将支承部相对于支承孔的倾斜卡定。
[0017]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将扩大部设置到比支承孔的卡定部靠轴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旋转体进行成型的模具的支承孔成型部分的强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延长模具的寿命。``【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从后侧、外侧以及上侧的倾斜方向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后方观察的主视图。
[0020]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的3-3线剖视图)。
[0021]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的V型齿轮的从后方观察的主视图。
[0022]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的V型齿轮的剖视图(图4的5-5线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安全带卷绕装置;20...带轴(卷绕轴);22...安全带;26...锁止爪(限制部件);38-V型齿轮(旋转体);44?"W型爪(动作部件);58...支承孔;60…卡定部;64...扩大部;66...限制体;68Α…插入部(支承部)。【具体实施方式】
[0025]图1中示出了从后侧、外侧以及上侧的倾斜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在附图中,用箭头FR来表示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前方(例如车辆前方),用箭头OUT来表示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外侧(例如车宽方向外侧),用箭头UP来表示上方。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具备截面呈U字形的板状的框架12。在框架12的内侧设置有背板12A,在背板12A将框架12固定于车身,从而将安全带卷绕装置10设置于车身。在框架12的后方及前方分别设置有脚板12B及脚板12C,脚板12B与脚板12C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对置。
[0027]在脚板12B及脚板12C分别贯通形成有近似圆形的配置孔14及配置孔16,配置孔14与配置孔16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对置。另外,在配置孔14的外周整体形成有构成作为限制单元的锁止机构18的棘轮齿14A (内齿)。
[0028]在框架12的脚板12B与脚板12C之间设置有作为卷绕轴的近似圆柱状的带轴20,带轴20的后侧(脚板12B侧)的一端20A配置于脚板12B的配置孔14内,并且带轴20的前侧(脚板12A侦彳)的另一端20B配置于脚板12C的配置孔16内。由此,带轴20在轴向平行于前后方向的状态下配置成能够沿周向旋转。
[0029]长条带状的安全带22 (带)的基端侧卡定于带轴20,安全带22自基端侧起卷绕于带轴20。当带轴20朝卷绕方向(是周向一侧,即图1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安全带22被卷绕于带轴20。另一方面,当从带轴20拉出安全带22时,带轴20朝拉出方向(是周向另一侧,即图1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通过使安全带22从框架12朝上侧延伸突出,能够将安全带22系结于乘坐在车辆的座椅的乘客。
[0030]在带轴20的另一端20B连结有作为卷绕施力单元的盘簧(省略图示),盘簧配置于框架12的前侧(脚板12C的前侧)。盘簧对带轴20朝卷绕方向施力,由此,对带轴20朝卷绕方向施加的作用力作用于安全带22。因此,当将安全带22系结于乘客时,利用盘簧的作用力而除去安全带22的松弛,并且当将安全带22系结于乘客的状态解除时,利用盘簧的作用力而能够将安全带22整体(最大限度的量)卷绕于带轴20。
[0031]在带轴20的一端20A形成有作为收纳部的收纳孔24,收纳孔24内朝一端20A的径向外侧敞开。在收纳孔24内将作为构成锁止机构18的限制部件的长条板状的锁止爪26收纳成能够移动,在锁止爪26的一端形成有锁止齿26A。在锁止爪26 —体地设置有作为被动作部的圆柱状的动作轴28,动作轴28从锁止爪26朝后侧突出。
[0032]在带轴20的一端20A —体地设置有作为旋转部的圆柱状的旋转轴30,旋转轴30从带轴20朝后侧突出,并且旋转轴30与带轴20配置于同轴上。
[0033]在框架12的后侧(脚板12B的后侧)设置有构成锁止机构18的传感器机构32。
[0034]在传感器机构32设置有树脂制的近似有底圆筒状的传感器保持器34,传感器保持器34的内部朝前侧(脚板12B侧)开口,并且该传感器保持器34固定于脚板12B。传感器保持器34的内侧的底面形成为平面状的摩擦面34A (参照图3),摩擦面34A配置成与带轴20的轴向垂直。在传感器保持器34的后侧(与脚板12B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树脂制的近似有底圆筒状的传感器罩36,对传感器罩36而言,其内部朝前侧开口且收纳有传感器保持器34,并且该传感器罩36固定于脚板12B。
[0035]在传感器保持器34内设置有作为旋转体的树脂制的有底圆筒状的V型齿轮38,V型齿轮38内朝后侧开口。V型齿轮38在底壁38A以与带轴20的旋转轴30同轴的方式支承于该带轴20的旋转轴30,V型齿轮38相对于带轴20能够旋转。
[0036]在V型齿轮38的底壁38A形成有作为动作部的长条的动作槽(省略图示),锁止爪26的动作轴28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到动作槽。V型齿轮38与带轴20的一端20A之间架设有作为旋转施力单元的压缩螺旋弹簧40,压缩螺旋弹簧40对V型齿轮38朝相对于带轴20的拉出方向施力(对带轴20朝相对于V型齿轮38的卷绕方向施力),从而使动作轴28抵接于动作槽的长边方向一端。由此,将由压缩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而引起的V型齿轮38朝相对于带轴20的拉出方向的旋转卡定,V型齿轮38能够随着带轴20的旋转而旋转。另夕卜,在V型齿轮38的外周整体形成有棘轮齿38B (外齿)。
[0037]在V型齿轮38的底壁38A —体地设置有圆柱状的摆动轴42,摆动轴42在相对于V型齿轮38的中心轴线错开的位置朝V型齿轮38内以与V型齿轮38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式突出。动作部件以及作为惯性部件的W型爪44以能够摆动(位移)的方式支承于摆动轴42,在W型爪44与V型齿轮38之间架设有作为复位施力单元的直棒状的复位弹簧46。复位弹簧46对W型爪44朝复位方向(图1的箭头C的方向)施力,由复位弹簧46的作用力而引起的W型爪44朝复位方向的摆动被V型齿轮38卡定。在W型爪44的卷绕方向侧端部一体地设置有限制部44A,限制部44A从W型爪44朝卷绕方向侧突出。
[0038]当使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旋转时,W型爪44借助相对于V型齿轮38的朝向卷绕方向的惯性力而对V型齿轮38施加朝动作方向(图1的箭头D的方向)的摆动力。进而,当使V型齿轮38急剧地朝拉出方向旋转时,W型爪44克服复位弹簧46的作用力而相对于V型齿轮38朝动作方向摆动,由此,W型爪44与传感器保持器34卡合,使得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定。
[0039]在传感器保持器34的下端部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48。在加速度传感器48设置有截面呈U字形的板状的壳体50,在壳体50的底壁上表面设置有凹状的弯曲面50A。弯曲面50A内朝上侧开口,在弯曲面50A上载置有作为惯性体的球状的球(ball )52。在球52的上侧载置有近似板状的杆54,杆54在基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壳体50的侧壁。在杆54的末端的上侧配置有V型齿轮38,通过使球52在壳体50的弯曲面50A上滚动并上升,使得杆54朝上侧转动,从而使末端与V型齿轮38的棘轮齿38B啮合,由此,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定。
[0040]如上所述,当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定时,若带轴20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而相对于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旋转,则锁止爪26的动作轴28朝V型齿轮38的动作槽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移动,使得锁止爪26朝带轴20 (—端20A)的径向外侧移动。由此,锁止爪26的锁止齿26A与框架12 (脚板12B)的棘轮齿14A啮合,带轴20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锁止(限制),由此使得安全带22从带轴20的拉出被锁止(限制)。
[0041]如图2?图5所示,在V型齿轮38的底壁38A、且在W型爪44的卷绕方向侧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支承部位的圆柱状的支承轴56,支承轴56朝V型齿轮38内以与V型齿轮38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式突出。
[0042]近似圆形的支承孔58以同轴的方式形成于支承轴56上,支承孔58朝后侧(传感器保持器34的摩擦面34A侧)敞开,并且使该支承孔58的前侧延伸到底壁38A内。支承孔58的敞开端(后端)的拉出方向侧的周面形成为卡定部60,支承孔58的封闭端(前端)的卷绕方向侧的周面形成为抵接部62。在支承孔58的敞开侧部分(后侧部分)形成有主视观察时呈扇形的扩大部64,支承孔58的敞开侧部分遍及未形成有卡定部60的周向位置整体地通过扩大部64而朝卷绕方向侧扩大。扩大部64形成为截面呈三角形状,扩大部64自支承孔58轴向上与卡定部60相同的位置起形成至比卡定部60靠支承孔58轴向内侧的位置。因此,支承孔58的敞开侧部分在沿着V型齿轮38的周向的截面上形成为关于支承孔58的中心轴线非线对称。此外,支承孔5的最小直径(扩大部64形成部分以外的直径)例如为0.6mmο
[0043]限制体6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轴56。
[0044]在限制体66设置有作为施力部的长条棒状的摩擦弹簧68,在摩擦弹簧68的基端部设置有作为支承部的直棒状的插入部68A。插入部68A通过插入到支承轴56的支承孔58而被支承,摩擦弹簧6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孔58。摩擦弹簧68的比插入部68A靠末端侧的部分形成为近似V字形棒状的主体部68B,主体部68B配置于支承孔58的拉出方向侧。主体部68B的基端侧部分(插入部68A侧部分)相对于插入部68A垂直地折弯并朝拉出方向侧延伸突出,主体部68B的末端侧部分(与插入部68A相反的一侧的部分)随着从基端侧朝向末端侧而向朝向后侧(传感器保持器34的摩擦面34A侧)的方向延伸。此外,摩擦弹簧68的直径例如为0.45mm。
[0045]在限制体66设置有作为限制部的树脂制的大致长条长方体状的限制罩70,限制罩70以基端部嵌合于支承轴56的外周面的方式而在支承轴56的外周面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该限制罩70从支承轴56朝拉出方向侧延伸突出。限制罩70在内部收纳有摩擦弹簧68的插入部68A与主体部68B的基端侧部分,限制罩70组装于摩擦弹簧68,限制罩70能够与摩擦弹簧68 —体地转动。
[0046]在限制体66设置有作为摩擦部的树脂制的块状的摩擦罩72。摩擦罩72在内部收纳有摩擦弹簧68的末端部(主体部68B的末端部),摩擦罩72组装于摩擦弹簧68,限制罩70能够与摩擦弹簧68 —体地转动。摩擦罩72借助摩擦弹簧68的作用力而与传感器保持器34的摩擦面34A接触,当使V型齿轮38旋转时,摩擦罩72在摩擦面34A滑动,由此在摩擦罩72与摩擦面34A之间产生摩擦力。
[0047]当V型齿轮38朝卷绕方向旋转时,限制体66借助在摩擦罩72所产生的摩擦力而朝V型齿轮38的径向外侧转动,并且转动至限制位置(参照图2)。因此,限制罩70使末端与W型爪44的限制部44A对置,由此限制W型爪44相对于V型齿轮38朝动作方向摆动。
[0048]另一方面,当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旋转时,限制体66借助在摩擦罩72所产生的摩擦力而朝V型齿轮38的径向内侧转动,并且转动至允许位置。因此,限制罩70将其末端与限制部44A的对置解除,从而允许W型爪44相对于V型齿轮38朝动作方向摆动。
[0049]当限制体66在限制位置与允许位置之间转动时,摩擦弹簧68的插入部68A始终卡定(抵接)于支承孔58的卡定部60以及抵接部62,由摩擦弹簧68的作用力引起的插入部68A相对于支承孔58的倾斜被卡定。
[0050]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51]在具有如上结构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安全带22被拉动,带轴20以及V型齿轮38克服盘簧的作用力而朝拉出方向旋转,由此将安全带22从带轴20拉出并将该安全带22系结于乘客。
[0052]当车辆紧急减速时,在加速度传感器48中,球52在壳体50的弯曲面50A上滚动并上升,从而杆54朝上侧转动,使得其末端与V型齿轮38的棘轮齿38B啮合。由此,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定。
[0053]当车辆紧急减速时,乘客因惯性力而移动,从而安全带22被乘客从带轴20拉出,使得带轴20及V型齿轮38急剧地朝拉出方向旋转。
[0054]另外,当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旋转时,限制体66在其与传感器保持器34的摩擦面34A之间借助在摩擦罩72所产生的摩擦力而朝V型齿轮38的径向内侧转动,并且转动至允许位置。因此,限制体66的限制罩70将其末端与限制部44A的对置解除,从而允许W型爪44相对于V型齿轮38朝动作方向摆动。
[0055]由此,如上所述,当V型齿轮38急剧地朝拉出方向旋转时,W型爪44借助相对于V型齿轮38朝卷绕方向的惯性力来克服复位弹簧46的作用力,从而相对于V型齿轮38朝动作方向摆动,由此,使得W型爪44卡合于传感器保持器34,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定。
[0056]如上所述,当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卡定时,带轴20克服压缩螺旋弹簧40的作用力而相对于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旋转,使得锁止爪26的动作轴28向V型齿轮38的动作槽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移动,从而使得锁止爪26朝带轴20的径向外侧移动。由此,锁止爪26的锁止齿26A与框架12的棘轮齿14A啮合,从而带轴20朝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锁止,由此使得安全带22从带轴20的拉出被锁止,从而利用安全带22来约束乘客。
[0057]另一方面,若将安全带22系结于乘客的状态解除,则带轴20及V型齿轮38借助盘簧的作用力而朝卷绕方向旋转,从而将安全带22卷绕于带轴20。当安全带22整体被卷绕于带轴20时(当安全带22朝带轴20的卷绕结束时),带轴20及V型齿轮38有可能因朝卷绕方向的旋转停止后的反作用而急剧地朝拉出方向旋转。
[0058]另外,当V型齿轮38朝卷绕方向旋转时,限制体66在其与传感器保持器34的摩擦面34A之间借助在摩擦罩72所产生的摩擦力而朝V型齿轮38的径向外侧转动,并且转动至限制位置。因此,限制体66的限制罩70使其末端与W型爪44的限制部44A对置,从而限制W型爪44相对于V型齿轮38朝动作方向摆动。
[0059]由此,如上所述,当带轴20及V型齿轮38因朝卷绕方向的旋转停止后的反作用而急剧地朝拉出方向旋转时,即使W型爪44通过相对于V型齿轮38的朝卷绕方向的惯性力而对V型齿轮38作用有朝动作方向的摆动力,通过维持限制体66转动至限制位置的状态,限制体66的限制罩70也可限制W型爪44相对于V型齿轮38朝动作方向摆动。因此,W型爪44并未卡合于传感器保持器34,从而V型齿轮38朝拉出方向的旋转并未被卡定,所以V型齿轮38与带轴20 —体地朝拉出方向旋转,锁止爪26不会朝带轴20的径向外侧移动。因此,锁止爪26的锁止齿26A未与框架12的棘轮齿14A啮合,带轴20朝拉出方向的旋转未被锁止,由此能够防止或抑制将安全带22从带轴20的拉出锁止(所谓的端部锁止(endlock)),从而能够从带轴20拉出安全带22。
[0060]然而,限制体66的摩擦弹簧68以将插入部68A插入到V型齿轮38的底壁38A的支承轴56的支承孔58的方式而被支承,使插入部68A卡定于支承孔58的卡定部60与抵接部62,由此使得由摩擦弹簧68的作用力引起的插入部68A相对于支承孔58的倾斜被卡定。
[0061]此处,在支承孔58的敞开侧部分形成有扩大部64,对于支承孔58的敞开侧部分而言,与卡定部60的位置相比扩大了卡定部60以外的周向位置。因此,为了通过抑制插入部68A相对于支承孔58的倾斜而提高基于支承孔58的对摩擦弹簧68的支承性能,即使减小了支承孔58的最小直径(扩大部64形成部分以外的直径),也能够提高对V型齿轮38进行成型的模具(省略图示)中的支承孔58成型部分的强度,从而能够延长模具的寿命。
[0062]进而,当限制体66在限制位置与允许位置之间转动时,摩擦弹簧68的插入部68A始终卡定于支承孔58的卡定部60与抵接部62,由摩擦弹簧68的作用力引起的插入部68A相对于支承孔58的倾斜被卡定。因此,即使当限制体66在限制位置与允许位置之间转动时,也始终能够抑制插入部68A相对于支承孔58的倾斜,从而能够提高基于支承孔58的对摩擦弹簧68的支承性能。
[0063]另外,扩大部64形成到比支承孔58的卡定部60靠轴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V型齿轮38进行成型的模具的支承孔58成形部分的强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延长模具的寿命。
[0064]进而,在支承孔58的周向整体配置有支承轴56。因此,能够在对传感器保持器34与V型齿轮38进行组装之前抑制摩擦弹簧68的插入部68A从支承孔58脱落。
[006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将卡定部60设置于至少当限制体66在限制位置与允许位置之间转动时供摩擦弹簧68的插入部68A卡定的支承孔58的周向范围即可,并且可以在该支承孔58的周向范围以外设置扩大部64。
[0066]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孔58的周向位置整体设置有支承轴56。然而,也可以不将支承轴56设置于支承孔58的卡定部60以外的周向位置。
[006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孔58的卡定部60侧设置有扩大部64。然而,在支承孔58的抵接部62侧的端面敞开的情况下,可以在支承孔58的抵接部62 (卡定部)侧设置扩大部64。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绕轴,该卷绕轴能够供系结于乘客的安全带卷绕,该卷绕轴通过朝卷绕方向旋转而对所述安全带进行卷绕,并且通过将所述安全带拉出而使得该卷绕轴朝拉出方向旋转; 旋转体,该旋转体设置有支承孔、且能够随着所述卷绕轴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该支承孔在周向上设置有卡定部以及扩大部、且与所述卡定部位置相比扩大了所述扩大部位置; 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进行动作而限制所述卷绕轴朝拉出方向旋转; 动作部件,该动作部件设置于所述旋转体,该动作部件在所述旋转体以规定速度以上的速度朝拉出方向旋转时进行位移,从而使得所述限制部件进行动作;以及 限制体,该限制体设置有支承于所述支承孔的支承部,并且,在借助所述旋转体旋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且通过所述卡定部而将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支承孔的倾斜卡定的状态下,该限制体能够在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旋转体朝拉出方向旋转时,该限制体移动至允许位置而允许所述动作部件的位移,并且,当所述旋转体朝卷绕方向旋转时,该限制体移动至限制位置而限制所述动作部件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体形成为能够在利用所述卡定部而将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支承孔的倾斜卡定的状态下在允许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扩大部设置到比所述支承孔的所述卡定部靠轴向内侧的位置。
【文档编号】B60R22/34GK103569032SQ201310331530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
【发明者】山田和弘, 角屋敷晃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