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行李箱的可变分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9720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分隔装置,其可以安装在车辆的行李箱等上。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行李箱的可变分隔装置,通过该可变分隔装置行李箱室可以在需要时被有效地分隔和使用。

背景技术:
车辆的行李箱室是用于容纳物品的空间,通常安装在乘客就座的乘客室的后侧。根据车辆的类型,行李箱室被设计为具有预定的尺寸,各种物品在需要时容纳于行李箱室中。因为车辆的行李箱室一般具有一个空间,所以容纳效率会降低,并且在车辆的行驶中与行李箱室相比具有小尺寸的物品向左和向右移动或者相互缠住,而导致噪声。因此,根据相关技术,可以通过在行李箱室应用托盘结构或者通过安装一个构造成沿着轨道向前和向后移动的分段条来分割行李箱室,从而能够通过固定所容纳的物品来防止容纳的物品在车辆的行驶中向左和向右移动或者相互缠住。然而,当应用托盘结构时,行李箱室的高度会降低,而使得仅仅能够保持小物品,因而降低了装载性能;而安装分段条时,该分段条只能够沿着轨道在一个方向上移动,因而降低了使用效率。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行李箱的可变分隔装置,其可以在需要时可变地分割行李箱室以有效地使用行李箱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用于车辆行李箱的可变分隔装置可以包括行李板、致动单元、板固定单元以及隔板,该行李板具有导轨且布置在行李箱室的底部表面,该致动单元构造成沿着该导轨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移动,该板固定单元联接至该致动单元的上部且其中固定地装配一隔板同时使该隔板竖直,并且该隔板构造成通过该致动单元在该行李板上移动和旋转以可变地分割行李箱室。该致动单元可以包括:壳体、致动轴承、轴承限制体以及支撑弹簧;该壳体在其上部具有多个滚珠孔;该致动轴承构造成使得该致动轴承的滚珠可旋转地装配于滚珠孔中;该轴承限制体布置在该壳体的内部的上侧,用于将该致动轴承附接至该导轨以限制该致动轴承;以及该支撑弹簧布置在该壳体的内部的底部表面,用于弹性地支撑该轴承限制体的底部表面。该轴承限制体可旋转地叠合在该支撑弹簧上,并且与构成该板固定单元的操纵按钮进行压配合的联接部分从该轴承限制体的上端突出。该外壳可以在该滚珠孔的外周处具有支撑该致动轴承的导肋。该板固定单元可以包括板保持部分和操纵按钮,该板保持部分叠合在该致动单元上,该操纵按钮穿过该板保持部分的一侧以联接至该致动单元。该板保持部分构造成使得在该隔板的下端固定地插入其中的固定槽的相对侧处形成按钮槽,并且该操纵按钮与在构成该致动单元的该轴承限制体的上端处形成的联接部分进行压配合同时悬浮在该按钮槽之上。该隔板可以包括中心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装配在该中心板的左侧和右侧从而以滑动的方式进入该中心板。在该中心板的上端处形成导孔,沿着该导孔线性移动的张力导向件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突出,并且该张力导向件中安装有张力弹簧,从而使得张力弹簧的相对端固定至该张力导向件且张力弹簧的弯曲的中心部分在接触该导孔的壁表面的同时施加张力。该行李板可以在其外围具有一阶梯部分,该阶梯部分高于该行李板的底部表面,该隔板可以具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装配在一中心板的左侧和右侧从而以滑动的方式进入该中心板,以使得当该隔板在该行李板上旋转的同时通过该阶梯部分施加外力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自动地进入该中心板的内部。该隔板可以具有彼此相邻的第一板部分和第二板部分,第一板部分和第二板部分装配在该板固定单元中同时使第一板部分和第二板部分竖直,并且第一板部分和第二板部分能够以板件形状在该板固定单元上展开。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行李箱的可变分隔装置能够通过移动一作为分隔件使用的板件(隔板)而可变地变化行李箱室的分割形式,改进了行李箱室的使用效率且增加了行李箱室的便利性。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或更为具体地得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行李箱的可变分隔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行李箱的可变分隔装置的部分视图,其中省略了隔板。图3为示出了装配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行李箱的分隔装置的导轨中的致动单元的视图。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行李箱的可变分隔装置的部分分解图,其中省略了致动单元和板固定单元。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致动单元和板固定单元的联接结构的截面图。图6为示出了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致动单元的致动轴承的解除方法的示意图。图7A和图7B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板的折叠结构的视图。图8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隔板的自动折叠方法的示意图。图9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可变分隔装置的隔板展开的状态的视图。图10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竖直隔板并将隔板固定至板固定单元的自动折叠方法的示意图。应理解的是,附图呈现了说明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的简化表示,从而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附图中,附图标记在全部的几个附图中表示本发明的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文中描述。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地,本发明旨在不仅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各种替代方案、修改、等同方案以及其他实施方案,这些替代方案、修改、等同方案以及其他实施方案能够被包括于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内。下面,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的行李箱室中的可变分隔装置,并且适于通过按照使用者需要而可变地分割行李箱室来改进行李箱室的使用效率。参考图1至3,该可变分隔装置主要包括行李板10、致动单元20、板固定单元30以及隔板40。行李板10对应于可安装在行李箱室的底部表面上的矩形板件体,并且在行李板10的上端形成有用于安装导轨12的十字形轨槽11。导轨12引导致动单元20在行李板10上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线性移动。如图3至图6所示,该致动单元20包括壳体21、轴承限制体23、致动轴承25以及支撑弹簧27。壳体21具有上壳体21a和下壳体21b,并且具有对应于具有[]形形状横截面的导轨12内部结构的中空盘形形状。上壳体21a具有多个滚珠孔21aa,致动轴承25的滚珠装配于多个滚珠孔21aa中,支撑弹簧27附接至下壳体21b内部的底部表面以向上和向下被压缩和复位。而为了防止致动轴承25的滚珠由于其自身重量而从滚珠孔21aa中脱离,在滚珠孔21aa的外围设置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致动轴承25的滚珠的导肋21ab。轴承限制体23的底部表面通过支撑弹簧被弹性地支撑,从而使得轴承限制体23以预定的高度布置在壳体21中,并且位于壳体21的上侧。因为轴承限制体23的底部表面被简单地保持在壳体21中的支撑弹簧27上,所以轴承限制体23可能会通过外力而被自由地旋转,因此在轴承限制体23的底部表面上可以设置插入槽23a,支撑弹簧27的一端插入插入槽23a中。轴承限制体23基本上具有盘形形状且附接至装配于上壳体21a的滚珠孔21aa中的致动轴承25的一侧,以约束致动轴承25的操作,因此优选地轴承限制体23的外围(邻近上壳体21a内的致动轴承25)以斜的表面的形式倾斜。如图6中所示,当轴承限制体23附接至致动轴承25的一侧时,致动轴承25固定在轴承限制体23和导轨12之间,同时致动轴承25的相对侧附接至导轨12的内表面,以防止致动单元20的无意的移动。下面将会描述用于联接至操纵按钮33的联接部24,其从轴承限制体23的上端伸出。当使轴承限制体23降低同时支撑弹簧27被压缩从而使得致动轴承25的限制解除时,该致动单元20沿着导轨12平稳地线性移动,同时壳体21定位于行李板10的轨槽11的底部表面上,并且在需要时致动单元20内的轴承限制体23与操纵按钮33一起旋转。同时,装配在致动单元20的上部的板固定单元30适于以竖直的形式来固定隔板40,如图4和5所示,板固定单元30包括板保持部分31和操纵按钮33,该板保持部分31叠合在致动单元20上,该操作按钮33穿过板保持部分31的一侧以联接至轴承限制体23的联接部分24。相对于固定槽31a(竖直的隔板40的下端固定地插入固定槽31a中),在板保持部分31的左侧和右侧形成有按钮槽31b,操纵按钮33位于该按钮槽中,并且在固定槽31a和按钮槽31b之间形成有该操纵按钮33的联接销从中穿过的装配孔31c以具有预定的长度从而稳定地支撑隔板40。而固定槽31a具有预定的深度,以维持隔板40稳定的竖直状态。当从操纵按钮33的底部表面的一侧突出的联接销33a穿过板保持部分31的装配孔31c时,操纵按钮33附接到装配孔31c的左侧和右侧,并且穿过装配孔31c的联接销33a与轴承限制体23的联接部分24的内部进行紧配合并联接至轴承限制体23的联接部分24的内部。而联接销33a与轴承限制体23的联接部分24进行压配合,同时操纵按钮33从板保持部分31的按钮槽31b的底部表面稍稍抬起(悬浮的)。因此,当使用者想要在握住操作按钮33的同时移动板固定单元30时,如图6所示,他或她按压操作按钮33以将操作按钮33附接至按钮槽31b的底部表面,因此使轴承限制体23降低以解除致动轴承25的限制,同时压缩支撑弹簧27,从而使得致动单元20可以平稳地线性地移动。装配在板固定单元30中以与板固定单元30一体地移动的隔板40通过致动单元20和板固定单元30在行李板10上移动,从而可变地分隔行李板10上的空间,即,行李箱室,并且可以采取滑动结构以调节该空间的向左和向右的长度。参考图1、7A和7B,隔板40包括中心板41、装配在中心板41的左侧和右侧以便于以滑动的方式进入中心板41的第一侧板43和第二侧板45。中心板41的上端形成有线性导孔41a,可在该导孔41a中沿着该导孔41a线性地移动的张力导向件44和46从第一和第二侧板43和45的上端突出。而张力导向件44和46作用是防止装配在中心板41中的第一和第二侧板43和45的分离。张力弹簧44a和46a安装在张力导向件44和46中,以限制侧板43和45的移动。张力弹簧44a和46a具有板簧形式,从而使得其中心部分弯成成弯曲形状,并且张力弹簧44a和46a的相对端固定至张力导向件44和46的内侧(相对端)而其弯曲的中心部分穿过张力导向件44和46的侧孔44b和46b,以在接触中心板41的导孔41b的壁表面的同时施加张力。因此,当侧板43和45滑动时,张力弹簧44a和46a施加张力至导孔41a的壁表面,以限制侧板43和45的移动,因此使侧板43和45固定至预定的位置且防止其无意的移动。因此,第一和第二侧板43和45由于张力弹簧44a和46a而限制了进入中心板41的侧板43和45的滑动。采用张力弹簧44a和46a的隔板40构造成使得仅当外力施加至隔板40时,第一和第二侧板43和45才会朝着中心板41的内部移动以与中心板41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隔板40的长度对应于比行李板10的向前/向后的宽度更长的向左/向右的宽度,所以当隔板40旋转而外力通过在行李板10外围形成的阶梯部分13(其高于行李板10的内部的底部表面)施加至第一和第二侧板43和45时,当隔板40旋转时第一和第二侧板43和45自动地折叠以同时进入中心板41的内部,即,在隔板40展开至最大长度之后(参见图8),通过阶梯部分13施加负载。滑动至中心板41中的侧板43和45可以被手动地拉动并且抽出至中心板41的外部。如图9和图10所示,隔板40主要可以分成第一板部分40a和第二板部分40b。即,隔板40可以构造成使得向左/向右的长度能够以滑动的方式调节,并且可以包括能够同时在向前/向后的方向上被分割的第一板部分40a和第二板部分40b。而第一板部分40a和第二板部分40b被分为仅以接触的方式或者简单分离的方式相互邻近。隔板40可以在使第一板部分40a和第二板部分40b的端部(上端或者下端)面对的同时在板固定单元30上进行展开,也可以在使第一板部分40a和第二板部分40b的侧表面面对的同时进行折叠。如图9所示,当第一板部分40a和第二板部分40b分离时,行李箱室可以用作一个单一的空间,从而使得隔板40展开以装在板固定单元上,并且如图10所示,当第一板部分40a和第二板部分40b相互靠近时,行李箱室可以被分为两个空间,从而使得在隔板40折叠成一半尺寸之后,隔板40的下端插入至板保持部分31的固定槽31a中。为了便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解释和精确定义,术语“上”,“下”,“内”和“外”用于参照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在附图中的位置来描述这些特征。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对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