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762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固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固持结构。该固持结构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固持结构包括:一基座、一承载件以及一限位件;该承载件枢接于该基座且适于承载该电子装置;该限位件枢接于该基座,其中当该电子装置受力而随着该承载件的枢转往该基座移动并靠合于该基座时,该限位件被该电子装置带动并从一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当该限位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限位件将该电子装置限位于该基座。本实用新型仅须利用单手推动电子装置就能够顺利地将电子装置装设于固持结构,而不需以双手进行操作,藉以提升固持结构操作上的便利性。
【专利说明】固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持结构(holding structure),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以固持电子装置的固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产品已与日常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演进,具人性化且功能性佳的手持式电子产品亦一直推陈出新,例如平板计算机(Tablet PC)与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等,因其方便性与便携性,已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0003]为了让使用者驾驶车辆时能够便利地使用手持电子装置,可在车内配置车充架,用以固持手持电子装置且可对手持电子装置进行充电。然而,在目前车充架的设计之下,使用者必须双手操作才能将手持电子装置装设于车充架,且必须双手操作才能将手持电子装置从车充架取下,这会造成行车的不安全而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率。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固持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持结构,使用者便于以单手将电子装置装设于固持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的固持结构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固持结构包括:一基座、一承载件以及一限位件,该承载件枢接于该基座且适于承载该电子装置;该限位件枢接于该基座,其中当该电子装置受力而随着该承载件的枢转往该基座移动并靠合于该基座时,该限位件被该电子装置带动并从一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当该限位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限位件将该电子装置限位于该基座。
[0007]在实用本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限位件受力而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电子装置被限位件释放且适于随着承载件的枢转而脱离(也即,展开于)基座。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包括一主体及一第一弹性件。承载件枢接于主体,且限位件枢接于主体。第一弹性件连接于主体与承载件之间,其中承载件适于藉由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枢转以带动电子装置脱离主体。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包括一主体及一第二弹性件。承载件枢接于主体,且限位件枢接于主体。第二弹性件连接于主体与限位件之间,其中限位件适于藉由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往第二位置移动。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随着承载件的枢转而往主体移动时,电子装置抵抗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将限位件推动至第一位置,且当电子装置越过限位件而靠合于主体时,限位件藉由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持结构还包括一定位组件,配置于主体,其中定位组件适于抵抗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而将限位件定位于第一位置,当电子装置随着承载件的枢转而往主体移动并靠合于主体时,电子装置推动定位组件,以使限位件被定位组件释放并藉由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定位组件包括一定位件及一第三弹性件。定位件可动地配置于主体。第三弹性件连接于主体与定位件之间,其中定位件适于藉由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而将限位件定位于第一位置,电子装置适于抵抗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推动定位件,以使限位件被定位组件释放并藉由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当限位件位于第一位置且电子装置移离定位件时,定位件藉由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复位而定位限位件。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件具有一第一^^合部,定位件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一滑动部及一按压部,滑动部连接于第二卡合部与按压部之间并滑设于主体,第三弹性件连接于按压部与主体之间,第二卡合部适于藉由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而卡合于第一卡合部,电子装置适于抵抗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推动按压部而带动滑动部相对于主体滑动,以使第二卡合部移离第一卡合部。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件具有一容置凹部,电子装置的底部适于容置于容置凹部内。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具有一端口且适于电性连接至一外部电源,当电子装置靠合于基座时,电子装置连接于端口并通过端口接收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
[0016]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固持结构具有枢接于基座的承载件及枢接于基座的限位件。使用者可将电子装置承载于承载件上并将电子装置往基座推动,使电子装置随着承载件的枢转而靠合于基座并带动限位件枢转,以藉由限位件将电子装置限位于基座。在上述操作方式中,由于承载件及限位件的动作是藉由电子装置的带动而达成,故使用者仅须利用单手推动电子装置就能够顺利地将电子装置装设于固持结构,而不需以双手进行操作,藉以提升固持结构操作上的便利性。
[0017]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固持结构的侧视图。
[0019]图2A至图2D是图1的固持结构的动作流程图。
[0020]图3是图2C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4是图2D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5A及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0023]图6是图5A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0024]图7是图5B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0025]图8是图5A的固持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6]图9是图5B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7]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8]50电子装置132凸部
[0029]60线材 232第一^^合部
[0030]100、200 固持结构240定位组件[0031]110、210基座242定位件
[0032]IlOa底部242a第二卡合部
[0033]IlOb顶部242b滑动部
[0034]110c,210c端口242c按压部
[0035]112,212主体244第三弹性件
[0036]114,214第一弹性件B凸状结构
[0037]116,216第二弹性件D1、D2方向
[0038]120,220承载件Pl第一位置
[0039]120a容置凹部P2第二位置
[0040]130、230限位件S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固持结构的侧视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固持结构100例如为车用充电座且包括一基座110、一承载件120及一限位件130。基座110具有相对的一底部I IOa及一顶部110b,承载件120枢接于基座110的底部110a,且限位件130枢接于基座110的顶部110b。
[0042]图2A至图2D是图1的固持结构的动作流程图。使用者可如图2A所示将例如为智能型手机的电子装置50置放于承载件120,并如图2B至2C所示将电子装置50往基座110推动。在图2B至图2C所示的动作过程中,当电子装置50受力而随着承载件120的枢转往基座110移动并靠合于基座110时,限位件130会被电子装置50带动并从图2B所示的第一位置Pl移动至图2C所示的第二位置P2,此时限位件130将电子装置50限位于基座110。
[0043]当使用者欲将图2C所示的电子装置50从固持结构100取下时,可施力于限位件130的凸部132而使限位件130从图2C所示的第二位置P2移动至图2D所示的第一位置Pl,此时电子装置50被限位件130释放且适于随着承载件120的枢转而脱离基座110,以让使用者便于从承载件120拿取电子装置50。
[0044]在上述图2A至图2C所示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承载件120及限位件130的动作是藉由电子装置50的带动而达成,故使用者仅须利用单手推动电子装置50就能够顺利地将电子装置50装设于固持结构100。此外,在上述图2C至图2D所示的操作过程中,使用者仅须以单手施力于限位件130就能够让电子装置50被限位件130释放而便于被拿取。据此,使用者不需以双手进行操作就能够完成电子装置50与固持结构100之间的结合与分离,藉以提升行车的安全性进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率。
[0045]图3是图2C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图2D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立体图。请参考图3及图4,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基座110包括一主体112、至少一第一弹性件114 (绘示为两个)及至少一第二弹性件116 (绘示为两个)。承载件120枢接于主体112,且限位件130枢接于主体112。各第一弹性件114例如为扭簧且连接于主体112与承载件120之间,承载件120适于藉由各第一弹性件114的弹性力而枢转以带动电子装置50如图2A及图2D所示脱离主体112。各第二弹性件116例如为扭簧且连接于主体112与限位件130之间,限位件130适于藉由各第二弹性件116的弹性力往图1、图2A及图2C所示的第二位置P2移动。
[0046]在电子装置50如图2A至图2C所示抵抗各第一弹性件114 (绘示于图3及图4)的弹性力而随着承载件120的枢转往主体112移动的过程中,电子装置50抵抗各第二弹性件116 (绘示于图3及图4)的弹性力将限位件130推动至图2B所示的第一位置P1。当电子装置50越过限位件130而如图2C及图3所示靠合于主体112时,限位件130会藉由各第二弹性件116的弹性力从第一位置Pl移动至第二位置P2,以将电子装置50限位于主体112。当使用者如图2D及图4所示抵抗各第二弹性件116的弹性力而将限位件130推至第二位置P2时,电子装置50被释放且承载件120藉由各第一弹性件114的弹性力而枢转以带动电子装置50脱离主体112,让使用者便于从承载件120拿取电子装置50。
[0047]请参考图1及图2A至图2D,本实施例的承载件120具有一容置凹部120a。电子装置50的底部适于容置于容置凹部120a内,以使电子装置50被稳固地承载于承载件120上,并避免电子装置50在承载件120枢转的过程中非预期地脱离于承载件120。
[0048]在本实施例中,固持结构100具有对电子装置50进行充电的功能。具体而言,基座110如图4所示具有一端口 IlOc且适于通过线材60电性连接至一外部电源(未绘示)。当电子装置50如图2C及图3所示靠合于基座110的主体112时,电子装置50连接于端口IlOc并通过端口 IIOc接收来自所述外部电源的电力以进行充电。
[0049]本实用新型不对限位件的动作方式加以限制,以下藉由附图对此举例说明。图5A及图5B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动作流程图。图6是图5A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图5B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在图5A、图5B、图6以及图7所示的固持结构200中,基座210、端口 210c、主体212、第一弹性件214、第二弹性件216、承载件220以及限位件230的配置方式类似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基座110、端口 110c、主体112、第一弹性件114、第二弹性件116、承载件120以及限位件130的配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固持结构200与固持结构100的不同处在于,固持结构200还包括一定位组件240。定位组件240配置于主体212且适于如图5A及图6所示抵抗各第二弹性件216的弹性力而将限位件230定位于第一位置Pl。
[0050]当电子装置50随着承载件220的枢转而往主体212移动并如图5B及图7所示靠合于主体212时,电子装置50会推动定位组件240,使限位件230被定位组件240释放并藉由各第二弹性件216的弹性力从第一位置Pl移动至第二位置P2,以将电子装置50限位于基座210的主体212。在此配置方式之下,由于限位件230可藉由定位组件240而被定位于第一位置Pl,因此在电子装置50随着承载件220的枢转而靠合至基座210的过程中,电子装置50不需抵抗各第二弹性件216的弹性力推动限位件230,藉以避免电子装置50与限位件230相互推抵而产生磨损。以下具体说明定位组件240的细部结构及动作方式。
[0051]图8是图5A的固持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图5B的固持结构及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8及图9,本实施例的限位件230具有一第一卡合部232,第一卡合部232例如为凹状结构。定位组件240包括一定位件242及一第三弹性件244,定位件242具有一第二卡合部242a、一滑动部242b及一按压部242c,第二卡合部242a例如是由壳体S及凸状结构B所组成。滑动部242b连接于第二卡合部242a与按压部242c之间并滑设于主体212,以使定位件242可动地配置于主体212。第三弹性件244例如为压缩弹簧且连接于主体212与定位件242的按压部242c之间。[0052]当定位组件240及限位件230处于图8所示状态时,第三弹性件244藉其弹性力沿方向Dl推抵按压部242c,以使第二卡合部242a的凸状结构B藉由第三弹性件244的弹性力卡合于第一^^合部232,而将限位件230定位于第一位置Pl,此时第二卡合部242a的壳体S抵顶于主体212以避免定位件242沿方向Dl产生过多的位移。当电子装置50如图9所示靠合于主体212时,电子装置50会抵抗第三弹性件244的弹性力沿方向D2推动定位件242的按压部242c而带动滑动部242b相对于主体212滑动,以使第二卡合部242a移离第一卡合部232,此时限位件230被定位组件240释放并藉由各第二弹性件216 (绘示于图6及图7)的弹性力从第一位置Pl移动至第二位置P2,以将电子装置50限位于主体212。当使用者欲取下电子装置50时,可施力于限位件230而使限位件230如图6所示移至第一位置Pl。当限位件230位于第一位置Pl时,电子装置50被释放并藉由各第一弹性件214(绘示于图6及图7)的弹性力随着承载件220的枢转而移离定位件242的按压部242c,且定位件242藉由第三弹性件244的弹性力复位至图8状态而将限位件230定位于第一位置Pl0此时使用者可从承载件220将电子装置50取下。
[005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固持结构具有枢接于基座的承载件及枢接于基座的限位件。当使用者欲将电子装置结合至固持结构时,可将电子装置承载于承载件上并将电子装置往基座推动,使电子装置随着承载件的枢转而靠合于基座并带动限位件枢转,以藉由限位件将电子装置限位于基座。当使用者欲将电子装置分离于固持结构时,可施力于限位件以使电子装置被释放并随着承载件的枢转而脱离基座,以让使用者便于从承载件拿取电子装置。在上述将电子装置结合至固持结构的操作方式中,由于承载件及限位件的动作是藉由电子装置的带动而达成,故使用者仅须利用单手推动电子装置就能够顺利地将电子装置装设于固持结构。此外,在上述将电子装置分离于固持结构的操作方式中,使用者仅须以单手施力于限位件就能够让电子装置被限位件释放而便于被拿取。据此,使用者不需以双手进行操作就能够完成电子装置与固持结构之间的结合与分离,藉以提升固持结构操作上的便利性。
[0054]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情况下,应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固持结构,该固持结构适用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持结构包括: 一基座; 一承载件,该承载件枢接于该基座且适于承载该电子装置;以及 一限位件,该限位件枢接于该基座,其中当该电子装置受力而随着该承载件的枢转往该基座移动并靠合于该基座时,该限位件被该电子装置带动并从一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当该限位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限位件将该电子装置限位于该基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限位件受力而从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电子装置被该限位件释放且适于随着该承载件的枢转而脱离该基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 一主体,其中该承载件枢接于该主体,且该限位件枢接于该主体;以及 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主体与该承载件之间,其中该承载件适于藉由该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枢转以带动该电子装置脱离该主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 一主体,其中该承载件枢接于该主体,且该限位件枢接于该主体;以及 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该主体与该限位件之间,其中该限位件适于藉由该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往该第二位置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电子装置随着该承载件的枢转而往该主体移动时,该电子装置抵抗该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将该限位件推动至该第一位置,且当该电子装置越过该限位件而靠合于该主体时,该限位件藉由该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持结构还包括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配置于该主体,其中该定位组件适于抵抗该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而将该限位件定位于该第一位置,当该电子装置随着该承载件的枢转而往该主体移动并靠合于该主体时,该电子装置推动该定位组件,以使该限位件被该定位组件释放并藉由该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组件包括: 一定位件,该定位件可动地配置于该主体;以及 一第三弹性件,该第三弹性件连接于该主体与该定位件之间,其中该定位件适于藉由该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而将该限位件定位于该第一位置,该电子装置适于抵抗该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而推动该定位件,以使该限位件被该定位组件释放并藉由该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当该限位件位于该第一位置且该电子装置移离该定位件时,该定位件藉由该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复位而定位该限位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该定位件具有一第二卡合部、一滑动部及一按压部,该滑动部连接于该第二卡合部与该按压部之间并滑设于该主体,该第三弹性件连接于该按压部与该主体之间,该第二卡合部适于藉由该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而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该电子装置适于抵抗该第三弹性件的弹性力推动该按压部而带动该滑动部相对于该主体滑动,以使该第二卡合部移离该第一^^合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件具有一容置凹部,该电子装置的底部适于容置于该容置凹部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端口且适于电性连接至一外部电源,当该电子装置靠合于该基座时,该电子装置连接于该端口并通过该端口接收来自该外部电 源的电力。
【文档编号】B60R11/02GK203592944SQ201320772904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杨鸿森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