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092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多个液压缸,分别连接在各个车轮总成与车身之间;液压回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前和右前液压缸的有杆腔以及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后和右后液压缸的连接无杆腔,第二支路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前和右前液压缸的无杆腔以及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后和右后液压缸的有杆腔;多个蓄能器,其分为两组,第一组蓄能器设置在第一支路中,第二组蓄能器设置在第二支路中;压力调节单元,连通在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之间。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其具有上述的车辆悬架系统。本公开增加了主动压力调节,可以抗俯仰同时提高车辆舒适性,有效地提高车辆稳定性。
【专利说明】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汽车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互联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背景技术】
[0002]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它的功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承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要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0003]目前多数汽车上采用被动式悬架。被动式悬架是汽车姿态(状态)只能被动地取决于路面、行驶状况和汽车的弹性元件、导向装置以及减振器这些机械零件。被动式悬架尽管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但一般都由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组成。钢板弹簧是一种常用的弹性元件,图4示出了一种常规的钢板弹簧悬架的示意图。
[0004]由于传统被动式悬架车辆的前后悬架系统一般都是互相独立的,一个车轮的运动不会对另一个车轮产生力的作用,对车辆俯仰达不到抑制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成本低的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廉价的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已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多个液压缸,分别连接在各个车轮总成与车身之间;液压回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前和右前液压缸的有杆腔以及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后和右后液压缸的连接无杆腔,第二支路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前和右前液压缸的无杆腔以及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后和右后液压缸的有杆腔;多个蓄能器,其分为两组,第一组蓄能器设置在第一支路中,第二组蓄能器设置在第二支路中;压力调节单元,连通在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之间。
[0007]优选的,压力调节单元包括电磁阀、电机和泵,电机枢轴连接泵,泵和电磁阀连通,共同连通在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之间。
[0008]优选的,多个液压缸包括:左前液压缸,其具备左前活塞杆和左前缸筒,左前活塞杆与左前车轮总成相连,左前缸筒与车身相连;右前液压缸,其具备右前活塞杆和右前缸筒,右前活塞杆与右前车轮总成相连,右前缸筒与车身相连;左后液压缸,其具备左后活塞杆和左后缸筒,左后活塞杆与左后车轮总成相连,左后缸筒与车身相连;右后液压缸,其具备右后活塞杆和右后缸筒,右后活塞杆与右后车轮总成相连,右后缸筒与车身相连。
[0009]优选的,左前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右前液压缸的有杆腔,并通过第一三通管接头连通第一支路;右前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左前液压缸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二三通管接头连通第二支路;右后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左后液压缸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三三通管接头连通第一支路;左后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右后液压缸的有杆腔,并通过第四三通管接头连通第二支路。
[0010]优选的,多个液压缸包括:左前液压缸,其具备左前缸筒和左前活塞杆,左前缸筒与左前车轮总成相连,左前活塞杆与车身相连;右前液压缸,其具备右前缸筒和右前活塞杆,右前缸筒与右前车轮总成相连,右前活塞杆与车身相连;左后液压缸,其具备左后缸筒和左后活塞杆,左后缸筒与左后车轮总成相连,左后活塞杆与车身相连;右后液压缸,其具备右后缸筒和右后活塞杆,右后缸筒与右后车轮总成相连,右后活塞杆与车身相连。
[0011]优选的,左前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右前液压缸的有杆腔,并通过第一三通管接头连通第二支路;右前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左前液压缸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二三通管接头连通第一支路;右后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左后液压缸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三三通管接头连通第二支路;左后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右后液压缸的有杆腔,并通过第四三通管接头连通第一支路。
[0012]优选的,该车辆悬挂系统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电连接电磁阀的控制端和电机。
[0013]优选的,控制单元包括:抗俯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检测到俯状态的信号时,控制电磁阀开启同时电机启动,使泵将第一支路的油液强迫输送到第二支路中,在第一设定时间之后,控制电磁阀关闭同时电机停止;抗仰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检测到仰状态的信号时,控制电磁阀开启同时电机启动,使泵将第二支路的油液强迫输送到第一支路中,在第一设定时间之后,控制电磁阀关闭同时电机停止;复原模块,用于俯仰消除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保持第二设定时间后关闭。
[0014]优选的,该车辆悬挂系统还包括:多个弹性元件,分别设置在各个车轮总成与车身之间。
[0015]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其具有上述的车辆悬架系统。
[0016]本公开的悬架系统增加了主动压力调节,可以抗俯仰同时提高车辆舒适性,有效地提高车辆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压力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以往的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这些附图和实施例。在以下图中所描述的“前”、“后”、“左”、“右”、“上”、“下”均以图1中所示的汽车悬架系统为基准。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0为车身,11、12、13、14为液压缸,21、22、23、24为弹性元件,31、32、33、34为车轮总成,41、42、43、44为三通管接头,51,52为蓄能器,A指车身前部,B指车身后部。
[0023]该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多个液压缸11、12、13、14,分别连接在各个车轮总成31、32、33、34与车身10之间;液压回路,包括第一支路82和第二支路84,第一支路82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前液压缸11和右前液压缸12的连接车身10的腔以及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后液压缸14和右后液压缸13的连接车轮总成的腔,第二支路84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前液压缸11和右前液压缸12的连接车轮总成的腔以及连通各个液压缸中左后液压缸14和右后液压缸13的连接车身10的腔;多个蓄能器,其分为两组,第一组蓄能器51设置在第一支路82中,第二组蓄能器52设置在第二支路84中;压力调节单元,连通在第一支路82与第二支路84之间。
[0024]装有液压互联悬架的车辆虽然具有一定的抗俯仰能力,但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这种能力,在互联悬架机构中增加一个主动控制部分,使得互联悬架的性能进一步提高。该车辆悬架系统增加了主动压力调节,可以抗俯仰同时提高车辆舒适性,有效地提高车辆稳定性。
[0025]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压力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61为电磁阀,71为泵,81为电机。如图所示,压力调节单元7包括电磁阀61、电机81和泵71,电机81枢轴连接泵71,泵71和电磁阀61连通,共同连通在第一支路82与第二支路84之间。
[0026]在车辆悬架已安装抗俯仰液压互联悬架系统后,再在第一支路82、第二支路84之间增加微电机81和泵71。当车辆受到颠簸时,通过传感器测出俯仰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微电机81驱动泵71调节第一支路82、第二支路84的油量,使得车身产生一个适当的负角度来克服颠簸时产生的俯仰角。通过增设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可以实现自动地调整抗俯仰的压力。
[0027]本实施例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0028]如图1所示,多个液压缸11、12、13、14包括:左前液压缸11,其具备左前活塞杆和左前缸筒,左前活塞杆与左前车轮总成31相连,左前缸筒与车身10相连;右前液压缸12,其具备右前活塞杆和右前缸筒,右前活塞杆与右前车轮总成32相连,右前缸筒与车身10相连;左后液压缸14,其具备左后活塞杆和左后缸筒,左后活塞杆与左后车轮总成34相连,左后缸筒与车身10相连;右后液压缸13,其具备右后活塞杆和右后缸筒,右后活塞杆与右后车轮总成33相连,右后缸筒与车身10相连。
[0029]如图1所示,左前液压缸11的有杆腔连通右前液压缸12的有杆腔,并通过第一三通管接头41连通第一支路82 ;右前液压缸12的无杆腔连通左前液压缸11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二三通管接头42连通第二支路84 ;右后液压缸13的无杆腔连通左后液压缸14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三三通管接头43连通第一支路82 ;左后液压缸14的有杆腔连通右后液压缸13的有杆腔,并通过第四三通管接头44连通第二支路84。
[0030]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图1的液压缸筒与活塞倒置,相应地,各液压回路与各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接情况也相应改变。
[0031]如图2所示,多个液压缸11、12、13、14包括:左前液压缸11,其具备左前缸筒和左前活塞杆,左前缸筒与左前车轮总成31相连,左前活塞杆与车身10相连;右前液压缸12,其具备右前缸筒和右前活塞杆,右前缸筒与右前车轮总成32相连,右前活塞杆与车身10相连;左后液压缸14,其具备左后缸筒和左后活塞杆,左后缸筒与左后车轮总成34相连,左后活塞杆与车身10相连;右后液压缸13,其具备右后缸筒和右后活塞杆,右后缸筒与右后车轮总成33相连,右后活塞杆与车身10相连。
[0032]如图2所示,左前液压缸11的无杆腔连通右前液压缸12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一三通管接头41连通第二支路84 ;右前液压缸12的有杆腔连通左前液压缸11的有杆腔,并通过第二三通管接头42连通第一支路82 ;右后液压缸13的有杆腔连通左后液压缸14的有杆腔,并通过第三三通管接头43连通第二支路84 ;左后液压缸14的无杆腔连通右后液压缸13的无杆腔,并通过第四三通管接头44连通第一支路82。
[0033]上述实施例的车辆悬架系统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0034]优选的,该车辆悬挂系统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单元,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电连接电磁阀61的控制端和电机81。
[0035]优选的,控制单元包括:抗俯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检测到俯状态的信号时,控制电磁阀61开启同时电机81启动,使泵71将第一支路82的油液强迫输送到第二支路84中,在第一设定时间之后,控制电磁阀61关闭同时电机81停止;抗仰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检测到仰状态的信号时,控制电磁阀61开启同时电机81启动,使泵71将第二支路84的油液强迫输送到第一支路82中,在第一设定时间之后,控制电磁阀61关闭同时电机81停止;复原模块,用于俯仰消除时,控制所述电磁阀61开启保持第二设定时间后关闭。
[0036]该控制单元可以很容易地采用各种开关电路或者编程芯片来实现。电机81带动双向油泵71,可以将第一支路82的油液打入第二支路84中,或是将第二支路84的油液打入第一支路82中。
[0037]如图1图2所示,当车辆后部B由于车厢负荷而有较大的变化时,液压缸13、14受压缩,液压缸11、12受拉伸,此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机81启动,双向作用泵71强制将第二支路84中的液压油泵入第一支路82中,以抬高车身后部(车厢)B,从而控制因车厢负荷变化导致的车身水平角度变化。由于本身被动互联悬架俯仰刚度很高,则主动调节角度>俯仰角度,可保持转弯时车身保持O俯仰角或者负俯仰角,从而提高高速稳定性和俯仰安全阈值。
[0038]当卸载后或者颠簸消除时,电磁阀61阀门打开,经过第二设定时间后使得第一支路82第二支路84压力相等,车身恢复水平。
[0039]优选的,电磁阀61为常闭电磁阀。例如,电磁阀61可以为二位二通电磁阀,若不施加电磁力,阀门将处于常闭状态。车辆水平行驶时,电磁阀61阀门处于常闭,第一支路82、第二支路84中油液未发生接触。这可以确保在平常状态下,压力调节单元7不工作。
[0040]优选的,上述的车辆悬架系统还包括:弹性元件21、22、23、24,分别设置在各个车轮总成31、32、33、34与车身10之间。
[0041]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具有上述的车辆悬架系统。
[0042]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公开可提供附加俯仰刚度,可主动调节前后水平高度,从而纠正因车厢负载变化导致的车身水平角度变化。
[0043]应当指出,本公开的实施例附图虽然是以单轴的机动车举例说明,但并不限定车轴的数量;虽然每个车轮总成是以连接一个液压缸举例说明,但并不限定可以是多个液压缸并列设置;虽然是以设置一个压力调节单元举例说明,但并不限定可以设置多个压力调节单元。
[0044]应当指出,对于使本【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是能够实现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的,而这些修改也应视为本公开应该保护的范围o rr J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液压缸,分别连接在各个车轮总成与车身之间; 液压回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通各个所述液压缸中左前和右前液压缸的有杆腔以及连通各个所述液压缸中左后和右后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支路连通各个所述液压缸中左前和右前液压缸的无杆腔以及连通各个所述液压缸中左后和右后液压缸的有杆腔; 多个蓄能器,其分为两组,第一组所述蓄能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中,第二组所述蓄能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中; 压力调节单元,连通在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包括电磁阀、电机和泵,所述电机枢轴连接所述泵,所述泵和所述电磁阀连通,共同连通在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液压缸包括: 左前液压缸,其具备左前活塞杆和左前缸筒,所述左前活塞杆与左前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左前缸筒与车身相连; 右前液压缸,其具备右前活塞杆和右前缸筒,所述右前活塞杆与右前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右前缸筒与车身相连; 左后液压缸,其具备左后活塞杆和左后缸筒,所述左后活塞杆与左后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左后缸筒与车身相连; 右后液压缸,其具备右后活塞杆和右后缸筒,所述右后活塞杆与右后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右后缸筒与车身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前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右前液压缸的有杆腔,并通过第一三通管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支路; 所述右前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左前液压缸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二三通管接头连通所述第二支路; 所述右后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左后液压缸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三三通管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支路; 所述左后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右后液压缸的有杆腔,并通过第四三通管接头连通所述第二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液压缸包括: 左前液压缸,其具备左前缸筒和左前活塞杆,所述左前缸筒与左前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左前活塞杆与车身相连; 右前液压缸,其具备右前缸筒和右前活塞杆,所述右前缸筒与右前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右前活塞杆与车身相连; 左后液压缸,其具备左后缸筒和左后活塞杆,所述左后缸筒与左后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左后活塞杆与车身相连; 右后液压缸,其具备右后缸筒和右后活塞杆,所述右后缸筒与右后车轮总成相连,所述右后活塞杆与车身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前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右前液压缸的有杆腔,并通过第一三通管接头连通所述第二支路; 所述右前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左前液压缸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二三通管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支路; 所述右后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左后液压缸的无杆腔,并通过第三三通管接头连通所述第二支路; 所述左后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右后液压缸的有杆腔,并通过第四三通管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支路。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磁阀的控制端和所述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抗俯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到俯状态的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同时所述电机启动,使所述泵将所述第一支路的油液强迫输送到所述第二支路中,在第一设定时间之后,控制所述电磁阀关闭同时所述电机停止; 抗仰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到仰状态的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同时所述电机启动,使所述泵将所述第二支路的油液强迫输送到所述第一支路中,在第一设定时间之后,控制所述电磁阀关闭同时所述电机停止; 复原模块,用于俯仰消除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保持第二设定时间后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弹性元件,分别设置在各个车轮总成与车身之间。
10.一种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
【文档编号】B60G21/06GK204095445SQ201420543721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9日
【发明者】张农, 徐光中, 王立夫, 章杰, 洪浩华 申请人: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